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漫談橋梁
- 明園杯 2015上海市民文學大賽佳作選(卷三)
- 大賽組委會
- 3238字
- 2016-12-01 19:33:49
羅定良
一、概述
橋是人類文明的產物,是歷史的豐碑,也是時代的象征,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的橋梁總長度可達二十萬公里以上,隨著高鐵與高速公路的發展,其數字將日益龐大。我們幾乎每天都有機會看到橋梁,它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橋梁的產生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形成了許多人口集中的據點——城市(城鎮),而城市,尤其是較大的城市,必然與較大的河流相伴。河流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國外:泰晤士河——倫敦;塞納河——巴黎;萊茵河——柏林、瑞士巴塞爾;多瑙河——奧地利、布達佩斯、貝爾格萊德;尼羅河——埃及;哈得遜河——紐約;莫斯科河——莫斯科……
在國內:松花江——哈爾濱、吉林;長江——重慶、武漢、南京、上海;贛江——南昌;邕江——南寧國漓江——桂林;湘江——長沙;珠江——廣州;錢塘江——杭州,吳松江——蘇州,上海(還有黃浦江)閩江——福州……上海得天獨厚,擁有一江,一河。
為什么城市需要靠著大江、大河呢?因為:人們的生產、生活離不開“水”;經濟發展必須要有大量的運輸,而航運是一種最經濟的運輸方式,世上的進出口貿易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靠航運;城市景觀增色,居者賞心悅目,都少不了一條清澈、美麗的河流。有山必有路,有河必需橋。這是人們實踐中得出的結論,因此橋梁越來越被文明社會的需要。
(二)與橋梁相關的話題
(1)古代的橋梁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除西北地區較為干旱外,其它大部分地區水系發達,橋梁亦多,下面舉幾個較為著名的例子: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建于公元605年,由隋人李春所建,橋跨37米,橋寬9米,空腹圓弧形石拱橋,被世界公認為最古老,最完善的橋梁。
盧溝橋:建于公元1189年,橋長165米11孔拱橋(橋柱石獅子501頭)。
洛陽橋(又稱萬安橋)建于公元1063年,在福建境內。
湘子橋:建于公元1100年左右,在廣東潮州韓江上,又稱廣濟橋。
安瀾索橋:公元前265年李水父子在成都泯江建都江堰,同時建了橋,年久失修,公元1803年清人何光德出資重建。
(2)橋梁與地名
人類的建筑物中除了房屋,要數橋梁了,許多場合,往往以橋名為地名,橋以地名,地以橋名,如北京的天橋,武漢的六渡橋,紹興的柯橋……上海地處江河水系十分發達的地區故橋名亦多。如虹橋,江橋,八仙橋,泥城橋,高橋,金橋,塘橋,顓橋……時間一久,有的橋梁早已拆除,但其橋名又是地名留了下來,正是:“橋梁不知何處去,芳名依然留人間”了。
(3)“橋梁”的延伸
人們由于與橋梁的關系太密切了,因“橋梁”的名稱被應用到其它方面,或引申,或會意,非常有趣。
神話中的橋:如牛郎與織女鵲橋相會,其實天上的牽牛星與織女星隔條銀河,相距14光年,根本無法搭橋,這不過是人們善良的愿望而已。又如《白蛇傳》中白素貞在斷橋向許仙借傘,由此引出一段愛情佳話。
詩詞中的橋:自古以來“橋”詩甚多,僅舉兩例。唐杜荀鶴有詩見證蘇州是水網地區的水、橋之多:“君到蘇州見,人家盡枕河,古宮閑地少,水巷小橋多?!苯袢藞@林學家陳從周有詩:“人人爭說江南好,多少風光系客情。一語先生須記取,水鄉總是賴橋名?!?
電影劇名中的橋:如:《魂斷藍橋》,《卡桑德拉大橋》,《廊橋遺夢》等。
生活中也有許多以橋命名的用語,如游戲中的“橋牌”,食品中的“過橋面”,醫學中的手術“搭橋”等。
二、長江上的橋梁
長江全長6300公里,中國第一,世界第三。源于青海唐古拉山脈的沱沱河,流域180萬平方公里,其中黃金水道2800公里,共流經十個省市,大多是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
(一)長江上有多少橋梁
長江自古譽為天險,是陸上交通的一大屏障,至1957年10月建成武漢長江大橋,才打破了長江上無橋的記錄。自1957年至1995年共建大橋8座,目前已建有60座,平均每五十公里就有一座大橋,這是世界上任何大河流沒有的記錄?,F將列舉長江中下游的一些橋梁:
武漢大橋:全長1670米,最大跨徑128米,鋼桁架梁。有蘇聯專家參加設計與施工。1957年10月橋孔高24米。
南京大橋:全長6772米,最大跨徑160米,橋孔高30米,鋼桁架梁,系我國自行設計和施工,1968年12月通車。
潤(鎮江)揚(揚州)大橋:全長3660米,最大跨徑1498米,橋孔高50米。
江陰大橋:全長3071米,最大跨度1385米,橋孔高50米,懸索橋,1999年建成。
蘇(州)通(南通)大橋:全長8206米,最大跨徑1088米,橋孔高62米,斜拉橋,橋塔高300.4米(世界第一)。
崇(明)啟(東)大橋:橋長944米,最大跨徑185米,連續鋼箱梁。
(二)長江上建橋越多越好嗎?
從建成諸多橋梁后,存在以下問題:
(1)橋梁建得過低,使黃金水道受到限制,武漢大橋的橋孔高僅24米,南京大橋橋孔高也僅30米,使5萬噸以上的貨輪無法通過;
(2)橋墩太多,會使水流受阻,產生“梳子效應”造成橋址上游淤積;
(3)由于橋跨不大,會造成航船,碰撞橋墩,武漢,南京兩橋已有百余次碰撞記錄,令人擔心。
(4)攀比之風不可?。汉笔↑S石建橋后運量只達設計一半,但隔一年,其上游40公里處又建了鄂黃大橋,使運量更加分散,經濟效益極差。
三、黃浦江與蘇州河上的橋梁
(一)黃浦江上的橋梁:
黃浦江是上海的母親河,是最早由人工開鑿疏浚的河流之一。早在公元前300前的戰國時期,楚令尹黃歇在上海曾帶領人民疏浚、治理使之引入長江,故后人名之為黃歇江,簡稱黃浦。源頭為太湖上游的龍王山,距上海400公里,由青浦淀山湖至吳淞口入長江,全長114公里自龍華玉吳淞口可一萬噸輪船,江上的橋梁如下:
(1)松浦大橋:全長3036m,最大跨徑112米,系公路鐵路兩用橋,鋼行梁結構,1976年建成通車。
(2)南浦大橋:全長8629米,最大跨度423米,橋孔高46米,雙塔雙索疊合梁斜拉橋,1991年11月建成。
(3)楊浦大橋:全長7658米,最大跨徑602米,橋孔高50米,形式同南浦大橋,1993年10月建成。
(4)奉浦大橋:全長2201米,最大跨徑170米,橋孔高28米,預應力鋼筋混凝土連續梁,1995年建成。
(5)徐浦大橋:全長6017米,最大跨徑590米,橋孔高46米,斜拉橋,1997年建成。
(6)蘆浦大橋:全長3900米,最大跨徑550米,橋孔高46米,中承式系桿拱組合體系,2003年建成。
(二)蘇州河上的橋梁:
蘇州河也是上海的母親河,舊稱吳淞江,她宛如一條玉帶將太湖與上海連續起來,全長125公里,上海境內53公里,流經青浦、嘉定、閔行、長寧、普陀、靜安、閘北、虹口、黃浦等9個區。現在橋梁37座,形式各異可稱作“橋梁博物館”,分為三段來分述;
(1)東段:自外灘至西藏路共有橋梁八座,都是在1949年以蘇建造(以后有改建、擴建的)。其中外白渡橋、乍浦路橋、四川路橋、河南路橋、西藏路橋五座都是歐式風格,可與外灘的建筑群連起來一并欣賞。
(2)中段:自鳥鎮沙至長壽路間的橋梁,都是解放初期所建風格簡潔、明快,造價較低。
(3)西段:自昌化路至古北路間的橋梁,多系改革開放后所建,包括輕軌通過蘇州河的橋梁,建造標準比較高,而且呈繼續向西發展之勢。
四、跨海橋梁與世界橋梁的發展趨勢:
(1)東海大橋:我國第一座跨海橋,全長32.5公里,由上海南匯蘆潮港至浙江嵊泗小洋山島,主航道可通過5萬噸航船。2005年5月貫通。
(2)杭州灣大橋:全長37公里,由浙江海寧至寧波慈溪是一座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橋,主航道為跨徑448米的斜拉橋,其下可通過3.5萬噸船只。2008年交付使用。
(3)展望:
隨著全球的科學技術進步,經濟增長迅速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交通運輸越來越便捷,為橋梁工程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新材料,新技術層出不窮,前景無限。
我國擁有1.8萬公里的海岸線,還有臺灣,海南,崇明三大島嶼,目前崇明大橋正將修建,金門至廈門,湛江至三亞都將建造渡海工程(橋梁與隧道)。大連至煙臺的170公里的大橋和隧道正在籌劃,前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