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供求關系決定一切
- 股往金來:輕松玩轉股票的17堂公開課
- (美)喬治·西門斯
- 3302字
- 2016-05-05 11:47:26
“布丁好不好吃,吃了才知道。”同樣,股市是漲是跌,要看到實際結果才算數。一支股票究竟是不是績優股,要看它是否保持上升態勢,或是否在跌勢中仍能保持穩定。反之亦然,看一支股票是否差勁,要看它是否一路呈下跌趨勢,或是其股值的漲勢停滯不前。這看似簡單,但卻是最為基本的道理。
無論(優秀咨詢服務公司所提供的)各種預測有何優點,它們都是以供求關系作為基礎的。對于那些有耐心尋求事實的人來說,股市上幾乎沒有任何未知因素。在當前的價格水平上,當對股票的需求量大于可供應量時,股票價格就會上漲。只要原價位的股票還有供應,股價就不會上升。直到交易者都將股票以主流價位賣出之后,股價便會隨之一降再降(1932年時,克萊斯勒汽車公司的股票賣到每股7美元,美國鋼鐵則賣到每股22美元)。當人們將股票急于脫手的壓力漸漸消失、而對股票的需求量增加時,股票價格就一定會上升。股票買進者只得以賣價而不是競價買進,而賣價往往是高于競價的。一旦想要賣出股票的交易者意識到出價時不需要妥協,而“賣價”是由買進者支付的,那么交易者開出的價位就會越來越高。當“賣價”持續升高時,股價就會上漲。
供求關系(低價買進、高價賣出的“時間因素”理論)是所有股市動向預測的基礎。供求關系的變化可以通過道瓊斯股票平均價格指數進行評估,也可以利用股市分析專家所設計的其他方法進行觀察。如果道瓊斯指數上升,就表示股市對股票有需求,而如果指數下降,則代表股票供應量過剩。
物理學中有一條規律,“水往低處流”,這就最為有力地證明,30萬股交易日成為股市(在經歷一次下跌之后)上股票已清空的最好指示劑。如果一小部分股票的價格略有回升之勢,并在一定的范圍內保持穩定,這通常就意味著股價很快就會上升。(1)一個股票積累的時期即將到來。(2)股價接下來的一個動向是持續飆升。(3)為下一步當股票升到極高價格時的分派做準備。這一過程通常需要花費幾年的時間,因此你沒必要急于求成。
至于那些搞咨詢的人(比如我自己),是如何又是從哪兒得到那些“內幕”的,我不清楚你對此有何看法。我見過有些人認為這些咨詢機構都是從華爾街內部獲得的“內幕”,就像人們賽馬時從“騎師”或“馴馬師”或“他最好的朋友”那里獲得內幕一樣。但如果讓別人知道“他們”的意圖,華爾街還會有利可圖么?某些咨詢機構聲稱,他們是從“觀察”星象中獲得的“啟示”。讓我告訴你吧,除非他們對股市了如指掌,否則那些星象根本無法“解讀”。根據循環理論、供求關系所表明的時間因素以及其他已知因素,經濟學家在商業領域所做的各種預測也是以“時間因素”為基礎的。
什么是商業晴雨表?不管是《巴倫氏周刊》、《紐約時報》、聯邦儲備銀行、克利夫蘭信托公司(Cleveland)、花旗銀行,還是其他什么機構,供求關系就體現在它們所公開發表的那些數據中,如鋼鐵產量、貨運數量、機車定單、薪水冊數量、支票結算量、銀行儲蓄額、資金流通量、耗電量、木材砍伐量,汽車生產量等。對于優秀的經濟學家來說,他們會將自己的預測基于一個能體現各行業供求關系的晴雨表之上。
不用我說你也該知道,永遠不要與商業晴雨表及股市動向意見相左,這就是一條金科玉律。
如果你將在股市上取得的成功歸于“天賦”,那么你就大錯特錯了。杰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是20世紀最偉大的投機家,但如果市場改變了自身的“習性”,而他卻沒能及時隨之改變的話,那么他將永無“回頭”之日。一位賽車手的妻子曾說:“道路轉彎了而他卻沒有轉。”這句話非常明確地說明了“沿路行駛”的重要性。如果有人在股市上取得了成功,那是因為他學會了順應時間因素(趨勢)進行交易。要走捷徑順勢而行,不要“逆天而行”。
摩西顯然就有這種時間觀念,他很清楚潮水何時漲落。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夠在帶領希伯來人穿越“干涸”的大海時讓“奇跡”出現。那些埃及人也匆匆沖進大海,但時機不對,恰好趕上了漲潮,于是,《圣經》中便有這樣的記錄:追趕而來的埃及人無一生還。
精明的交易者會時刻關注潮流的漲落,甚至連微小的波動也不會放過。他會充分利用當前的局勢,并根據政治趨向及經濟潮流進行交易。他會密切關注政治及經濟態勢,當所有人都因看到繁榮景象而蜂擁而至時,他已經開始籌劃如何脫身了,因為人太多路反而會不好走。當繁榮不再、衰敗之勢出現時,他又開始悄悄地以低價“積累”股票。你的判斷力可能和其他人一樣好,也很可能比他們還要高明。清晰的思維并不是某個人的專利,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一定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不要寄希望于從哪兒得到“小道消息”或是夢想碰到好運氣。
熊市與牛市、蕭條與繁榮、動蕩與和平、盛宴與饑荒,產生這些不同趨勢的原因主要在于,在農業、工業、商業及政府等部門工作的人們產生了不同的心理變化。
《圣經》中有記載,“盛世”通常會迷惑人們的頭腦,刺激他們為所欲為,奉行“拜金”主義。據說,這給我們的祖先帶來了災難。貪圖過度的安逸放縱摧垮了人們的意志,他們不再努力工作,罷工四起。“服務”質量極為惡劣,結果導致蕭條時期的到來(看看在法國發生了什么吧)。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整個國家的工商業在這種狀況下已被政客們搞得一塌糊涂,但人們卻普遍對此毫無所察(作用與反作用理論)。
大自然懂得,解決過度投機及過度膨脹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采取緊縮的政策。晴天過后,雨天便會來臨。吃得太多便會消化不良。由于先前的過度享樂,到了經濟不景氣時,人們便開始學著節衣縮食,加倍努力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減少開支。更重要的就是,人們開始重新啟用他們與生俱來的思考機能。在繁盛的年代,人們的這一機能受到了優越生活的催眠,沉沉地睡過去了(當錢可以很容易賺到時,干嗎還要強迫你的頭腦去思考?有錢人的兒子需要思考么?那些“包養”漂亮女人的人難道不應該為“漂亮女人沒大腦”這種流行說法負責么?)。
到了這個時候,人們又開始積累存款。庫存在不斷減少,跟不上潮流的人開始意識到,在社會上生存變得越來越困難,越來越多的人不得不依靠政府的救濟金(或救助項目)才能過活。有創業沖動的人開始做好準備,迎接另一個繁榮時代的到來。這種態度說明,繁榮與蕭條的周期會不斷地循環往復。股市提前幾個月就能預見到繁榮時期的結束,表現為股價不再繼續上漲。只有股市才是真正的先知,因為它所展現的是集合的觀念,而不是某個人的意見。當盛世即將終結的征兆出現時,災難將臨,股價開始下跌,整個商業最終都陷入蕭條。精明睿智的人們會順勢而行,將自己的股票變賣成賬面利潤,然后“攢存”現金。要想在股市上做常勝將軍,首先一定要懂得應該何時積累股票、何時將利潤兌現積攢現金、何時重新開始買進。
當牛市發展到高潮時,忽視市場發出的信息是非常危險的。賬面利潤枯竭,工廠庫存以及現金儲備也面臨著同樣的危機。你必須根據情形做出相應的調整,減少股票持有量,將其兌換成流動資金。這樣當熊市落到谷底時,你就可以充分利用當前的形勢,用累積下來的資本買進更多的股票和原材料。買進股票就像購買商品一樣,只有低價買進,并以高于買進價的價格賣出,你才能夠獲得利潤。
然而,就美元來說,“高價”與“低價”是密切相關的。比如,貨幣本身的貶值或商品供應的缺乏,這都會造成物價的上漲。當商品的價格受到哄抬時,購買相同數量的商品就需要更多的資金,此時美元(使用中的貨幣)就會貶值。僅僅關于“通貨膨脹”這一個主題,詳細展開就可以寫一整本書(當然這方面的書籍也不少),因此這里不再重復。
在區分牛市的中間反轉與熊市的開端方面,“時間因素”的作用也不可小視。如果你所認定的牛市在第五六個月時出現反轉,那么你通常不必擔心這就意味著熊市的開端。因為,此時的牛市還處于“幼年”的成長階段,尚未排除其發展的各種可能性,犯下的“罪行”也尚不足以導致長久的不安寧。另一方面,如果牛市已經延續了四五年時間,那么任何反轉波動都可能是熊市的開端。因為盛世已經持續得夠久,積下的隱患(估價過高的股票)大都需要經歷長期的調整、重新估價以及通貨緊縮的過程。這頭牛已經失去了活力,而一旦它停止“活動”,它的生命也將走到盡頭。
教導智慧人,他就越發有智慧。指示義人,他就增長學問。
——《圣經》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