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中國民間文學史(1)

第一節神話

神話與原始宗教

神話與原始宗教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它們是一對孿生兄弟。

原始宗教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它包括原始巫術、圖騰崇拜等內容。下面分述它們與神話的關系。

原始巫術是原始人一種信仰的技術和方法,原始人“認為憑借自己的力量,利用直接的方式和方法,可影響、控制客觀事物和其他人行為的巫教形式”。祈求、招魂、驅鬼、詛咒等巫術活動,目的在于影響和改變客觀事物,這既表現原始人對自然的恐懼,而又顯示他們征服自然以保護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愿望。巫術在原始社會發揮著“準科學”的功能,因為巫術當中包含著許多天文、歷史、醫藥的科學知識。當然,我們也不能把巫術看作是“前宗教”現象,因為巫術與宗教不可分,“巫術補充了萬物有靈論,同時萬物有靈論也補充了巫術;它們共同組成了宗教(其中包括各種巫術的動作與語言等儀式)的和一般形式的、以及后來非常發達的各種形式的根本核心與基本實等質”。

巫術與神話關系密切,巫術的咒語和神話都是原始的語言。像埃及神話《金字塔文》、《死人的書》所記載的長長短短的“頌歌”和“文章”,都是“呵護死者,使不受妖物傷害,并得長生于幽冥世界”的巫術咒語。古印度的神話古書《吠陀經》中的《阿薩法吠陀》全為降魔伏怪的咒語。在我國,被視為“巫書”、“怪書”的《山海經》記載的諸多神話也與巫術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如《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蓄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蚩尤與黃帝交戰,雙方都施行巫術。銅頭鐵額的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而黃帝則放旱止雨,最終戰勝了蚩尤。由此可見有的神話是從巫術轉變而成的。

圖騰崇拜是原始宗教的必然現象。“圖騰”是北美印第安人奧吉布瓦方言“totem”的音譯,意思是“他的親屬”。原始人認為每個氏族都與某種動物、植物或其他無生物有一定的“血緣”關系,認為本氏族來自(生自)于這些動植物或無生物。因此,原始人便把它們當作“圖騰”(標記)并對它們膜拜。這種膜拜的行動和觀念是神話產生的溫床。像族源神話,便明顯看出這種圖騰的印跡:

炎帝神農氏,姜姓,母曰女登,有喬氏女,少典之妃,感神龍而生炎帝。

——《三皇本紀》

殷契,母曰簡狄,有嚳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烏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

——《史記·殷本紀》

這些感生神話與炎帝氏族的龍圖騰信仰,與殷氏族的鳥圖騰信仰,都有密切關系。而后,圖騰徽記的諸氏族在發展中不斷聯合和融合:

黃帝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帥熊、羆、狼、豹、貙、虎為前驅,雕、鹖、鳶為旗幟。

——《列子·黃帝》

融合之后的部落聯盟又從眾多氏族的圖騰徽記中選擇其中之一個,用作部落的圖騰徽記?,F在我們在廣大的中華大地見到的“龍鳳呈樣”的藝術圖案多少都帶有遠古圖騰崇拜的因素。而在少數民族中間,至今還盛傳許許多多的圖騰神話。像北方的鄂溫克族,以熊為圖騰。他們稱公熊為“合克”,這是對最高父輩的稱呼;稱母熊為“惡我”,這是對最高母輩的稱呼。他們把熊當作自己的“遠祖”,因此他們獵熊吃熊都有復雜的儀式和禁忌。熊死,說“睡覺了”;認為熊的腦、眼球、心、肺、肝和喉管,都是其靈魂寄居之所,禁忌食用;吃熊肉時,大家圍在“仙人柱”(獵人小屋)中,一齊作烏鴉叫聲,并叨念著說:“是烏鴉吃你的肉,而不是我們!”他們當中流傳的《鄂溫克人的起源》神話說,從前有一個獵人上山打獵,被一頭母熊逮住,后被帶到山洞,被逼與母熊結婚,生下一只小熊。后來獵人逃跑,母熊帶著小熊緊迫不舍,追到河邊,獵人已登木排到了對岸。母熊憤怒,把小熊撕成兩半,一半拋給獵人,一半留給自己。拋給獵人的那半便成為鄂溫克人的祖先。在南方,瑤族、畬族和部分苗族以犬為圖騰。這些民族還處在氏族部落的時代,以狩獵游耕為生,獵犬為他們捕捉獵物和保衛他們安全起到了很大作用,因而他們把犬當作一種精靈和神加以崇拜,進而當作自己盤瓠部落的徽記,當作自己部落的始祖,并立盤瓠廟或盤瓠神位加以祭祀。畬族每家還有一根祖杖,作為圖騰的象征。瑤族神話《盤王的傳說》認為:高辛王蓄養的龍犬為高辛王打敗了入侵的番王,娶高辛王三公主為妻。然后想要在蒸籠里蒸七天七夜變成完人,但三公主怕蒸死了丈夫,提前揭了蓋,龍犬雖已變人,但頭上腿上還有很多毛,只好包上頭巾和綁腿。高辛王命龍犬為南京十寶殿侯王,俗名盤護(瓠)王。盤護(瓠)王與三公主生下六男六女,他們又自相配婚,繁衍了瑤族的子孫。所以瑤人都尊龍犬盤瓠是民族的始祖。以上例子,充分說明神話與原始宗教有密切關系,它們的產生有著共同的物質基礎和心理基礎。當初,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人完全依賴于自然。待到生產力發展了,生產工具改進了,人類的思想和語言才得到發展。人開始意識到自己有別于一般動物而獨立存在,并認識到,人有依賴自然、畏懼自然的一面,也有對抗自然、征服自然的一面。依賴,產生對自然的崇拜;對抗,產生對自然奧秘的了解和對自然控制征服的愿望。但這種愿望依然受到生產力的制約,人們對自然的種種現象,諸如天體運行、風雨變化、四季更迭等,都不可能科學地解釋,只能從自身主觀體驗出發進行幻想,把自然當作人看待,當作崇拜的對象。正如費爾巴哈所說的:“人本來并不把自己與自然分開……所以他把一個自然對象在自己身上激起的那些感覺,直接看成是對象本身的情志。有益的、好的感覺和情緒,是由自然的、有益的東西引起的;壞的,有害的感覺,像冷、熱、餓、痛、病等是由一個惡的東西,或者至少是由壞心、惡意、憤怒等狀態下的自然引起的。因此人們不由自主地、不知不覺地——將自然的東西弄成了一個心情的東西,弄成一個主觀的、亦即人的東西……把自然當成宗教、祈禱和侍奉的對象?!?

人們在對自然現象進行探索的同時,對人自身的種種現象也進行了探索。英國安德留·蘭(1844~1922)曾對原始人心理特征作如下概述:一、相信人世間萬物和人類一樣,都有生命、思想以及感情,即所謂濫靈論;二、相信魔術與迷信,認為人可以變獸,獸可以變人,風雨雷電可用魔術來招致;三、相信人死后靈魂可離身,并有知覺而存在于別的一個世界,而它的肉身作息,與生前無異;四、相信可以附在有生的或無生的物類;五、相信人類本可不死,死是由于死者受了仇人的暗算;六、他們具有好奇心,而且非常強烈,見到自然現象以及生死睡夢,都覺得奇怪,渴望得到解釋。其中第三點和第四點,正是原始人靈魂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心理基礎。

在靈魂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這種集體意識的支配下,原始人創造了宗教的神,也創造了神話的神。宗教有雷神、月神、太陽神、山神、河神等,神話也有這些神。這些神,都是原始人幻想的產物。只是神話是現實基礎上的幻想,宗教是對現實“彼岸”的幻想。兩方面的幻想,常常結合在一起,互相聯系,互相滲透,互相制約,成為原始人的一種宇宙觀。

但是,神話與宗教畢竟有著明顯的區別:

第一,宗教是人們對大自然軟弱無力、感到恐懼而產生的一種消極觀念。

如雷神、水神、巖神、樹神,它們給人以陌生、恐怖的面孔和虛無的感受;神話大多是人們的同類和師傅,是持勞動工具的現實人物,如密洛陀、布洛陀、布伯等。在他們身上,集中了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反映了人們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中的積極進取精神。

第二,神話把愿望訴諸語言,口耳相傳,激發人們去征服自然,一般沒有崇拜儀式。

宗教不僅使用語言,還有崇拜儀式,它們通過魔咒法術去抑制自然,但更多的是表現對自然的討好和乞求。至于盤瑤的盤瓠神話和盤王節祭盤王儀式并存,布努瑤的密洛陀神話與祝著節祭密洛陀儀式并存,這種二重性是相互滲透規律作用的結果。

第三,神話“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持自然力”(馬克思語)。

這種想象由現實生活引起,它賦予一切對象以生動奇妙的形象,具有質樸、崇高、浪漫的品質,給人們健康愉悅的美感。而宗教則缺乏這樣的審美感受,表現了匍伏于自然力的消極面。如人們恐懼江河泛濫的洪水,便虔誠地獵取犧牲(或動物或人)來供奉水神。

神話的內容和分類

我國神話特別是少數民族神話,豐富多彩,奇偉瑰麗。從內容出發,結合各民族神話的特點,作如下分類:

宇宙起源神話

宇宙起源神話指的是解釋天地來源和結構的神話。大致有六種類型:

自生型。認為天地本來就存在,宇宙萬物是自然形成的。如彝族古歌《萬物來歷》中說:“很古的時候,沒有天和地,混混沌沌的,產生了清濁氣。大風輕輕吹,清氣往上升,濁氣往下沉。清氣變成天,濁氣變為地,清濁變陰陽,陰陽會相交,產生青紅黃?!闭J為天地清濁之氣自然形成,萬物是陰陽相交的結果,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觀念。又如納西族《東巴經·懂述戰爭》說:天和地還沒有鎮定,日月星辰還未出現的時候,在上方出現了佳音,在下方出現了佳氣,佳音佳氣結合變化,出現了金木水火土五行;五行變成了天地萬物。這也是陰陽結合的觀點,更重要的是它還表現了世界本原是金、木、水、火、土的樸素唯物論思想。自生型天地開辟神話出現較晚,對宇宙形成的解釋比其他類型神話更合理些。

胎生型。認為天地是由一位創世母神或某一生物生下來的。如布依族《古老歌》認為天地是由他們的創世大母神翁戛胎生的。苗族古歌《金銀歌》也認為天地是羅迪生生下的雙胞胎。這是母系氏族社會只知其母的觀念的映象。而有些民族的神話則是一夫一妻制社會的折光反映,因而有天父地母婚配而胎生天地萬物之說。如珞巴族神話說,天是一個男人,地是一個女人,最初天地混沌一團,后來才逐漸分開,并結了婚,生下許多孩子,如日月、樹木花草、鳥獸蟲魚,等等,這是天父地母婚配生育萬物的典型例子。

蛋生型。認為天是由蛋孵化出來的。蛋是動物生命體肇始中常見的現象,原始先民既認為天和地都是有生命的,那么,把這些有生命之物的形成與蛋生聯系在一起是很自然的。如壯族神話說:從前沒有天地,先是宇宙中旋轉著一團大氣,大氣越轉越快,最后變成一個圓蛋,蛋中有三個蛋黃。后來這個蛋爆開成三片,分別化成天空、海洋和大地?!睹缱骞鸥琛芬舱f:宇宙最早是云霧,而云霧像孵蛋那樣孵出了科啼與樂啼兩種巨鳥,巨鳥又孵出了天地。

開辟型。認為天地原先粘在一起,混沌一團,后來由巨人神將它們分開,才有了現在這樣的天和地。而這位神人可以是男性神,也可以是女性神。前者如著名的盤古,有關他的神話記載在漢文古籍中,一般認為是南方少數民族的神話。此外,還有布依族中的力戛、傣族的英叭、拉祜族的厄莎等都是開天辟地的男性神。女性神如水族的“伢俁”女神(伢,水語即婆婆;俁是媧。伢俁,據說就是女媧)、壯族的姆六甲、鄂溫克族的女薩滿等,這些女性神形象的出現,比男性神更早,她們的形象很可能是母系社會中女性崇拜的產物,而男性神則可能是進入父系社會之后才產生的。

創造型。認為天地是由巨人神制造出來的。有的民族的神話認為天地是由女神或男神創造的,如衛拉特蒙古族的《麥德爾娘娘創世》和維吾爾族《女天神創世》即認為是女神的創造;而滿族創世神話則認為是男天神阿布卡恩都里的創造。有的民族的神話認為是偶生神的創造。如納西族的東神和色神、阿昌族的天公遮帕麻和遮米麻、苦聰人的阿娜和阿里等都是偶生神,他們共同創造了天和地。還有的民族的神話認為是群體巨人的創造。如彝族的《勒鳥特依》說,天神恩體古茲召集眾神共商開天辟地大業,決定由鐵匠神阿爾制成四把銅鐵叉、九把銅鐵掃帚和九把銅鐵斧。然后又由四位巨人分別用銅鐵叉分開天地,九位女神分別用銅鐵掃帚打掃天地以及九位男神分別用銅鐵斧把大地錘平。這是原始先民集體勞動生活的折光映象。此外,創造型神話中,還有說是動物或昆蟲造天地的說法,如哈尼族的《天、地、人的傳說》認為神魚造了天地;侗族神話的創世母神薩天巴,是只金斑大蜘蛛;壯族《布洛陀和米洛甲》神話中也說是螟蛉子和拱屎蟲兩只小昆蟲造了天地,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敦煌市| 明星| 长武县| 方山县| 马公市| 兴业县| 阜南县| 隆子县| 二连浩特市| 金乡县| 育儿| 漳州市| 辽宁省| 玉溪市| 达尔| 德令哈市| 新乡县| 嵊泗县| 鹿邑县| 福海县| 平泉县| 宁都县| 苍山县| 赤峰市| 枣强县| 垣曲县| 阿拉善左旗| 盐山县| 靖边县| 营山县| 上林县| 湘乡市| 松滋市| 大安市| 克拉玛依市| 富宁县| 田东县| 涡阳县| 邓州市| 阜新市| 庆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