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附1 杜威講演(12)
書名: 胡適的北大哲學課(卷四)作者名: 胡適本章字數: 3815字更新時間: 2016-11-02 21:32:51
7.“斷”“續”的真假——羅素與柏格森的一個比較
柏格森有一段講到人的智慧不配懂得真的存在、變遷,不能勝任對真正時間的把握,智慧只懂得把真的存在割成片段。用電影做譬喻:電影里面,人呀,馬呀,車呀,種種動作,好像是真的,其實懂得他的做法,便知道不過是一張一張的片子連起來的。知識把真相割成片斷,也是如此。羅素向來不看電影的,見了柏格森這段文章,特地到電影院去驗證,說柏格森的話真不錯,科學家真是把真相割斷了。
但是羅素雖然承認柏格森描摹這個問題的正確,而他自己所得的所謂割斷,與柏格森恰恰相反。柏格森以為真的變遷是不斷的,割成片斷的是假的;羅素以為動的是假的,片斷的是真的。個體存在是真的,每個個體都各有宇宙,他自稱“絕對的多元論”。實際是分開的,不相貫串的,全賴抽象的定理聯合,組成一個不斷的宇宙。宇宙的組成是科學的功能,不是本來如此的。
這是極端的個性主義,下次再講他的人生哲學和政治哲學。
8.區隔知識與本能
照上次所講,羅素的哲學,理論方面與實用方面截然不同。這個不同的原因,由于他對理性和經驗區別的太嚴:一方是理性,一方是經驗;一方是知識,一方是行動;一方是共相,一方是個體的事實。這個區別,在他的理論方面和實用的社會方面哲學的影響各不相同。
這個很嚴的區別,使他的哲學理論方面和實用的社會方面的注重點完全相反。理論方面,人的知識,只能服從事實;人心對事實,只取靜想的旁觀態度;猶如鏡子,把實在照下來,一如其真。實用的社會方面,人生行為的方面,就不然了:個體事實不算重要,創作、長進、變化和更新才重要。
9.理論哲學與政治哲學完全不同的風格
在理論方面,羅素很看不起“沖動”,而在人生行動方面,“沖動”卻占很重要的位置。羅素在實用哲學方面的注重“沖動”,很像柏格森哲學的“生命沖力”。他不愿把“沖動”介紹到知識方面來,避免擾亂知識的寧靜;而在實用方面,卻看得很重要,以為人生行為都是本能的沖動。
此刻不能詳細討論這理論與實用相反的哲學在邏輯上是否矛盾,也不能詳細討論他的理論方面怎么影響實用方面,只能略講他的社會哲學的幾點。他的社會實用的哲學與理論的哲學,不但內容,即文章也不相同。理論哲學的文章,根據數學,很難懂的;而實用方面,則很通俗,看的人也很多的。
10.社會哲學
他的社會哲學最重要的有三種著作:
(一)《社會改造之原理》;(二)《政治的理想》和(三)《自由的路》。
他這三種著作,都是在歐戰開始以后,可說是直接或間接受了歐戰的影響而作的。羅素看見歐戰發生,受了很大的感動,以為這次大戰可算表示種種惡勢力——破壞的勢力,減少生命的意義,阻礙生命的發展和創造。要使這惡勢力受點制裁,故他希望創造的長進的一部分格外發展。這是他的社會哲學。
我還可以加一句:二十四年前,1896年時,他出版一本書《德國的社會民主》,此書出版在馬克思以后,社會民主主義發展之時。全書性質雖然差不多純屬記載的和歷史的,但已經能看出當時羅素有研究社會問題的興趣了。
現在講到他的實用哲學的本身,可以拿他的理論哲學來比較。羅素的理論哲學,根據最普遍的數學,看不起個人心理,以為不重要;但實用哲學,很看重心理,以為一切制度都起于心理的基礎,與本能的沖突趨向有重要關系;不但根據心理,還用心理做標準,去批評一切制度,看他是引起高等的沖動,還是壓迫高等的沖動,引起下等的沖動。
11.心性的三個重要部分
羅素承認人的心理有三個重要部分:
(一)天性;(二)心或思想;(三)精神。
天性的生活,包括一切自然的沖動,如自衛、生殖、饑、渴、情欲,因生殖而推至家庭、國家。總之,所謂天性的生活,就是只限于自己或家庭或國家的成功、失敗的生活,是低等動物遺留下來的生活。
心或知識的生活,與天性的生活不同:天性的生活關乎人的部分,而知識的生活,則關乎非人的部分,丟開個人的利害,專求普遍的知識。
精神的生活也與知識的生活相同,是超過個人的,不過超過個人的知識與超個人的感情的不同而已。以這個感情為中心,代表的就是藝術和宗教。藝術以天性為起點,漸漸上去達于感情的地位;宗教以感情為起點,漸漸下來普及于天性的生活。
12.人的理想發展
理想的發展,最好的是三部分調和,不論最高的、最低的,都向各方面平衡發展。天性這部分供給精力,知識供給一條路,而精神最高的則指示目的。有精力、有路、有目的,自是最好的了;但平??傠y于做到,發展這部分的每每把其他兩部分摧殘了,很少有平均發展的。
如天性的生活太發展了,其他兩方面不能同時并進,結果就是野蠻民族的生活。情欲發展,知識不足,自然不開化,沒有做到文明的程度。知識生活來補救的時候,極端批評他太偏于天性,結果卻養成了懷疑的態度,對世間不能信仰,止有冰冷的批評,沒有熱誠懇摯的天性,于是毅力遂減少。
羅素以為人類太偏向知識發展的生活,有幾派哲學起來補救,想調和知識與天性的生活。我們前兩次所講詹姆斯的實驗主義,和柏格森的生命主義,照羅素的意思,都是想調和知識生活與天性生活的,但都錯了。羅素以為他們的錯處,在于把知識附屬于天性。他以為應該做到普遍的感情,不受個人、家族和國家的限制,而以人類幸福為前提,向人類共同幸福的目的走。
羅素以為個人為什么不能充分發展到最高的地位呢,大的原因自在社會制度的障礙。但是社會對個人的發展,雖然極力壓制他,還沒什么要緊,無論如何,不能取消他內面的自由。最大最可怕的原因,在于社會引誘他、賄賂他、收買他。例如藝術家,本有創造藝術的天才,但社會用金錢或名譽使他投降,他不敢創作,不敢不投社會所好,不能做到他應該做到的地位。文學家也是如此,政客尤其如此。羅素最恨政客,政客沒有一個不投降社會的,投降以后,安然去做社會所好的事去了。這個引誘、收買和賄賂,可以使人的內面自由死去,永遠沒有發展的希望,比反對和壓制等障礙可怕得多。
為什么這些引誘、收買和賄賂,可以阻礙個人自由的發展呢?因為社會組織摧殘個人創造的沖動,鼓勵占據的沖動。人類的活動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創造的;一種是占有的。天性的沖動也有兩種。衣、食、貨物等,一個人有了以后別人不能有的,這些沖動是占據的沖動。還有,科學家發明新理、新東西,不想個人私有,卻是分給大眾的,這些沖動是創造的沖動。社會的組織沒有不鼓勵人去做占據的沖動,而摧殘創造的沖動的。
羅素分沖動為創造的和占據的兩種,這個根本觀念,在他的社會哲學中最重要,可以說每篇都是這個觀念的應用。他把這個觀念應用到社會一切制度上去,看他哪一種制度發展哪一種沖動。他批評國家和私有財產兩個觀念,都有問題,因為它們都鼓勵占有。
13.國家和私有財產兩種制度最重要
羅素認定這兩種制度,都提倡占有。羅素把社會主義和無政府主義的基本精神搜集起來,再用他的根本觀念連貫起來,做他辯論的基礎。如財產,本以占為己有為中心。如國家,在內面,保護私有財產,幫助富人,壓制貧人;在外面,利用國家的勢力,欺凌弱小的民族,發展帝國主義。
剛才說過,羅素受歐洲大戰的刺激,以為戰爭是一種惡勢力——破壞的勢力——的表示,可以證明國家和私有財產兩種制度的破產。私有財產,引起工商業的競爭,海上陸上殖民地的開拓,帝國主義的發展;國家制度保護私有財產,摧殘個人自由,不要他有理性,而只受國家勢力的壓制和指揮。這兩種制度的壞處,在歐戰中完全表現出來。
除了這兩種以外,教育、家庭和宗教的三種制度,應該可以鼓勵創造的沖動了,而事實不然,不但不讓創造的沖動自由發展,還為占據的沖動所侵入,受其影響,以至于墮落。教育本應提倡發明和冒險,是創造的,而結果則是提倡占據;財產制度侵入,使教育不能自由發展,反過來維持現狀。教育的目的,只是要人服從,守規矩,屈就特定的習俗范圍,不許他創造的一部分自由發展!
14.現在教育的目的,不在提倡思想而在提倡信仰
教育制度受制于財產制度的支配,教育者的心理,害怕獨立思想來破壞搗亂。創造的教育,應該鼓勵冒險的興趣。羅素說:人類怕思想,比怕世界上任何事件都厲害;比怕死、怕滅亡還要厲害。
思想是倔強的、革新的、破壞的、可怕的;思想對特殊權力,現成制度,未經思索的習慣,是無情的;思想是無政府、無法律、不怕權力的;思想是偉大的、敏捷的、自由的,是世界的光明,是人類的最大榮耀。創造的教育,不應該只是保護過去,而在創造一個更好的將來。
15.批評社會主義
羅素用這個創造的和占據的兩種根本觀念,批評現有制度,批評社會改造計劃。他對種種計劃,都有批評,沒有他完全贊成的東西。他對社會主義的批評是:
第一,這分明是一種經濟的哲學。
大凡批評工業制度,有四個重要標準:
(一)是否有最多的出產品;
(二)出產以后,分配是否較為公平;
(三)出產者是否得到公平待遇;
(四)最重要的是,是否物質進步,精神也在發展、進步,而且有生氣。
用這個標準,可以批評工業的制度:只有第一步的,唯希望出產的加多,固然簡直是發瘋;但社會主義也不算徹底,說不上資產平均,只可說是做到二三兩步,第四步還是沒有做到。
第二,社會主義一旦實行,國家權力必然增加。羅素所反對的國家,是壓迫個人不能自由發展的制度。
羅素的破壞方面,已大略講完;他的建設方面,沒有什么獨立的意見,只是折衷各派社會主義的主張,略加選擇。例如土地、礦產和交通收歸公有,他贊成;互助計劃,公共買賣消費,他贊成;他又贊成工團主義、商團主義,主張行業自治,管理制造出產等計劃;國家不過中間人,從中幫助;國家之上,還有世界聯邦,不許國家亂用權力壓制國內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