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以“道”用人——人間“正道”是滄桑(2)

在劉海旭剛剛創業的時候,也經歷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和困難,但難能可貴的是,無論他處于怎樣艱難的境地,無論當時情況看起來多么讓人絕望,他終能絕處逢生,柳暗花明。而這些都離不開一直追隨他、相信他的伙伴們,如果沒有他們的不離不棄,劉海旭的成功之路可能沒有這么快。

沈陽的冬天異常寒冷,在一間剛剛粉刷過的民房里,放著兩張舊貨市場搬來的辦公桌,桌子上有一部電話機和一部傳真機。

這就是劉海旭和他的11位伙伴在創業初期的辦公環境,但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他的團隊伙伴仍然選擇跟著他繼續奮斗!

“老大,雖然這房子舊了一點,但是,地方還是夠用的,再配一部電話,我們就可以開展工作啦!”團隊成員鼓勵劉海旭說,“老大,我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的公司一定會搬到沈陽市最好的寫字樓里,我們的公司一定能夠做大、做強!”

“我一沒錢,二沒背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竟然還如此相信我,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相信自己呢!”面對大家的相信和鼓勵,劉海旭反復思考后決定帶領大家一起創業。

就這樣,在這間破舊的辦公室里,他們懷著滿腔熱情,全力以赴地工作著。7個外勤員工任職團隊長,一番計劃后,他們便開始打市場;4個內勤則緊張有序做起了公司內部的相關工作;此書中的主人公——劉海旭,也在時時刻刻思考著該如何擴大發展……

雖然各個崗位的工作都已經啟動,但是公司還沒有完成注冊,而且這些員工每天只能吃清水煮掛面,條件異常艱苦。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所有的員工都百分百相信劉海旭,每個人都心無雜念地專注于自己的工作,從未有過一絲懷疑。

很快,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在這一個月當中,劉海旭帶領大家不分晝夜地工作,經過不懈的努力,他們的隊伍也不斷壯大,在第一次開新人培訓班時,就有30多人來聽課。

很快劉海旭身上已經沒有多少錢了,眼看就要到該發薪水的時間了,該怎么辦呢?令劉海旭意想不到的是,一起創業的團隊伙伴徐妍、劉瑞秋、郝偉、高舸等人不但沒領工資,而且紛紛拿出了自己的積蓄,用作大家的生活開銷,到最后大家甚至一起透支信用卡來維持生活。

看到這樣一群既團結又有愛心的員工,劉海旭的內心有一種說不出來的觸動,更讓他感動的是,大家對他無條件的信任。那時,雖然劉海旭沒錢,但這些優秀的員工就是他最大的財富,有他們的支持,劉海旭堅信自己一定會成功!

就這樣,11個人相互扶持一路走來,沒有抱怨,沒有背叛,艱辛并快樂著,這一切皆因對劉海旭的一份信任,對保險行業的一份熱愛。

憑借這樣一份信任和熱愛,他們終于迎來了團隊的第一張保單。這張保單是在公司沒有注冊、他們一無所有的情況下簽下來的,可見員工的付出有多大!

這一單簽來了4000元的保費,但它帶給劉海旭和整個團隊的震撼和感動,遠遠高于這4000元的價值!

公司想要迅速發展,離不開資金的支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劉海旭開始四處尋找股東。皇天不負有心人,終于,劉海旭以一個充滿激情的創業者的態度,影響了一名投資者的情緒:“某總,保險代理行業目前處于‘發展期’,一切都剛剛開始,如果我們能在這個行業迅速占領市場,未來的發展真的是不可估計,并且,這也是一項富有意義的事業,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

某總對劉海旭相見恨晚,當場決定加入公司,成為公司的股東并且注入100萬元的資金。

就這樣,經歷了很多挫折與打擊、堅持與努力,劉海旭和他的團隊推動著公司前進的步伐,金諾安康正式起航……

2007年5月10日,在金諾安康的開業典禮上,劉海旭紅著眼圈對伙伴們說:“伙伴們,在我最困難的時候你們支持著我,我真的要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從我踏入保險行業的那一天,從我了解到保險行業有你們這樣一群人的那一天,從你們分別找到我、支持我創業的那一天,我便立下誓言,我一定要對你們的未來負責,未來,我們一定會生活幸福,并且成就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

現代企業,我們不可能單單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拼搏、去奮斗,而是應該更加注重團隊的力量,讓團隊精神煥發出一種超強的凝聚力,從而幫助我們達到人生的目標。

借助團隊的力量,首先就是要贏得團隊成員的信任!信任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它有助于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振,有助于單位團隊精神和凝聚力的形成。

要贏得團隊的信任,首先要充分給予他們信賴和尊重。劉備“三顧茅廬”力請諸葛亮,顯出一個“誠”字,魏征犯顏進諫,得益于唐太宗的一個“信”字,這都體現了對人才的充分信任。信任可以縮短員工與管理者之間的距離,使員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企業發展獲得強大的原動力。

給人信任就是給人知遇之恩,所以,有時人并不在乎他是什么,而是在乎你把他當作什么。你給他信任,他就會產生一種“決不辜負”的動力,就會努力給你回報。這一點對于尚在爭取地位、力圖證明自己的青年員工中表現得尤為明顯。

●沒有無用的人,只有不會用人的領導

唯才是用,這是每一個身處管理地位的人都應該首先考慮的用人之道。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如果把這句話引申開來,我們也可以這樣說:世界上沒有無用的人,只有放錯位置的人才,而放錯位置就是領導者的失誤。

善于用人,除了要善于將人才放在合適的位置上,還要懂得如何發揮他們的最大特長,知道如何充分利用他們的特點,甚至“變廢為寶”。

古往今來,認識人才、發現人才的事例可以說俯拾皆是。用人之道,歷史上很多圣賢智者有自己的心得體會,最困難的不是選拔人才,而在于選拔后怎樣使用人才,使他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因為發現人才,識別人才,選拔、推薦人才,都是為了善用人才。

劉邦,是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9年)九月,繼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劉邦與蕭何、曹參等也舉行起義。他們先投靠項梁、項羽起義軍,推翻秦王朝后,又與項羽“爭權天下”,進行了為期五年的楚漢戰爭,于公元前202年打敗項羽軍。

對于劉邦和項羽,單從個人實力上講,劉邦遠遠不如項羽。

項羽是貴族后代,是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出身高貴,將門之后;而劉邦只是市井小人物,游手好閑,文化不多,平頭百姓一個,是不折不扣的草根,三十多歲才當上泗水亭長,是秦朝最小的官。

然而,兩個人大戰較量的結局是:草根劉邦,最終打敗了兵多將廣、王侯之后的項羽。究竟是為什么呢?針對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觀點,但劉邦本人的總結卻給了我們最好的答案。

劉邦登基后不久,大宴群臣。他問群臣道:“請大家說說,朕何故得天下,項羽何故失天下?”大臣中有人答道:“陛下平時待人有點粗暴無禮,似不如項王寬仁,但派人攻城略地,有封有賞,能與天下人同其利。項王忌賢妒能,戰勝不賞功,得地不分利,所以將士不肯盡力,因此失掉了天下。”劉邦聽了,笑道:“爾等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楚漢得失原因須從用人上說起。運籌策劃,預見長遠,朕不如張良;主持政務,保證供應,朕不如蕭何;帶兵打仗,戰取攻守,朕不如韓信。這三人是當今豪杰,朕能依靠他們,所以能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尚不能用,所以被我打敗了。”

劉邦真是一語道破天機,就連項羽的第一謀士范增在鴻門宴上都曾做過這樣的預言:“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五年的楚漢戰爭中,劉邦曾12次受重傷,幾次被活捉,但他依靠張良、蕭何、韓信等人,屢敗屢戰,終于以弱勝強,取得最后勝利。這就是用人的智慧,也是劉邦的勝出之道!

劉邦用人之道之一就是能知人善任。他用韓信帶兵,張良出謀,蕭何保后,劉邦也因此而成為他這個集團的一個核心。

其次,劉邦還能不拘一格用人才。他的隊伍里有形形色色的人,張良是貴族,陳平是游士,蕭何是縣吏,樊噲是狗屠,灌嬰是布販,婁敬是車夫,彭越是強盜,周勃是吹鼓手,韓信是待業青年……劉邦能把不同社會地位的人組合起來,各司其職,讓每個人才都能發揮自己的長處,實屬難得。在善于使用人才的領導中,誰更會使用看上去不是“人才”或者是“一無所長”的人,誰就可以做到更勝一籌,“泰山不擇細壤,故能成其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劉邦用人還有一個優點就是不計前嫌。在劉邦的隊伍中,有很多人曾經是項羽的部下,在項羽的部隊里待不下去便來投奔劉邦,劉邦一視同仁表示歡迎。比如,韓信原來就是項羽手下的人,不被重用來投奔劉邦;陳平原來是魏王手下的人,不能發揮作用投奔項王,不能發揮作用再投奔漢王,劉邦“大悅之”,并立即任命他為都尉。其實一個領導者也應該有如此寬大的胸懷,廣納人才,如果小肚雞腸,斤斤計較,肯定不能招到好的人才。

劉邦還有一條用人之道值得我們學習,那就是對屬下坦誠相待。張良在鴻門宴之前得到項羽來剿滅劉邦的消息,便問劉邦,大王打得過項羽嗎?劉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后來韓信到劉邦軍中來,也問過類似的問題,劉邦依然坦誠相告,“固不如也”。

所以,你如果想讓屬下為自己出謀劃策,前提必須要坦誠,不能隱瞞對方。你怎樣對待你的下屬,你的下屬就會怎樣對待你。只有你信任對方、尊重對方,他們才會給予你同樣的信任和尊重。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也是劉邦值得我們學習的用人之道。他一旦決定重用某人,就會讓他放手去做,從不懷疑。比如,陳平投靠劉邦之后得到重用,這讓劉邦的很多老隨從很不滿意,于是就有人到劉邦那里說陳平的壞話,但是劉邦依然對陳平委以重任;而且劉邦還曾撥款黃金四萬斤給陳平,不問出入,可見其對屬下的信任程度。

最后,劉邦還懂得運用獎賞來管理人才,給屬下應得的報酬,與屬下一起分享勝利果實。劉邦奪取天下以后,根據各個人的不同功績,對功臣論功行賞,不但封賞了蕭何、張良、韓信、彭越等一批人,還封賞了他最不喜歡的人——雍齒。

正是由于劉邦能夠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地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才把當時天下的人才,都聚集在了自己的陣營,最終依靠他們的力量,奪取天下。

而反觀項羽一方,他信不過謀士范增,才導致在鴻門宴上優柔寡斷,放了劉邦,最終釀成大禍。

帶兵打仗,他又不能給手下的大將沖鋒陷陣的機會,雖然身先士卒,親冒矢石,卻總給人一種與將士爭功的感覺。

脾氣暴躁的他也體恤士卒,為受傷的將軍哭泣,并親自給他們送飯、喂湯。然而,卻忌諱有功者,在打了勝仗,該封賞的時候,對封王的大印愛惜不已,直到把“圓的磨成方的”,把印玩出缺口才肯給人家。正是因為項羽這樣不愛惜人才,韓信、陳平、英布這樣的人才才會離開他投奔劉邦。長此以往,項羽身邊就沒有什么能沖鋒陷陣的人才了。

所以,項羽只能做一個“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英雄,但是卻不適合做萬乘之尊的皇帝。

三國時的哲學家劉邵在他寫的《人物志》中說:“一個官員的責任是以一味調和五味,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則是以‘無味’調和五味。大臣們以自己能勝任某種工作為有才能,帝王卻以會用人為有才能;大臣們以出謀劃策、能言善辯為有才能,帝王以善于聽取臣民們的意見為有才能;大臣們以能身體力行為有才能,帝王以賞罰得當為有才能。最高統治者正是因為不必事事精通,所以才能統籌眾多有才能的人。”

★舉薦賢能是各級官員的功績,善用賢能才是帝王的功績。

——《尸子》

這就是管理者用人的秘訣所在,正像《尸子》里所說:“舉薦賢能是各級官員的功績,善用賢能才是帝王的功績。”縱觀歷史,但凡取得偉大成就的帝王,都是善于用人的典范,唐太宗李世民、蜀漢開國皇帝劉備、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們之所以奪取天下,都離不開其唯才是舉的用人策略。

將歷史的眼光拉回近代企業。這一古老的原則仍然體現得淋漓盡致。

管理者從重視自己到重視下屬,正是管理的智慧,也是現代企業家應該學習的真諦。

★沒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者。

——俞敏洪

新東方學校創始人俞敏洪說的:“沒有平庸的人,只有平庸的管理者。”身為領導者,就是應該要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以達到人事相宜的效果。

在新東方,俞敏洪管理學校也是根據每個老師的特長和優勢來安排他們的工作崗位,以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對于俞敏洪而言,他雖然能力很強,但有一門課也是他不能勝任的,就是GRE考試中的數學“邏輯”。因為這是俞敏洪的弱項,一個高考數學只有14分的人,怎么可能去當數學老師呢?但對于一個真正的管理者而言,這并不是問題,因為管理者最擅長的不是親力親為,而是知人善用。于是,俞敏洪外請了一個厲害的數學老師,經過新東方的磨礪和培養,成為了這個領域中最有權威的老師。

“一直以來,對有能力的人,我一般都會安排合適的崗位發揮他們的長處;對犯錯誤的人,一般是悉心教育;對待有大功勞的人要重獎、要提拔。這樣就形成了新東方后來的積極向上的團隊力量。”俞洪敏這樣評價自己的用人之道。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浦区| 咸阳市| 绵竹市| 韶山市| 海原县| 营口市| 台州市| 宁明县| 名山县| 资阳市| 嘉善县| 临沧市| 宣汉县| 株洲市| 威海市| 福安市| 苍溪县| 普兰县| 阿拉尔市| 铁岭市| 南开区| 皮山县| 民勤县| 乌拉特前旗| 子洲县| 德清县| 彰化县| 南城县| 大方县| 霍林郭勒市| 乐业县| 松阳县| 垫江县| 伊金霍洛旗| 崇左市| 台东县| 垣曲县| 深圳市| 九龙县| 渭源县| 河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