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情況下,是如何做到穩增長的?
- 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學習問答(2016)
- 國務院研究室編寫組
- 2540字
- 2016-08-15 17:03:14
2015年,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十分錯綜復雜的局面。世界經濟增長不及預期,全球貿易萎縮,外部需求低迷。國內產能過剩、庫存增多、杠桿上升等矛盾凸顯,企業經營困難,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多重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在區間調控基礎上更加精準有效地實施定向調控和相機調控,強化財政、貨幣、投資、價格、區域和產業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從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看,2015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67.7萬億元,同比增長6.9%,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仍是比較高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數據,我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25%。
隨著體量增大,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帶動力增強,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312萬人,超過預期目標。物價水平較為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4%。農業生產形勢較好,糧食產量增產2.4%,實現“十二連增”。
居民收入也穩步增長,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6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8.9%,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4%,快于經濟增速。
一年來,在穩增長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力增效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2015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8.4%,財政支出則增長15.8%。全年財政赤字1.62萬億元,比上年增加2700億元,其中中央財政赤字1.12萬億元,地方政府赤字50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1000億元,并動用以前年度結轉資金,確保重點領域支出力度不減。
加大結構性減稅和普遍性降費力度,是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重頭戲”,包括擴大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政策范圍,對小微企業免征42項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或停征50項中央級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船舶港務費等7項水運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出臺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崗政策等。這些舉措切實減輕了企業負擔,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營造了寬松環境。2015年國家支持“雙創”共減免稅3000億元以上。其中,落實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起征點政策及小型微利企業所得稅減半征收政策減免稅近1000億元;落實高新技術有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400多億元;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殘疾人、隨軍家屬、軍轉干部、退役士兵等創業就業稅收優惠政策減免稅180多億元;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為企業和職工減負600多億元。
二、松緊適度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根據經濟形勢變化,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合理調節市場流動性,帶動信貸需求和投放增加,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四次普遍降準、五次定向降準,累計普遍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2.5個百分點,額外定向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6.5個百分點。五次下調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累計達1.25個百分點,九次引導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下行,年末操作利率為2.25%,較年初下降160個基點。多次調增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將抵押補充貸款的對象由國家開發銀行擴大至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引導金融機構將更多信貸資源配置到小微企業、“三農”、企業走出去和棚戶區改造等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
三、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激發市場活力。在新舊動力接續轉換的關鍵時期,通過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培育發展新動能,打造發展新引擎。2015年又取消和下放311項行政審批事項,取消123項職業資格許可和認定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工商登記前置審批精簡85%。加大力度推進價格改革,中央定價項目減少80%,地方政府定價項目減少55%。將外商投資限制性條目減少一半,95%以上項目實行備案管理。這些措施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熱情。2015年全國新登記市場主體1480萬戶,同比增長21.6%,初創企業活躍度保持在70%左右。
四、充分發揮投資對穩增長的關鍵作用。在2014年7大投資工程包基礎上,2015年新增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新興產業4大工程包,11大工程包累計共完成投資5.1萬億元。下調除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外的投資項目最低資本金比例5—10個百分點,發行專項債設立專項建設基金,大力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加快中西部鐵路、水利、保障性安居工程、節能環保、科技創新、教育、醫療、文化事業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建設。全年完成鐵路固定資產投資8238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超過24萬公里,完成農村危房改造任務432萬戶,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772萬套,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新增投資1147億元。啟動實施《中國制造2025》,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鼓勵私募、天使投資、股權眾籌等發展,打通民間投資的渠道。
五、充分發揮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持續推進信息、綠色、住房、旅游休閑、教育文化體育、養老健康家政六大消費工程,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到全國,培育和壯大新的消費增長點,努力打造多點支撐的消費新格局。加大電子商務平臺建設支持力度,搭建農村電商配送和服務網絡,實施寬帶提速降費,去年底全國移動寬帶用戶數達到7.85億,其中4G用戶全年新增2.89億,總數達到3.86億戶,全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1.6%,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0.8%。對1.6升及以下汽車減半征收購置稅,取消新能源汽車限行限購,全年新能源汽車銷售33萬輛,同比增長3.4倍。下調首套房和二套房首付比例,降低住房轉讓手續費,有效釋放居民合理購房需求,商品房銷售額和銷售面積分別增長14.4%和6.5%。促進旅游、文化等服務消費快速發展,全年共有41.2億人次外出旅游,實現電影總票房441億元,同比增長48.7%。
此外,通過調整出口退稅負擔機制、清理規范進出口環節收費、加快自貿協定談判、新設自由貿易試驗區、促進服務貿易和跨境電子商務發展等政策措施,著力促進對外貿易穩定增長和優化升級,積極擴大吸引外資規模。2015年貨物進出口總額達24.6萬億元,繼續位居世界第一,占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進一步提高。實際使用外資1263億美元,同比增長5.6%。
(史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