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淺談音樂
- 弘一法師全集之文藝·詩詞(04)
- 弘一法師
- 2888字
- 2016-11-02 21:21:50
西洋樂器之分類有種種之方法,茲依最普通之分類法,分為弦樂器、管樂器、擊樂器及金制樂器四種。
1.弦樂器
弦樂器分為二種,一為用弓之弦樂器,一為彈撥之弦樂器。茲分述之如下:
(1)用弓弦樂器
小四弦提琴Violin于弦樂器中屬于最高音部。其音色幽艷明暢,富于表情,強(qiáng)弱自由,能現(xiàn)音度之微細(xì),為合奏之樂器,又可獨奏,常占樂器之王位。其起源言人人殊,然由亞東傳來,殆無疑義。然古時之制粗略不適用。至17世紀(jì)之末葉,制法始完備如今日之形狀。小四弦提琴其調(diào)弦之法,若四弦合之,音域可達(dá)于三個八音半。其奏法以馬尾張弓,磨擦弦上。
中四弦提琴Viola alto較小四弦提琴之形稍大,其制法無稍異;但其音各低五度。四弦合奏時常屬于中音部。音色稍有幽郁沉痛之感。獨奏時有一種男性的熱情。
大四弦提琴Cello其形與前同,但甚大,奏時當(dāng)正坐,以兩腿挾其下體。四弦合奏時屬于低音部,獨奏時亦有特別之趣味。
最大四弦提琴Double Bass其形較前猶大,高過人頂。合奏時屬于最低音部,奏時須直立,形狀太大,故其技巧不如前三者,不能獨奏。
以上四種樂器,為弦樂中之主要,其音域至廣。
(2)彈撥弦樂器
豎琴Harp,普通者有46弦,由踏板可以變易調(diào)子。管弦合奏時,用圓底提琴Mandolin,腹面為扁平之半球形,有四弦,調(diào)弦法與小四弦提琴同。
六弦提琴Guitar形較小四弦提琴稍肥,有六弦。
長提琴Banjo腹圓頸長,形較前者稍大,有四弦。
以上三種樂器,管弦合奏時,不加入。
2.管樂器
管樂器分木制管樂器及金制管樂器兩種。木制者其音色有柔婉溫雅之特色,金制者有豪宕流暢之表情,用時雖不如弦樂能傳寫樂曲之精微,然其音色豐富洪大,為其特色。茲分述如下:
(1)木制管樂器
橫笛Flute于管弦合奏時,常與小四弦提琴共占最高音部之位置。又橫笛中又有小橫笛Piccolo一種,其音更高。橫笛之音量不大,然清澄明快,于管樂中罕見其匹。
豎笛Oboe與橫笛同屬于最高音部。又在同類之中,豎笛English horn屬于中音部。次中豎笛Bassom屬于次中音部。大豎笛Fagotto屬于低音部,皆有口簧,依其振動發(fā)音。其音色皆帶憂郁之氣,有引人之魔力。
單簧豎笛Clarinet與豎笛相似,但口簧僅有一個;又口形之構(gòu)造亦稍異。此種樂器,可依調(diào)之如何而更變。其樂器共有A調(diào)B調(diào)C調(diào)三種,表情豐富,強(qiáng)弱自由,又有低音單簧豎笛Bass Clarinet,其音較低。
(2)金制管樂器
高音部喇叭Trumpet,其音勇壯活潑,但易流于粗野。
小高音部喇叭Comet與前者相似,其音色稍柔。
細(xì)管喇叭Trombone有中音、次中音、低音三種,音色壯大豪宕,能奏強(qiáng)音,為管樂中第一。
獵角式喇叭Horn又名French horn,為管樂器中最富于表情者。音色有優(yōu)美可憐之致。
新式喇叭為近世改良者,有最高音、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最低音六種。然管弦合奏時,用者甚稀。至近時用者僅有低音一種。
3.樂圣貝多芬傳
貝多芬,德國人,1770年12月6日生于萊因河上流巴府。幼穎悟,年十三,任巴府樂職,旋去職,專事著述。1792年,距莫扎特(Mozart,西洋樂圣)死僅逾稔。比來多惱,自是終身不他往。
貝多芬性深沉,寡言笑,居恒郁郁,不喜與俗人接,視莫氏滑稽之趣(莫扎特性活潑,喜詼諧),殆不相捋。然天性誠篤,思想精邃。每有著作,輒審訂數(shù)四兢兢,以遺誤是懔。舊著之書,時加厘纂脫,有錯誤必力詆之。其不掩己短,有如此。終身不娶。中年病聾,迄1780年,聾益劇,耳不能審音律。晚歲養(yǎng)女侄于家,有丑行,以是抑郁愈甚,勞以致疾,憂能傷人。1827年,死于多惱,春秋五十有六。
貝多芬生時性不喜創(chuàng)作。刊行之稿,泰半規(guī)模前哲。稍事?lián)p益,然心力真摯、結(jié)構(gòu)完美,人以是喜之。貝多芬之著述,與時代比例之如下:
第一期 迄千八百年,著述自一至二十。
第二期 迄千八百十五年,著述自二十一至百。
第三期 所謂“末葉之貝多芬”,著述自百一至百三十五。
著述中首推洋琴曲,“朔拿大”及換手曲,殆稱絕技。又“西麻福尼”曲,凡九闋,為世傳誦。其他合奏曲司伴樂及室內(nèi)樂尤火,不縷舉。
4.《音樂小雜志》序
閑庭春淺,疏梅半開。朝曦上衣,軟風(fēng)人媚。流鶯三五,隔樹亂啼;乳燕一雙,依人學(xué)語。上下婉轉(zhuǎn),有若互答,其音清脆,悅魄蕩心。若夫蕭辰告悴,百草不芳。寒蛩泣霜,杜鵑啼血;疏砧落葉,夜雨鳴雞。聞?wù)邽橹粴g,離人于焉隕涕。又若登高山,臨鉅流,海鳥長啼,天風(fēng)振袖,奔濤怒吼,更相逐搏,砰磅訇磕,谷震山鳴。懦夫喪魄而不前,壯士奮袂以興起。嗚呼!聲音之道,感人深矣。惟彼聲音,僉出天然;若夫人為,厥有音樂。天人異趣,效用靡殊。
繁夫音樂,肇自古初,史家所聞,實祖印度,埃及傳之,稍事制作;逮及希臘,乃有定名,道以著矣。自是而降,代有作者,流派灼彰,新理泉達(dá),瑰偉卓絕,突軼前賢,迄于今茲,發(fā)達(dá)益烈。云滃水涌,一瀉千里,歐美風(fēng)靡,亞東景從,蓋琢磨道德,促社會之健全;陶冶性情,感情神之粹美。效用之力,寧有極矣。
乙巳十月,同人議創(chuàng)《美術(shù)雜志》,音樂隸焉。乃規(guī)模粗具,風(fēng)潮突起。同人星散,瓦解勢成。不佞留滯東京,索居寡侶,重食前說,負(fù)疚何如?愛以個人綿力,先刊《音樂小雜志》,餉我學(xué)界,期年二冊,春秋刊行。蠡測莛撞,矢口慚訥。大雅宏達(dá),不棄窳陋,有以啟之,所深幸也。
嗚呼!沉沉樂界,眷予情其信芳。寂寂家山,獨抑郁而誰語?矧夫湘靈瑟渺,凄涼帝子之魂;故國天寒,嗚咽山陽之笛。春燈燕子,可憐無樹斜陽;玉樹后庭,愁樹一鉤新月。望涼風(fēng)于天末,吹參差其誰思!瞑想前塵,輒為悵惘。旅樓一角,長夜如年。援筆未終,燈昏欲泣。時丙午正月三日。
5.昨非錄
此余懺悔作也。吾國樂界方黑暗,與余同病者,當(dāng)猶有人。拉雜錄入,愿商榷焉。
寧可生,不可滑。生可以練,滑最難醫(yī)。
初學(xué)唱歌者,以琴和之,殆發(fā)音既準(zhǔn),則琴可用可不用也。
唱歌發(fā)音宜平,忌傾斜。
我國近出唱歌集,皆不注意強(qiáng)弱緩急等記號。而教員復(fù)因陋就簡,“信口開合”,致使原曲所有之精神趣味皆失。
風(fēng)琴踏板與增聲器,皆與強(qiáng)弱有關(guān)系,最宜注意。
十年前日本之唱歌集,或有用1、2、3、4之簡譜者。今則自幼稚園唱歌起皆用五線音譜。吾國近出之唱歌集與各學(xué)校音樂教授,大半用簡譜,似未合宜。學(xué)唱歌者,音階半通即高唱“男兒第一志氣高”之歌。學(xué)風(fēng)琴者,手法未諳即手揮“5566553”之曲。此為吾樂界最惡劣之事。余昔年初學(xué)音樂即受此病。且余所見同人中不受此病者殆鮮。按唱歌者,當(dāng)先練習(xí)音階與音程。學(xué)琴者,當(dāng)先學(xué)練習(xí)之教課本(初學(xué)風(fēng)琴者,大半用風(fēng)琴教課本Orsan method),此樂界之通例,必不可外者也。(今日本音樂學(xué)校唱歌科,以唱曲為主,一年之中,所唱之歌不過數(shù)首。)
彈琴手式亦最要,風(fēng)琴教課本有圖,甚明了,愿留意焉。
吾國學(xué)琴者,大半皆娛樂的思想,無音樂的思想,此固無可諱言者也。故每日練習(xí)無定時,或偶一為之,聊以解悶,如是者,實居多數(shù)。吾聞美國人學(xué)琴者,每周僅到學(xué)校授課一時間,其余皆在家練習(xí),每日至十時間之久,吾國人聞之,當(dāng)有若何之感觸?
去年,余從友人之請,編《國學(xué)唱歌集》。迄今思之,實為第一疚心之事,前已函囑友人,毋再發(fā)售,并毀版以謝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