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做好兒童護航人,打敗威脅兒童的“惡魔”
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抑郁癥只會發生在有著豐富情感的成人身上,那些什么都不用操心的兒童根本不會患上抑郁癥。如果你這樣認為,那就大錯特錯了。我國目前約有20%的兒童出現抑郁癥狀,其中4%為臨床抑郁,即需要接受臨床治療的重癥抑郁。
研究人員表示,兒童周圍環境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會給他們的心理帶來很大的壓力,如果不及時調節,這些兒童便會因為這些消極因素而導致抑郁癥。比如父母經常吵架、父母離異的兒童更容易變得孤僻,不想和同伴玩耍,從而患上兒童抑郁癥。
除此之外,家長給予兒童過多的壓力也會導致抑郁癥的產生。由于孩子年齡太小,心理承受能力較差,孩子不僅需要在校承受學習的壓力,而且也會在家承受父母所帶來的各種壓力。很多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成績過分重視,孩子若是期末考試成績不理想或者不好好上特長班,就會遭受到家長的責罵。處在這種家庭環境中的兒童更容易在心理上受到傷害。
相比成人抑郁癥而言,兒童抑郁癥顯得更加隱蔽。很多時候,兒童并不能夠直接地表達他們的感受。因而,我們也就更容易忽視它的存在。兒童缺乏自我治療的能力,因此,也就更需要家長的細心觀察。若是你發現兒童經常發怒,情緒一下子變得沮喪,那么,就應該提高警惕了。如果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超過一星期,這時,家長就應該向醫生尋求幫助了。除此之外,兒童抑郁的癥狀還有以下幾個表現,家長朋友們需要格外注意:
第一:身體不舒服,不想吃飯,惡心嘔吐。
第二,在受到刺激后忽然表現出驚恐、絕望的眼神,傷心、流淚、失眠、做惡夢都是常見表現。
第三,情緒低落、沉默寡言,滿臉都寫著三個字“不開心”,認為所有的人都不理解他們。自信心降低、動作遲緩,有時候甚至出現自殺企圖。
如果兒童抑郁癥得不到治療,則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造成永久性傷害。這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妨礙同伴關系的發展。他們比一般孩子更自卑,更害羞,也更容易受到別人的嘲笑。嚴重者,他們同樣會像成人那樣選擇自殺。
如果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有反常現象,那就需要給予孩子足夠的關注。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做起:
1.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
良好的家庭關系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持久動力。父母要做一個溫暖的人,體諒孩子的人。多給予孩子尊重和愛,為孩子創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感受到一種家庭的溫暖和安全感。
2.多給孩子一點權利。
讓孩子在不同的年齡段應該擁有不同的選擇權。你可以允許2歲的孩子選擇午餐吃什么,允許3歲的孩子自主選擇每天穿什么衣服,允許6歲的孩子買自己喜歡的書籍,允許7歲的孩子選擇買什么玩具,只有孩子從小體驗到這種自主權,他才能夠更加快樂和獨立。
3.不要給孩子過大的學習壓力。
孩子的確需要學習,但是學習的含義是廣泛的。陪同孩子去植物園、去旋轉摩天輪同樣也是學習的一種。家長不要太在意孩子的學習成績,那只是一個分數而已。根據孩子的喜好和能力培養他們才是更加明智的選擇。
4.鼓勵孩子多交朋友。
性格內向、不善交往的兒童更容易患上抑郁癥。他們因為享受不到友情的溫暖而孤獨無助。因此,家長有必要鼓勵孩子多交朋友,并且教會孩子如何與他人和諧相處。父母可以帶著孩子接觸不同年齡、性格、性別的人,讓他們學會和不同的人相處,并且著重教會孩子如何與同伴建立良好的友誼。此外,父母也應該以身作則,熱情大方、真誠待人、廣交朋友。
5.如果孩子已經出現抑郁癥狀,那么,這時父母要做的事情就更為重要。父母需要向心理專家進行咨詢,幫助孩子克服消極的情緒,引導孩子學會適當發泄,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