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模式是個什么模式呢?那就是O2O模式,即線下(實體店)體驗,線上(廠家系統網站)購買,由廠家直接給顧客發貨(至于那些中間環節,比如物流、倉儲等,商家會外包給第三方公司解決,自己則致力于產品的研發),接下來的事情就是顧客介紹顧客(直銷模式),廠家直接給顧客永久的廣告宣傳費……靜心思考一下,這個商業模式將會狂攬多少顧客,傳統行業是不是被徹底顛覆了!
資源整合是未來5~10年的重頭戲,換句話說,你能整合多少資源、優化多少渠道,你將會得到多少財富,二者是絕對的正比關系。是造船過河,還是借船過河?趨勢所在,無人能違背,不在顛覆中逢生,就在顛覆中滅亡!
創業金手指
在互聯網思維被泛化的今天,創業者更需要去體會互聯網創新帶來的變化。互聯網正在蠶食傳統渠道的既有利益,有損企業的短期利益,但放眼來看,這是大勢所趨。傳統企業如果敢于和自己的過去正面對抗,徹底地革新自我,披荊斬棘,或許能殺出一條血路。再有,互聯網雖然在介入傳統市場有一定的優勢,但它也必須依存傳統行業,那么傳統行業不妨借勢打勢,這何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呢?面對新的競爭環境,創業者首先要做的就是自我調整,在被別人顛覆之前,先把自己顛覆,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如此,方能浴火重生。
做互聯網時代的跨界“野蠻人”
你不跨界,就會有人跨過來打你!
——馬云
在互聯網世界里必須得提一個詞,那就是跨界,這個詞不難理解,要想不被互聯網拋棄就必須跨出現有界限的束縛,勇敢地踏上新征程。跨界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生存的必經之路。要想實現跨界,創業者首先要自我顛覆,敢于進軍新的領域。
馬云無疑是一個敢于自我顛覆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你不跨界,就會有人跨過來打你!”在馬云的帶領下,阿里巴巴從單純的電子商務領域跨界到以余額寶為標志的金融領域,后來又進軍物流領域,創辦了菜鳥物流,娛樂寶隨即破土而出。馬云現在又進軍足球產業,相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他還會產生一些讓人跌破眼鏡的跨界舉措。
馬云絕對是牛人,他把阿里巴巴經營成一流的網絡電商平臺,并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最受矚目的電商企業之一。在巨大成功的光環下,馬云非但沒有止步,反而一直在摸索跨界經營,按他的說法,他不希望把自己禁錮在一個領域中。
1.跨界需要行動
跨界不是僅僅停留在嘴上,而是需要切實的行動。不少人在面對陌生領域時,不敢放棄已經成功的事業,但當看到他人在跨界行業做得風生水起,而且賺了個盆滿缽盈時,他又心里發癢,但讓他真正付諸行動,他又畏首畏尾,始終停留在羨慕和暢想的階段,始終無法逾越跨界的門檻。還有一些人稍微好點,已經決定跨界了,但總有一些指責跨界的聲音讓他決而未決,他又開始懷疑起自己的決定來了。因此說,跨界不是嘴上過癮,是需要勇氣,一股不撞南墻不回頭的勇氣。
我們不妨以錘子科技的創始人羅永浩為例來剖析這個問題。對于羅永浩,大家的說法不一而足,有人說他很狂傲,有人說他很瘋狂。起初,羅永浩做的是英語教育,但在2012年,他放出了一條重磅炸彈——進軍智能手機行業,而且他還將其開發的手機命名為“錘子”。雖然“錘子”手機在后來的上市中坎坷連連,先是質量危機,而后又面臨著價格危機,但跨界之火已被點燃。據說在舉行“錘子”手機概念發布會時,很多羅永浩的粉絲們為了一睹“錘子”概念機而錯過了回家的地鐵。這件事情后來演變為人們茶余飯后的閑侃,羅永浩被認為在炒作,充其量就是一場鬧劇。但不管怎么說,它確實是跨界的一個經典,它掀起了人們對現有網絡思維極具創新和顛覆的膽識。
在馬云看來,羅永浩的這種做法很值得推崇。對此,馬云點評道:“你不跨界,就會有人跨過來打你!”未來的互聯網世界將會誕生出多種“跨界妖怪”,就如馬云一樣立馬橫刀,遍布各個領域。
2.跨界是大勢所趨
跨界是未來經商的一大趨勢,如果還不跨界進入“網”中,那必將應馬云所言:“十年后,你要是再不做電子商務的話,那么你將無商可務!”
以國美為例,早些年的時候,國美壓根就沒把網絡放在眼中,于是,京東就鉆了孔子,率先占領了互聯網陣地;蘇寧好點,他是意識到網絡的重要性了,也知道有人正在“趁火打劫”,于是,他及早給出了對策,好歹保住了自己的一塊陣地;一個微信軟件,就讓盡享通信和短信費的幾大運營商不知所措;沃爾瑪也為之急躁不安,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正在面臨清醒之后該如何轉身的問題;馬云正式宣布啟動菜鳥計劃,阿里巴巴的支付寶也是一場革命……這種跨界的競爭,讓你連喘氣的時間都沒有。
商業模式正在被改寫,跨界來勢洶洶,其實正是時代的必然。銀行的等待區域是否可以變成書刊閱讀地?麥當勞就餐區是否可以變成中學生學習交流場地?機場大廳是否可以成為社交場所?相信在不遠的將來,這些都很有可能成為現實。
行業間的縫隙正在拉開,邊界正在模糊,傳統的行業界限一觸即破。跨界變得那么迫不及待,這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不管你是企業經營者,還是創業新手,都要用跨界思維來武裝自己。這是生存之道,也是經營之道。
創業金手指
對互聯網來說,界限已經成為過去時。在互聯網的世界中,任何行業都可以碰頭,互通有無。商者都要有一種破窗的魄力,把自己從局限中解脫出來,轉而用更寬廣的胸懷去接納全新的商業模式,這是創業者實現自我顛覆、主動垮界的基本功。而且事實也如此,只有審時度勢、勇于改變和顛覆的人,才能在未來的商圈中擁有一席之地。
“互聯網+”正帶來創業黃金期
互聯網將在未來50年持續影響中國和世界,為世界發展提供獨特的價值。
——馬云
當下的中國社會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這種局面作為發展的新引擎已成為常態。不少人沒跟上時代的步伐,還發出了不少質疑:哪里有那么多創業的機會?創業豈能如此簡單?或許他們說的有一定道理,但一個事實是我們無法回避的,那就是“互聯網+”正逐步革新傳統創業模式,它帶來的是全新的思維,個中蘊含著巨大創業機會。
根據傳統習慣,創業者在創業伊始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問題,比如技術、資本、規模等硬性要素,創業者拼的就是實力。在這種環境下,如果一無經驗,二無資本,要想成功創業那簡直是天方夜譚。“互聯網+”的出現,則徹底顛覆了這種觀念,更重要的是它給人們提供了最好的創業機會。舉例來說,傳統企業在開張前,先要注冊各種執照,然后招聘工作人員,然后再選擇經營場所等,經過一系列步驟方能開張迎客。但在“互聯網+”的引擎下,創業者只要注冊一個微信號,就可以開啟自己的微商之路;抑或注冊一個淘寶賬號,就可以在網上當老板開店了。你只需要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穩坐中軍帳,與全世界各個角落里的客戶聯系合作,這就是“互聯網+”時代給我們帶來的革新。
“互聯網+”在猛烈地撞擊著傳統行業。比如,中國移動是中國最大的通訊商,其地位何人能撼動,但在微信面前,連遭滑鐵盧,微信客戶突破6個億,這讓中國移動情何以堪!比如,各大銀行連出組合拳,紛紛爭奪優質客戶,而此時的阿里巴巴卻劍出偏鋒,推出余額寶等新的金融方式,攻城略地。再比如,我們以前都在電腦上裝各種價值不菲的殺毒軟件,但360的出現,直接把殺毒軟件變成了免費產品,讓眾多殺毒軟件企業丟了飯碗。只要你有個好想法,“互聯網+”就能讓你起錨航行,車庫咖啡、3w咖啡、創業邦等無不是成功創業的典范。
“互聯網+”之風吹遍大江南北,使中國迎來了傳統產業升級換代的重大歷史機遇。毫不夸張地說,中國已經進入一個創業創新的黃金時期。
“互聯網+”中的“+”代表的是跨界、變革、開放,也就是經濟學家所說的重塑融合。敢于跨界了,才能有所創新;融合協同了,群體智能才能顯現出來,從產品研發到形成產業化的道路才會更垂直。同時,數字化、全球化、互聯網業已徹底改寫了原有的社會結構和經濟結構。行業的領導權、行業的規則、對話的主動權都在發生變化。
在2011(第10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坦言,現在是互聯網創業的好時機。作為創業者不要太保守,不要忌憚互聯網大佬們在做什么,及時抓住機會,創造用戶需要的產品,前途是很光明的。
其實,這場“互聯網+”的狂潮本質是移動商業革命,在這場革命中,移動互聯網的角色不僅僅是充當工具,反而是一個產業,將來所有傳統產業都會在它的主宰下改造、升級。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在興趣愛好和需求下自由形成社區,受眾群精準,企業在深入了解客戶群體的喜好和需求后,就可以精準投放服務,因此創業者不必害怕巨頭壟斷,你所做的是緊緊擁抱移動互聯網,更加精準地定位用戶群體,這樣就能夠實現徹底轉型和升級。移動互聯網說到底是產業互聯網和用戶互聯網的組合,它能把傳統產業和消費者緊密地關聯在一起,創業者只要掌握了移動互聯網的思維和工具,找準一個適合自己的市場領域,然后建立起運營體系,深耕細作,一個小而美的公司將在你的手中誕生。
“互聯網+”帶來了無限機遇。2014年11月,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開幕,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一語中的,互聯網將在未來50年持續影響中國和世界,為世界發展提供獨特的價值。回首中國過去20年的經濟之旅,中國誕生了一大批杰出的互聯網公司,催生了超過6億的互聯網用戶。馬云認為,中國互聯網正在深刻影響和改變著中國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是創業者實現夢想的溫床。馬云還說:“在互聯網給人類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任何一場技術革命都會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沖擊。但我們更相信,每一次巨大的沖擊、每一個巨大的挑戰,都是人類進步完善的機會。我們堅信,數字鴻溝不是一個技術問題,數字鴻溝是個學習問題,是個發展問題,更是個意識問題。互聯網是人類共同發展的機遇,互聯網是人類共同進步的希望,當然互聯網也是人類共同需要承擔、完善的責任。”
創業金手指
“互聯網+”帶來了創業黃金期。創業者切不可靜觀其變,反而應乘勢而上,沖破固有思維的藩籬,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果敢地邁出創業的第一步,去創造和滿足客戶需求,開啟嶄新的創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