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7章 好政府主義(6)

  • 容忍與自由
  • 胡適
  • 2584字
  • 2016-11-01 16:48:57

所以孔子時代的這種“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觀念就是將教育個人與社會貫連起來。教育的目標不是為自己自私自利,不是為升官發財,而是為“安人”“安百姓”,為齊家、治國、平天下。因為有這個使命,就感覺到“仁”——受教育的“人”,尤其是士大夫階級,格外有一種尊嚴。人本來有人的尊嚴,到了做到自己感覺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的使命時,就格外感覺到有一種責任。所以《論語》中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就是說,遇必要時,寧可殺身以完成人格。這就是《論語》中的“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孔子的大弟子曾子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就是說受教育的人要有大氣魄,要有毅力。為什么呢?因為“任重而道遠”。“任”就是擔子。把“仁”拿來做擔子,擔子自然很重;到死才算是完了,這個路程還不遠嗎?

這一個觀念,是我們所謂有孔孟學派的精神的:就是將個人人格看得很重,要自己挑起擔子來,“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常說:“自任以天下之重。”曾子說:“仁以為己任。”以整個人類視為我們的擔子,這是兩千五百年以來的一個了不得的傳統。后來宋朝范仲淹也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就是因為“修己以安人”而感覺到“任重而道遠”的緣故。明末顧亭林以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自由民主的教育哲學產生了健全的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就是將自己看作一個有擔子的人,不要忘了自己有使命、有責任。不但孔子如此,孟子也講得很清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就是說大丈夫的人格要自己感覺到自己有“修己以安人”的使命。再講到楊朱、莊子所提倡的個人主義,也不過是個人人格的尊嚴。莊子主要的是說:“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這就是最健全的個人主義。老子、莊子都是如此。到了漢朝才有人勉強將他們跟孔、孟分了家,稱為道家。秦以前的古書中都沒有“道家”這個名字。(哪一位先生能在先秦古書里找到“道家”這個名字的,我愿意罰錢。)所以韓非子在秦末年時說:“天下顯學二,儒、墨而已。”他只講到儒、墨,沒有提及道家。楊、朱的學說也是個人主義。

這個個人主義的趨勢是一個了不得的趨勢;以健全的民主自由教育哲學做基礎,要做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提倡人格,要挑得起人類的擔子,挑得起天下的擔子。寧可“殺身以成仁”,不可“求生以害仁”。這個健全的個人主義,是第二個重要的運動。

第三件大事發生在紀元前五世紀以后,在孔子以后,自四世紀起到三世紀時,正是戰國時代。原來春秋時代有一個大國——晉。晉國文化很高,但在西歷紀元前四〇三年即被權臣分裂為韓、趙、魏三國。這一年歷史家算作戰國的第一年。那時南方的楚也很強大。因為晉國三分,亦便沒有可畏的強鄰了。當時的秦孝公是一個英主,用了一個大政治家商鞅。兩人合作而造成了一個極權國家。不過極權主義的思想原則遠在商鞅之前就已發生,在《墨子》的《上同篇》中已有這個思想。關于中國古代思想的三個大佬——老子、孔子、墨子,我在《中國哲學史》上卷,提倡百家平等;認為他們受了委屈,為被壓迫了幾千年的學派打抱不平。

現在想想,未免矯枉過正。當時認為墨家是反儒家的;儒家是守舊的右派,而墨家是革新的左派。但這幾十年來——三十五年來的時間很長,頭發也白了幾根,當然思想也有點進步——我看墨子的運動是替民間的宗教辯護,認為鬼是有的,神是有的。這種替民間宗教辯護的思想,在當時我認為頗傾向于左;但現在看他,可以算是一個極右的右派——反動派。尤其是講宗教政治的部分,所說的話是右派的話。在政治思想上,只要看他的《上同篇》。《上同篇》中說:

古者民始生未有政長之時,蓋其語人異義。是以一人則一義,二人則二義,十人則十義。其人茲眾,其所謂義者亦茲眾。是以人是其義以非人之義,故交相非也……天下之亂,若禽獸然。

義就是對的;一個人認為自己是對的,十個人認為他們各是對的,結果互相吵起來而“交相非也”。拿我的“義”打人家的“義”,結果天下大亂而“若禽獸然”。有了政府時,政府中,上面是天子,有三公、諸侯——鄉長、里長,政府成立了。然后由天子發布命令給天下百姓,說你們凡是聽見好的或不好的事都要報告到上面來,這是民主集權制。《上同篇》中說:

夫明乎天下之所以亂者生以無政長,是故選天下之賢可者立以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為未足,又選擇天下之賢可者置立之以為三公……政長既已具,天子發政于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王引之讀“而”為“與”),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者,此上之所賞而下之所譽也……

只要上面說是對的,下面的人都要承認是對的:這就是“上同”,“上同而不下比”。

里長發政里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其鄉長?鄉長之所是,必皆是之;鄉長之所非,必皆非之……鄉長唯能壹同鄉之義,是以鄉治也……鄉長發政鄉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者,必以告國君。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國君之所非,必皆非之……國君唯能壹同國之義,是以國治也……

天子的功用就是能夠一同天下之義。但是這還不夠;天子上面還有上帝。所以:

國君發政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必以告天子。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義,是以天下治也……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而不上同于天,則災猶未去也……

這才算是真正的上同。但是怎樣才能達到上同呢?拿現代的名詞講,就是用“特務制度”,也就是要組織起來。這樣才能夠收到在數千里外有人做好事、壞事,他的妻子鄰人都不知道,而天子已經知道。《上同篇》中有一段說:

古者圣王唯能審以尚同以為政長,是故上下情通(依畢王諸家校)。上有隱事遺利,下得而利之;下有蓄怨積害,上得而除之。是以數千萬里之外,有為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人未遍聞,天子得而賞之。數千萬里之外,有為不善者,其室人未遍知,鄉人未遍聞,天子得而罰之。是以舉天下之人皆恐懼振動,惕憟不敢為淫暴,曰:“天子之視聽也神!”

就是說天子的看與聽都是神。然后又說:

非神也,夫唯能使人之耳目助己視聽,使人之唇吻助己言談,使人之心思助己思慮,使人之股肱助己動作。助之視聽者眾,則其德音之所撫循者博矣;助之思慮者眾,則其舉事速成矣。故古者圣人之所以濟事成功垂名于后世者,無他故異物焉,曰唯能以上同為政者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特克斯县| 青铜峡市| 漳浦县| 浪卡子县| 淳化县| 绥芬河市| 伊宁县| 岳普湖县| 姚安县| 凯里市| 社旗县| 望城县| 嘉定区| 务川| 九龙坡区| 淮阳县| 左云县| 洪泽县| 宣汉县| 肇州县| 科技| 霍邱县| 台南市| 商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萝北县| 博湖县| 东海县| 揭西县| 桂平市| 红河县| 花莲市| 吉木乃县| 桃源县| 灵宝市| 双流县| 常宁市| 锡林郭勒盟| 唐山市| 隆尧县|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