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中國大地上彌漫著“非典”的陰云。原本計劃參加第93屆廣交會的阿里巴巴在當時那種談“非”色變的恐慌中正面臨著要不要去廣交會參展的決定,最終馬云拍板了,阿里巴巴一定要去!除非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否則,任何情況都不能成為阿里巴巴的阻礙,因為阿里巴巴有義務為“中國供應商”的客戶參展。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讓馬云做出了大膽的決定,選派了幾名員工前往廣州,其中有一個叫宋潔的女孩?;蛟S是上天也要想考驗一下馬云,宋潔回杭州不久就病魔纏身,經醫生確診定性為杭州市發現的第4例疑似“非典”病例。這一消息如炸彈般引爆,一時間,人們把馬云和阿里巴巴當成了“公敵”。真是天有不測之風云,人有旦夕之禍福?。榱私o外界一個交代,馬云親自給大家賠禮道歉,即便如此,他還經常吃閉門羹、遭人白眼。后來,阿里巴巴的全體員工被都隔離在家,馬云陷入了極度的難過中。
當時,很多人都把矛頭指向了馬云:明知廣州是“非典”重災區,怎還派員工去那里搞展覽?馬云一時成了眾矢之的,有口難辯。面對人們的不解,馬云寫了一封信給全體員工,他在信中是這樣說的:確實,阿里巴巴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和漏洞,很多問題我們會在災難后認真反??!作為公司負責人,我很想承擔所有的責任,如果可以的話。但理智告訴我,今天還不到指責埋怨的時候!今天我需要和大家一起共渡難關,迎接挑戰!一家由年輕人組成的年輕的公司,經過這次我們會成熟得很快!
這幾天令我感動的是,面對挑戰,所有阿里人選擇了樂觀堅強的態度,我們互相關心,互相支持。在共同面對SARS挑戰的同時,我們沒有忘記阿里人的使命和職責!因為災難總會過去,而生活仍將繼續,與災難抗爭并不能停止我們繼續為自己鐘愛的事業奮斗!馬云誠懇的言辭,流露出的是他永不放棄的精神,這讓員工們感動不已。因此,即使在那些全體被隔離的日子里,阿里巴巴的員工們也上下一心,眾志成城,依然為工作盡職盡責。
縱觀整個“非典”過程,不少企業慘遭重創,但馬云率領的阿里巴巴卻異軍突起,沖出陰霾,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每天新增會員達3500名之多,供求信息量成倍增長,每天有百萬元入賬,這在那個時期是很多企業想都不敢想的。
在“非典”肆虐的那段歲月里,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非但沒有崩潰,反而實現了華麗轉身。而這一切,都是阿里巴巴永不放棄和堅持的結果。
馬云相信上蒼的公平,危機來臨,大家都得接手,就比如在那場互聯網危機的時期,馬云仍然堅信:“我困難有人比我更困難,我難過對手比我更難過,誰能熬得住誰就贏。放棄是最大的失敗,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信心,永遠不要放棄當第一的夢想?!眻詮姷陌⒗锇桶桶具^一個又一個關口終于挺了過來,沒有別的,就因為這種堅忍不拔的執著精神。
作為一名創業者,無時無刻都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和做事風格,不要被外界左右。對此,馬云曾經感慨地說過這樣一段話:阿里巴巴從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質疑,從8年前我做阿里巴巴的時候一路被罵過來,都說這個東西不可能。不過沒關系,我不怕罵,在中國反正別人也罵不過我。我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罵,因為我永遠堅信這句話,你說的都是對的,別人都認同你了,那還輪得到你嗎?你一定要堅信自己在做什么。不要被他人的批評遮住了自己的雙眼,不要因他人的風言風語而改變了自己的觀點,對你追求的目標要矢志不渝,不能不了了之。
創業金手指
如果說成功有秘訣,那就是決不放棄。創業者的一個品質就是不論在任何時候都要有永不放棄的堅韌精神。所以,創業者要為了勝利而不放棄,特別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目標,永不放棄。就如馬云所說:“連‘豬堅強’都能活,你為什么不可以?”
不放棄就有機會
有時候死扛下去總是會有機會的。
——馬云
人的生命中總會有很多的十字路口,無時無刻不在要求你做出選擇。有時候選擇的路很偏僻,很難走,充滿了荊棘!即便如此,你也要堅持自我,既然選擇了就勇敢地走下去。
就如馬云所言,既然選擇了創業,就必須一直堅持下去。暫時的失敗不代表永遠的失利,一時的成功也不表示將來的成功。只有樹立遠大理想,并在理想的道路上堅持下去,才能獲得最大的成功。
阿里巴巴如今已是全球領先的采購批發平臺,其董事局主席馬云也一度躍為華人首富,在中國,馬云已經成為婦孺皆知的一個人物了。但馬云的成功絕對不是一個偶然,而是一次次失敗中的堅持,是歷經打擊下的堅持!
1988年,馬云畢業于杭州師范學院,憑借自己優秀的英語水平,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就職。作為一名職業英語老師,馬云的口語非常好,深得學生們的青睞,但內心不安分的他不想就這樣混跡講臺,于是在從教6年后,他選擇了辭職,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要折騰點東西出來。
當時杭州的外貿公司大大小小有百余家,這么多的外貿單位勢必需要大量專職或兼職的外語翻譯人才,但杭州沒有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來為這些單位服務。一道靈光閃現在馬云的腦海中,于是他馬上付諸行動。囊中羞澀的他找了幾個合作伙伴,風風火火地在杭州成立了第一家專業的翻譯機構——海博(HOPE,“希望”的中文譯音)翻譯社。
創業伊始,舉步維艱。第一個月,翻譯社的全部收入才700元,而當時每個月的房租就是2400元。入不敷出的慘狀令大伙心生退意,不少好心的同事朋友紛紛勸馬云別瞎折騰了。但是馬云沒有放棄,他堅信他的選擇是對的!
為了維持翻譯社的生存,馬云開始做起了小商小販的生意,他販賣過的物品有內衣、禮品、醫藥等。3年時間里,翻譯社就靠著馬云推銷這些玩意生存著。1995年,翻譯社終于“脫貧”,第一次實現了贏利。
直到現在,海博翻譯社還是杭州最大、最為專業的翻譯機構。其規模雖不能跟如今的阿里巴巴媲美,但在馬云的創業經歷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0多年后,張紅女士(海博翻譯社負責人)回顧起當初創業的馬云,依然掩飾不住激動,她說:“開始大家都還沒想到這個行業的時候,當大家都還沒有看到這個商機的時候,馬云首先想到了,他的想法是具有前瞻性的。那時我們杭州沒有翻譯社,我們是第一家獨立存在的翻譯公司,大家都不看好,而且一開始也不賺錢,但馬云堅持了下來,沒有放棄。所以,我很佩服馬云,他說的話會讓你振奮,沒有希望的東西在他看來也充滿生機,他能帶給他身邊的人生活的激情?!?
再后來,馬云創辦了“中國黃頁”,然后再創辦阿里巴巴,這一路上馬云跌跌撞撞,遭遇的困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但上蒼不負有心人,如今的阿里巴巴譽滿全球,馬云也成了世界級的企業家,所有這些都是馬云憑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堅持下來所得到的。
蘋果電腦公司創始人斯蒂夫·喬布斯20歲時就開始創業,在喬布斯的精心打理下,“蘋果電腦”在10年間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車庫公司擴展成為一家員工超過4000人、市價20億美元的國際大公司。但誰曾想到,就是這么一個改變世界的商界領袖,竟在30歲時被自己所創辦的公司炒了魷魚。喬布斯回憶起當年的遭遇,仍難掩傷感之情。他說:“就這樣,曾經是我整個成年后生活重心的東西一夜之間就不見了,令我一時愕然,走投無路。隨后幾個月,我實在不知道要干什么好。我成了公眾一個非常負面的示范,我甚至想要離開硅谷?!?
雖然喬布斯被董事會否定,但是喬布斯沒有否定自己,他決定一切從頭開始。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喬布斯開了兩家公司,一家叫NeXT,另一家叫Pixar(皮克斯)。5年時間內,Pixar就取得了極為可觀的成績,喬布斯制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電腦制作的動畫電影——《玩具總動員》。此后,戲劇性的事情發生了,Pixar公司又被蘋果電腦公司買下了,喬布斯在闊別蘋果數年后又回到了這里,NeXT發展的技術也一躍成了“蘋果電腦”后來復興的核心技術。
不論是馬云,還是喬布斯,他們都遵循了一個成功者所共同奉行的原則,那就是選擇了,就堅持到底,哪怕前面荊棘叢生,也勇往直前。
創業金手指
也許馬云、喬布斯等人離我們太遠,想要創業成功似乎還不是那么現實。但一個人要想創業,他距離成功到底有多遠,他究竟需要具備什么樣的資源才能成功?首先是自信,只有你自己相信自己的時候,別人才會相信你。其次,不要光說,就如民間俗語說的那樣,光說不練假把式!要用你的行動去證明你的能力。心動,更要行動。沒有行動,一切都是白搭。最重要的一步就在于堅持,只有不懈地努力才能對得起自己的付出。創業需要堅持,永不言棄。就如馬云說的,今天很辛苦,明天更辛苦,但后天就會很美好。
活著,就有希望
如果所有互聯網公司都死了,而我們還活著,我們就贏了。我永遠相信只要永不放棄,就有機會。
——馬云
2004年,馬云入選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在頒獎大會上,馬云用了5分鐘時間陳述自己的夢想:5年以前,在長城上我跟我的同事們提出我要創辦全世界最偉大的中文公司,我希望全世界只要是商人就一定要用我們的網絡。當時,很多人認為我是瘋子,但不管別人怎么說,我從來沒有改變過我想創辦全世界最偉大公司的夢想。1999年的時候,我們提出要讓企業存活80年,在互聯網最痛苦的時候,也就是2001、2002年的時候,我們在公司里面講得最多的詞就是“活著”。直到全部的互聯網公司都“死”了,只要我們還活著,我們就是贏家。我永遠相信,只要永不放棄,我們就還有機會。最后,我們還是堅信一點,這個世界上只要有夢想,只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就能成功。其實,不管是80年還是100年,所反映的實質就是馬云對夢想的堅持不懈。馬云曾在不少場合都說過這樣的話:“永不放棄,同時要堅信,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絕大部分企業都死在明天晚上。我堅信,只要堅持,就能看到后天的太陽!”
馬云憑什么入選2004年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委專家給出的理由是,以馬云為首的阿里巴巴連續5年當選全球最佳的網站,這個公司曾為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的550萬客戶提供過服務,僅用一年半時間,馬云就將淘寶網打造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個人交易網站。評委會還認為,阿里巴巴成功地把互聯網和商業結合了,開辟出了電子商務新模式,用電子商務整合傳統產業,也就是我們時下熱議的“互聯網+”模式。最值得肯定的是,阿里巴巴讓中國商業信用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全球競爭白熱化的國際環境中,使國內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看到了商機,實現了讓買家和賣家直接“見面”的機會,這對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福音。
馬云帶領著他的團隊創辦了中國首個互聯網商業網站,成功實現了面向亞洲中小企業的B2B電子商務模式,美國《福布斯》雜志的封面上因此第一次出現了中國大陸企業家的身影。
回想自己的創業經歷,馬云說:“阿里巴巴成立初的1999—2002年,我們幾乎分文不賺,每年在虧損,每天在虧損。”但馬云相信自己的夢想,他說:“永遠不要跟別人比幸運,我從來沒想過我比別人幸運,我也許比他們更有毅力,在最困難的時候,他們熬不住了,我可以多熬1秒鐘、2秒鐘。有時候死扛下去總是有機會的?!?
馬云是這么說的,也是這么做的。在認定目標后,他矢志不渝,不達目標決不罷休,正是這種頑強的意志,讓他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
這個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凡是成功者哪個不是在經歷長期的堅持后才收獲成功的?一旦決定創業,從那一刻起,困難和失敗將和你如影隨形。試問哪一個創業者不是在承受了各種巨大的壓力后才獲得成功的?創業就是一種堅持,放棄就等于失敗。雖說如今的阿里巴巴已譽滿全球,但是馬云仍然不忘告誡公司員工,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堅持創業精神。
海爾集團的CEO張瑞敏在說起他一手打造的海爾集團時談笑風生,可有多少人知道早在20世紀80年代他剛剛到海爾時承受的壓力有多大?那時的海爾,真是一窮二白,設備簡陋,員工素質低下,工作環境臟亂不堪,工作制度形同虛設,全體上下一盤散沙,這樣的企業怎么會有未來呢?
在張瑞敏上任之前,已經有4屆廠長陸續從海爾走了出去,每一位廠長來時都滿懷豪情壯志,離任時又扼腕嘆息。危難之秋,張瑞敏毅然接手了這個爛攤子。為了生存,為了企業的發展,張瑞敏冒天下之大不韙,開啟了改革的大門。陣痛之后,這個千瘡百孔的企業終于在張瑞敏的改革下步入了正軌。
在海爾最艱難的時候,在眾人都對其嗤之以鼻的時候,張瑞敏仍死死守護著自己的夢想,從沒產生過“放棄”的念頭,最終他沖破了重重阻力,帶領海爾走向了世界。
創業金手指
創業者要永遠堅持自己的夢想,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眼前小利所動;還要耐得住寂寞,專心自己產品的質量和創新,穩扎穩打,夯實企業發展的根基。有時候不是成功來得太晚,而是你放棄得太快。創業者要把企業當成實踐人生理想的階梯,保持自己的信念不變。凡是成功的企業,無不是具有信念的企業。只要堅持信念、專注夢想,就會獲得最后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