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世家第十二
桓公立國,莊公小霸
鄭桓公名叫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周宣王即位22年后,友被封到鄭地,那里的百姓都非常擁護他。周幽王的時候友被任命為司徒。當時,幽王寵愛褒姒,不過問朝廷的政事,很多諸侯都背叛了幽王。鄭桓公預感到將會發(fā)生危險,便詢問太史伯說“:周王室將要面臨重大災難,我怎么樣才能躲避開呢?”太史伯回答說“:現(xiàn)在只有洛水以東、黃河以南可以安居樂業(yè),你還是到那里去吧。”鄭桓公詢問原因,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靠近虢國、鄶國,這兩個國家的國君非常貪婪,百姓不擁護他們。您現(xiàn)在是司徒,百姓都愛戴您。您如果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國君因仰慕您的名望,會分土地送給您,虢國、鄶國的百姓也會歸附您。”鄭桓公又問:“我如果到南邊的長江流域去怎么樣呢?”太史伯回答說:“楚國是祝融的后代。從前,祝融做高辛氏的火正,功勞很大。然而他的子孫在周朝卻一直沒有興盛起來。如今,周王室衰弱,楚國就一定興盛。楚國如果興盛,對鄭國絕對不利。”桓公再問:“那么西方怎么樣呢?”太史伯回答說:“西方的百姓非常貪婪,很難在那里長久居住。”鄭桓公又問:“周王室衰弱,哪個諸侯國會興盛起來呢?”太史伯回答說:“應該是齊國、秦國、晉國、楚國吧,齊國是呂尚的后代,秦國是伯翳的后代,楚國是祝融的后代,晉國是叔虞的后代,他們的祖先都立下了很大的功勞,周王室衰敗了,他們就會興盛起來。”鄭桓公聽取了太史伯的建議,馬上請求幽王,得到允許后把他的百姓遷移到了洛水東部。虢國和鄶國果然向他貢獻出10座城池,他建立了鄭國。
鄭桓公三十六年(公元前771年),犬戎殺死了幽王和鄭桓公。鄭國百姓擁立桓公的兒子掘突即位,也就是鄭武公。武公娶武姜為夫人,生下了寤生和叔段。武姜不喜歡寤生。鄭武公病重時,她主張讓叔段繼位,但武公不同意。武公去世后,寤生即位,他就是鄭莊公。
鄭莊公元年(公元前743年),在武姜的建議下,莊公把弟弟叔段封到京城,號稱太叔。大臣祭仲進諫說:“京城比鄭國國都還要大,不能把它封給叔段。”莊公說:“是母親要我這樣做的,我不敢反對。”果然,叔段到了京都后就操練軍隊,和武姜陰謀策劃叛亂。莊公二十二年(公元前722年),叔段率軍襲擊鄭國國都,武姜做內(nèi)應。但是叔段兵敗,他們的計劃沒有成功。叔段后來逃亡到了共國。莊公怨恨母親背叛自己,把她遷徙到城潁,發(fā)誓說:“不到黃泉,就不和她見面。”意思是不到死不相見。一年以后,鄭莊公想念母親,后悔自己的誓言。恰好潁谷的考叔拜見莊公,莊公賞賜給他食物。考叔說:“我還有老母親,請您允許我把食物帶給我母親吧。”莊公無奈地說:“我也很思念我的母親,但又不能違背自己發(fā)下的誓言,這該怎么辦呢?”考叔建議說:“您可以派人挖地,挖到有泉水的地方就能見到母親了。”鄭莊公按照他的辦法,見到了母親,母子二人和好。
鄭莊公二十四年(公元前720年),鄭國攻占周王室的田地,奪取了田地里的莊稼。莊公二十七年(公元前717年),鄭莊公朝拜周桓王。周桓王對鄭國奪取周王室莊稼的行為記恨在心,沒有按照正常的禮儀對待鄭莊公。鄭莊公對此十分氣憤,就派人用鄭國的一個城市交換了魯國靠近許國的田地,讓鄭國百姓播種莊稼,這是不經(jīng)天子允許私自換田的違法行為。莊公三十七年(公元前707年),鄭莊公不去朝拜周桓王。周桓王于是率領(lǐng)陳國、蔡國、虢國和衛(wèi)國共同討伐鄭國。鄭莊公和大臣祭仲、高渠彌率領(lǐng)鄭國軍隊迎擊,一舉打敗了周王的軍隊。大臣祝聸用箭射傷了周桓王的手臂。祝聸請求莊公繼續(xù)追擊桓王,鄭莊公阻止他說“:冒犯年長的人尚且還要受到人們的指責,更何況冒犯天子呢?”下令停止追擊周朝軍隊。鄭莊公還在深夜派遣祭仲慰問周桓王,探視了他的傷情。
變亂迭起
鄭莊公讓大臣祭仲為自己迎娶了鄧國的美女,生下了太子忽。他后來又娶了雍氏女子,生下公子突。莊公去世以后,他一向很寵信的上卿祭仲擁立太子忽即位,也就是鄭昭公。
鄭莊公的寵妾雍氏是宋國人,她與宋國國君的關(guān)系很好,宋莊公很想幫助她的兒子公子突登做鄭國國君。他聽說祭仲擁立公子忽即位后,就派人把祭仲騙來,并且逮捕了他,威脅祭仲說:“如果你不擁立公子突繼承鄭國的君位的話,我就殺死你。”同時,宋莊公也派人逮捕了鄭昭公,向他索要財物。祭仲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不得已答應了宋國的要求。鄭昭公聽說祭仲因為宋國的要挾而準備擁立自己的弟弟公子突為國君的消息后,害怕自己受到傷害,趕忙逃亡到衛(wèi)國。于是祭仲把公子突帶回鄭國國都即位,這就是鄭厲公。
鄭厲公執(zhí)政的時候,祭仲掌握了朝廷中的大權(quán)。厲公擔心祭仲會威脅到自己的統(tǒng)治,準備除掉他,暗中派遣祭仲的女婿雍糾去刺殺祭仲。雍糾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祭仲的女兒知道后,馬上去問她的母親說:“父親和丈夫哪一個更親?”母親回答說:“父親只有一個,丈夫卻可以自由選擇!當然是父親更親了。”祭仲的女兒聽后,就把丈夫的陰謀告訴了父親。祭仲搶先殺死了雍糾,并把他的尸體扔在喧鬧的街市上示眾。鄭厲公對祭仲無可奈何,他惱恨地說:“做大事還要和女人商量,雍糾這種人死了活該。”就在這一年的夏天,祭仲把鄭厲公趕到鄭國邊界的櫟邑居住。然后他把鄭昭公迎接回來,鄭昭公又重新即位。
鄭昭公還在做太子的時候,他的父親鄭莊公就準備拜高渠彌為上卿,太子忽非常討厭高渠彌,不同意父親拜他為上卿。但是莊公沒有聽取太子忽的意見,終于還是讓高渠彌做了上卿。鄭昭公二次即位以后,高渠彌擔心鄭昭公會殺害自己,決定搶先動手。一次,高渠彌陪同鄭昭公出外打獵,在荒郊野外,高渠彌伺機用弓箭射死了鄭昭公。國君去世后,祭仲和高渠彌都不敢迎接厲公回來復位。于是他們擁立鄭昭公的弟弟公子子亹即位,后人就把他稱為子亹,沒有謚號。
子亹剛剛繼承君位,齊襄公就在首止會合諸侯,邀請子亹前去赴會。祭仲不讓子亹去赴會,因為在齊襄公做公子的時候,子亹曾經(jīng)和他進行過爭斗,雙方結(jié)下很深的怨仇。但子亹卻沒有聽從祭仲的建議,他說:“齊國是強大的國家,鄭厲公又住在櫟地,如果我不到齊國赴會的話,齊國就會以此為理由率領(lǐng)諸侯攻打鄭國,還會護送厲公回來即位。我還是應該去赴會,再說,也不一定會發(fā)生你說的危險。”于是由高渠彌隨行,子亹去齊國赴會。祭仲擔心會出現(xiàn)危險,借口自己有病沒有隨子亹前去。子亹到了首止之后,沒有主動地就以往的沖突向齊襄公道歉。齊襄公非常生氣,于是埋伏下士兵殺死了子亹,高渠彌僥幸逃回了鄭國。他和祭仲商議,把子亹的弟弟公子嬰從陳國接回來,擁立他為國君,這就是鄭子。
鄭子十四年(公元前680年),逃亡到櫟邑的鄭厲公派人通過誘騙的手段,劫持了鄭國大夫甫瑕,要挾甫瑕幫助自己回國復位。甫假答應說“:如果您能不殺我,我就可以替您殺死鄭子,讓您回國復位。”鄭厲公與他立下了盟約之后,釋放了他。甫瑕果然殺死了鄭子和他的兩個兒子,迎接鄭厲公回來復位。鄭厲公回到國都后就責備自己的伯父姬原說“:我被奪走了國君的位子,流亡到了外國,而你卻不知道把我接回來,這簡直太過分了。”姬原說:“事奉國君不能存有二心,這是作為臣子的本分。我知道我的罪過了。”說完之后,就自殺而死。鄭厲公又對甫瑕說:“你事奉國君有二心,我不能容留你做我的臣子。”于是派人殺死了他。甫瑕臨死前后悔地說:“我沒有報答國君鄭子對我的大恩,反而幫助別人殺死了他,現(xiàn)在就是我應得的下場啊!”
朝秦暮楚
鄭文公做鄭國國君的時候,晉國的公子重耳流亡到了鄭國。鄭文公對待他很無禮。鄭文公的弟弟叔詹勸告他說:“重耳是賢能的人,并且和我們同姓,如今遭受苦難來到我們國家,您不能對他無禮。假如您不能對他以禮相待,那就盡快殺了他。如果不殺他的話,等有一天他回到晉國做國君,鄭國就有無窮的禍患了。”鄭文公沒有聽從叔詹的意見。
鄭文公有一個名叫燕姞的姬妾,一次夢到神靈送給她一株蘭草說:“我是伯,是你的祖先。這株蘭草是你的兒子,蘭草有濃烈醇正的香氣,你的兒子也是這樣。”燕姞把夢講給鄭文公,鄭文公就和她同房。后來,燕姞果然生下了一個兒子,取名為公子蘭。鄭文公本來有5個寵愛的兒子,都因為犯罪而早死了。鄭文公很失望,于是趕走了其他各位公子。公子蘭逃到晉國,他對晉文公很恭敬,晉文公十分喜歡他。鄭文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30年),晉文公因為鄭國幫助楚國攻打晉國,又因為流亡時鄭文公對自己的無禮,便聯(lián)合秦穆公攻打鄭國。晉軍包圍了鄭國的國都,當時,公子蘭隨晉文公出征,也在軍中。他暗中活動,希望能夠回到鄭國做太子。
晉文公流亡鄭國時,叔詹建議鄭文公殺死他。晉文公這次前來,想得到叔詹并殺死他。鄭文公聽說后很害怕,不敢告訴叔詹。叔詹知道后,對鄭文公說:“我曾經(jīng)對您說過,不殺死重耳的話,他就會成為我國的憂患。現(xiàn)在晉國因為我而包圍鄭國的都城,如果我死了就能免除鄭國的災難的話,我就愿意去死。”說完他就自殺了。鄭文公命人把叔詹的尸體送給晉國。晉文公說:“我一定要見鄭文公,污辱過他之后才肯離開這里。”鄭國人很擔心,派人私下勸秦穆公說:“打敗了鄭國對晉國有好處,對秦國沒什么利益。”秦國聽到后撤軍了。晉文公派使者到鄭國,要求送子蘭回鄭國做太子,鄭國答應,晉軍這才撤離鄭國。
鄭文公去世以后,公子蘭即位,這就是鄭穆公。鄭穆公親近晉國,曾經(jīng)幫助晉國打敗了秦國。鄭穆公去世后,他的兒子公子夷即位,這就是鄭靈公。鄭靈公元年,楚國獻給他一只黿。恰好子家、子公將要朝拜鄭靈公,子公的食指顫動了一下,對子家說:“我的手指只要一動,就一定能吃到珍異的食物。”兩個人入宮后,看到鄭靈公正在食用黿湯,子公笑著說:“真的是這樣啊!”鄭靈公問他為什么笑。子公告訴了靈公,可鄭靈公偏偏不給他湯喝。子公非常生氣,用手指蘸了一下湯嘗了嘗就出宮了。鄭靈公也非常生氣,準備殺死子公。子公與子家搶先動手,殺死了鄭靈公。鄭國百姓擁立靈公的弟弟公子堅即位,這就是鄭襄公。
鄭襄公八年(公元前597年),楚莊王因為鄭國和晉國結(jié)盟,親自率領(lǐng)楚軍討伐鄭國,包圍鄭國都城長達3個月之久,鄭國堅持不住,只好獻出國都,投降了楚國。鄭襄公赤裸著上身,手牽著一只羊迎接楚莊王說:“我不能在您的邊上侍奉您,使您一怒之下攻占鄭國,這些都是我的罪過。我不敢不遵守您的命令。即使您把我流放到江南地區(qū),把鄭國土地賞賜給諸侯,我也會聽從的。但是如果您沒有忘記周厲王、周宣王、鄭桓公、鄭武公,不忍心斷絕他們的香火的話,您就讓我繼續(xù)在這里侍奉您,這就是我的心愿。”楚莊王把軍隊撤出了鄭國都城。楚國大臣們質(zhì)問楚莊王為什么要放棄鄭國。莊王回答說“:我們討伐鄭國就是因為他的國君不馴服,現(xiàn)在他對楚國已經(jīng)很恭順了,我們還能怎樣要求他呢?”楚軍撤出了鄭國。晉國聽說楚國攻打鄭國,派軍救援。晉軍出發(fā)時,到了黃河的時候,楚軍已經(jīng)撤退了。晉國軍隊渡過黃河追擊楚軍,楚莊王聽說后,轉(zhuǎn)過身來攻擊晉軍。鄭國為了討好楚國,反而幫助楚國攻打晉國,在黃河沿岸把晉軍打得大敗。過后,晉國因為鄭國親近楚國又來攻打鄭國,鄭國無奈,又去與晉國結(jié)盟。鄭國就是這樣不停地在兩國之間周旋的。
子產(chǎn)安邦
鄭釐公五年(公元前566年),鄭國國相子駟拜見釐公,釐公對待他很無禮。子駟十分氣憤,暗中命令釐公的廚師用毒藥藥死了釐公,謊稱釐公得急性病而死。然后,他擁立鄭釐公的兒子公子嘉即位,這就是鄭簡公。簡公元年,眾公子合謀,準備殺死子駟,但是走漏了風聲,被子駟事先知道,于是他搶先殺死了各位公子。隨后,子駟準備自立為國君,公子子孔派遣親信尉止殺死了子駟,并且替代他擔任宰相。子孔也想自立為國君。子產(chǎn)勸告他說:“子駟自立為國君是非法的,所以你才殺死了他,而今天你卻要仿效他的做法,這樣下去,鄭國的內(nèi)亂就沒有平息的時候了。”子孔認為子產(chǎn)的話很有道理,便放棄了自立為國君的想法,仍然只擔任鄭國的國相。
鄭簡公在位的時候,國相子孔獨攬了鄭國的大權(quán),簡公對此非常不滿。簡公十二年(公元前554年),簡公派人殺死子孔。隨后,簡公任命子產(chǎn)擔任鄭國的上卿。簡公為了表彰子產(chǎn)的功績,準備封賞給他六座城市。子產(chǎn)再三推辭,最后只接受了三座城市。
鄭簡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44年),吳國派遣使者延陵季子出使鄭國。季子一見子產(chǎn),便非常投機,就像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一樣。延陵季子推心置腹地對子產(chǎn)說“:鄭國的國君行為不端,如果一直這樣下去的話,不用多久,鄭國就要面臨災難了,那個時候,鄭國的大權(quán)就會掌握在你的手里。你如果職掌政權(quán)的話,一定要按照禮法治理國家,如果不這樣的話,鄭國肯定會滅亡。”子產(chǎn)非常感激延陵季子的直言,誠懇地接受了他的建議,用高規(guī)格的禮儀接待了延陵季子。
鄭簡公二十三年(公元前543年),鄭國的各位公子為了在簡公面前爭寵,不惜互相殘殺,還打算殺死職掌重權(quán)的子產(chǎn)。有的公子說:“子產(chǎn)是仁義友愛的人,鄭國能夠存在下去都是靠他來支撐,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殺死他!”準備殺死子產(chǎn)的公子也覺得確實如此,沒有對子產(chǎn)下手。
晉平公生了病,鄭國派遣子產(chǎn)到晉國去探望病情。平公詢問他說:“我生病后讓人進行占卜,原來是實沈、臺駘害我生病,晉國的史官都不知道他們是誰,您知道他們是什么神靈嗎?”子產(chǎn)回答說:“上古時候高辛氏有兩個兒子,長子叫做閼伯,次子叫做實沈。他們住在大森林里,都不能容忍對方,每天都打個沒完。堯帝很討厭他們,于是就讓閼伯遷居到商丘,掌管祭祀辰星,后來的商族人因此繼承了這個職務,所以辰星也叫商星。堯帝讓實沈遷居大夏,掌管祭祀?yún)⑿牵谱迦艘虼死^承了這個職務,唐族的末代君主叫做唐叔虞。后來周武王的夫人邑姜在懷太叔的時候,夢見天帝對他說:‘我給你的兒子起名叫做虞,把唐地封賜給他,讓他在那里祭祀?yún)⑿牵庇蟠訉O。’太叔出生以后,手掌心的紋路果然像一個‘虞’字,于是就命名為虞。后來太叔果然被封到唐地。晉國是叔虞的后代,參星是晉國的星宿。由此可知,實沈就是參星的神靈。上古時候金天氏有個叫做昧的后代,負責管理水渠,他有允格和臺駘兩個兒子。臺駘繼承了他的官職,很好地疏通了汾水和洮水。帝王顓頊因此嘉獎了他,把汾水分封給他。現(xiàn)在,晉國統(tǒng)治了汾水流域。由此可見,臺駘是汾水的神靈。這兩位神靈都不會危害您的身體,在發(fā)生水災和旱災的時候應該祭祀山河的神靈。風霜雨雪如果不按時令來臨,就應該祭祀辰星的神靈。您的病是因為飲食不調(diào)、情緒不佳、迷戀女色等生活原因造成的,和神靈沒有關(guān)系。”晉平公贊嘆子產(chǎn)說“:您真不愧是知識淵博的君子啊!”于是,贈給子產(chǎn)豐厚的禮物。
鄭簡公去世以后,鄭國又經(jīng)歷了定公、獻公、聲公三代國君。鄭聲公五年(公元前496年),一直擔任鄭國國相的子產(chǎn)去世,鄭國的百姓聽到這個噩耗,全都痛哭流涕,像是自己的親人去世一樣。孔子過去曾經(jīng)路過鄭國,和子產(chǎn)親近得如同兄弟一樣。他聽到子產(chǎn)的死訊后,痛哭著說:“子產(chǎn)的仁德慈愛,真的接近上古的賢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