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哥再堅強,也有流淚的時候
書名: 懂的人都不說的社交心理學(書立方·心享悅讀)作者名: 趙翔編著本章字數: 2084字更新時間: 2016-06-12 15:14:42
有道是,人在江湖漂,誰能不挨刀?再孤獨的那個人,也難免有需要別人的時候。動畫片《瑪麗與馬克思》中的主角馬克思,是一個美國的中年男人。他一臉愁容、深居簡出,從小就有孤獨癥的他,唯一的朋友恐怕就是魚缸里的小金魚了。真是無巧不成書。澳大利亞的小女孩瑪麗,偶然間寫了一封滿是錯別字的信給他,這封信奇妙地開啟了兩人的偉大友誼。
馬克思更在不斷的書寫中,悟到了人生的意義,漸漸開始悅納自己。
自閉癥患者尚且能借著社交,走出自己心靈的藩籬,我們一般人就更加離不開人際交往了。你大概還沒聽說,社交甚至可以促進身體健康呢。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朋友數目超過六個的人,擁有更強的感冒病毒抵抗力,比朋友不足六個的人高出四倍。所以說,以后看到身邊那些三天兩頭生病、身體羸弱的“豆芽菜”們,可以建議他們多進行些社交。不過,社交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奇效呢?要解釋這個道理,我們就不得不提需要層次論。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按照這種理論,人類的需要被分為五個不同的層次,分別是:(一)生理需要;(二)安全需要;(三)歸屬與愛的需要;(四)尊重需要;(五)自我實現需要。
馬斯洛指出,這些需要的滿足必須是由低到高的。因此,一個饑餓難耐的孩童,是很難專心讀書的,更別說叫他去搞發明創造。因為他連最低的生理需求都尚未滿足,就不可能跳躍式地去滿足別的需求。
不難想象,我們每個人除了吃飽穿暖之外,一定還有很多別的需求。在那些最基本、最原始的需求滿足之后,你不想去遠方旅游一下,看一看旖旎的異國山河嗎?不想去親朋好友家坐坐,把酒話家常嗎?不想跟闊別許久的故友見個面,談談彼此近況嗎?……只要你繼續想想,就會發現這些更高級的需求都與他人相關,都需要你去進行人際交往。正是在這些交往中,我們得到了安全和穩定的感覺,也在同友伴的交往中得到歸屬感——這便是馬斯洛需要層次里的第二和第三層。從這個理論來看,如果一個人想要受到別人的尊重,并且實現個人理想的話,良好的社交是必由之路。
據說,西楚霸王項羽力大無比。有一天,他想要炫耀炫耀自己的孔武有力,于是他想出了一個獨出心裁的辦法。他挑選了軍中的幾名大力士,不是和他們掰手勁比賽,而是讓每個人坐在一個椅子上,看看誰能用雙手把自己抓起來。結果,這些力拔千斤的大力士們,竟都舉不起自己那區區百斤的身體。不過,項羽卻用特別的辦法把自己舉起來了……顯然,略懂物理學的朋友都會知道這個故事的問題,人是無法對自己同時施力又受力的,項羽也應該和其他大力士那樣失敗。即使一個人力拔山河,把椅子牢固的扶手提掉了,也無法把自己給舉起來。其實,這個故事也讓我們對人際關系有所領悟。一個人再有蓋世神功、再厲害超凡,也需要借由他人,在溝通和交流中得到安全感和歸屬感。
2011年獲得東京電影節最佳影片金麒麟獎、法國年度電影票房冠軍的電影《觸不可及》,跟我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因跳傘事故癱瘓在床的白人富翁菲利普,打算招聘一名全職陪護。高昂的薪酬吸引了眾多應聘者,他們個個能說會道、學歷甚高,卻始終無法滿足菲利普。沒想到,黑人小子德希斯卻被他看中了。
這位德希斯剛從監獄出來,家庭負擔很重。他來菲利普這里工作也可以說是心不在焉,因為他只想弄張辭退信以申領救濟金。在第一個月的試用期里,華麗的豪宅讓德希斯感覺不錯,但他還得學習一大堆東西,比如幫菲利普洗澡、灌腸、看信、穿絲襪。家境殷實的菲利普自然受過良好的教育,聽古典樂、談經典……
而這些,卻都是德希斯完全不懂的。兩人大相徑庭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一開始確實十分明顯,但隨著他們的不斷深入,兩人竟成了莫逆之交。
這部取材于真實事件的電影自然探討了許多問題,但我們很明顯可以感到:于千萬人海之中,兩個截然不同的人相遇了,你改變了我,我改變了你,這是多美妙的一件事啊!電影名為“觸不可及”,可最終兩個人卻跨越年齡、種族、地位、收入、身份……其樂融融地相處在一起。想來,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一個不可觸及的人呢?或礙于身份、地位,或顧及顏面、世俗,我們也時常把自己關在一個高高的城堡里。可有趣的是,那些深深打動我們的剎那,又正是當我們與別人發生交往的時候。
是啊,人生來孤寂,赤條條而來,赤條條而去。最珍貴的莫過于和另一個人彼此悅納。
想想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吧,你也許不在乎他們的金錢多寡、地理異同,也不會在乎他們的權勢或利用價值。他們的關心并不需要刻意表現,也許會在你生日的時候送給你條圍巾、一副手套,禮物本身沒有多貴重,但也許都是你恰好所需的。你病了的時候,朋友會給你發一條短信叮囑你要吃藥。這就是我們的朋友,始終帶給我們溫暖的朋友。法國諺語說:“人沒有朋友,猶如地球沒有太陽的照拂。”這句話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社交給人的那絲絲暖意。
那青城山下的白素貞,法術夠高強吧,她不也用洞中千年的修煉,換來與許仙的交往嗎?我們身邊的很多人卻正好反過來,整日獨居斗室,反倒像在修煉似的。這是一種很大的遺憾,因為他們失去了他人的悅納,失去了安全感和歸屬感,更失去了太陽的照拂。
小TIP
無論你是弱者還是強者,你都需要從社會交往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這是一種人的基本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