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中國民間文學(xué)史(2)
- 中國民族與民間文學(xué)掃描(中國文學(xué)知識漫談)
- 蕭楓主編
- 4961字
- 2016-12-02 14:00:57
化生型。認為天地是由巨人神將某物變成的,或是巨人神的軀體或動物軀體化生而成的。巨人神神力變天地萬物的神話,如傣族經(jīng)書中說神混散撤下荷花種子,并將開遍荷花的地方變?yōu)榻M成世界的四大洲;景頗族和傈僳族也有天神將云霧或海霧變成大地的神話。巨人神身軀化生天地萬物的神話,最著名的是漢文古藉中《述異記》記載的盤古化生神話,受其影響,白族古歌《創(chuàng)世紀(jì)》說,盤古、盤生化身為木十偉,木十偉的軀體的各個部位化生天地萬物。動物軀體化生神話在少數(shù)民族中也很多,其中又以牛與虎較為常見。如藏族《萬物起源》說:天地萬物都源于牛;哈尼族的《奧色密色》說,龍牛化生了天地萬物;而彝族的《梅葛》等則認為世界是虎化生的。
天象起源神話
天象起源神話即解釋日月星辰、風(fēng)雨雷電來源的神話。這類神話如關(guān)于日月星辰來源的神話,常與宇宙起源神話結(jié)合在一起,又可分為化生型、自生型、神造型、人變型等具體類型。此外,還有關(guān)于射日月運行神話,等等。
射日月神話可以說是日月起源神話的續(xù)篇,在我國少數(shù)民族中保存很多。從其存在的形式看有兩種情況:一是包含在各民族的創(chuàng)世史詩中,如《苗族古歌》在造日月后而有“射日月”專節(jié),瑤族《密洛陀》、彝族《梅葛》等都屬于這種情況。另一種情況是獨立存在的射日月神話。如壯族有《侯野射太陽》、《特康射太陽》和《郎正射太陽》三種異文,赫哲族有《射太陽》,臺灣高山族有《太陽和月亮》、《人和月亮》等。射日月神話的前提是幾個太陽并出,有著名的“十日并出”,較常見的“十二日并出”,還有“九日”、“五日”、“二日”并出,等等。于是,探討使原始人產(chǎn)生數(shù)個日月同時出來這種想象的原因,成了學(xué)術(shù)界關(guān)注的問題之一,有日暈說、抗旱救災(zāi)說、巫術(shù)說、圖騰部落說、神族內(nèi)訌說等。我們認為,從抗旱救災(zāi)說引申出來的巫術(shù)比較合理,也就是說,“射日”不過是“交感巫術(shù)的一種變形,表現(xiàn)了原始人想通過巫術(shù)控制自然現(xiàn)象的企圖”。
日月運行神話也是日月起源神話的一部分,其中包括對日出日落周而復(fù)始、日月晝夜交替、日月蝕等現(xiàn)象的解釋。如拉枯族神話說,太陽神很勤勞,每天都在天上從東到西走一趟,看看人間萬物。冬天他騎馬快跑,馬兒聰明,專走近路,所以跑得一天比一天快;夏天他騎豬,豬走得慢,又笨,盡走遠道,所以一天比一天慢。這不但講了太陽運行的工具,而且對夏日長冬日短問題也作了生動的解釋。哈尼族的《太陽和月亮》則對日月晝夜交替現(xiàn)象進行解釋:日月原是姐妹倆,因為妹妹小,不敢夜晚出來,做了太陽;而姐姐做了月亮,夜里出來。關(guān)于日月蝕現(xiàn)象多被認為與天狗有關(guān)。如傈僳族神話說,天狗原住地上,因其主人的仙草被太陽和月亮偷去分吃了,就跑去咬日月,結(jié)果就有了日蝕和月蝕。
天象起源神話還包括對風(fēng)、雨、雷、電等自然現(xiàn)象進行解釋的神話,又以雷電來源的神話為最多。如高山族神話說,父子上山打獵,兒子偷懶跑了回來,騙母親說父親不見了。母親便手持松明上山尋找,找到后,父親大罵兒子,升天化為雷,而手持松明的母親也隨之升天化為閃電,他們鳴雷打閃,是在教訓(xùn)兒子。壯族還把雷神想象為鳥形,說他生就一對燈籠眼,閃著綠光,背上長一對翅膀,抖動起來就刮風(fēng)暴。
人類起源神話
人類起源神話大體可分為四種類型:
自然生人型。各民族的自然生人型神話不盡相同。有的認為人從天上掉下來的,如德昂族神話說,從天上掉下八個神創(chuàng)造世界,因他們吃了芳香的泥土,在地上住了九千年,所以其中四個變成女人,四個變成男人,成了人類最早的父母;有的認為人是由大地生出來的,如佤族有個“司崗里”,意思是生人的石洞,相傳人類就是從這個石洞生出來的,所以至今佤族視這個石洞為神圣之地,每年都舉行隆重的祭祀儀式。人從土出的起源觀念可能是人類在穴居時留下來的記憶,也可能與人死后埋葬地下的觀念相關(guān)聯(lián)。還有的認為是植物生出來的,并有各種各樣的說法,如滿族神話說,女真天母阿布卡赫赫變成柳葉,落到人間,生育了人和萬物,屬于樹葉生人;獨龍族神話《壇嘎朋》說,巨人壇嘎朋是從樹丫巴中生出來的,屬于樹木生人;衛(wèi)拉特蒙古族有則神話生動地描寫了花生人的情景:山頂上長出一棵草,草開了花,從花蕊中生出半邊人,只有一只胳膊、一條腿、一只耳朵和半張嘴。這半邊人爬呀爬呀,遇到了另一個也是從花兒生出的半邊人,兩個半邊人合成一個,這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壯族女始祖姆六甲也是從花兒生出來的。此外,還有巖石生人、竹生人、葫蘆生人、蛋生人說法。
動物變?nèi)诵汀_@種類型主要是猴子變?nèi)松裨挕H珑蟀妥宓摹度撕秃镒訛槭裁床灰粯印罚妥鍎?chuàng)世史詩《門味間扎節(jié)》中有“猴子變?nèi)恕睂U拢淮送猓刈濉⒇糇濉⒗圩宓纫簿小昂镒嫘汀鄙裨挕_@些猴子變?nèi)松裨挻蠖济枋隽俗內(nèi)诉^程的細節(jié),如敲石發(fā)現(xiàn)了火,因此知道以熟食代替生食,以及怎樣脫掉全身的毛和尾巴等表明原始人曾思索過猴子變成人的問題,而且這種思索有其客觀依據(jù),即猴子在形體和智力上與人類有許多相似之處。因此不能說這類神話與現(xiàn)代科學(xué)論完全是一種巧合,而是原始人的確曾經(jīng)相信猴子變?nèi)擞械览怼.?dāng)然,這種相信僅是憑著直觀和感覺觀測的結(jié)果,而不是建立在科學(xué)的基礎(chǔ)之上。
神造人型。天神造人的說法無論在我國還是世界神話中都是相當(dāng)普遍的,不過諸神造人的原料和技法卻不盡相同。我國少數(shù)民族神話中,最常見的是用泥土造人,它透露出各民族都經(jīng)歷過制陶時代。如壯族的姆六甲,是從花兒中長出的女神,她撐開兩腳,站在兩座大山上,突然吹來一陣風(fēng),覺有尿意,于是撒了一泡尿,并將尿濕的泥土捏了很多人,從此世上才有了男人和女人。彝族史詩《阿細的先基》中的男神阿熱和女神阿咪,獨龍族的天神嘎荷等也是用泥土造人,而且造成之后,對著泥土吹了一口氣,泥人才有了血肉和生命。此外,有些民族認為用動物造人,如鄂倫春族的《恩都力創(chuàng)造了鄂倫春人》說,恩都力莫里根用飛禽的骨頭和肉造人;瑤族《密洛陀》說天神用蜂仔造人,“用蜂蠟?zāi)笫郑梅湎災(zāi)竽_,捏成人的樣”,然后放進缸里,過了九個月,才長成活人;有的則認為是用植物造人,如土家族神話說依羅娘娘,用竹做骨骼,落葉做肺,紅豆做腸子,葫蘆做腦殼,通了七個洞,吹一口仙氣便活了;布依族認為天神用樹木做人;鄂倫春族另有神話說天神用樺樹皮造人;等等。
洪水遺民生人型。這屬于人類起源神話的續(xù)編,但各民族的神話中洪水的起因及遺民的類型不盡相同。洪水的起因,有的認為是因為天帝懲罰人類而造成的,如柯爾克孜族、苦聰人、彝族、納西族等民族的神話;有的認為是天神相互爭斗而造成的,如哈尼族、景頗族的神話;有的認為是雷神為了復(fù)仇而造成的,如壯族、瑤族、侗族、布依族、仫佬族等的神話;還有的沒有說明洪水的起因,而只把它說成是自然災(zāi)害,如滿族、傈僳族、高山族、仫佬族的神話等。洪水遺民的類型,最常見的是兄妹婚,而且情節(jié)大體相似,這是由于各民族之間長期文化交流的結(jié)果,也是原始血緣群婚的折光反映。如苗族的央公、央婆,侗族的丈良、丈妹,哈尼族的佐羅、佐卑,拉祜族的扎笛、娜笛,壯族的伏依兄妹,等等。其次是人神婚和人獸婚,前者指洪水后,只剩一男兒,在天神的授意下,與天仙女結(jié)婚。如納西族的《創(chuàng)世紀(jì)》、彝族的《洪水漫天的故事》等,這可能是族外婚的產(chǎn)物。后者指洪水遺民兄妹婚后,只生女不生男,其女嫁給熊、虎、蛇等動物,才繁衍人類。如白、土家、怒、布朗、維吾爾、哈薩克等族神話都有這種的情節(jié),這顯然是原始初民圖騰觀念的一種反映。需指出的是,各民族的洪水兄妹遺民神話中大都有生下怪胎與畸形兒的情節(jié),這表明原始初民已對近親婚配給后代造成危害有了相當(dāng)自覺的認識。
民族族源神話
“民族”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就廣義來說,包括氏族、部落、部族。狹義的民族即現(xiàn)代民族。這里的民族族源神話是就廣義的民族而言。它大體分為兩種類型:
一族獨生型。即神話只講某一民族的由來。其中又有動物始祖說和天神始祖說。動物始祖說認為某動物直接成為某民族的祖先,或一始祖直接與一動物婚配,而繁衍了該民族。如傈僳族的《虎氏族的來歷》和《熊氏族的故事》,白族的《大姑娘和熊氏族》,納西族支系摩梭人的《喇氏族的來源》,哈薩克族的《牧羊人與天鵝女》,苗族的《神母狗父》,等等。這類神話與圖騰信仰密切相關(guān)。天神始祖說認為天神與天神,或天神下凡地上與人類婚配而為某一民族的祖先。如臺灣阿美人的《神鳥的啟示》,滿族《女真族族源傳說》以及黎族的黎母是天神降下的蛇女,等等。這些神話中的天神崇拜最初是女始祖,后是男始祖。
多族同源型。多族同源型神話流傳于瑤、侗、納西、傈僳、布依、仫佬、哈尼、拉祜、基諾、怒、彝、苗、黎、高山等十幾個民族中,這是我國絕大多數(shù)民族同源共祖史實的一種折光反映。這種類型神話絕大多數(shù)和洪水遺民生人神話聯(lián)系在一起。有的認為洪水遺民兄妹二人婚后生下怪胎,砍碎后變成許多民族的人。如瑤族《伏羲兄妹的故事》,以及苗族、仫佬族等民族的神話。有的則認為洪水遺民兄妹二人婚后種葫蘆或生下葫蘆,再從葫蘆中走出許多民族的人。如基諾族的《瑪墨、瑪姆和葫蘆里的人》、傈僳族的《天地開辟》、阿昌族的《遮帕麻和遮米麻》,等等。因此,不少學(xué)者指出:葫蘆乃中華民族同源共祖的共同母體的象征。
文化起源神話
文化起源神話是指各民族用原始思維來詮釋他們祖先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zhì)文化之起源的神話。其中以維持人類衣食住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文化要素——火和谷種最為突出。
火的起源。關(guān)于火的起源神話,有的以動物為主人公,有的以創(chuàng)世神為主人公。前者以高山族支系布儂人《神鳥傳火》最典型。傳說古時布儂人住在阿里山的森林里,以穴為屋,以獸皮為衣,生吃食物。后來有一只叫“黑心士”的神鳥,將火種銜來吐給布儂人。火種落入草叢而燃燒,布儂人于是感到光明和溫暖,并由此得知草葉堆可以保存火種。壯族的布洛陀取火神話是以創(chuàng)世神為主人公的典型例子。傳說布洛陀造天地后,因為沒有火,人們都生食東西,有一天雷公用閃電擊榕樹,燃起大火。人們都驚慌而逃。布洛陀卻走近火,覺得熱如太陽,于是取火烤食物,人們就學(xué)會了熟食。后來下了一場大雨,把火熄滅了,布洛陀便用神斧砍榕樹,進出火星,才再一次得到火種。其他民族的關(guān)于火的起源神話大致上可以歸入上述兩種類型中。
谷種的起源。關(guān)于谷種起源的神話,較原始的是以動物為主要角色的。如西南地區(qū)十幾個少數(shù)民族中幾乎都有狗取谷種神話。考察其原因大體有三:其一是人類最早飼養(yǎng)的動物是狗;其二是谷穗形似狗尾;其三是狗可能曾是這些民族祖先的圖騰,如瑤族、哈尼族、拉祜族、藏族神話中都有狗圖騰的痕跡。此外,還有老鼠、麻雀、斑鳩、螞蟥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類神話中的主角逐漸由天神來充當(dāng)。但人也并非處于完全被賜予的地位,而且已出現(xiàn)了某種程度上與神的抗?fàn)帯H绻嶙宓摹端湃》N》說,塔婆是人類的始祖母,她生下了12個孩子后,他們都各自走了。后來塔婆到三兒子龍王處要來谷種撒在人間,從此人類才有糧食吃。這是天神把谷種帶給人類。而苗族的《沙地古咪找糧種》則說,從前世上沒有糧種,有個叫沙地古咪的青年,在馬鹿、老虎和野豬的幫助下,不知走了多少路,找到了黃瓜,稱之為“扣里”(意為很遠)。又走了很遠,找到了小米,稱之為“反騷”(意為到頂、到頭)。然后他往回走,遇見了包谷,稱之為“絲茴”(意為回轉(zhuǎn)來)。人在這則神話中已是主角了。
除上述關(guān)于火與谷種起源的神話外,還有許多其他方面的神話。如布依族古歌《造萬物》中有發(fā)明弓箭,反映狩獵文化起源的神話;壯族的《布洛陀》中有造牛,反映農(nóng)耕文化起源的神話;高山族的《最古志的陶器》則是關(guān)于陶器制作,反映日常生活文化起源的神話。類似的實例,不勝枚舉。
民族英雄神話
民族英雄神話是指敘述本民族英雄人物的英雄業(yè)績的神話。這里的“英雄”不應(yīng)是神,而只能是半神半人或得到神的幫助的人,這些人的行為以及所創(chuàng)造的業(yè)績便構(gòu)成了英雄神話。這些英雄人物身上往往體現(xiàn)了所屬民族的性格和氣質(zhì),他們的命運總是與本民族的興衰聯(lián)系在一起,他們在與大自然或惡勢力的斗爭中功績卓著,造福于民族,所以深受本民族的敬仰和崇拜,甚至被加以神化。這類神話大多是民族崛起時期的產(chǎn)物,它與后面即將講到的氏族(部落)英雄傳說彼此很難區(qū)別,又是構(gòu)成英雄史詩的主要內(nèi)容,故這里從略。
以上對中國各少數(shù)民族神話六種類型作了粗略的概括分析。其實,少數(shù)民族中還有不少神話也都可以自成一類,如圖騰神話、冥世神話、風(fēng)俗神話等,這些都還有待于進一步探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