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交往禮儀要規范

交往禮儀是社交禮儀中重要的一環,人們的一站一坐、一顰一笑、一言一語都在交往理由的范疇之內。一個合乎禮儀的稱呼、一次合乎禮儀的握手、一個充滿尊重的電話、一次和諧完美的介紹,都蘊含著很多禮儀規則,所以我們必須重視交往中的禮儀,做到以禮待人,以禮服人。

●稱呼他人要合“禮”

稱呼是人和人交往時對對方的稱謂語言,是表達個人情感的重要手段。在社交活動中,合適的稱呼不但能體現自身的教養和對他人的尊重,還能促進雙方關系的發展,所以稱呼他人時要注意合乎常規和入鄉隨俗這兩點。

一般來說,稱呼他人時要根據對方的年齡、身份、職業、地位以及和自身的關系決定稱呼的方式。比如遇到德高望重的老人時,可以稱呼其“您”、“某老”,而不要稱呼“你”或直呼其名;遇到領導、客人時,要采用尊稱,而不要直呼其名;采用職務稱呼有多項職務的他人時,遵循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在多人交談的場合,要按照先上后下、先長后幼、先女后男、先疏后親的原則稱呼他人。

在生活中稱呼自己的家人時,應當親切得體,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父親的父親應當稱呼祖父,父親的祖父應當稱呼曾祖父,姑舅的子女應當稱呼表兄弟、表姐妹,叔伯的子女應當稱呼堂兄弟、堂姐妹,夫妻雙方可以稱呼對方父母為岳父、岳母、公公、婆婆,也可以親切地統稱為爸爸媽媽,以示親切。與外人交談提到自己家人時,應當加以謙稱。比如,稱呼輩分或身份高于自己的親人時,可以在稱呼前加“家”字,像“家父”、“家母”、“家叔”、“家姐”;稱呼輩分或年齡低于自己的家人時,可以在稱呼前加“舍”字,像“舍弟”、“舍妹”、“舍侄”;稱呼自己的子女時,可以在稱呼前加“小”字,像“小女”、“小兒”、“小婿”;稱呼他人年長的親屬或長輩時,可以在稱呼前加“尊”字,像“尊兄”、“尊母”、“尊姐”;稱呼他人年幼的平輩或者晚輩時,可以在稱呼前加“賢”字,像“賢侄”、“賢妹”。如果想較為“安全準確”地稱呼他人的親屬時,可以在稱呼前加“令”字,比如“令堂”、“令尊”、“令郎”、“令婿”、“令愛”等。在生活中稱呼朋友和熟人時,可以使用“你”、“您”等稱呼;如果為了表示親切和熟悉,可以在稱呼前加上“老”字或“大”字,像“老劉”、“大李”。對于那些剛剛認識,并不熟悉的點頭之交,可以稱呼其為“先生”、“女士”,或者直接稱呼其職務、職稱以及其他對方容易接受的稱呼。

工作中稱呼他人時,要遵循得體、端正、規范的稱呼原則,一般可分為五大類。第一類是職務性稱呼,即以對方的職務相稱呼,以表示自身的敬意,這也是職場上較為普遍的稱呼方式。一般來說,職務性稱呼還可以分為三種,即僅稱呼職務,比如“主任”、“經理”、“市長”;在職務前加上姓氏,比如“張總裁”、“王董事長”、“趙書記”;在職務前加上姓名,比如“布什總統”、“布萊爾首相”、“拉賓總理”。第二類是職稱類稱呼,以增加對方的學術權威性。這類稱呼也可以分為三種,即僅稱呼職銜,比如“教授”、“會計師”、“鑒定師”;在職銜前加上姓氏,比如“張律師”、“王總編輯”、“李工程師”;在職銜前加上姓名,比如“張載道教授”、“羅文明工程師”。

第三類是學術職銜類稱呼,這類稱呼也可以分為三種,即僅稱呼學術職銜,比如“博士”;在學術職銜前加上姓氏,比如“張博士”;在學術職銜前加上姓名,比如“郝大鵬博士”。

第四類是行業性稱呼,比如“段護士”、“孫警官”。第五類是姓名性稱呼,比如“李光”、“趙大海”、“老錢”、“小孫”等,這種稱呼一般只適用于熟人之間。

●介紹自己要準確

在社交活動中,介紹自己是與他人進行溝通,增加彼此了解,建立緊密聯系的最基本方式。通過彼此簡單、正確的介紹,可以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感,消除陌生感,擴大彼此的交際圈子,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了解。一般來說,介紹按照方式、對象和場合的不同,可以分為正式介紹和非正式介紹、自我介紹和他人介紹、個人介紹和集體介紹等幾種。

自我介紹是介紹中主要的一種形式,我們在公共場合或社交場合,為了結交一些朋友或者主動接觸他人時,都需要采用這種介紹方式。在較為正式的場合,自我介紹的內容由四個要素構成:本人單位、本人部門、本人職務和本人姓名。在自我介紹時,語態、措施要適度,既不要過分炫耀自己的身份或部門,也不要過于自我貶低,應該盡量用自然、誠懇、坦率、大方、友好的態度進行介紹,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賴。自我介紹時的基本程序是先向對方點頭示意,得到對方回應后,再向對方報出自己的姓名、職務、部門和單位,同時還可以遞上表明自己身份的名片,眼睛要保持注視對方,整個介紹時間應控制在半分鐘到一分鐘以內。

他人介紹是經過第三人對彼此不認識的雙方進行引見,也是介紹的一種方式。在他人介紹中,介紹人應該注意手勢、站姿、內容、介紹順序等方面的情況。介紹人的站姿應該標準,右臂肘關節微曲向前伸出,四指并攏,拇指張開,手臂指向被介紹的一方,眼睛注視被介紹的一方。在介紹另一方時,應將自己的視線轉移過來,態度應該熱情友好。他人介紹的過程中應該遵循一定的順序,比如將職務低的人先介紹給職務高的人、將年輕的人先介紹給年長的人、將男士先介紹給女士、將熟悉的人先介紹給初次見面的人、將同事先介紹給客戶、將未婚者先介紹給已婚者。

集體介紹是為一人以上所做的介紹,被介紹者一般不止一個人。集體介紹一般出現在大型的公務活動、涉外活動、較大規模的社交聚會、大型宴會、酒會、生日晚會和演講、報告、比賽、會議等活動中。進行集體介紹時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第一,少數服從多數,在被介紹雙方身份、地位相等時,應當讓人數少的一方禮讓人數多的一方,也就是先介紹人數少的一方,后介紹人數多的一方。第二,強調地位和身份,當被介紹的雙方在身份和地位上存在巨大差距時,應當先介紹身份、地位較低的一方,后介紹身份、地位較高的一方。第三,單向介紹,在演講、報告、會議等活動中,有時只需將主角介紹給其他人,并不需要將其他人全部介紹給主角。進行集體介紹時要保持莊重、嚴肅的態度,不要使用帶有歧義的簡稱,比如“北大”、“政協”,而應該稱呼其準確的全稱,比如“北京大學”、“政治協商會議”。

●握手也有大講究

握手是商務活動中見面、接待、迎送時常見的禮節,這種禮節在雙方見面時可以傳遞出友善、感謝、祝賀、安慰等信息,已經成了世界范圍內通用的禮儀形式。正確的握手方式應該是握手雙方站在1米左右的距離上,上身微微前傾,伸出右手,四指并攏,拇指張開,掌心向下,用力要適度。此外,雙方要面帶微笑,并向對方問好。握手過程中力度應該適中,遵循女士優先、長者尊者優先的原則,握手的時間一般不要超過3秒,切忌久久握住異性的手不放,這是相當失禮的行為。

在正式的社交場合中,握手的順序也就是握手時誰先伸出手是非常有講究的,也是有一定的禮儀規范可以參考的。具體而言,在男女之間握手,男方要等女方先伸手后才能握手,如女方不伸手,無握手之意,以點頭或鞠躬致意的方式表達敬意即可。主客見面時,主人應向客人先伸手,以示歡迎;主客分別時,客人應當主動向主人伸手,以表示感謝。在長幼之間,年幼的一方要等年長的一方先伸手。在上下級之間,下級要等上級先伸手,以示尊重。

多人同時握手時切忌交叉進行,要等別人握完后再伸手。握手時精神要集中,雙目注視對方,微笑致意,握手時不要看著第三者,更不能東張西望,這都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

除了順序問題,握手時還有一些禁忌必須加以注意:第一,不要用左手和別人握手。第二,在社交場合中不要戴著手套和別人握手(女士的薄紗手套可以例外)。第三,握手的同時不要東張西望,目中無人。第四,握手時不要用力過猛。第五,不要坐著和站立的對方握手。第六,握手后不要有用手帕或紙巾擦拭手掌的動作。第七,在一個人數眾多的場合,不要多人交叉握手。

●使用電話要守禮

現代社會中,電話已經成為社交活動中最重要的一種工具,它可以大大縮短人們彼此的距離,節約交流的時間,對架構友誼和成功的橋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正因為電話在社交活動中處于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撥打和接聽電話時更需要遵守禮儀。

一般來說,使用電話時要注重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撥打電話的時間。按照慣例,打電話應盡量避開上午7點前、晚上22點以后及午休、吃飯等時間。給國外通話事先要了解時差,不要不明對方晝夜,造成騷擾。撥打公務電話時,盡量不要在節假日或對方的私人時間。如果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在他人節假日、用餐、睡覺時打電話影響了他人,應該說明原因,并說一聲:“對不起。”第二,撥打電話的時間長度。撥打電話的時間應該有所控制,秉承以短為宜,寧短勿長。按照慣例,正常電話的通話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以3分鐘為最佳。這主要是考慮到其他電話的進出,不可過久地占線。尤其不可將公用電話作為聊天工具。如果因為公務通話時間較長,應該在通話后事先征求一下對方意見,并在結束通話時表示歉意。第三,撥打電話的過程中做到互敬互諒。無論是撥打方,或是接聽方,都要盡量為對方考慮,遵守電話使用禮儀。

撥打電話時,我們要注意語言、舉止和態度三個方面。通話時,盡量使用普通話或適宜對方接聽的語言,做到不說臟話粗話,文明用語。電話接通后,要主動問候,恭敬地以“您好”開頭,然后再言及其他,切忌一上來就“喂”對方,或者開口就聊自己的事情。問候完畢后,接下來必須自報家門和證實一下對方的身份。如果找的人不在,可以請求接電話者幫助轉告。如說:“對不起,麻煩您轉告……”

如果對方允諾,轉告后勿忘向對方道謝,并問清對方的姓名。終止通話前,預備放下話筒前,應說“再見”或“謝謝”,以示對對方的尊重。除此之外,撥打電話還需要注意一些細節:通話完畢聽筒置放要輕。一般講,應該是打電話者先擱話筒,接電話者后擱話筒。但假如是與上級、長輩、客戶等通話,無論你是發話人還是受話人,最好是讓對方先掛斷;如果撥錯了電話號碼,應向接聽者表示歉意,不要一言不發,掛斷了事;打電話時還需注意舉止文明,不要將電話筒夾在脖子下,或抱著電話隨意走動、或趴或仰、邊吃邊打。

接聽電話時,同樣要注意速度、語言和態度問題。首先,接電話首先應做到迅速接聽,電話禮儀中有一個“不過三聲”的原則,就是指電話鈴響三次前后就應拿起話筒,這是避免打電話者產生不良印象的一種禮貌,如果鈴響三遍后才做出反應,會使對方不安和不愉快。如果因工作繁忙等特殊原因,致使鈴響了很久才接電話,須向發話人表示歉意。接電話時,也應該先自報家門,如單位名稱、自己的姓名,然后確認對方的身份。例如,“您好!這里是微軟公司客服部。”

一般來說,自報家門是一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且節約時間、提高效率的好方式。其次,接聽電話時要做到集中注意力,仔細聆聽對方的講話,并準確、及時作答,給對方積極的反饋,比如“是”、“對”、“好的”等。如果遇到對方有重要事務,要邊聽邊記錄下要點。如果是代人接聽電話,應弄清楚對方是誰,要找什么人,以便與接話人聯系。如果要找的人就在附近,應告知對方“稍等片刻”,然后迅速找人。如果代接的電話需要轉到別的部門,應客氣地告訴對方。比如,“您好,這件事是由銷售部處理,我幫您轉過去好嗎?”

在使用手機進行通話時,同樣樣要注意禮儀規范。比如不要當眾炫耀自己的手機,哪怕它確實很昂貴;早上起床后到晚上休息之前,盡量保持開機狀態,以方便通話;更換手機號碼時應該及時告知親朋好友和工作伙伴;在公共場合,比如地鐵、公交車輛、餐館、馬路上盡量不要高聲通話;在醫院、學校、音樂廳、會議等需要保持安靜、肅穆的環境中應主動將手機調至靜音狀態;在病房、加油站、起飛的飛機上應當關閉手機,不要撥打電話,以保證公共和自身安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门县| 中山市| 卓尼县| 磴口县| 准格尔旗| 崇文区| 宜宾市| 和静县| 陕西省| 三原县| 全南县| 年辖:市辖区| 武宣县| 法库县| 镇远县| 中宁县| 乐都县| 唐海县| 芜湖县| 高邮市| 铁岭县| 桂平市| 阳信县| 清水河县| 西城区| 武隆县| 富阳市| 巴彦淖尔市| 榆社县| 武隆县| 北辰区| 舟山市| 澜沧| 宁海县| 兴海县| 乌拉特后旗| 拉萨市| 平罗县| 贞丰县| 泽普县| 龙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