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聰明人誰沒幾個好朋友
- 懂的人都不說的社交心理學(書立方·心享悅讀)
- 趙翔編著
- 2096字
- 2016-06-12 15:14:42
生活在社會中的每個正常人,都有著想與他人交往的需要。這是一種正常的需要,也是必需的需要。我們在社交中可以得到很多實際回報,更能得到別人的贊許和認同。交友也暗藏著許多法則,社交可不只是會行動而已,會說話更能讓你穩穩操控局面。
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敵人多座山”。看來,人們打心底里希望自己在友誼的道路上多栽花兒、少栽刺兒。可不是這樣嗎?當你在異地他鄉,只身一人,若遇到什么棘手的事兒,真個是控天無路、訴地無門啊。
但若出現一位朋友拔刀相助,讓你逢兇化吉,你一定會無比欣喜吧。也難怪人們總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朋友確實很重要。
一位名人也曾不客氣地說道:“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的人,就是凡夫俗子。”說起來,如果一個人既沒有喜歡的人、也沒有討厭的人,恐怕問題還不止是凡夫俗子那么簡單。想想那些可憐的“狼孩”吧。他們由于意外的緣故自小失去了父母,而被狼群撫養長大。當他們七八歲時,人們把他們接回人群里,卻發現這些生理上與我們相同的“狼孩”,說話、思考、勞作、直立行走都出現了問題。他們像狼那樣,晝伏夜動、吃著生食,甚至還發出號叫。“狼孩”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脫離了人類社會的影響。
的確,世界上的所有人都處于社交之中,也唯有如此才能保證我們的正常。心理學家發現,在蠻荒時代,我們的祖先彼此依存,才能令族群生存下去。他們在狩獵或搭棚的時候,大家一齊合作要比一個人獨干更好。可見,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也是人際交往的歷史。正因如此,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把人類稱作“社會性動物”。“狼孩”和“人孩”的區別,便在于成長中必不可少的歷程——社會化。
社會心理學中所說的社會化,指的是一個人在整個人生中學習社會或群體規范的過程。
我們從小接受到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看到的各種媒體信息,當然,還有很重要的朋友交往,無一不是社會化的一部分。小到父母的只言片語、行為習慣,大到宗教信仰、民俗文化,都對一個人的社交模式起到影響作用。可以說,我之所以是“我”,與社會的塑造是密不可分的。正因社會化對人的強力塑造,我們才看到了與眾人格格不入的“狼孩”,也才得到了一個有著深深社會烙印的“我”。
雖說人是社會性的動物,但人是怎么一步一步認識到這一點的呢?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很早就提出他對自我的見解。他認為,自我就是自己所知覺、體驗和想到的自己。而一個人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包括他的名聲和榮譽,則被詹姆斯稱為社會自我。社會自我的重要性有多大,也許不用我們多想。有人在失敗后覺得顏面掃地,有人為了名節而心疼欲絕,不都是因為這個別人眼中的自己而犯愁嗎?可見,我們很重視他人對自己的看法。
詩人雖曾浪漫而孤寂地說,每個人都是一座孤島,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卻遠非這般疏離。在澳大利亞黏土動畫片《瑪麗與馬克思》中,我們甚至看到兩個年齡跨度大、身處兩國的人,竟在幾十年的書信交往中,成為莫逆之交。在經典電影《拯救大兵雷恩》中,一個小分隊的戰士,也不惜一切地在戰地營救隊友。
電影《荒島余生》里的查克,更與一只球交了朋友……這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甚至不可思議的人際交往,無疑告訴我們:每個人都發自內心地希望與別人交往,以使自己不再寂寞。縱使我們都是一座座孤島,我們也希望與他者聯系在一起。設想一下,在如今這個分工如此明細的時代,全能型天才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如果不與他人合作,我們能獨立完成的工作還有幾項?
隨著學者對人類的進一步了解,社交還不僅僅是人們的需要,也是近年來衡量個體健康的一個標準。世界衛生組織在關于健康的定義中提到,社會適應良好也是健康的必備條件。
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所處環境中,能保持正常的人際關系,受到他人歡迎,同樣關乎到個體的健康。有研究顯示,良好的人際關系,甚至可以讓工作成功率與個人幸福體驗率提至86%以上。在個體成功的諸多因素里,人際關系可達85%,而諸如技術、學問、經驗等因素,卻只占了15%。可想而知,一個想要成功的人,怎么可能是書齋里只會讀書的書生呢?良好社交無疑是成功的決定性因素。
我們不僅無法脫離社會而存在,社會中的他人對自己的看法也非常重要。同時,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又是如此緊密,我們的方方面面甚至連成功都無法離開社交。這些無不提醒我們,要想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搞懂社交心理學顯然是必修課。當然,相信很多人是知道這個道理的,想要提高自己社交能力的人也應該大有人在。可是談到具體操作,很多人卻不知道要如何下手。也有人把拍馬屁、請客送禮、打小報告當作搞好關系的方法。
實際上,這些都是對人際交往的種種誤讀。
要搞好人際關系,就必須研究社交心理學。
觀察生活中那些朋友多、社交圈子廣的人,我們不難發現他們或無意或有意地對社交心理學有所了解。怎么說話才討人喜歡,怎么做才能博得同事的認可,怎么才能說服他人,如何把復雜的人際關系網理清……這些問題無不包含在社交心理學中。
世界上沒有比交往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東西了,任何聰明人都不會孤獨得忘了交朋友。社交帶給人物質上成功,更給人心理上的愉悅。
小TIP
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朋友和社交是我們一輩子的重要課題。良好的社交能讓人心理健康、事業輝煌,創造良好的社交值得我們一輩子追求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