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亞丁灣風云:也門

紅海的“咽喉”

近幾年來,再不關心時事的人都會聽說過索馬里海盜在亞丁灣附近劫持各國船只。“非洲之角”這個名詞在新聞中也經(jīng)常出現(xiàn)。從地圖上可以看到,穿過蘇伊士運河駛入紅海的船只,通過也門和吉布提之間的“咽喉”就進入也門和索馬里之間的亞丁灣,然后才進入印度洋。

索馬里的海岸線很長,北臨亞丁灣,南向印度洋,呈V字形包住“非洲之角”。以索馬里為基地的海盜起初多在亞丁灣作案,近來為避免被各國護航軍艦截獲,多選擇在海域廣闊的阿拉伯海或是印度洋犯案。

亞丁灣得名自南也門(前英屬亞丁)的重要海港亞丁(Aden)。前些年一艘美國海軍艦艇在亞丁附近被恐怖分子駕著滿載炸藥的小艇炸毀,亞丁這個古老的城市才廣為世人所知。

我和亞丁灣以及也門可說是從有緣成無緣,再由無緣變有緣。這里只說亞丁灣北岸的也門,南岸的索馬里和吉布提另文再談。

1963年我要從臺北飛到埃塞俄比亞探親,旅行社起初的建議很合理:從印度孟買向西飛到英屬亞丁,第二天再從亞丁經(jīng)吉布提小停后飛往亞的斯亞貝巴。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亞丁和吉布提,而且分別是英、法兩國的殖民地,感到很新奇,期待可以到那里看看。機票都已訂好了,旅行社得知亞丁有左翼分子鬧革命,建議改飛到地中海邊的貝魯特(大約北緯35°),再向南折回到亞的斯亞貝巴(約北緯10°)。在當時的臺灣,“左翼分子鬧革命”可是非同小可,多花點錢也要繞道而行。

乳香和沒藥

也門位處阿拉伯半島西南部,是整個半島地勢最高的地區(qū)。早期埃及與非洲南部以及亞洲的貿(mào)易大多通過紅海進行。但是紅海的風浪很大,并不便于船只航行。自從三千多年前駱駝被引進阿拉伯半島之后,也門就成為亞、非、歐貿(mào)易的重要轉口地:從印度等地來的貨物經(jīng)海路運到也門后,一般由駱駝隊沿阿拉伯半島西部的陸上商道運往地中海地區(qū)。這樣,也門很早就有了比阿拉伯半島其他地區(qū)較多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因此也就有了較高的文明。希巴女王去耶路撒冷(Jerusalem)拜訪并考驗所羅門王的這段故事可能只是傳說,阿拉伯半島由南至北同屬“閃米特”文化圈則是無可置疑。伊斯蘭教的創(chuàng)始人穆罕默德的出生地麥加和他后來成功建立伊斯蘭社會的麥地那(Medina)都在從也門通往地中海地區(qū)的商道上;他本人年輕時代以沿這條商道販運貨物為生,因此對猶太教文明和基督教文明都有相當?shù)恼J識。

紅海的“咽喉”地區(qū)是阿拉伯半島和東非早期人與貨的交往點,這也是非洲之角的人種和生活方式都有明顯的“閃米特”痕跡的緣由。

也門自古就盛產(chǎn)乳香(frankincense)和沒藥(myrrh)。根據(jù)《新約圣經(jīng)》,耶穌誕生后第十二天,有三位智者帶著禮物來朝拜他;其中那位呈獻沒藥的智者應該是也門人。羅馬帝國改奉基督教之后,傳統(tǒng)宗教儀式中不可少的乳香變得不那么重要了,也門的財源也隨之減少。但是在亞洲各國,乳香仍然很受歡迎,鄭和就到過也門,并帶回來大量的乳香和藥材。

在亞丁灣附近,許多人都喜歡嚼一種叫做“khat”的葉子。它外形無異于路邊的雜草,草汁有刺激性,會令人上癮,作用和東南亞的檳榔相似。在這個地區(qū)隨處都能買到khat,而khat的銷售就像煙酒一樣,是一個很大的生意,一半都由有權勢的家族壟斷。

咖啡和珍珠

歷史上從也門經(jīng)過的最重要的世界性產(chǎn)品是也門人“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咖啡。咖啡源于埃塞俄比亞,6世紀起埃塞俄比亞人逐漸習慣了飲用這種稍具刺激性的飲料。有一次埃塞俄比亞的軍隊越海進攻也門,軍人們身上都帶著脂肪摻咖啡的“飯團”當作營養(yǎng)品和提神劑。埃塞俄比亞的咖啡樹大約就是在這之后被移植到南也門靠紅海的城市摩卡(Mocha)。咖啡傳遍中東后,人們心中最為正宗的阿拉伯咖啡就是從味濃而顆粒較小的摩卡咖啡豆磨制出來的(后來美國人把一種咖啡、巧克力和牛奶的混合飲品稱為“Mocha”,和摩卡咖啡豆毫無關系)。一如茶的故鄉(xiāng)在中國,茶葉又以中國出產(chǎn)的為最好,但是世界上從“茶經(jīng)濟”賺錢最多的是英國;咖啡是從也門傳到世界各地的,也門的咖啡豆也被認為是上品,但是全世界從“咖啡經(jīng)濟”賺錢最多的肯定是美國。

也門附近海域有質地良好的珍珠。采珠是一件高難度和高風險的工作;采珠者要屏住一口氣下降到深海,采得珍珠后還不能過快升回水面以免導致“潛水夫癥”。我在上世紀70年代曾研究過深海生理學,有人建議我去也門實地測量采珠者的生理參數(shù)。可是當時也門政治局勢仍不穩(wěn)定:在埃及支持下,北也門軍人在1962年推翻了王室,成立了“也門阿拉伯共和國”;自1963年起在南也門“鬧革命”的“左翼分子”于1967年趕走了英國人,自稱“也門人民民主共和國”,傾向蘇聯(lián)。南北雙方內戰(zhàn)多年,直到1990年才正式統(tǒng)一,我因此仍然無緣到也門。

今年初,我原定搭乘班機從吉布提向西飛到亞的斯亞貝巴,因為航班延誤而被安排先向東飛到也門的首都薩那,過夜之后,第二天再折回亞的斯亞貝巴。別的旅客都叫苦連天,我卻因此得以一睹薩那的面貌,和也門由無緣又變成有緣了。

宗教和部落政治

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興起,迅速席卷了整個阿拉伯半島。阿拉伯人由以氏族和部落為基礎的社會,正式轉變?yōu)橐砸了固m教義為指導思想的政教合一的新興政治實體——國家。照理大家認同的對象也應該由部落轉向國家,但其實不然。東征西討所向披靡的阿拉伯軍隊仍然主要依部落劃分戰(zhàn)區(qū)和管轄區(qū),又經(jīng)常以部落為分發(fā)戰(zhàn)利品的單位。由于中古時期伊斯蘭社會的生活方式改變得很緩慢,舊傳統(tǒng)根深蒂固,轉移認同對象也就十分緩慢。在阿拉伯軍隊東征西討的過程中,不少軍人都是從也門的部落出去,落籍在大中東許多地區(qū)。時至今日,許多北非人仍然會說他的祖先屬于也門的某某部落。

早期伊斯蘭教上層為了宗教領導權和政權而發(fā)生了多次內戰(zhàn)。堅持只有穆罕默德的堂弟(又是女婿)阿里(Ali ibn Al-Talib)的后裔才能擔任伊斯蘭政教領袖的人結為阿里黨,被稱為什葉派(意為“黨人”;對什葉派較詳細的介紹請見有關伊朗和伊斯蘭教的篇章)。什葉派的第五任領袖(稱為“伊瑪目”)宰德(Zaide)在8世紀中葉的一次起義中犧牲,他的部分后人逃到也門,于10世紀在也門建立起一個宰德派的家族政權。從16世紀到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的近五個世紀中,宰德家族政權臣屬于奧斯曼帝國,1918年恢復主權。這個家族的統(tǒng)治一直延續(xù)到1962年北也門建立共和國,歷時超過一千年,應該是世界歷史上傳位最久的朝代。

也門是阿拉伯半島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大約有兩千六百萬人,幾乎全是穆斯林。全國人口中大約四成屬于宰德派,主要居住在北也門,共分為四百多個部落。略超過半數(shù)的人口是遜尼派,在南也門占絕大多數(shù)。如今南北已統(tǒng)一為“也門共和國”,軍隊也已整合為一。這樣看來,也門似乎“明天會更好”。然而,實際情況絕非如此。

未統(tǒng)一前的北也門總統(tǒng)薩利赫擔任統(tǒng)一后的也門共和國的總統(tǒng)。在位已三十三年的他,基本上是利用各反對派之間的矛盾進行統(tǒng)治,并繼續(xù)沿用由各個部落分享戰(zhàn)利品的古老傳統(tǒng)。盡管也門的國家架構采用西方的形式,它的社會依然以部落為組成單位。無論是議會的席次、內閣的任命,還是軍隊的指揮權,都有氏族和部落之間的角力;一些部族也擁有國家軍隊編制之外的獨立武裝。國家對一般也門老百姓來說仍然頗為抽象,氏族和部落才是他們效忠和依附的對象。但是首都薩那和亞丁等城市的居民開始具有現(xiàn)代公民意識,逐漸淡化了氏族和部落在他們身上的烙印。

然而,近幾十年來伊斯蘭教的復興又將一部分公民對國家的認同轉移到超國界的宗教認同。薩利赫與埃及的穆巴拉克等人都是職業(yè)軍人出身,堅決反對屬于激進伊斯蘭主義的穆斯林兄弟會,也不能容忍超國家的“基地”組織。在這一點上,他們是美國和西方國家的盟友。但是他們的獨裁專權、貪污斂財不僅受到國內人民的憎惡,也無法得到西方社會的支持。

在也門這樣的傳統(tǒng)穆斯林社會里,從西方興起的現(xiàn)代思潮與他們自身的社會和文化傳統(tǒng)顯得很不調和。西方人對穆斯林社會的偏見和做法,包括對以色列的支持,會使一些反對西方又對本身社會制度不滿的年輕人容易受人教唆而走向極端。

2009年圣誕節(jié)前,企圖在飛往美國底特律的飛機上合成并引爆身上炸彈的那個尼日利亞學生就是一個例子。他是在也門時思想開始轉變并接受恐怖襲擊訓練的。在后薩利赫時代,如果也門的權力結構和由此產(chǎn)生的貧窮落后、貧富不均現(xiàn)象得不到改變,它仍將會是一個極端主義易于滋生的國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陵县| 高尔夫| 罗源县| 余干县| 若羌县| 雷波县| 平南县| 鹤山市| 勃利县| 绵竹市| 赣州市| 六枝特区| 罗山县| 丹东市| 南充市| 新和县| 古丈县| 利辛县| 天气| 沐川县| 阿勒泰市| 南漳县| 拉萨市| 高阳县| 西宁市| 焉耆| 呈贡县| 罗城| 南涧| 图木舒克市| 卓尼县| 天峻县| 马关县| 察哈| 延安市| 景谷| 剑河县| 云南省| 襄樊市| 若尔盖县| 梁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