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目標,放棄分散你精力的事
如果有人問你:年輕人最不缺少的是什么?你會如何回答。我想,年輕人最不缺少的就是遠大的理想。可是很多瞎忙的年輕人又因為理想太多,而不能將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
他們想要努力工作,想要盡快提升自己的地位,又想自己創業當老板,或者干脆回家寫作,好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他們想做的事情太多,東南西北一手抓,可是到頭卻一無所獲。你還不明白嗎?很多“瞎忙族”就是因為沒有瞄準自己的目標,所以才分散了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就像胡亂掃射的機關槍一樣,浪費了不少子彈,卻沒有擊中目標。
有哲學家說:“不要妄想成為一個無所不知的人,那樣你將一無所知;也不要妄想成為一個無所不能的人,那樣你將一無所能。”同樣的道理,如果你不懂得放棄分散你精力的事,那么你將永遠無法瞄準自己的目標,更別談什么遠大的理想了。
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擁有一千多項發明,其中包括光、電、磁、機械、化學、生物等諸多方面,看起來他像是一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通才”。不過,他的所有發明都瞄準了目標,在某一段時間內集中自己的精力去發明創造。如果愛迪生一邊研究留聲機,一邊研究電燈,一邊還在研究蓄電池,那么他最后也不可能成功了。
曾經有人問愛迪生:“成功的最大秘訣是什么?”
愛迪生回答說:“每個人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你早上6起床,晚上12點睡覺,那么你就有整整18個小時在做事情,可是有的人做的事情很多很雜,而我只會瞄準一個目標,只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們都能夠放棄那些分散精力的瑣碎事情,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運用在同一件事情上,那么肯定會取得巨大的成功。”
2001年,由王文京創辦的用友軟件公司股票上市,并且以每股36.68元的價格發行了2500萬股,創下了當時的單股記錄。上市僅一天的時候,單股就上漲到了100元以上,而持有用友軟件一大半股份的王文京,也是身價倍漲,甚至超過了50億人民幣,從而問鼎“中國軟件首富”的寶座。人們很好奇,王文京是如何用“知識創造財富”的?在一次記者會上,他給出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王文京說:“我的成功并不是什么奇跡,只要你能夠專注地做一件事情,不要將精力分散到一些雜亂的小事上,那么你也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享受成功的喜悅……”
在這個浮華而喧囂的世界里,年輕人都希望從各方面提升自己,這種急功近利的思想卻往往讓結果適得其反。有一個名詞叫“業余的中國”,現在的年輕人多數都很浮躁,他們做事不能叫“做”,而應該叫“玩”,一會兒想玩這個,一會兒又想玩那個。比如會計找工作容易,就爭先恐后去報讀會計專業;法律熱門的時候,就去考律師證。他們今天玩這個,明天玩那個,一切都像“業余”的一樣。這樣的年輕人也許很努力、很好學,也值得我們去肯定,不過每個人的精力都十分有限,如果總是做一些分散精力的事情,恐怕什么也做不好。
毫無疑問,年輕人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讓自己站在時代的前沿,才不會在競爭中被淘汰。這時候,你需要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目標中去,而不是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想要快速地完成自己制訂的目標,需要的不是大片撒網,而應該像激光一樣瞄準自己的目標,放棄分散你精力的事情,這樣你就能擺脫痛苦,并且更加快速高效。
你不妨問一問自己,有多少時間和精力都分散到一些無關緊要的小事上去了?有的東西你必須放棄,才能輕裝前行;你只能扔掉負荷,才不會被對手打倒。所以,追求成功的年輕人,從現在開始清理掉讓你分心的東西吧!只有集中精力,才能將目標一一實現。
生活本來就是繁瑣而雜亂的,很多瑣碎的小事情都會分散我們的精力。現在,我們就來總結一下,那些分散精力的小事情。你需要做的,就是對照自己的生活,找出它們,放棄它們。
1.即時通訊軟件響不停
現在的即時通訊軟件種類繁多,微信、QQ、微博總是在你的身邊響不停,如果你不想被它們分散精力,最好將它們設置成離線或者忙碌狀態,或者在工作需要的時候才去登錄。如果朋友有事情要找你,他們會選擇其他的方式和你取得聯系。
2.各種電子郵件滿天飛
如果你每天需要在電腦前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計劃與聯系上,可能就要處理一大堆的電子郵件,其中還包括很多垃圾郵件。這時候你可以在電子郵件客戶端上設置郵件過濾,將所有的郵件分成幾類,比如馬上需要處理的,可以等待的,可以直接忽略的等等。
3.沒完沒了的私人電話
大部分年輕人都能分清工作時間和私人時間,但也有一部分年輕人“公私不分”,在工作中沒完沒了地接聽或撥打私人電話。在工作中做私人的事情,肯定會分散你的注意力和工作的動力。如果不想讓自己的私人時間也被工作的事情侵占,那么最好能夠限制在工作中做私人事情的時間。
4.雜亂不堪的辦公桌面
不知道你的辦公桌面是整潔規整的,還是雜亂不堪的?如果在工作中你能夠很輕易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那么也不算什么壞事,可是當你不能迅速找到自己需要找的東西時,就應該考慮清理一下你的桌面了。如果你仔細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在混亂的桌面找東西會花費我們大量的時間,也會分散我們大把的精力。
5.可以關掉的電腦程序
很多白領整天都必須面對電腦工作,有時候需要打開多個重要的程序進行辦公。不過在多數情況下,很多程序并不是一直在使用,開在那里也僅僅是空閑著。這時候,關掉那些沒有用的電腦程序,能夠快速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千萬不要讓它們一直開著。
6.不可避免的同事打擾
同事是我們每天都必須面對的人,如果你已經厭倦了同事的各種打擾,不妨給自己制訂一個“免打擾”計劃,比如在處理緊張事務的時候,禁止和同事寒暄,對于同事的“無理”請求,只要不是你的分內之事,完全可以選擇拒絕。這樣,同事的打擾也不會分散你的精力了。
洞察內心,找出自己真實的渴望
在這個競爭激烈又充滿誘惑的時代,年輕人內心的渴望也不斷發生著變化。有的人追求職場高升,有的人追求名譽和地位,有的人追求金錢和愛情。那么,你內心的渴望又是什么?
當你拿起一周的工作計劃表,在公司里來回穿梭;當你打開電腦,處理各種各樣的文件;當你撥通電話,和客戶談得眉飛色舞;當你領到這個月的薪水、站在領獎臺上、完成了一本著作、賣出了一幢房子、和心愛的人戀愛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都是你內心最渴望的東西嗎?
如果你能夠洞察自己的內心,對于自己真正渴望的東西有所了解,就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和需要,從而為此付出努力和辛勞。相反,連自己內心的渴望都不清楚的人,很容易會患上“瞎忙癥”。
富豪巴菲特說自己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因為他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又能賺到很多錢。有一次,巴菲特受邀前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演講,當學生們問起他成功的訣竅時,他微笑著說:“我和大家并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那就是我的知道自己內心最渴望的東西是什么,并且每天都在為此而努力。”
巴菲特告訴學生們:“現在學什么專業,做什么工作,都會和將來的收入有關,也和自己的快樂有關。簡單來說,就是關乎自己的飯碗和心情問題。如果我問你們,將來應該遵從自己內心的渴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還是做自己擅長,并且很賺錢的事情?你們會怎樣回答呢?”
大部分學習的回答都是做自己擅長,并且賺錢的事情。他們還給出了充分的理由,認為賺的錢越多,才越成功。
巴菲特又問:“如果再給你們兩個選擇,一是很有錢,但是生活得不快樂;二是錢不多,但是每天都過得很開心。你們又會怎樣選擇呢?”
這一次,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后者。
巴菲特點了點頭:“那么你們從現在起需要重新制訂自己的‘計劃表’了,因為你們給自己制訂的目標,也許并不符合你們內心真實的渴望。”
對于年輕人來說,手上有一份“月計劃清單”或者“季度目標表”,都不奇怪。有的人甚至還制訂了“年度目標”和“五年目標”。然而,在這些計劃和清單中列出的種種,都是你內心最渴望得到的東西嗎?很多人已經把成功的順序搞反了,比如很多人將內心的渴望設定為金錢、名譽、地位,當這些渴望都逐一實現的時候,他們會感到欣喜和滿足,而當這些渴望都無法實現的時候,又失落絕望起來——全身心的付出最后變成了瞎忙,沒有任何回報可言,誰不會感到失落呢?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心態,在制訂自己的“計劃表”、“戰略目標”、“長遠安排”之前,不妨先洞察一下自己的內心,對于自己最渴望擁有的,最渴望經歷的事情都一目了然,然后再去制訂自己的計劃單。也許你內心最渴望的是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快樂”起來,也許你一直想擁有一套屬于自己的豪宅,或者晉升為公司的總裁,這些都可以成為你計劃單里的一部分。只是這些東西真的能夠給你帶來“強大”和“快樂”的感覺嗎?當你真正住進豪宅之后,可能會因為按揭購房而變得窮困潦倒起來;當上了總裁之后,每周的工作時間還會成倍增長。也許,“強大”和“快樂”的感覺只要一間普通的公寓就可以得到,因為這樣你就有了余錢去世界各地旅行,或者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美國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經說過:“成功者身上最顯著的特征,就是他們會遵從自己內心的渴望,做自己喜歡的工作,并且愛上自己的工作。如果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的工作,那么再苦再累,在你看來都是快樂而充實的。相反,如果你一直在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就算成功了,意義又何在呢?”美國的一項調查也表明,至少有94%以上的成功人士,都是在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正如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所說:“當一個小伙子獨自一人坐在溫暖的火爐旁時,他會覺得昏昏欲睡,仿佛一分鐘就像一個小時那樣漫長,而當他和一個美麗的姑娘坐在冰天雪地里的時候,他會覺得時間飛逝,一小時就像一分鐘那樣短暫。這段有趣的話除了向我們解釋相對論以外,還告訴我們另外一個道理:做自己喜歡的事,你會覺得快樂無比,充滿信心,干勁十足。”
每個人內心的渴望都不一樣,有的人喜歡顛沛流離的生活,有的人卻希望日子過得幸福安定。正如勇敢無畏的人渴望“刺激”和“冒險”一樣,你內心最渴望的也許會是“舒適”、“安逸”、“經濟上有保障”。不管你的內心渴望什么,都必須了解于心,這樣才能去實現它們。當你真正明白了自己內心的渴望,你制訂的計劃才能擁有真正的意義。
很多時候,當你實現了一個目標之后,就會發現成功并沒有你想象中那樣困難。只是目標實現了,你也沒有想象中那樣滿足。難怪有人會說,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不是想要得到的東西一直沒有得到,而是得到之后才發現那并不是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在給自己制訂目標的時候,一定要認清自己的內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最美好的結果。
渴望就像內心的一片磁場,具有十分強大的吸引力,為了實現它,你必須積極地思考,努力地做事,將它仔仔細細地列在計劃表上。只要努力追求,總有一天會完成。
及時優化你的夢想,少做無用功
夢想賦予了年輕人努力的方向,不管它是殘破不堪的,還是在現實中越來越單薄,又或者正如五月的鮮花一般蓬勃怒放,它都能夠指引年輕人的航向,從此不再瞎忙。
現代社會不斷向年輕人傳遞著各種信息,關于“什么才是正確的夢想”,恐怕已經很少有人能夠回答出來了。很多年輕人直接宣稱,自己擁有“很大的夢想”、“更大的夢想”、“最大的夢想”,這里“大”的概念十分寬泛。
另外,還有一些年輕人擁有“小”的夢想,這也和他們的目標緊緊相連,不過所謂“目標清單”就像超市里的“購物清單”一樣,顯得過于膚淺——他們的夢想僅僅局限于一輛外觀精美的跑車、一棟帶有木地板的房子,甚至僅僅是結婚,生一個可愛的孩子。要實現這些夢想,也許是出于你內心的渴望,也有可能只是盲目地迎合大眾的需求。
不管你的夢想是源于一時的興趣,還是由于爭強好勝的心理,又或者是為了光宗耀祖、揚名立外,只要它們與你內心的渴望并不吻合,就算實現了又有多大的意義呢?很多年輕人有可能會因為不斷地確定夢想和追逐夢想而讓自己精疲力竭,最終卻沒有取得一絲成功。這時候你就必須停下匆忙的腳步,好好地調整自己的夢想,不再做沒有回報的無用功了。
夢想需要堅持,但是不能過于執拗,甚至鉆牛角尖。要知道,無法實現的夢想可以進行優化,全新的夢想也許更容易讓你獲得成功。
1982年,澳大利亞的墨爾本誕生了一個奇特的“海豹人”,他的名字叫尼克·胡哲。
由于尼克出生時就患有一種罕見的“海豹肢癥”,所以沒有雙腿和雙臂,只是在左臀部位的下面長著一只丑陋的“小腳”,腳上也只有兩根腳趾頭。這樣的不幸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致命的打擊,可是尼克·胡哲卻頑強地活了下來,并且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遠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