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中的活化石——銀杏
距今2億多年前,地球處于中生代三疊紀至侏羅紀時期,那時銀杏樹遍及全球,種類繁多。而第四紀冰川期來臨之后,除了中國外,各地的銀杏樹均遭遇凍災,從此銀杏成了中國特有的樹種,也成了植物中見證歷史的活化石。
銀杏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單種屬樹種,在裸子植物銀杏科屬中獨一無二,其高度可達40米,直徑4米。它出現于古生代二疊紀,受第四紀冰期影響在世界大部分地區絕跡。之所以在我國存活下來,得益于我國獨特而又復雜多樣的地理環境。
目前,野生銀杏僅僅生存在浙江省天目山海拔500~1 000米的天然混交林中。銀杏的別名很多,大家都熟悉的是白果,而鮮為人知的名字有鴨掌樹、公孫樹、佛指甲等。銀杏樹形十分優美,高大的樹冠像寬寬的綠色華蓋,每片葉子則像一把把小扇子在風中搖擺。到了秋天,樹葉轉黃,銀杏樹更像是穿了黃艷艷衣服的少女,婀娜多姿,令人忍不住駐足觀看。
銀杏果實呈橢圓形,果核也是圓形。成熟的果實像一枚杏子,外面包著橙黃色肉質的種皮,而果實的內殼卻是白色的,所以把它取名為銀杏,俗名叫做“白果”。在自然狀態下,銀杏樹的生長比較緩慢,一般20年后開始結籽,到了30~40年后才進入盛期,盛期之后,結子能力就百年不衰了。俗話說“公公種樹,孫子收實”,就是說銀杏的這種生長特點,這也是銀杏的別名“公孫樹”的來歷。
銀杏雖然生長緩慢,但它繁殖能力很強,有著一套高超的“求偶”本領。因為銀杏樹雌雄異株,在雌花與雄花授粉時,距離給它們帶來了困難。可是在風的幫助下,雄樹仍然可以將它異常細小的花粉,送到數千米之遙的雌樹那里,讓雌花和雄花完成“生兒育女”的使命。科學家們還發現,銀杏的“精子”依然像2億年前它的祖先那樣,具有鞭毛,會游動,這使它成為了植物學家研究原始裸子植物的“活標本”。
銀杏樹的壽命也很長,樹齡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樹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而壽命最長的一株古銀杏,生長在山東省莒縣定林寺前,樹齡達3 100多歲,樹高24米,直徑1.57米,至今還能開花結果,成了樹木中的“老壽星”。

“公孫樹”銀杏
談及銀杏樹的用處,真是數不勝數。可以說,它渾身是寶,比如,銀杏材質細密,紋理直,有光澤,在建筑、家具、雕刻中用材時不翹、不裂,又很容易加工,是木材中的上品。就更不用提銀杏的果實了,它富含淀粉、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既可食用,又可入藥。連《本草綱目》中都記載著這樣的句子:“熟食可溫肺盈氣,定咳嗽,縮小便,止白濁,生食降痰,消毒殺蟲。”銀杏葉也是一寶,可提制冠心酮,用來治療心血管系統疾病,把銀杏葉放在書柜,或夾在書中,它清香的味道還可以驅除書內蠹蟲。
銀杏樹的這些特點,使它備受人們喜愛,人們也經常把它栽種在庭院、廟宇內外,來點綴風光。銀杏在我國已有了悠久的栽培歷史,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均有栽培,尤其是四川、廣西更為廣泛。不久,這種古老的植物將作為觀賞樹種來美化首都主要街道,銀杏樹也會再次像遠古時候一樣隨處可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