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淡紫色天空和窗簾布(6)

徐步人生年年好,平沙雁別句句香。

綺陌鄉關微雨夢,春晚猶來滿庭芳。

其二:

橫枝三縷花半開,愛惜遮藏須早來。

每寓天真不常在,客道他鄉久徘徊。

疑是斧鋸前生事,尋章酌句滿青苔。

細雨檐聲如有待,窗下錦蘭依舊栽。

詩到有時自然有,何須卷袖空吟懷。

對于擦身而過的情非得已,也有留別,賦詩一闋,博你我一笑:

久坐國圖半思書,尤看風笛游紫竹。

扶橋繞花行小徑,長愛荷香意何如。

清芬入夏糖棉花,夕陽芳草鬢酬湖。

淺階翠色隨人后,一周顛倒費躑躅。

半世風云漸忘狂,臨淵每自感蒼梧。

水墨相邀巡展地,抱拙看股白云疏。

鈿約釵盟無憑據,醉看殘花為我哭。

多情到了留空想,有句無從筆下出。

此去香閣漫思茶,不忍別后百日疏。

青山不老約白首,綠水長流無隔處。

巖草溪花如有待,同將無語答歸途。

看到某些無病呻吟裝腔作勢的所謂詩作,我倍感惡心。這不是一個詩性的時代,而是一個不懂詩歌背離詩意的年代。在這二十年里,我的古體詩作其實無所長進,反倒是當代詩[30]上有一些突破。聽說在北京趕詩會就跟喝酒趕場子一樣,一天跑幾個地方。在獨立的書寫中,我與風行于世的口語詩、撒嬌派、梨花體、垃圾派漸行漸遠,絕少參加詩人的聚會和紛爭。

這幾年,因為半師半友的楊佴旻[31]兄的新水墨畫巡展與詩歌運動,我才參與了幾次詩人畫家的聚首。其中給我印象深刻的如楊煉兄,這位旅居海外、八十年代就轟動詩壇的朦朧詩人如今依然長發披肩、灑脫不羈,當時他從柏林應邀趕來參加楊佴旻兄的藝術巡展,我們在華僑賓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美術館一起聚餐、交流、開展會,他的詩人氣質和博洽的談吐體現出深刻的人生經驗、文化語境和哲學思維。此外還有謝冕、芒克、唐曉渡、翟永明、西川、于堅、楊小濱、王炎、李小山等,其中有的詩人評家在以前的聚會上見過,時隔幾年,依然有水一般的淡然。在這樣的夜晚,朋友寫過文章談到寫詩,他說我的詩給他印象最深的有幾句,如:

……唱一首年老的歌╱寂寞拉近了距離╱彎著腰重復起源╱觸覺壓倒陶器般的哭聲╱擦靴而過

又如:

……大雨情緒高漲╱可以載入悲傷

我是如此不堪,如果說長夜當歌,這不言的靜寂、流逝的人生、流浪的滄桑、塵俗的羈絆與無奈又算得什么?在詩歌的深夜,我總會情不自禁地反思與冥想。

……我們吞咽著動植物的尸體╱把它們的葬禮作為我們的享受╱種種殘酷生存的本質╱無可回避╱非如此不可的沉重與如此的輕松╱被美化和冠以堂皇的名頭……追趕自己追趕記憶╱我一直抵抗╱平庸的情緒……一輛汽車的聲音╱被尖叫粉碎╱瀝青剝奪土壤╱鋼鐵剝奪綠色╱一個無數尸身搭建的掩體╱貌似華麗轉身╱已淪為廢墟……很多死去的生命分解后重新組合╱成為世界萬物,譬如一個嬰兒,我們身邊的╱豬貓雞狗,甚至一棵樹╱質量守恒,一如既往╱生命只是短暫的拋錨……大海翻卷著皺紋╱思想在咳嗽╱日光的灰塵和碎皮╱穿過空袖╱把形骸公開╱貧窮推動一種人性╱虛榮再一次產下荒謬的嬰兒╱綜上所述優先于我的推理

注釋:

[1]韓劇《來自星星的你》在2014年初登陸中國,媒體冠以“星你”簡稱,引起“全民星你”的韓劇熱。

[2]麥《妄想時光倒流》。

[3]影《那年夏天》片尾曲“yesterday when i was still young”

[4]電影《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

[5]參見臧棣《七日書·玫瑰主題》

[6]電影《因為愛你,所以沒關系》

[7]電影《站著睡覺的樹》。

[8]影《那男人的書198頁》

[9]參見豆瓣Dreamerfy影評《第198頁的救贖》

[10]見豆瓣公子羽影評《孩子》

[11]見宮崎駿動畫電影如《風之谷》《起風了》《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天空之城》《幽靈公主》《魔女宅急便》《懸崖上的金魚姬》《紅豬》《哈爾的移動城堡》《千與千尋》。

[12]意大利導演朱塞佩·托納托雷的三部作品《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西西里的美麗傳說》,人們將它們定義為“時空三部曲”或者是“尋找三部曲”。

[13]見附1“中國電影人物百年代際”。

[14]二十一世紀初暢銷書的制造者沈浩波、張小波、路金波和黎波,被合稱為書業“四波”。

[15]鐵凝語。

[16]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收獲》《花城》《當代》《十月》一道被譽為“新時期”文學期刊的“四大名旦”沿用至今,《收獲》以其老成持重稱“老旦”、《花城》以其婀娜多姿稱花旦、《當代》以其理直氣壯稱“正旦”、《十月》以其清新瀟灑稱“青衣”。九十年代《花城》與《收獲》《鐘山》形成所謂“三足鼎立”;一九九四年《大家》創刊后,又有了“四分天下”之說。坊間還有“四小名旦”之說,一說為《廣州文藝》《萌芽》《芳草》《青春》并稱,后在走向市場的路上分道揚鑣,一說為《作家》《上海文學》《青年文學》《人民文學》并稱,還有一說為《山花》《作家》《上海文學》《北京文學》并稱。

[17]北京文壇有“四大名編”一說,指四位老編輯:龍世輝、章仲鍔、崔道怡、張守仁。

[18]“河北三駕馬車”指:何申、談歌、關仁山;“廣西三劍客”指:東西、鬼子、李馮;“甘肅小說八駿”指:雪漠、閻強國、王新軍、馬步升、張存學、葉舟、史生榮、和軍校;“西北三棵樹”指:陳繼明、石舒清、金甌。又有寧夏文壇“新三棵樹”:季棟梁、漠月、張學東。

[19]“沉默的螺旋”是一個政治學和大眾傳播理論,由諾埃勒——諾依曼在《沉默的螺旋》中提出。

[20]美國傳播學者蒂奇納為主的“明尼蘇達小組”在一系列實證研究的基礎上,于1970年在《輿論季刊》上提出了“知溝理論”。

[21]夏瑞芳、張元濟、王云五是商務印書館的靈魂人物,而《大公報》靠的是吳鼎昌、張季鸞、胡政之,他們被稱為大公三巨頭。此外當時各家出版單位的主政者和骨干還有中華書局的陸費逵、舒新城,開明書店的夏丏尊、葉圣陶,生活書店的鄒韜奮、胡愈之,文化生活出版社的巴金,世界書局的沈知方,良友圖書公司的伍聯德……

[22]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并稱為“新武俠四家”。

[23]此詩以眾書群里諸多人名隨意組合而成,別無他意,認識的人當會心一笑。

[24]就目前的市場而言,“暢銷書”是一本書出版當年銷量超過3萬冊;“超級暢銷書”則應在出版后3年內銷量突破100萬冊;“長銷書”出版后5年內,每年的平均銷量應該達到2萬冊;滯銷書”是出版后5年內銷量不足5000冊的書。

[25]國有出版社、民營書商和“農民軍”式發行隊伍“三分天下”的格局。

[26]業內把新華書店以外的以私人批發零售商為主的圖書銷售渠道統稱為“二渠道”。

[27]見馮驥才《摸書》。

[28]見加拿大學者阿爾維托·曼古埃爾《閱讀史》。

[29]朱贏椿語

[30]見書后附2“現當代詩歌流派”。

[31]楊佴旻,畫家,美學博士,2013北京保利秋拍“楊佴旻專場”,《太行的早晨》以1265萬元成交,2014年入圍胡潤藝術榜,躋身“少壯派國寶藝術家”。其作品在中國、日本、美國法國、意大利、臺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重要美術機構舉辦個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城市| 乌拉特前旗| 东丰县| 克东县| 西贡区| 和平县| 神农架林区| 弋阳县| 辽宁省| 古蔺县| 吉木乃县| 鹤山市| 阿合奇县| 和林格尔县| 德钦县| 延寿县| 双峰县| 蓬安县| 葵青区| 教育| 仙游县| 芒康县| 志丹县| 称多县| 通渭县| 巩留县| 台南县| 晋城| 固镇县| 靖宇县| 黔南| 安岳县| 双牌县| 师宗县| 镇康县| 枣庄市| 翼城县| 安康市| 镇坪县| 利津县| 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