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9章 蘇丹:分裂邊緣的非洲第一大國

夜窺尼羅河

1963年8月25日,我從厄立特里亞的阿斯馬拉乘飛機去開羅,在蘇丹的首都喀土穆轉機。

到達喀土穆機場大約是晚上8點鐘,去開羅的飛機凌晨兩點起飛。機場很簡陋,沒有冷氣,出境和入境的人共用一個候機室。候機室直通街道,有一個軍裝人員站在門口檢查證件。我見到有人出去了又再進來,又看見街上有出租車來往。本來我對這個城市就有好奇心,既然要在機場等幾個小時,不如設法出去一趟。我于是去問那個軍人能不能出去看看都市夜景以及青尼羅河與白尼羅河的匯合處,又一再說我是路經此地,機會難得,等等。他問我要了護照和機票,翻來覆去看了幾遍,然后說,你把護照留下,我給你三個鐘頭。我高興得立刻把護照交給他,出門找了一輛出租車,要司機直奔喀土穆市區。

當時天色已暗,除了一些建筑物的燈光之外,什么也看不清楚,照相機一點都沒用處。到了城區沒多久,司機把車停下,告訴我旁邊就是尼羅河。我問他這是青、白尼羅河的交匯處嗎?他可能是不明白我的意思,也可能是懶得理會我這個問題,只說這就是看尼羅河的地方。剛看到河水,在黑暗中也沒看清楚是否有兩條河,我腦中卻忽然閃過一個念頭:機場那個軍人要是下了班,或是到時不肯認賬,我連個收條都沒有,可怎么辦?身上開始透汗,也不知是熱得還是嚇得。于是顧不得眼前的河水是青是白,叫司機立刻趕返機場。

非洲第一大國

蘇丹是非洲最大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第十大國,比英國大十倍有余。它的人口只有四千多萬,但分成十九個民族,近六百個部落,四百多種語言或方言。全國人口中超過七成是穆斯林,略超過一半的人口是非洲黑人,約四成是阿拉伯人,但全國六成的人口以阿拉伯語為日常語言。蘇丹北部(以及今日埃及南部)素稱努比亞(Nubia),這地方的人三千年前曾經一度統治過埃及。今天蘇丹的北方人以阿拉伯語為母語,居民自認是阿拉伯人,但膚色較北非人要黑,這是近千年來阿拉伯人與努比亞人融合的結果。蘇丹還有約兩千萬人膚色更黑,面型更有中非洲人的特征。這部分所謂非洲黑人的大半數也是穆斯林,但母語是尼羅(Nilotic)語族的方言,與阿拉伯語屬于不同的語族。在蘇丹最南部和西部,還有許多保持傳統部落信仰的黑色非洲人,但其中有相當比例已經皈依基督教。

2010年4月,蘇丹舉行了二十多年來的首次全國大選。1989年以軍事政變上臺的巴希爾(Omar Al-Bashir)蟬聯總統,他所領導的統治聯盟也獲得勝利。

但是,自2005年南北內戰結束以來,實行自治的南蘇丹的政黨事先宣布不參加這次選舉。他們說情愿寄希望于2011年即將舉行的公民投票,因為他們有信心,公民投票的結果一定是南部與北部蘇丹成為兩個國家,并會獲得國際的保證。那時他們將會成立一個非阿拉伯國家,自己掌握境內的大量石油和其他礦業資源。

近十年來,蘇丹的石油產量飛躍增加,平均國民所得增加了三倍。在這個形勢下,作為蘇丹阿拉伯人及軍事領袖的巴希爾根本無須舞弊,他2010年連任總統是意料中事。果然,由于大家都對這個非洲第一大國將要一分為二更為重視,連一貫指控他是戰犯的西方人權團體都承認了2010年的選舉結果。

我的蘇丹同學

古人說:“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因為我曾經有機會經歷“八千里路云和月”,所以我就有了“讀書破萬卷”的動機,盡管未必真能做到。但是“讀書破萬卷”之后是否能夠像杜甫說的那樣“下筆如有神”?那可就真是只有天曉得了!

總之,因為我曾經到過埃塞俄比亞和蘇丹,所以如果報刊上有關于埃塞俄比亞和蘇丹的新聞,我就自然會多留意一些。

我在美國西北大學念博士的時候,有一個年紀比我大幾歲的蘇丹留學生,念的也是工程博士。在一次偶然的機會里,我和他談起當時蘇丹的內戰以及南北蘇丹人的區別,他大感驚訝。他說他在美國好幾年了,除了研究非洲問題的專家之外,幾乎沒有人知道蘇丹是個什么樣的國家,更不要說知道如何分辨南北蘇丹人了。我乘勢又露了一手,告訴他我曾經在埃塞俄比亞住過兩個月,到過青尼羅河的源頭,還曾路過喀土穆四小時。奇怪的是,他并沒有因此和我更加熱絡,而是客氣地結束了我們的談話。

大約1967年,他拿到博士學位后就回國了。不久,從別的蘇丹學生那里傳來消息,說這位博士回國后被任命為國防部長。我這才醒悟到,蘇丹和埃塞俄比亞為了尼羅河水的使用權,也為了跨境民族的問題素來就不睦,這位國防部長很可能早就知道他將會加入蘇丹的高層政治圈,所以根本不想和我這個不相干的外國人談這些敏感問題。

1969年,蘇丹軍人尼邁里(Nimeiry)發動政變,后來成為總統。我到現在也不知道,我這位同學在蘇丹的宦海里究竟是沉是浮?

一分為二的蘇丹

但是,四十多年前我就知道的蘇丹內戰卻有了結果。2005年,內戰雙方協議停戰,蘇丹南部自治。后來經過國際協調,雙方同意將南部蘇丹的前途交由公民投票決定。

2011年1月,正當阿拉伯國家政治動蕩之際,蘇丹南部舉行了公民投票。結果很清楚:超過百分之九十八的南部人贊成獨立,而蘇丹政府也承認這個結果。

2011年7月9日南蘇丹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Sudan)將會正式誕生;首都是位于白尼羅河上的朱巴(Juba),在今日蘇丹的最南部,很接近烏干達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這個新國家的領土大約是六十五萬平方公里,人口約八百萬,目前蘇丹五分之四的石油儲藏與產量都在南蘇丹。幾十年的內戰固然有語言與宗教的原因,但是最主要的理由還是為了控制石油資源。

離婚容易分家難。南北兩個蘇丹將要面對許多有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南蘇丹是一個內陸國,沒有任何海港,它生產的石油必須要經過北蘇丹才能外銷;將來誰決定石油管道的運輸量,雙方如何分配收入?第二,尼羅河水的使用權將來如何分配?第三,兩國的邊境究竟如何劃定?第四,雙方各有許多人在對方居住,這些人的國籍如何界定?即使有了界定,是像印度和巴基斯坦當年那樣交換人口,還是讓跨界國民在另一方當僑民?一向往來于南北兩方放牧的說阿拉伯語的牧民,又算是哪一國的公民?

南北蘇丹打了幾十年的內戰,死傷無數,雙方應該早已對這些問題有自己的方案。問題是,如何以及需要多少時間談判?是否要由外國介入?非洲統一組織沒有力量,阿拉伯聯盟不夠客觀,美國和西方國家肯定有興趣參與,但是蘇丹會同意嗎?2011年4月,蘇丹政府已經表示,不會承認一個包括它“蘇丹的領土”的“南蘇丹國”;5月,雙方在邊境地區發生激烈的武裝沖突,數十人喪生。看來,還未正式誕生的南蘇丹國的前途并不會一帆風順。

達爾富爾問題

蘇丹即使能解決南蘇丹的獨立問題,它還有另一個難題要解決,那就是蘇丹西部達爾富爾(Darfur)地區的沖突。西方的媒體和人權團體指控蘇丹政府支持阿拉伯民兵屠殺非洲土著黑人,搶占他們的土地和石油資源;國際刑事法庭宣判巴希爾是戰犯,要通緝他。西方也曾有人把矛頭指向中國,說中國為了石油利益,不肯出力阻止蘇丹的種族滅絕。近兩三年來中國的態度比以前更為積極,做了不少調解,似乎對達爾富爾問題的緩和起到一些作用,至少政府和叛軍簽訂了停火協議。然而,中國在蘇丹的石油工人也就開始被恐怖分子綁架。

歷史上,蘇丹的牧民和農民不斷為土地和水源發生沖突。最近這些年,在西北部邊境的牧民因為人口增加、土地放牧過度而大批向南遷移,占領了許多農業部落的村莊,引起武力沖突以及后者的武裝解放運動。沖突的雙方都是黑色的非洲人:牧民們自認是阿拉伯人;農民不是阿拉伯人,卻也是穆斯林。蘇丹政府偏袒說阿拉伯語的牧民恐怕不假,但要說這是種族屠殺恐怕就不準確了。

許多西方人同情非阿拉伯人的農民。其中一個原因是蘇丹社會有濃厚的激進伊斯蘭主義氣氛;“基地”組織在蘇丹頗有生存的土壤,還設有分支,以致西方一些官方和媒體把蘇丹稱為“恐怖主義輸出國”。

無論從歷史或是現狀看,要合理而和平地解決達爾富爾問題確實十分困難。蘇丹問題的歷史因由且不說能否解決達爾富爾問題,在討論蘇丹問題時,人們應該注意三個歷史因素,明白問題的由來,以免墜入非洲人容易使用暴力的認識誤區。

首先,19世紀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時候,經常在談判桌上劃定邊界,絲毫不照顧邊界兩邊居民的部落、語言和生活方式,更不會詢問他們的意愿;也很少考慮到山脈、河流、沙漠等自然的地理邊界。20世紀獨立的非洲國家因此產生了大量邊界糾紛以及部族或部落沖突。今天蘇丹和好幾個鄰國都有這類矛盾;達爾富爾問題就和它與利比亞、乍得、中非共和國邊界附近的跨界民族有關。其次,英國在治理蘇丹(名義上是英國和它的保護國埃及共管)時,有意分化阿拉伯人與非阿拉伯人,穆斯林和非穆斯林。英國以防止瘧疾為由,禁止北部的阿拉伯人到南部,也禁止南部人到北部,但又鼓勵基督教傳教士在南部傳教。其結果是助長了蘇丹南部人和北部人各自不同的認同。第三,蘇丹人在19世紀末反抗英國殖民者時,曾依賴他們最有力的社會資源,即中世紀的伊斯蘭文化傳統;蔓延很廣且持續十幾年的“馬赫迪(Mahdi,即救世主)運動”就是以伊斯蘭的神秘主義為號召進行的反英抗爭。時間已經過去了一百二十年,但當前蘇丹社會仍舊彌漫著濃厚的伊斯蘭主義思潮。歷屆蘇丹政府,包括現任總統巴希爾本人,都強調伊斯蘭教法的重要性,在處理社會沖突時往往不依據蘇丹獨立時接受的英國留下的普通法。這幾個原因使蘇丹很難解決它的棘手問題,也使它很難得到西方國家的理解與同情。

對我個人來說,就是因為英國人在蘇丹留下了英語(它與阿拉伯文并為蘇丹的官方語言),我才能夠在喀土穆用護照作抵押,作了一次極短暫但是記憶深刻的蘇丹之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安市| 新干县| 敦煌市| 隆安县| 蒲城县| 墨玉县| 司法| 华池县| 米易县| 桃江县| 张家港市| 松江区| 延寿县| 申扎县| 合水县| 富阳市| 玉龙| 翁源县| 万荣县| 武山县| 鲁山县| 嘉义市| 盱眙县| 宜兰县| 绥化市| 南乐县| 宜川县| 敦化市| 石景山区| 汝阳县| 湘潭市| 榆林市| 肃宁县| 南汇区| 亳州市| 许昌县| 临湘市| 万载县| 四子王旗| 苏尼特左旗| 赤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