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8章 李鴻章傳·濮蘭德(28)

李鴻章喜歡給科學初級讀本翻譯過來的中文版作序,這些讀本的出版是由赫德爵士牽頭的,為預備學校所準備。他用最經典的文風,為他自己完全一無所知的著作寫贊揚的前言。家譜學、化學、外科學或高等數學全都得到了李鴻章的關愛。但是,他只要抓住機會便會在宣揚科學培訓的時候暗示,世界上并未有什么新鮮的東西;西方的智慧是中國天生就有的,早在黃帝的黃金時期,這些知識就以不同的形式和名字而在中國存在了。所以在為一本由在華的傳教士醫生所著的醫學書作序時,他表揚了外國在配藥和處方上的科學性和精確性,但他又提醒讀者一千八百年前由張仲景所記載的醫學理論,現在讀來還是對人類有用的。

李鴻章勸說中國學生不要因為西方醫學新觀念奇怪而拒絕接受,應該把西方醫學和葛洪與孫思邈的文章放在同等價值的位置上,應努力在醫療技術上做到中西合璧。在說到細節時,他強調說中國之所以被認為是知識的源頭,是因為中國早在漢代對《周禮》的評注中就發現了東方解剖學的本質。我們很難找到什么東西能夠比這些說法更適合表達李鴻章的思維習慣了。這種習慣讓他煞費苦心地教誨他的翻譯員和發言人文章。

的確,在李鴻章巡游國外期間,羅豐祿有個習慣,就是在中國圣人的著作中找出和歐洲科學知識相對應的部分,這種做法多少有點枯燥乏味;醫圣張仲景的靈魂總是要出現在每一篇演講中,作為各種學問會提及從政治學、經濟學到航空學等每一種知識。

為了讓中國人從西方獲得機械技術,李鴻章提出和外國人自由交往并讓自己身體力行,雇傭了許多歐洲顧問和技術專家,這讓他樹敵頗多,因為他這么做冒犯了中國倨傲排外的傳統。在實施這個明智的政策時,他發現受教育的國人中沒有人同情或支持他;但他還是堅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一直實施著這個政策。通過明智地雇傭歐洲顧問,通過把年輕人送到海外最好的學校學習,他了解到了日本做了些什么,正在做什么;他還知道了中國對外國專家的需求更加緊迫,他做好了挑戰保守思想的準備。

赫德爵士和馬格里爵士帶給中國的杰出服務對李鴻章產生了影響;他坦率地承認了這兩人在公共服務中無私的忠誠和廉潔的品質。但是李鴻章官僚的思想不可能讓他把充分的行政權交給他最了解、最信任的外國人,盡管這樣能讓他們為中國提供真正的服務,并產生深遠的價值。在和對手、抨擊者打交道的時候,他總體上來說是心胸開闊、慷慨大方的,對自己的人難得地丟棄了東方陰險嫉妒的弱點;但和在華當高官的外國人打交道時,他常常表現出攻擊性的懷疑和嫉妒。在戈登的事例中,他很自然地渴望把這個勇敢軍官的成就最小化,因為此事關系到中國政府的顏面和他自己的功績。此外,他和白齊文之間不幸的交往過程也讓他害怕把獨立行政權交給任何一個外國人。但在赫德的事情中,李鴻章沒有理由對這個為中國付出了很多的人表現出不信任,或是偶爾敵對的態度。

在李鴻章堅定的頭腦里總有一個弱點,那就是不肯給予任何歐洲人充分的信任和支持,哪怕那個人擁有了25年左右的可靠信譽。毫無疑問,這是由于他一直不喜歡也不信任根據治外法權授給外國人的特權地位;因為在他自己及其可能產生的不滿的背后有著公使團的影子。但這也關乎自尊問題;他討厭政府的主張,即應該對外國人委以獨立權力和責任,這樣的思想正好打擊到了官僚階層自尊的基礎。所以雖然他心里很明白赫德完全適合將海關有效的組織方式擴展到其他公共服務部門,給中國帶來很大的利益,而不是什么危害,但他還是反對擴大這個總稅務司的權限。當遇到麻煩時,他很樂意讓赫德沖到外交戰斗的最前線(比如在簽訂《煙臺條約》或1885年和法國談判時),這個總督不止一次地有充分的理由對在京城為他忠誠工作的、聰明機智的愛爾蘭人表示感謝。

1885年,赫德爵士被任命為英國駐華公使,正是李鴻章堅決反對允許赫德任命其總稅務司的繼承人,并提議在這個崗位上任命一位值得尊敬卻沒有能力的中國人時,海關管理很快變得不成樣子了。此外,當重組朝鮮財政和確立中國在此地的宗主國權力勢在必行時,李鴻章反對用赫德的人和方法管理朝鮮事務。他任命了學究氣很濃、不講實際的馮·莫倫道夫男爵去管理朝鮮,寧可讓隱士王國隨便在什么官員的治理之下無目標地漂移著。最后在1891年,他或多或少直接參與了一個陰謀,目的是策劃解除赫德爵士的職務,任命一個中國高官上任總稅務司這個職位。該活動是由李鴻章和幾個受過外國教育的廣州籍副官策劃的,這些人既有智慧又有學識,比如唐紹儀和梁孟亭。

李鴻章肯定非常清楚,海關管理中的那個口號——“中國是中國人的中國”,將會迅速摧毀大清帝國唯一的稅收資源;但是他對赫德地位和權力的嫉妒驅使他同意了這個陰謀,并努力削弱了這個總稅務司手下不止一個官員的忠心。但這種努力沒有多大力量,而這些人的企圖太過明顯,赫德爵士的能力更勝陰謀者一籌。李鴻章很快就撇清了自己的責任,與這個注定失敗的計劃脫離了關系,他和總稅務司的關系表面上還是好朋友,還是互相信任的。但是陰謀的野心只是受到了阻礙卻沒有消失;1906年5月野心再一次表露出來,當時唐紹儀擔任外務部次長,他位居高位發出攻擊,想把赫德爵士和海關管理納入自己的權力范圍,最后中國最能干最忠誠的顧問被迫辭職了。

我說過,由于李鴻章自己的地位,他對戈登的嫉妒在某種程度上是自然而然的。但是他所流露的方式暴露了一種狹隘的性情,和所有在中國服務的歐洲人打交道時他幾乎都具有這樣的特征。只要太平天國的軍隊還沒有被擊敗,李鴻章就要依靠“常勝軍”作為大清軍隊的脊梁,而一旦太平天國的瓦解指日可待,他的主要目標就是減少外國人應得的報酬和榮譽,盡可能用廉價的條件擺脫他們,而僅留下幾個專家在馬格里博士(后來成為哈里戴爵士)手下的金陵機器局供職。

戈登在記載中說當他即將結束在李鴻章手下服務時,后者表現出有意阻撓和令人不快的態度。巴夏禮爵士也描述了同樣的印象,李鴻章在給予阿思本上校狡詐和不禮貌的待遇時也沒有減少這種印象。這個性格坦率的水手因為李鴻章對待戈登的態度而感到不滿,所以拒絕讓他的艦隊作為一支地方力量去服務政府,并進一步宣稱,任何一個有自尊心的英國軍官都不可能再在李鴻章手下工作。很多次當李鴻章和戈登出現激烈分歧時,尤其是在殺害太平軍首領后,赫德先生(后來的鷺賓爵士)用他聰明的技巧讓兩人重歸就好。此后李鴻章間接地讓赫德代替了李泰國先生擔任海關總稅務司一職,因為正是李鴻章明確拒絕接受李泰國——阿思本艦隊而導致李泰國先生被取而代之。

只要事關外國人,李鴻章通常會容易忘記所接受的好處,但絕不會忘他給予對方的好處。所以在后來的日子里,大概赫德在國外的名聲達到了偶爾蓋過自己名聲的程度,當這個總稅務司在政策問題上被迫和他意見矛盾時,李鴻章往往強調古代知恩圖報的傳統,并埋怨這個愛爾蘭人自作主張。說句公道話,赫德爵士在1900年因危機而被削弱權力之前,他一直都是一個可靠的朋友,他把自己在爬摸滾打中學得的好方法如數教給了李鴻章,但他將其半獨立性的權力伸到了中國的各種內外事務中,這足以讓李總督感到妒忌的恐懼。但是無論什么時候,只要大清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如在中法戰爭、中日戰爭和義和團運動中),他們之間的矛盾就不足以危害到他們以親密友善的合作方式在一起共事。

除了對身居高位的外國人心存嫉妒性的懷疑外,李鴻章和那些一起共事或在其管轄之下為中國服務的外國人相處時,雙方的關系都是讓人滿意的。的確他和慈禧太后一樣有著難以形容的個人魅力和和藹的樣子,這讓為他服務的那些人保持對他的忠心。他還具有敏銳的判斷力,能夠看透別人的性格;他選人首要的標準是看人品,其次才看技術素養。他通常不以一個人的專長為標準來安排職務,但結果往往證明了他對人性方程式適應力的看法是正確的。

有幾個事例表明李鴻章和外國雇員之間的關系接近于親密的友誼,這縮小了東西方思想之間深不可測的鴻溝。兩個英國人、一個美國人和一個的德國人得到了李鴻章的尊重和信任,作為回報自愿為其服務,他們四人分別是歐文博士、亞歷山大·密吉先生、畢德格先生(李鴻章的私人秘書)和天津海關總稅務司德璀琳先生。除了依靠德璀琳先生從各國公使團那里獲得有關京城人事方面的精確消息外,李鴻章還委托他負責許多微妙的談判。歐文博士(有關他的任命盡管李鴻章的家族強烈反對,但他還是擔任了李鴻章的私人醫生)和畢德格先生也許比其他歐洲人在他身上觀察到了更多的人性,而少一些官僚作風。據他們所言,李總督在私人生活中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物,他按照東方家長制的方式去熱愛家庭,即慷慨又和藹。盡管俄國采用了種種外交手段試圖讓人取代歐文博士,但他后來還是陪同李鴻章到歐洲巡游;國務方面的緊急事件和女眷們的強烈抗議都沒能讓李鴻章割斷他和這個愛爾蘭人的親密關系。

在許多場合,當那些為中國服務的歐洲人成為外交犧牲品或是被選為在京城進一步發展成高級政策的替罪羊時,李鴻章對他們都會表現出公平、真誠的愛。正是這樣的品質,讓李鴻章在天津的外國居民中受到了歡迎和尊敬。

在李鴻章前往莫斯科的前天晚上,天津當局為他舉辦了盛大的歡送宴會,這些歐洲人對他表達了看法。當時,宴會主持人祝賀這個老人“成功地度過了公眾侮辱的風暴時期,這反而成了這位政治家的最大榮譽”。在天津的人非常明白中國慘敗的真正原因,也完全清楚李鴻章對海陸軍管理中的腐敗行為所負有的責任,他們在表達這種看法時,有意或無意地描述了他們對李鴻章作為一個按良心來做事的優秀官員的欣賞。

這位老人在逆境中表現出的堅韌、剛毅和優雅、從容中,毫無疑問有些東西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同義和團運動證明的那樣,這種美德一般從儒家哲學的良種中生長出來,而和土壤的質量沒有關系。對宮廷政治和政黨政治來說,李鴻章如果沒有太后的保護,他的巨大財富不會是防御而會成為危險之源。他完全了解太后沖動和多疑的性格;他也知道如果她聽信了端郡王或其他政敵的勸告而與他為敵的話,他的命運和生活將陷入危機。然而他雖然清楚這些,仍然從容地穩步向前,不愿為了大眾的呼聲或個人的陰謀而犧牲掉他那些不多的做事原則。

關于勇氣,李鴻章有著更為引人注目的道德品質。這是因為李鴻章往往因為其成功的冒險而為人所知。在他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之后與捻軍的對抗中,他通常不會在炮口下追求虛名,或者帶領部隊親自上戰場。他坦言欽佩曾國藩、左宗棠和戈登身上的勇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他心里對筆的喜愛遠遠超過了對劍的喜愛,他認為在戰場上的苦難經歷對一個優秀的人來說是不值得的。他意識到必須有人去面對這些苦難,他知道軍事上的榮耀或許是掌握權力的最好捷徑,但在他的整個軍事生涯里,他最為關心的是如何為國家為自己保住性命,因為生命在他看來是如此寶貴。在政治和公共生活領域,讓個人遭受危險的因素總是存在,但他并沒有表現出妥協或逃避的傾向。他用沉穩的勇氣玩著治國之術的游戲,好像去冒險一般,即使這些危險有著激怒慈禧太后的可能性。

李鴻章在事業的發端時期,站在所有既得利益者和文人學士的對立面做了一件事,這引人注目地表現出了他的道德力量,這件事即1867年他給朝廷呈上了一份著名奏折,其中討論了中國對外關系(已在此前引用過)。另一個同樣引人注目的事情發生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他在奏折中公開譴責了太后并警告她說不要再和義和團做瘋狂的事情。這篇文章的已經在《皇太后統治下的中國》一書中被翻譯過來,但它值得在這里再次引用,因為這有助于我們弄清李鴻章的性格,以及他在國家危難時表現出的高尚勇氣:

“自古制夷之法,莫如洞悉虜情,衡量彼己,自道光中葉以來,外患漸深,至于今日,危迫極矣。咸豐十年,英法聯軍入都,毀圓明園,文宗出走,崩于熱河,后世子孫,固當永記于心,不忘報復;凡我臣民,亦宜同懷敵愾者也。自此以后,法并安南,日攘朝鮮,屬地漸失,各海口亦為列強所據。德占膠州,俄占旅順、大連,英占威海、九龍,法占廣灣,奇辱極恥,豈堪忍受?臣受朝廷厚恩,若能于垂暮之年,得睹我國得勝列強,一雪前恥,其為快樂,夫何待言!不幸曠觀時勢,唯見憂患之日深,積弱之軍,實不堪戰,若不量力,而輕于一試,恐數千年文物之邦,從此已矣。以卵敵石,豈能幸免?即以近事言之,聚數萬之兵,以攻天津租界,洋兵之為守者,不過二三千人,然十日以來,外兵之傷亡者,僅數百人,而我兵已死二萬余人矣。又以京中之事言之,使館非設防之地,公使非主兵之人,而董軍圍攻,已及一月,死傷數千,曾不能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陵川县| 赤城县| 开化县| 梁河县| 宁德市| 奎屯市| 青阳县| 德钦县| 灵石县| 方正县| 开江县| 华亭县| 西乌珠穆沁旗| 顺义区| 桓台县| 连州市| 普格县| 门头沟区| 黄骅市| 高邑县| 贺兰县| 阳新县| 清流县| 闸北区| 桓仁| 门头沟区| 扶沟县| 龙泉市| 娱乐| 紫金县| 来安县| 花莲县| 习水县| 长垣县| 宕昌县| 镇江市| 宁陵县| 偃师市| 吉隆县| 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