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驅準出藏
(1)準噶爾入侵西藏
康熙末年,策妄阿拉布坦統領的準噶爾部逐漸強大起來。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利用噶爾丹討伐喀爾喀的機會,回到了伊犁,收攬人心,重視發展經濟。10年之后,其勢力開始強大,策妄阿拉布坦也因此而野心膨脹,越來越不愿接受中央政府的命令??滴跷迨迥辏?716年),西藏內部矛盾激烈,策妄阿拉布坦利用護送噶爾丹丹衷夫婦回藏的機會,率兵六千繞過戈壁,經西藏西北邊隘阿里侵入西藏,企圖吞并西藏,分裂國家。清政府為了禁止策妄阿拉布坦的分裂活動,也派兵進入西藏,于是戰火興起。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策妄阿拉布坦向康熙帝參奏第巴桑結嘉措獨斷專權,想以此來增強自己的勢力??滴醯劬嫠坏靡宰o法為辭,染指西藏。三十九年(1700年), “策妄阿拉布坦聲言兵擊第巴,遣使赴青海,陰覘強弱”。清廷指示臣下要時刻警惕,注意防御。
策妄阿拉布坦一心奪取西藏,想盡了辦法。他鄙視地說道:“拉藏汗系嗜酒無用之人,不足介意?!钡?,為了減少侵藏的阻力,他把拉藏汗之姊迎娶為妻,后又建議,將其女博洛托克嫁給拉藏汗之長子噶爾丹丹衷??滴跷迨辏?713年),噶爾丹丹衷去伊犁娶親,被扣留了3年。以后策妄阿拉布坦責備他不應該潛習巫術,后來把他用兩釜烙死。跟隨噶爾丹丹衷前往伊犁的幾百名侍從,則被策妄阿拉布坦據為己有。其妻博洛托克已有了孩子(后生子,即阿睦爾撒納),又被策妄阿拉布坦嫁給輝特臺吉偉征和碩齊。

康熙帝封阿望丹進為靜覺寺國師諭旨 清
為保障清兵入藏,清廷于康熙四十年(1710年)頒發此諭旨。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二十六日,策妄阿拉布坦調兵進攻哈密,清駐軍配合額敏伯克屬下之哈密兵民頑強抗擊,殺90人,生擒3人,四月初七準噶爾軍才被迫撤退??滴跷迨迥辏?716年),策妄阿拉布坦派其表弟策零敦多布,以護送噶爾丹丹衷夫婦回藏省親為借口,率兵六千,從伊犁取道葉爾羌,于次年七月初四,乘拉藏汗沒有準備,由藏北滕格里海直接進入西藏,擊敗藏兵,進據拉薩,圍攻布達拉宮,殺死拉藏汗,虜其妻子,將各廟重器送往伊犁。準噶爾軍的侵略,給西藏人民帶來一場災難。
(2)康熙進剿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七月,清廷駐守巴里坤的靖逆將軍富寧安首先向朝廷報告了準兵入侵西藏的消息。清政府立刻準備兵馬,以防萬一:調署理西安將軍湖廣總督額倫特回西寧,料理糧餉軍務;命西寧總兵王以謙、侍讀學士查禮渾在松藩有所準備;又派荊州滿洲兵二千發往成都,太原兵五百發往西安。八月以后,拉藏汗、青海王公、清朝駐西寧侍讀學士查禮渾等人的緊急求助的文書連續不斷地飛來,康熙帝立即令松藩、西寧兵丁出口安營十月,根據青海親王羅布藏丹津的報告,清朝才確知準噶爾企圖消滅拉藏汗,占領西藏,康熙帝乃下令青海、松潘之兵防御于形勝之地。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二月十三日康熙令侍衛色楞統率軍兵征剿,又命將軍額倫特駐扎青海,隨機應變。由于輕敵,兵力薄弱,準備不足,清軍于閏八月在喀喇烏蘇與準軍作戰時,首戰失敗,額倫特戰死。策妄阿拉布坦氣焰更加囂張??滴鯙榱税捕ㄎ鞑兀S護統一,決定進藏平叛。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十月,任命皇十四子固山貝子胤為撫遠大將軍,率領大軍,進駐西寧地區,調餉征兵,指揮進藏平叛的各路清軍。他又任命年羹堯為四川總督,協助辦理軍務。年羹堯,原為四川巡撫,長年駐扎四川,了解邊情,辦事利落明敏,與滿族將領有著十分和諧的關系。升任四川總督后,年羹堯主動建議滿兵駐防成都,及時設立進藏驛站,保證軍餉供應??滴跤置禒柕ぜ案粚幇卜謩e派兵出巴里坤及阿爾泰等地,以牽制準噶爾的援藏兵力。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正月三十日,康熙命撫遠大將軍胤
從西寧移駐穆魯烏蘇,對進入西藏的軍務糧餉加以管理,居中調度。二月十六日,派遣滿漢官兵及青海之兵進入西藏。四月,將軍延信及噶爾弼分領滿漢及蒙古官兵,自青海和四川兩路進軍西藏。清軍以岳鐘琪為先鋒,自里塘、巴塘進兵察木多(今西藏昌都),輕裝急進,直抵拉薩。這次行動得到西藏人民的大力支持。清軍大敗準噶爾軍,大策零敦多布無計可施,狼狽而逃,率殘部回伊犁。延信等將大軍留駐于達不,九月十五,滿漢大臣、蒙古各部首領、西藏貴族齊集布達拉宮,恢復了西藏地區安定的社會秩序。
清朝驅準保藏之所以取得勝利,一是康熙帝能顧大局,以此為出發點,決策興師,毫不動搖。二是國力雄厚,拿出全力消滅一方之叛亂有充足的財力作保障。三是藏族人民痛恨準噶爾軍的盤剝荼毒,對清軍入藏表示十分歡迎?!澳信嫌?,襁負來迎,見我大兵,群擁環繞,鼓奏各種樂器”。四是清廷以護送達賴回布達拉宮坐床的名義相號召,在蒙藏大得民心。五是清軍在漠北、漠西、青海、四川、云南多路出師,使策妄阿拉布坦沒有辦法支援大策凌敦多卜。六是清軍將士不怕艱難困苦,勇往直前,能克服各種苦難。由于上述原因,清朝才能有效地將西藏納入國家的版圖。
從這之后,清政府進一步管理西藏。在拉薩派駐了滿洲、蒙古、綠旗兵3500名,由公策妄諾爾布統治,維護社會秩序,壓制分裂勢力。清朝隨后建立了西藏地方政府,第巴一職廢除,第巴總攬藏政、易于專權的局面有所改變。設立了由噶倫(即噶卜倫,意為政務官員)數人組成的政府。阿里地方之第巴康濟鼐切斷了準噶爾軍的歸路,工布之第巴阿爾布巴率兵2000人配合清軍奪取拉薩,故二人均封為貝子。第巴隆布鼐親自歸附清王朝,封為輔國公;清朝任命康濟鼐、阿爾布巴、隆布鼐、扎爾鼐四人為噶倫,以康濟鼐為首席噶倫。因為頗羅鼐在阿里抗擊準噶爾軍入侵有功,清朝封為扎薩克一等臺吉,管理后藏政務,亦授為噶倫。這五人共同掌管西藏政務,清政府對其有任免權。為了密切中原與西藏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清朝開辟了打箭爐至拉里的站道,設驛站66處,共留駐土司兵、藏兵1900名分守。以上各項措施,為雍正和乾隆兩代王朝治理西藏,奠定了牢固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