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中國黃頁提高知名度,馬云決定找一家媒體發表宣傳中國黃頁的資料,以此提高社會對中國黃頁的關注度。可在當年,這件如今看來毫不費力的事情,真要實施起來卻相當的困難。因為當時中國對西方國家提倡的“信息公路”這一個概念存在很大爭議。有些人認為中國必須加快自身的互聯網建設,趕上全球化的信息時代的步伐,而另一方卻堅決反對。這些爭議使得政府無法對互聯網給出明確的態度,因此沒有哪一家媒體敢大張旗鼓地對互聯網進行宣傳。經過多番周折,馬云通過錢峰認識了一個在《中國貿易報》開車的司機,并想通過這個司機的關系來在北京媒體上發表關于中國黃頁的文章。不管花銷多少,都算他馬云的。不久之后,《中國貿易報》還真的在頭版刊發了馬云寫的文章,就連馬云自己都感到出乎意料,他不但非常佩服那個司機的活動能力,更是佩服那個敢批準這篇文章發在頭版的總編。馬云相信,這個主編是一個很有眼光和膽識的人,因為在那個時候沒有哪家媒體敢發表關于互聯網的文字。
馬云很想結識一下這個總編,和他聊一聊互聯網方面的事情。于是他找到了這個主編,沒想到,原打算的“聊一聊”竟然一聊就是三天三夜。事實上,這個總編和馬云一樣對電腦一竅不通,但他在聽了馬云的設想之后非常激動,覺得互聯網這東西很靠譜,于是他對馬云說:“馬云,我幫你個忙吧。”然后,他幫馬云在北京做一次新聞發布會和聯誼活動,邀請北京媒體界和商界的人來為馬云捧場。能有這樣的機會馬云當然不愿意錯過,因為這意味著他能夠接觸到更多的媒體和商界的重量級人物。馬云為這次活動花費了3萬元人民幣,事后也沒有得到商界人士的投資,但媒體自此開始了解互聯網、了解中國黃頁,并且愿意幫助馬云宣傳中國黃頁,也算是馬云沒有白忙。那之后,馬云又跟隨那個主編拜訪了國家信息中心、文化部、國家體委等單位,但都毫無結果。
就在馬云走投無路之時,他遇到了他的老鄉樊馨蔓,這個姑娘當時正在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組工作。樊馨蔓雖然不知道馬云口中的互聯網為何物,但她卻被馬云的創業熱情打動。因此她決定幫馬云,并為他拍攝了一部名為《書生馬云》的專題紀錄片。這部紀錄片真實反映了互聯網在當時中國的境遇,也展現了馬云創業之艱辛。后來,這部紀錄片在中央電視臺播出了。馬云的一位名叫樓文勝的大學校友在看片子時,認出了馬云,并為馬云的執著感動,在看完片子的第二天,他就跑去中國黃頁應聘了。
但不好的消息接踵而至,當時的媒體全都收到了這樣的一份通知:在沒有政府明確支持的情況下,任何媒體不能大肆宣傳互聯網。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中國科學院的一些院士上書政府,說什么以中國的現狀不適合發展互聯網。這無疑讓事業剛剛有點起色的馬云大受打擊。他在媒體圈的很多朋友也對此毫無辦法,于是他們建議馬云去《人民日報》碰碰運氣,看他能不能說服《人民日報》,如果說服了,那么其他媒體就敢跟進對中國黃頁的報道了。
一天晚上,馬云的一個在政府部門工作的公務員朋友值班,他叫馬云過去玩。在他們閑聊的時候,馬云和他談到了互聯網方面的事情,聊得相當熱絡,這時一位局長正好路過聽到他們談話的聲音,也加入了他們的閑聊之中。這位局長聽了馬云的介紹之后,覺得馬云對互聯網的認識很是深刻,因此他想邀請馬云去給《人民日報》的干部做一次培訓。
馬云的事業終于出現了轉機。不久之后,他在《人民日報》為報社領導做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講。《人民日報》的總編輯在聽完馬云的演講之后深受啟發,就直接向中央申請“讓《人民日報》上網”。很快這份報告得到了批準,《人民日報》上網工程正式啟動。這個消息立即在社會上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北京的各大媒體都開始爭先恐后地跟蹤報道這件事,馬云也因此得到了接受央視《東方時空》專訪的機會。
所謂“貴人”到底有多“貴”,就看你有沒有一雙慧眼,發現貴人,發現貴人的價值,并且加以利用。初到北京的馬云無依無靠,但是他懂得發現貴人,結交貴人,即便只是報社的一個司機,也能夠成為馬云的敲門磚。誰說人脈難尋,學學馬云的“見縫插針”吧。
審時度勢,借船出海
馬云在2005年4月宣布以后每年5月10日為“阿里巴巴日”。之后,他就為籌備“阿里巴巴日”和淘寶的兩周年慶典忙碌起來了。
就在馬云為周年慶典和紀念日忙碌時,他收到了一封來自雅虎的電子郵件。這封郵件是雅虎創始人楊致遠寫給他的,內容是他想和馬云找個時間一起探討下互聯網的未來。馬云和楊致遠是打過交道的。七年前,馬云還在國富通當總經理,楊致遠到訪北京的那三天,馬云全程陪同。三天的交道下來,楊致遠很看重馬云,在他上飛機前,楊致遠邀請馬云加入他的雅虎團隊,但被馬云拒絕了。這之后,他們就再沒有互通聯絡。馬云和楊致遠再次見面就是因為這封郵件。
同年5月,斯達康中國公司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吳鷹,以去美國打高爾夫球的名義邀請馬云去參加在那里舉行的一場“數字中國論壇”的研討會。雖然當時馬云很忙,對什么高爾夫沒什么興趣,但礙于吳鷹的面子,他還是去了。在大洋彼岸的高爾夫球場,他見到了其他投資業和互聯網的專業資深人士,其中就包括雅虎的創始人楊致遠。現在時隔七年,老友重聚,馬云和楊致遠一見面馬上就熱聊了起來。
那一年,百度和Google等公司在中國互聯網異軍突起,這使得馬云對阿里巴巴有了戰略方向上的新打算。馬云和楊致遠說到阿里巴巴的最新打算時說,阿里巴巴就要進入搜索引擎的領域了。馬云這樣說是因為他很清楚,雅虎在中國市場面臨著被百度和Google等后起之秀威脅而即將崩盤的問題。而楊致遠這些年也了解到了阿里巴巴在馬云帶領下的成績,這時他對馬云在商業上的敏銳嗅覺和精準判斷很有信心。
趁著這個時機,馬云對楊致遠提出雅虎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意向,可他的前提讓楊致遠有點為難,因為馬云的前提是雅虎必須把他們在中國的所有股份賣給阿里巴巴。楊致遠并沒有當即做決定,因為他很清楚,當時互聯網在搜索引擎領域,百度和Google都跑到雅虎的前面去了,他對馬云選擇雅虎還是有點困惑。這屆數字中國論壇結束之后,馬云就回國了,和雅虎合作的事情也就這樣被擱置了。
可馬云和楊致遠要合作的事情并沒有結束,并且很快就有了后文。
2005年5月16日,論壇的議題是“亞洲經濟一體化與中國”的第9屆《財富》全球論壇在北京舉行。參加這次論壇的都是來自全球五百強企業的77位領袖人物。這次會議之所以開在北京,是因為當時中國在信息通信領域已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海外知名的互聯網公司都很想借這一個機會來了解中國市場,并且想在中國互聯網產業的發展中尋找機會。
雅虎公司全球CEO特里·塞梅爾在這次論壇會上表示他們將會在中國互聯網市場上發力,以便取得和中國門戶網站的合作。而這之前,楊致遠早就將馬云引薦給了特里·塞梅爾,而且他們還進行過一次簡短的會面交談。特里·塞梅爾在論壇上的發言不過是為雅虎和阿里巴巴的合作埋下伏筆罷了。北京“財富”論壇會議結束不久,雅虎就給馬云發來了讓他訪問美國的邀請函。
馬云應邀前往美國,目的就是和雅虎商談合作的事宜,但剛開始時雙方的談判并沒有取得什么實質上的進展,對于合作,雅虎董事會一直遲遲拿不定主意。就在這個當口,美國的另一家網絡公司eBay也想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他們也找到了馬云,而且他們開出的價碼比雅虎高出很多倍。雅虎公司董事會迫于壓力,經過多次磋商合計,終于決定和阿里巴巴合作,雙方也很快達成了協議,并簽訂了合同。
同年8月11日,雅虎和阿里巴巴公司全面戰略合作的新聞發布會在中國北京大飯店召開。新聞發布會上,馬云宣布阿里巴巴全面收購雅虎中國的所有產業,同時雅虎總公司也將給阿里巴巴投資10億美元。就這樣,馬云和阿里巴巴將雅虎的門戶、一搜、IM、3721業務等在中國的品牌盡收囊中。
毋庸置疑,這肯定是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收購行動。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當時在中國沒有一家互聯網公司能同時擁有這么全面且強勢的互聯網服務。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馬云說,一個好的CEO在適當的時候要會說“不”,但這一次,他作為阿里巴巴的CEO,沒有對這次機會說“不”。因為這個機會馬云已經整整等了七年。隨著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新聞發布會的召開,在此之前瘋傳的“雅虎收購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買下雅虎”之類的傳聞終于塵埃落定。
就在這一天,馬云給阿里巴巴的員工寫了一封公開信。信件內容如下:
“我很高興向大家宣布這個好消息,北京時間2005年8月11日,我們與雅虎達成協議,結成戰略聯盟關系,我們全面并購雅虎中國的資產,同時得到雅虎10億美元投資。
我們并購的雅虎中國資產包括雅虎中國門戶網站、3721、一搜、雅虎的搜索技術、通訊、廣告業務,雙方還將‘一拍在線’拍賣業務中雅虎的所有部分并入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公司還將獲得領先全球的互聯網品牌‘雅虎’在中國的無限期獨家使用權。
雅虎出資10億美元成為阿里巴巴公司的股東之一。我們將因此享有雅虎公司的所有核心技術平臺,豐富的內容資訊及其遍布全球的渠道資源在中國的獨家使用權。雅虎將在全球網絡為中國企業出口提供全力的支持!
這是中國互聯網史上最大的并購行動,我們同時得到雅虎的五朵‘金花’:雅虎中國的資產、雅虎的品牌、資金、技術和海內外渠道,加上我們6年運營形成的電子商務市場平臺、誠信體系和安全支付機制,我們將打造全球最為完整、功能最為強大的電子商務體系——電子商務的四大護法:市場、誠信、支付和搜索。”
馬云想要并購雅虎中國是因為當時阿里巴巴已經實現盈利,淘寶的流量和交易量也已全面趕超eBay易趣。就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馬云意識到Google給互聯網領域帶來的沖擊。
“我注意到,互聯網在美國出現了一個變局,由于Google的崛起,eBay的營業額下滑,連雅虎的船都在搖。”馬云意識到,阿里巴巴必須尋找全球的戰略聯盟,特別是要有搜索引擎,以避免被可能的競爭格局排除在外。
“收購雅虎我們主要是出于戰略考慮,第一,我們希望借船出海,雅虎在美國、在歐洲的影響力非常大,有可能讓我們借船出海;第二,我們希望積累并購經驗,我們的支付寶、淘寶都是自己的產品,今后想要在全球發展一定會有并購,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
雅虎的業務,當然跟阿里巴巴有很多的重合,如果單獨架構沒有意義,因為我們無論是C2C還是搜索引擎其實都是為了B2B服務。我們看中的是雅虎的技術以及它在海外巨大的影響力和訪問量。要把它作為戰略工具,買雅虎是為了用它的技術賺取我們的力量。”
那么馬云為何不自己建立一個全新的搜索引擎,就像他建立淘寶網那樣,而一定要通過并購的這種手段來實現呢?馬云做了以下回答:
“如果不做并購,就永遠靠自己。阿里巴巴在沒有上市之前,應該有一次并購經歷,讓我們懂得怎么樣并購。我聽說80%的企業并購都是失敗的,我想證明我們能不能成為那20%中的成功企業。在上市之前哪怕我并購失敗,我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經驗,對下一次并購有好處,對我來說這是一種事業,是一種學習。
我是第一次做并購,以前沒做過并購。我們為什么做這次并購,對阿里巴巴來講,我們做的任何事,首先必須是為我的客戶需要。如果我發現我的客戶需要的時候我會做任何事,我們創辦阿里巴巴,純粹是認為中國需要一個B2B的電子市場;后來做淘寶發現B2B和B2C要競爭,如果我們不做,3年以后我們建設出來的B2B可能會毀于一旦;后來發現B2B和B2C都做好之后,還不能支付的話,也不行,就做了支付寶。
后來就發現這樣做還得做很多。如果一家公司沒有收購的能力,沒有兼并的能力,這家公司永遠不完善,永遠得自己生孩子。這個我們有經驗,但是能不能領養孩子,這是我們的課題。否則的話,我們會永遠是拍腦袋做事。”
馬云的這次并購對阿里巴巴來說肯定是一次戰略性的嘗試:首先,通過收購雅虎中國,阿里巴巴能快速地獲取搜索技術;其二,獲得并購經驗,為阿里巴巴今后的全球化打下扎實基礎;其三,為阿里巴巴自己找到一個強有力的盟友——雅虎。
對阿里巴巴來說,雅虎中國雖算不上是一塊到嘴的肥肉,可它身后的雅虎是。馬云收購雅虎中國的深層次意圖是,讓阿里巴巴通過雅虎學到國際化管理經驗,讓阿里巴巴借助雅虎中國或它身后的雅虎完成快速擴張。因為對阿里巴巴來說,中國阿里巴巴和日本阿里巴巴已經很難滿足它自身的發展要求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才是他們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