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風(fēng)暴島(電影《刀鋒冷》原著)
- (英)肯·福萊特
- 6812字
- 2016-07-01 15:38:05
德國人差不多全都上了當(dāng)——只有希特勒猜對了,不過他對自己的預(yù)感猶豫不決……
——A.J.P.泰勒
《英國歷史:1914~1945》
這是四十五年以來最嚴(yán)寒的冬天。英格蘭的鄉(xiāng)村被大雪阻隔在外,泰晤士河也封凍了起來。有一天,從格拉斯哥到倫敦的火車足足晚了二十四小時才抵達。積雪再加上燈火管制,使開車變成一件分外危險的事。車禍倍增,人們開玩笑說,夜間在皮卡迪利大街開車,比開坦克越過齊格飛防線[1]還要危險。
后來,春天到來了,天氣晴朗了。防空氣球在蔚藍的晴空里隨風(fēng)飄動,威風(fēng)凜凜;休假的士兵和身著無袖襯衫的姑娘,在倫敦的街頭打情罵俏。
倫敦看上去一點也不像一個處于戰(zhàn)爭狀態(tài)的國家的首都。跡象自然還是有的,亨利·費伯騎著自行車從滑鐵盧車站向海格特返回時,就注意到了那些戰(zhàn)時跡象:重要的公共建筑外面都堆放著沙袋;郊區(qū)住宅的庭院中修起了安德森式掩體[2];到處都是勸導(dǎo)民眾疏散到鄉(xiāng)間和空襲須知一類的大型告示牌。費伯細心觀察著這類跡象——比一個一般的鐵路職員要留心和仔細得多。他看到公園中成群的孩子,就得出結(jié)論:疏散宣傳沒有成功。他默數(shù)著街上行駛的汽車的數(shù)量,暗讀著汽車制造商宣布的新型號。他深知夜班工人魚貫涌進工廠的現(xiàn)象意味著什么,僅僅數(shù)月之前,工廠里連白天班都沒有足夠的工作可干。但更令費伯全神貫注的是,軍隊沿英國鐵路網(wǎng)調(diào)動的情形,全部鐵路動向的報表都要經(jīng)過他的辦公室,他從這些報表中可以獲得相當(dāng)多的訊息。就拿今天來說,一大堆須經(jīng)由他加蓋橡皮印章的報表使他確信,一支新的遠征軍正在集結(jié)。他敢肯定,那支大軍不下十萬人馬,去向是芬蘭。
不錯,在倫敦,戰(zhàn)爭的跡象是有的;但這里也同時存在著一些似乎是在開戰(zhàn)爭玩笑的景象:廣播電臺對戰(zhàn)時規(guī)定的繁文縟節(jié)冷嘲熱諷;人們在防空洞里舉行合唱;時髦女郎把防毒面具放在名牌服飾公司的手提袋里逛街。人們在談?wù)撨@場令人生厭的戰(zhàn)爭時,既夸大其詞,又輕描淡寫,仿佛在討論一場電影。所有的空襲警報,毫無例外全是虛驚一場。
費伯對這場戰(zhàn)爭持不同觀點——不過那是當(dāng)然,因為他是個不同類型的人。
他把自行車騎進了阿奇威路,因為是上坡,他把身體稍向前傾,兩條腿不知疲乏地蹬踏著,如同火車頭的活塞。就一個三十九歲的人來說,他算是相當(dāng)健壯。只不過這個年齡是虛報的:為了小心起見,他在大多數(shù)事情上都不說實話。
他爬上斜坡,到達海格特時,已經(jīng)大汗淋漓。他住的房子是倫敦地勢最高的建筑物之一,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他才選擇住在這里。他住的是一棟維多利亞式的磚房,位于一排六棟最后面的一棟。每一棟樓都是三層,外加地下室,那兒有一道專供仆人出入的門——十九世紀(jì)英國的中產(chǎn)階級堅持要開這樣一道門,盡管他們并沒有仆人。費伯對英國人裝腔作勢的那一套嗤之以鼻。
六號樓的主人原先是哈羅德·加頓,但他開的那家小公司——加頓茶葉暨咖啡公司——在經(jīng)濟大蕭條的年代破了產(chǎn)。以加頓先生的做人準(zhǔn)則來說,欠債不還錢乃是一條十惡不赦的大罪,所以他破產(chǎn)后別無選擇,只有自殺一途。這棟房子是他留給他太太的唯一遺產(chǎn),加頓太太也只能靠著收房租度日。她雖然樂于當(dāng)房東,但按照她所處的社會地位的要求,還是不得不裝出一副引以為恥的樣子。費伯租下了位于頂層的房間,屋頂有扇天窗。周一至周五他都會住在這里。他告訴加頓太太,周末他要去厄立特陪伴母親。其實,他在布萊克希斯另外租了個住處。在那兒的女房東的認(rèn)知里,他叫做貝克先生,是一家文具制造商的流動推銷員,一周五天都要在路上奔波。
他蹬車騎上花園的小徑,高大的前窗似是在不痛快地皺著眉。他把車子推進木棚,鎖到剪草機上——不鎖車是違法的。木棚周圍箱子里做種子用的馬鈴薯塊正在發(fā)芽。加頓太太把她的花園都種了蔬菜,算作為戰(zhàn)爭出了一份力。
費伯走進房子,把帽子掛到門廳的架子上,洗了洗手,坐下喝茶。
另外三位房客已經(jīng)在那里進餐了:一個臉上長著粉刺的小伙子來自約克郡,正在設(shè)法參軍;一個糖果推銷員,頭發(fā)已經(jīng)花白;還有一個是退休的海軍軍官,費伯認(rèn)為他已不啻是個廢人。費伯跟他們點頭打招呼,然后就座。
推銷員正在講笑話:“那名中隊長開口說:‘你回來得可真早啊!’那位飛行員轉(zhuǎn)過身來說:‘是啊,我把那些傳單成捆地投了下去,難道不對嗎?’于是中隊長說:‘我的天!那也許會砸傷人的!’”
海軍軍官咯咯地笑起來,費伯也賠起笑臉。加頓太太端著茶壺走了進來:“晚安,費伯先生。我們未能恭候你,希望你別介意。”
費伯在一片全麥面包上涂上薄薄的人造牛油,一時盼著能有一塊肥腸。“你種的那些馬鈴薯可以移植了。”他對她說。
費伯匆匆用過了餐。其他人還在爭論著,張伯倫是否該下臺而由丘吉爾取代的問題。加頓太太不斷發(fā)表宏論,并時時瞥著費伯,看他有什么反應(yīng),不過費伯卻始終置身在爭論之外。加頓太太是個臉色紅潤的女人,稍微有點發(fā)福。她跟費伯年紀(jì)相仿,卻穿了件適合三十歲婦女穿的衣裙,他猜測她想再嫁。
加頓太太打開了收音機。嗡嗡響了一陣之后,便是一個播音員的聲音:“這是英國廣播公司的國內(nèi)節(jié)目《又是那個人》!”
費伯聽過這個節(jié)目,是講述一名叫做范夫的德國間諜的廣播連續(xù)劇。他托故告辭,起身上樓回房間去了。
《又是那個人》節(jié)目之后,餐廳里只剩下了加頓太太獨自一人:海軍軍官隨推銷商去了小酒館,約克郡來的小伙子本是個虔誠的教徒,去出席一個祈禱會了。她坐在餐廳里,眼前放著一小杯杜松子酒,眼睛望著燈火管制用的窗簾,心里想著費伯先生。她真希望他別老待在自己的房間里。
她需要有人陪伴,而他正是她所需要的那種伴侶。
這種念頭使她有一種罪惡感。為了平息這種感覺,她便去想加頓先生。種種記憶熟悉而模糊,如同一部老舊的電影,畫面有點磨損,聲音不清了。是啊,雖然她能輕易想起他在這房間里陪伴她的情況,但要記起他的面貌、他的穿著,或者想象他會在戰(zhàn)爭爆發(fā)當(dāng)日發(fā)表什么樣的見解,卻實在太難了。他身材矮小,手腳利落,在別人面前他不茍言笑,床笫之間卻情意纏綿。她那時是多么愛他啊。這場戰(zhàn)爭照這樣打下去,會有許多女人像她一樣單身守寡的。她又給自己斟了一杯酒。
費伯先生是個安靜的人——麻煩也就出在這里。看不出他有什么惡習(xí)劣跡。他不吸煙,她也從未由他嘴里嗅到過酒氣,每天晚上他都關(guān)在自己的房間里,聽收音機里的古典音樂。他閱讀大量的報紙,進行長距離的散步。她推測他相當(dāng)機靈,雖然位卑職微:他在餐廳中參與談話時,往往比任何人都顯得深思熟慮。要是他想辦法,一定能找到一個更好的職位的。他看起來并不想爭取機會,去給自己謀個相稱的差事。
他的外貌也給人同樣的感覺。他是個身材健美的男人:高高的個子、厚實的肩頸,并不算胖,還有一雙長長的腿。他有一副堅毅的面孔,高額頭、長下巴,明亮湛藍的眼睛;他稱不上帥,不像電影明星,但那張臉對女性頗具魅力。只是那張嘴長得太小,嘴唇也薄,她可以想象他性格冷酷。加頓先生可不是個冷酷的人。
他那條舊西裝褲子從來不燙(她倒情愿幫他這個忙,而且會興致勃勃地去做,可惜他從來沒要求過),還老穿一件不像樣的雨衣,戴著碼頭工的平頂帽。他不留胡子,頭發(fā)兩周剪一次,理得短短的。似乎他就想擺出一副不引人注目的樣子。
他需要一個女人,這一點是沒有疑問的。他需要一個妻子來打扮他、振奮他。而她也需要一個男人來陪伴她和——唉,愛撫她。
然而他卻毫無行動。有時她簡直沮喪得想放聲尖叫。她自信風(fēng)韻猶存。她又倒了一杯酒,同時照起鏡子。她有一張漂亮的臉蛋,滿頭卷曲的金發(fā),還有引動男人想“掌握”的東西……想到這里,她咯咯地笑了起來。
她啜著酒,考慮著是不是該采取主動。費伯先生有點羞赧,顯然是生性如此而并非沒有情欲——從那兩次他瞅著她身穿睡衣時的眼神,可以看出這一點。或許她可以用自己的大膽放縱來克服他的羞怯。她會有什么損失呢?就假設(shè)他拒絕吧。是啊,那會很尷尬——甚至很丟人。那對她的自尊心將是一個打擊。但誰又曉得發(fā)生過這件事?不過,他倒是不得不搬出去了。
想到可能會遭到拒絕,她就打消了整個念頭。她一邊慢慢地站起身,一邊想,自己根本就不是那種厚臉皮的人。該睡了。如果她在床上再喝上一杯杜松子酒,就會安然入睡了。她拿著酒瓶走上樓去。
她的臥室在費伯先生房間的下面,她脫衣服時聽得見他的收音機中播放的小提琴樂曲。她穿上了一件新睡衣——粉紅色的,領(lǐng)口繡著花邊,可惜沒人來欣賞!——倒了最后一杯酒。她想不出費伯先生脫掉衣服會是什么樣子。他大概沒有小腹,乳頭上長著毛,大概還能看得見他的根根肋骨,因為他很瘦。他的屁股可能也很小。她又咯咯笑了起來,心想自己真不要臉。
她端著酒杯上了床,拿起她的書,可是實在難以把注意力集中到白紙上的黑字。何況,她對閱讀別人的風(fēng)流韻事也厭煩了。她啜飲著她的杜松子酒,巴不得費伯先生能關(guān)掉他的收音機。現(xiàn)在簡直像想在茶會跳舞時入睡一樣難。
她當(dāng)然可以請他關(guān)掉收音機。她看了一眼床頭的鐘:已經(jīng)十點多了。她可以套上那件和睡衣相襯的晨衣,稍稍梳理一下頭發(fā),然后穿上拖鞋——式樣十分精巧,上面還有玫瑰圖案呢——然后就三步并作兩步地爬上那一段樓梯,然后嘛,只是輕輕敲一下他的門。他會打開門,大概穿著褲子和背心,這時候他會用看她身穿睡衣走進浴室的那種目光打量她……
“蠢貨。”她出聲地自言自語。“你不過是找借口到樓上去罷了。”
這時她納悶自己為什么還需要找借口。她是個成年人,這里又是她的房子,而且整整十年她都沒遇到過第二個適合她的男人;她渴望有個強壯、硬朗和多毛的男人壓在她的身上,揉搓她的乳房,對著她的耳朵吁吁喘氣,用他那雙寬大的手掌,分開她的大腿。而且,說不定明天就會有個從德國飛來的毒氣炸彈,把他們倆都先毒死,要是今天不有所行動,她可就失去最后一次機會了。
于是她喝光了杯中酒,下了床,穿上她的睡裙,稍稍梳理了一下頭發(fā)。她拿起備份鑰匙,以防他收音機聲音太大,聽不見她的敲門聲,可以自己開門進去。
樓道里沒有人。她摸著黑找到了樓梯,正想跨上那級會吱嘎作響的樓梯時,一不小心絆到了松動的地毯邊緣,重重地一步踩到了樓梯級上;幸好,似乎沒人聽見,于是她一路爬上去,輕輕敲響上面的房門。她敲得很輕柔。房門鎖著。
收音機聲音關(guān)小了,費伯先生問道:“誰?”
他字正腔圓:既沒有倫敦腔,也不帶外省腔——真的,什么口音也沒有,就只是一種悅耳的中性的聲音。
她說:“我能和你說句話嗎?”
他像是遲疑了一會兒,然后說:“我已經(jīng)脫衣服了。”
“我也是。”她咯咯笑著,用她的備份鑰匙打開了房門。他正站在收音機前面,手中握著一把螺絲起子之類的東西。他下身穿著褲子,上身卻什么都沒穿,面色蒼白,一副嚇得要死的表情。
她邁進房間,并在身后關(guān)上了門,一時不知說什么才好。突然想起一部美國電影中的一句臺詞,便說:“你肯不肯賞光給一個孤獨的女郎買一杯酒?”這么說很蠢,真的,因為她清楚,他房間里沒有酒,而她這身打扮也不像是要上街的樣子;不過那勾引的意味昭然若揭。
看,出現(xiàn)了她期望之中的效果。他默不作聲地向她慢慢走來。他的乳頭上果真長著毛。她向前跨了一步,隨后他就把她攬在了懷里,她闔上了眼睛,仰起了臉。他吻了她,她在他的摟抱中輕輕扭動著,之后,她便感到背上一下可怕的、難以忍受的刺痛,她張開嘴想叫喊出聲音。
他之前就聽到了她在樓梯上絆的那一下。如果她再等上一分鐘,他就來得及把無線電發(fā)報機裝回箱子,把密碼本放進抽屜,也就不必要置她于死地了。但是沒等他藏好證據(jù),已經(jīng)聽到她在用鑰匙開鎖了,到她打開房門時,那把錐形匕首已經(jīng)握在了他的手中。
因為她在他懷里輕輕扭動,費伯沒能一下子就刺中她的心臟,只好用手指扼住她的喉嚨,制止她叫出聲來。他又刺了一下,可是她又動了,刀鋒扎到了一根肋骨,只在她皮肉上劃了一道口子。隨后血便涌了出來,他明白干得不夠干凈利落,只要一刺不中,就會這樣的。
現(xiàn)在她掙扎得很厲害,一刀是殺不死了。他還用手封住她的嘴,同時用拇指摳住她的下巴,倒推著她向門撞去。她的頭碰到木板門上,發(fā)出很響的聲音,要是沒把收音機的音量關(guān)小就好了,可是他又怎么會料到這一步呢?
他在殺她之前猶豫過,因為最好是讓她死在床上——這樣便于遮掩,他本來已經(jīng)想妥了——但是他沒把握不出聲響地做到那一步。他扣緊了她的下巴,把她的頭死死抵在門上,掄起錐形匕首,在她的喉嚨上扯開了一個大口子。切口不規(guī)則,因為那匕首不是把利刃,而且喉嚨也不是費伯最熟悉的目標(biāo)。
他向后一跳,避開噴出的第一股鮮血,然后立即又跨上前去,抓住了她,以免她倒在地板上。他把她拖向床,盡量不看她的脖子,把她放倒了。
他以前殺過人,因此他知道自己殺人后會有什么生理反應(yīng)。他走到屋角水槽前,等待著。他可以在刮臉用的小鏡子里看到自己的臉。他面色蒼白,兩眼發(fā)直,他看著自己,心里想:殺手。隨后他就嘔吐起來。
吐完之后,他覺得好受了些。現(xiàn)在他可以去工作了。他清楚必須做些什么,甚至在他動手殺她的時候,就已經(jīng)盤算清楚了。
他洗了臉,刷了牙,清洗了盥洗盆。然后坐到桌前,靠著他的無線電。他看了看筆記本,找到了地方,開始敲擊發(fā)報鍵。電文很長,報告的是有關(guān)一支軍隊集結(jié)起來開赴芬蘭的消息,剛才被打斷時,他剛發(fā)了一半。電文是用密碼寫在拍紙簿上的。他把全文發(fā)完后,用了“向威廉致意”來代替簽名。
他把發(fā)報機按部就班地裝進一個特制的皮箱里,然后把其余的東西放進另一只箱子里,脫下褲子,用海綿擦去血跡,隨后便洗了個澡。
最后他又看了看死尸。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能夠冷靜地看待她了。這是在戰(zhàn)時;他與她是敵我雙方:如果他沒殺死她,她會送了他的命。她始終是個威脅,如今,因為威脅已經(jīng)解除,他唯一的感覺就只有輕松。她不應(yīng)該來這里驚嚇?biāo)摹?
不過,最后一件任務(wù)實在叫他感到厭惡。他解開她的晨衣,撩起她的睡衣。她穿的是半短內(nèi)褲。他撕開她的內(nèi)褲,露出了陰毛。可憐的女人,她不過是想勾引他。但是他沒辦法做到讓她在離開房間之前不看到發(fā)報機,而英國政府的宣傳又已經(jīng)使人人都警惕著間諜這回事了。不過說起來,英國人對間諜的疑神疑鬼也著實是荒唐可笑:如果德國情報機構(gòu)擁有像報紙上推測的那么多間諜,英國早就戰(zhàn)敗了。
他退后一步,歪著頭,看著她。有點什么不大對勁。他設(shè)想自己是個色情狂:如果我對尤娜·加頓這樣的女人急不可待地要發(fā)泄性欲,而且殺了她才得以上手,我下一步該做什么呢?
對!這種色情狂要看她的乳房!費伯俯向尸體,抓住睡衣的吊帶,把睡衣一直捋到腰部。加頓太太那對豐乳登時裸露了出來。
法醫(yī)很快就會發(fā)現(xiàn),她并沒有遭到奸污,但費伯認(rèn)為這無關(guān)緊要。他在海德堡聽過犯罪學(xué)的課程,他清楚,許多強奸都以未遂告終。何況,他并不想作假到那種地步,即使為了祖國,也不想那么過分。他并不是黨衛(wèi)軍,有些黨衛(wèi)軍會排著隊去奸尸的……他不讓自己再想下去。
他又洗了次手,然后穿起衣服。已經(jīng)快半夜了,他要再等上一個小時才離開:晚點走更安全。
他坐下來,靜靜地思考是怎么出的差錯。
毫無疑問是他犯了錯誤。如果他的偽裝完美無缺,他就會絕對安全。如果他絕對完全,就不會有人發(fā)現(xiàn)他的秘密。加頓太太發(fā)現(xiàn)了他的秘密——或者確切地說,她再多活上幾秒鐘就會發(fā)現(xiàn)了——這就說明他并非絕對安全,就是說他的偽裝不夠完美,所以說他犯了錯誤。
他應(yīng)該在門上裝一個插銷。寧可讓人以為他生性靦腆,也勝過由身穿睡袍的房東太太在夜間用備用鑰匙打開房門,悄悄溜進來。
這是表面上的錯誤。深層的毛病出在他根本不適合扮作單身漢。他深知自己是個頗有魅力的男人,實在找不出理由來說明自己為什么會是單身。他把思路轉(zhuǎn)到設(shè)想一種偽裝足以解釋這點,以斷絕加頓太太一類的女人想入非非的念頭。
他想從自己的真實身份上獲得啟發(fā)。他自己為什么選擇單身呢?答案很簡單。那是因為出于職業(yè)需要。至于是不是還有更深層的理由,他不想去弄清楚。
今天后半夜他要在露天里度過了,海格特叢林就蠻好。天一亮,他就把箱子寄存到火車站的行李寄存處,明天晚上他就到布萊克希斯的住處去。
他要換成他的第二種身份。他不大擔(dān)心會被警察抓去,周末在布萊克希斯下榻的那個流動推銷員跟殺死這位房東太太的鐵路職員判若兩人:住在布萊克希斯的推銷員奢侈、庸俗、浮華,打著花哨的領(lǐng)帶,梳著不同的發(fā)型,在酒吧里請人喝酒也毫不吝嗇;警察要找的是一名小職員,按照描述,他邋邋遢遢,對呆鵝都不肯呸上一聲,后來只因為一時欲火中燒而殺了人。誰也不會對一個身穿條紋毛料西裝的帥氣推銷員懷疑地多看上一眼,他顯然屬于那種時時都充滿了欲望的色鬼,而要女人在他面前裸露出乳房,是用不著他下手去殺她們的。
他需要再準(zhǔn)備一種身份——他總是同時保持兩種身份。他需要一個新工作,一套新證件——護照、身份證、配給證、出生證明。這要大冒其險了。該死的加頓太太。她干嗎不跟往常一樣喝完酒就睡覺呢?
午夜一點了。費伯最后看了一圈這間臥室。他不在乎留下什么痕跡——這房子里到處都有他的指紋,但誰都知道,兇手正是一個叫費伯的鐵路職員。他也不會因為從此要離開住了兩年的住所而傷感,他從沒有把這里當(dāng)成是家。其實,他從來不把任何地方當(dāng)作家。
他將永遠記住這個地方,只因為在這里他學(xué)會了要在門上裝插銷。
他關(guān)掉燈,提起箱子,爬下樓梯,走出大門,消失在黑夜中。
注釋:
[1]1936~1939年德國在其西部邊境修建的防御體系,與法國的馬奇諾防線對峙。
[2]二戰(zhàn)時英國流行的波紋鐵防空洞,由內(nèi)務(wù)大臣約翰·安德森提倡,由此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