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6章 李鴻章傳·濮蘭德(16)

  • 李鴻章全傳
  • (英)濮蘭德 梁啟超
  • 4714字
  • 2016-11-02 22:23:02

李鴻章接受了和日本共同管理朝鮮地區,也就實際上放棄了這個要塞,把日本放在了此后操控中國對外政策的位置上。就李鴻章來說,毫無疑問的是,他希望能夠說服朝廷相信未來的危險,今后能恢復往日的局面。

為了防止日本鞏固其地位,李鴻章之后的活動只要是在他有權做主的范圍內,肯定著手于海軍、陸軍的籌建和外交計劃的準備工作上。我們不要忘記當時實際上他是只身一人,朝廷也希望他能想出一些辦法和手段來對付海上的入侵。這時他要對付法國人,和俄國爭論《里瓦幾亞條約》,接著日本的問題又冒出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李鴻章的政治家才能建立在費邊主義(19世紀后期,流行于英國的一種主張采取漸進措施對資本主義實行點滴改良的資產階級社會主義思潮。它是英國費邊社的思想體系和機會主義路線。1884年一部分知識分子創立了費邊社,該社成員認為社會改革應循序漸進,故以公元前3世紀古羅馬一位因主張等待時機、避免決戰的戰略而著名的將軍費邊的名字命名社名。其學說故稱為“費邊社會主義,”簡稱“費邊主義”。)的基礎之上。這一點已經在上面引用的奏折里得到了證明。但最后他的努力都白費了。他的任務沒有完成,他失敗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京城官僚們在智慧和力量上的自鳴得意。

于是在1885年,麻煩的種子在朝鮮落地了,十年后它就會發芽壯大,給中國帶來旋風般的災難。后來在處理朝鮮的事務中,李鴻章努力擺出一副勇敢面對局勢的姿態,且這種局勢他知道是十分微妙十分危險的。作為駐朝鮮的中國代表,袁世凱證明了自己也是一位在策劃陰謀和虛張聲勢方面的高手,成功地維護了宗主國慣常的表象。

從一開始,李鴻章和他的副手就意識到在漢城的日本代表在溫婉言辭和秘密活動的背后隱藏著堅定的意圖。他們明白中國的大國地位,或者說中國的存在受到日本政治和軍事力量科學組織和穩步增長的危險。李鴻章的觀察家經常提到,李鴻章在和日本人打交道時很少采取半安撫半嚇唬的手段,而這種手段是他常給歐洲外交家們留下的印象。

在《李鴻章——伊藤博文條約》簽訂后的幾年后,中國不惜一切地保住了朝鮮宗主國的空洞頭銜。1890年,從京城來的大清帝國使節團受到了朝鮮宮廷隆重的接待,接待的儀式符合藩屬國應遵守的古老禮儀。(當時朝鮮仍為中國的藩屬國)這些事件都是由于京城官僚們無可救藥的傲慢和保守造成的,也是由于袁世凱偶爾不理智的行為造成的(當他在朝鮮宮廷的影響節節攀升時,他的自大也在擴張)。無論怎么樣,這種做法讓日本政府十分惱火,也讓它增加了欲望,意圖做出最后處置,加快準備侵略朝鮮的行動。產生危機的因素迅速增加,數以千計的日本移民和殖民者涌向了朝鮮。通過經濟滲透,日本征服朝鮮的道路正在穩穩當當地鋪設過程中,不幸的朝鮮人迅速淪為給外來侵略者砍柴挑水的地步。反抗的人越來越多,反抗的聲音越來越高漲,這就不足為奇了。

在日本人滲透朝鮮幾年后,朝鮮人的地位十分危急,危急到足以引起1894年爆發的起義,這場起義并不是日本政府直接鼓動的結果。我們不妨這樣說在朝鮮有日本間諜策劃暴亂,鼓動造反,這就如同他們過去十年里不止一次地在中國做過的一樣。然而,從1885年到1894年,由于每個到朝鮮的日本冒險者和殖民者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密探,東京的日本政府完全可以等待那場無法避免的危機發生,(指朝鮮東學黨起義)讓日本用實際上的保護行為去取代中國人即將喪失的宗主國地位。

當危機發生的時候,京城的中國政府和往常一樣只是發怒,但還是不關心問題的本質和中國面對的日本強大軍事力量。李鴻章和通常一樣,一門心思尋找一條擺脫困境的路徑,以此維護中國“顏面”,同時躲避戰爭。一些作家和外交官們經常用權威的口吻說,李鴻章期待1894年的中日戰爭,甚至是他挑撥起了這場戰爭。對于那些僅看到事情表面的人,或者對那些沒有看到李鴻章把大把金錢和精力投入到組建西方化的強有力的海軍和國防線上的人來講,剛才那番話是可信的。還有一些人,習慣性認為李鴻章和總理衙門一樣好斗,這個結論也是自然的,因為他們聽說總理衙門屬下的一些外國專家和顧問贊同并支持這種好斗情緒。但是那些處于有利位置,可以得到第一手資料且知曉真相的少數人,尤其是赫德爵士、德璀琳先生和李鴻章的機要秘書畢德格先生——他們都知道,當李鴻章不得不執行朝廷的指令時,他都會在自己的權力范圍內極力阻止總理衙門里那些年近古稀之人的空洞勇氣并提出警告和建議。

當時筆者在赫德爵士手下負責機要事務,在工作中有機會看到大量的文獻以證明李鴻章的謹慎態度與和解的愿望。根據這些證據,我們不能不說,戰爭不是他的目標,而是強加到他身上的,一部分是由于日本的擴張政策,還有一部分是由于京城的主戰派(即皇帝的黨派)的愚蠢行為。不幸的是,這些文獻證據都蕩然無存了。剛才提到的赫德爵士在京城的檔案以及德璀琳先生在天津的所有私人文件都在1900年的義和團運動中被燒毀了;畢德格先生小心地保管著的日記在1901年李鴻章去世的那天也神秘失蹤了。但是撇開這些文件不說,只要仔細研究李鴻章處理日本事務的政策,就會發現他在對抗強國的戰爭中所得之物是非常之少的,而損失卻是巨大的。他心里明白,要是冒著風險和一個武裝精良、戰備充分的強國打仗,結果是顯而易見的。

在這個問題上,就和其他事情一樣,英國人把李鴻章當作外交家的看法是不公允的。毫無疑問,這主要是因為李鴻章認識到了日本對朝鮮的威脅,使得他不得不向俄國尋求幫助。這樣一來他就接受了一個強國的幫助,而俄國當時在中國是受到懷疑的。

從1890年開始,英國外交官和商人們開始把李鴻章和他那個陰謀家心腹盛宮保當成支持法國、俄國在中國勢力擴張的幫兇,這個觀點實際上并沒考慮到當時中國在朝鮮和滿洲要面對的困難和危險??藙诘隆溈颂萍{爵士公開說自己并不喜歡李鴻章,這完全代表了在上海和香港的英國人的觀點。如果我們只是考慮作為俄國1898年前進政策的結果,在權力斗爭中對鐵路和銀行方面的野心達到頂點,那么剛才的觀點是合理的,盡管沒什么遠見。但是英國的公眾輿論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即李鴻章在向俄國求援時,只是奉行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一貫作法,若是因為他對俄的政策而譴責他,這就是不公允的。范倫坦·吉爾樂爵士在1896年的京城給《泰晤士報》寫了這樣一封信:

“若說李鴻章急于躲避戰爭,而中國政府堅持主張對日宣戰,那么很難從中看出這兩種說法的一致性,尤其他的態度和駐朝鮮代表(袁世凱)的政策是矛盾的。的確,李鴻章的整個軍事目的是為了某天能對日本這個暴發戶加以懲治,對他來講,種族那種根深蒂固的自豪感讓他無法掩飾心中的輕蔑。盡管在備戰方面他做得沒有日本人好,但他從沒有改變過自己的精神和意圖。中國人都相信他的鐵甲和軍隊是戰無不勝的。但是也許他自己都沒有意識到,他自己的衙門是多么的貪婪,多么的無知,這讓他的軍隊發揮不了任何作用,只是做一些他很樂意指揮的宏偉壯觀的表演。”

吉爾樂爵士的看法,毫無疑問是代表了那個時期英國公使團的觀點。但是從李鴻章前前后后的政策來看,我們有理由肯定地說,李鴻章所有的陸軍和海軍方面的籌備都是防衛工作,而非為了進攻。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的弱點以及背后根深蒂固的原因。密吉先生對李鴻章的生涯做了一個很好的回顧:

“李鴻章知道,由于蹩腳的武器、平庸的才智和混亂不一的意見,中國擁有的海軍和陸軍力量只是一朵外來的不會扎根的花朵,一陣大風便會將它吹得無影蹤。此外他還知道若是和日本交戰,整個負擔便會落到他的肩上。所以他費盡心思反對任何有可能造成與敵人開戰的政策。”

就連中國應朝鮮國王的一再請求,派遣一支小規模的遠征軍的做法,李鴻章也是反對的。他的警告被朝廷忽略了,此時他只能面對不可避免的事實,盡力安排最好的部隊。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重要的緊急關頭,慈禧太后的意見和李鴻章基本是一樣的;但與外交事務比起來,她更加關心的是國內的問題,在這件事情上,她讓年輕的皇帝拿主意,而向皇帝進言的大臣們都主張向“倭寇”宣戰。這時,太后黨和皇帝黨這兩派勢力正在宮里醞釀斗爭,并且于1898年的軍事政變中達到了高潮。大體上說,李鴻章是太后的人,于是皇帝黨在總理衙門和宮里采取嘲笑他的策略,譴責他是不愛國的懦夫。這樣,李鴻章便被迫卷入到災難性的戰爭中,而他之前曾為逃過這一戰而高興;當戰敗成為無法挽回的事實時,他感到慰藉的是他已經預見了這一點,他已經了解了俄國的意圖,讓俄國人阻止日本對中國領土的侵略是最后的手段。

這次戰爭過后,海軍和陸軍的作戰表現把中國降低到長期落后的位置,關于這一點我們在適當的時候還要展開說明?,F在我們只談李鴻章的外交,而正是這個階段當他的名聲被敗壞時,他在外交方面顯示出的勇氣和機智卻令人敬佩。他的部隊在紀律嚴明的敵軍面前節節潰敗,他那過分吹噓的艦隊在一個德國軍官的指揮下進入黃海作戰。整個裝模作樣、宏偉壯觀的防御系統轟然倒塌——中國在海、陸兩個戰場上被徹底打??;但是李鴻章仍然毫無畏懼,精力不減,他對國際事務敏銳的眼光和認識讓中國暫時免受了徹底的羞辱和肢解。

多年來,李鴻章早就預見了俄國和日本在朝鮮會發生不可避免的戰爭;在他的建議下,京城方面從1894年后對俄國的態度也是小小謹慎、禮貌有佳。在失敗的痛苦中,他還遭受著朝廷中敵手的羞辱,難怪他不惜代價讓俄國將來為他報仇。他此后與俄國的關系不是一時沖動的結果,而是他長期以來認真策劃的防御計劃。

京城的清政府和整個世界剛剛意識到中國已經完全崩潰并開始考慮由此產生的后果時,李鴻章的對手們便一致地展開對他的攻擊。在御史安維峻的帶頭下,一批翰林院的學者們給皇帝呈上了一篇很長的奏折,猛烈地抨擊并要求彈劾這位總督。這些人把李鴻章描述成一個無能、傲慢、不講道德的官員,將他的所作所為說成是對國家利益的危害行為,所以他的名字被認為給中國人抹了黑。下面就是這些御史的文字:

“另外如大家知道的那樣,李鴻章把幾百萬兩白銀投在了日本的煤礦上,他的兒子已經在日本建成了三座商館,金錢的利益已經讓他心智昏迷,以至于日本人為所欲為,中國戰敗的消息讓他興高采烈,而中國戰勝會讓他萬分沮喪。”

這些官員強烈要求在戰敗這件事情上采用個人負責的原則,因為李鴻章長期把持最高權力,這讓皇太后不得不重視這些議論。這場戰爭實際上以威海衛于1895年2月的淪陷而告終。幾個月后,李鴻章被剝奪了黃馬褂和其他的榮譽,這說明朝廷對大清帝國軍隊的失敗很憤怒;但李鴻章還在官場任職,慈禧太后并沒有讓他徹底失敗。

早在1894年11月,根據李鴻章和恭親王(10月份重新任命為高官)的建議,德璀琳先生被委派到東京去執行一項和平使命。但李鴻章受到了嚴厲批評,因為他派了一位級別較低的外國人而不是一個受命于大清帝國的大使,批評者將他的行為歸結為他對“倭寇”的蔑視;但對他這種行為的真正解釋比人們一般猜測的還要復雜得多。

實際上,讓德璀琳來執行這個任務的主張最初是德國人的主意,李鴻章只是順了這個想法,因為他很清楚其中的目的和作用。這是李鴻章的第一步策略,這個策略便是與德國、法國和俄國采取的聯合行動,以期奪取日本的戰果。這個計劃的提出者是德國人馮·勃蘭特先生,此人擔任過18年的德國駐華大使,并于1883年離華。當這位能干的外交官在京城居住時,他已和李鴻章建立了友好的關系,雖然他已經不再擔任職務,但李鴻章并沒有隨之結束這種友好的關系。

李鴻章自己非常賞識馮·勃蘭特,喜歡他對人對事的廣泛經驗。在固爾扎爭議期間,勃蘭特先生贏得了李鴻章的好感,因為他對中國和俄國都提出了明智的建議。他曾在圣彼得堡為俄國服務多年,所以在李鴻章和俄國交涉時,完全能提出很好的辯論路數和忠告。后來他對俄國的了解讓他能夠給德國政府解讀日本的對華政策,使得德國政府對俄國人的目標逐漸表示認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松溪县| 株洲县| 旬阳县| 洮南市| 三江| 重庆市| 阜阳市| 马尔康县| 肇庆市| 综艺| 禹城市| 读书| 漳平市| 宜城市| 洛浦县| 鸡东县| 南乐县| 屏边| 浦江县| 黄冈市| 米脂县| 延庆县| 高平市| 宣城市| 长葛市| 文成县| 佛冈县| 蓬安县| 宁陵县| 遂溪县| 调兵山市| 郎溪县| 皋兰县| 巨野县| 东辽县| 怀化市| 祁东县| 迁安市| 丹阳市| 绍兴市|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