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6章 日俄戰爭(11)

  • 中國近代史
  • 呂思勉
  • 4137字
  • 2016-11-02 16:39:43

日俄戰役影響之最大者,則日本一躍而為世界之強國是也。大隈重信者,日本憲政黨之首領也。憲政黨當日俄戰前,即力主與俄開戰。方滿洲撤兵問題,相持未決時,日本國民組織對俄同志會,促政府與俄宣戰,憲政黨員與焉。及戰事既終,復組織清韓協進會,以便侵略中國及朝鮮。憲政黨者,實日本主戰最力,而其言論,最足代表日本與俄戰爭之意思者也。清韓協進會之開會也,大隈演說焉,曰:“所謂強國者,則對于世界問題,有發言權而已。夫世界大矣,焉能事事由吾發言?則亦曰:與其國有利害關系之事,必由其容喙而已。東亞者,與日本有利害之關系,且其關系極密切者也,故東亞之事,非得日本發言不可。”又極論扶掖中國,保護朝鮮之法。日人稱其言為大隈主義,比諸美之門羅主義云。此主義也,即日人以東洋盟主自居;凡東亞之事,不容不征求彼之意見;而彼且欲把持他國之外交之謂也。彼當歐戰之際,出兵以攻青島,自稱維持東亞之平和;力阻我國加入參戰;又于參戰之后,事事加以干涉者,皆此動機為之也(日英攻青島時,中國亦欲加入,日本力阻。又向英聲明:“與中國交涉,必先通知日本。”迨中國加入參戰時,告知日本。日本謂“加入參戰,甚為贊成。但如此大事,不先告彼,甚為遺憾云。”中國非日本之保護國,做事何故須先告日本邪?日本旋向英、俄、法、意交涉,以承認中國加入,要求四國承認彼“接收山東之權利”。我國青島交涉之終不得直,此事為之也。外交被人把持之害如此)。故日俄一役,日本物質上之損失雖巨,而其增進國際上之地位,則不少也。

夫使日本欲包攬把持,而真有意于東洋之和平,猶可說也。乃彼則惟利是圖,雖因此破壞東洋之和平,而亦有所不恤。于是日俄兩國,始以利害之不相容而戰;繼以利害之相同而合;繼則俄國政變,日本遂思乘此侵略俄國;侵略之不成,乃復欲共同以謀利。此則日俄戰爭以來,兩國國交離合之真相也。

當日俄議和時,微德即以兩國在滿洲之關系,終不能免,主本合作之旨,與日訂立約章(合此及日俄戰前不欲開戰之事觀之,微德之為人,真沉鷙可畏已),電奏俄皇。俄皇意在復仇,不許。當日俄戰事方殷之際,及其初結束之時,日本方期博得世界之同情,不欲以獨占東亞利權之名,為各國所嫉忌,故光緒三十一年(1905)之日英新同盟,三十三年(1907)之日俄協約、日法協約,三十四年(1908)之日美照會,咸以保全中國領土,開放門戶為言。然日俄兩國之勢力,在滿洲既日進不已,中國乃思引進英美之勢力,以抵制之。于是有借英款筑新法鐵路,并延長至齊齊哈爾之議。日人目為南滿之平行線,起而反對(滿洲善后附約訂結時,日人要求我國不得筑與南滿并行之鐵路。記入議事錄中)。我卒曲從之。但要求我筑自錦州經洮南至齊齊哈爾之鐵路,日不反對,記入議事錄中。英美聞之,均愿借款承造,并擬延長至璦琿。俄以與其權利有妨礙也,起而反抗。或曰日人實唆之。于是美人有“滿洲鐵路中立”之提議。滿洲鐵路中立者,欲使“各國共同出資,借與中國政府。使中國政府以之買收滿洲鐵路。外債未還清前,由出資各國共同管理。禁止政治上、軍事上之使用。使滿洲鐵路地帶,實際上成為中立”。猶夫“滿洲為永世中立國”之志也。日俄至此,均覺其利害與己不相容,遂共同出而抗議。時在宣統元年(1909)。明年,日俄新協約成。約中明言:“維持滿洲現狀。現狀被迫時,兩國得互相商議。”蓋聯合以抗英美也。是為日俄戰后復合之始。

帝國主義之欲,無厭者也。日俄兩國既已攫得滿韓之權利而瓜分之,其心必不以是為已足。于是日本思進取內蒙古,俄人則思侵略外蒙及新疆。風傳日俄訂結新協約正約之外,別有密約。俄認日并吞韓國,日認俄在蒙、新方面之行動。證以協約成后,日遂并韓(日當與俄開戰時,由其駐韓使臣林權助,與韓訂立議定書。尚以保障韓國獨立及領土完全為言,迨光緒三十一年〈1905〉之日英新同盟,則但言保障中國之獨立及領土完全,而置韓國于不言,即英承認日并韓也。《樸茨茅斯條約》第二條:俄認日在韓之卓絕利益,列強更無執異議者。韓遂于是年成為日之保護國。日俄新協約,以宣統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即1910年7月4日發表。是年七月十九日,即陽歷8月23日,韓遂合并于日。國之存亡,一任他國外交家之措置,亦可哀矣);俄人對蒙、新方面,遽提出強硬之要求(宣統三年正月至二月十八日,即1911年3月18日,以最后通牒致我,以28日為限),其說當不誣也。于是我國仍思引進他國之勢力于東三省,以抵制日俄兩國。乃有宣統三年(1911)之東三省興業借款,言明用以振興東三省之實業,即以東三省各稅為抵。由英、美、德、法四國承募。四國知日、俄兩國,在東三省之勢力,既已深厚;欲排擯之,必起反動,乃主招兩國加入,冀謀一共同解決之策。于是四國團變為六國團。借款未成,革命遽起。民國乃繼續之,以磋商善后大借款。以爭監督財政等條件,美政府命其銀團退出,而六國團又變為五國團。卒成2500萬鎊之大借款。袁世凱利用之以壓平贛寧之變。政爭激蕩,迄今未已。而此借款以鹽稅為抵押,因許設立鹽務稽核所;又許于審計處設稽核外債室,以稽核其用途。開外人監督局部之財政,迄今未能脫除。因外交而影響于內政,其波瀾亦可謂壯闊已。而未已也。俄人既因日本密約之容許,而有蒙、新方面之行動。英人亦以日欲并韓故,第二次日英盟約中,刪去保障韓國獨立之語,而以日本承認英在印度附近之行動為交換。于是有日俄戰時,英人派兵入藏之舉。其后浸至占據片馬。迨宣統三年(1911),俄人既于蒙、新方面,提出強硬之要求,旋煽誘蒙古獨立。英人在西藏方面,亦亟圖均勢,遂保護出奔之達賴。至民國時代,俄對蒙,英對藏之要求,猶始終取一致之步調(如俄對外蒙,要求我不駐兵、不殖民。英亦欲強分藏為內外,要求我于外藏不駐兵、不殖民)。皆日、俄、英三國,國交離合之為之也。其波瀾之壯闊,真可謂匪夷所思矣。是為日俄兩國,離而復合,各肆侵略之時代。

迨歐戰既起,各國皆無暇東顧,俄國尤窘。日人乘之,對我提出五號二十一條之要求,其中關于滿蒙者多款。又乘俄國西方戰事之不利,迫之于險。于民國五年(1916),大正登極,俄國派使往賀時,迫其訂立密約(是為1916年7月3日之密約。后為革命后之俄政府所宣布),承認其在中國之權利利益。兩國利益,茍受第三國損害時,當共同防衛。因此宣戰,亦當互相援助。則進為攻守同盟矣。蓋恐歐戰停后,英美等國,對日乘機攫取之權利,加以非難,故預以是抵制之也。此約之徒利于日,俄人非不知之,然迫于情勢,無如何也。是為日俄兩國,貌合神離,而日本獨霸東亞之時代。

曾幾何時,霹靂一聲,俄國革命是為俄國一大變局,而亦日人所極震驚。初我國與俄訂立《東清鐵路條約》時,本只許其沿路設警。日俄和約附約,乃有每啟羅密達得置守備兵25名一款。俄人借口是條,駐兵至六七萬。歐戰作后,大都調往西方。日人餌以甘言,謂俄“盡可撤兵。北滿及東海濱省沿岸,日人不徒不乘機侵略,且當代為警備”。蓋欲使俄盡撤東方守備,則日可相機行事也。然日是時,方以與英同盟故,以協約國之同調自居,勢不便與俄翻臉。迨俄國政變,而日人之機會乃至。時則俄、德講和,作戰于前敵之捷克軍,逃入西伯利亞。俄人則借武裝之德、奧俘虜以制之。各國乃有共同出兵,以援捷克軍之議。日人乃思一箭雙雕之策,欲并我外蒙、北滿之權利而攘之。乘段政府親日之機,與我成立軍事協定。訂明“由后貝加爾至阿穆爾省之兵,中由日指揮;由庫倫至阿穆爾之兵,日由中指揮”。看似極為平等,實則我安能指揮彼;且兵所經皆我之地,其為不利于我也審矣。于是各國次第出兵,而其所首謀攫奪者,乃在西伯利亞路及中東路。遂由中、俄、英、法、意、美、日七國立一聯合鐵路委員會(在海參崴),將兩路置諸管理之下。其后該會技術部長美人斯蒂芬氏,遂有共同管理中東路之議,提出于太平洋會議席上。經我國專使力拒,乃僅為“中國對于該路股東及債權者,應負債務上之責任”之決議。至該會取消后,列國猶照會我國,重提此決議,表明愿與中國共同處置焉。此為我國因俄事所受之損害。至于俄人,其受日之侵略尤甚,日人當時之兵鋒,蓋曾至伊爾庫次克。擁立反蘇俄之徒謝苗諾夫(Semionnoff)于赤塔,卡爾米哥夫(Kalmykoff)于哈巴羅甫喀。或謂日本當時對于謝苗諾夫及沃木斯克之高爾察克(Koltschak)皆訂有讓渡滿蒙一切權利之密約云。日人是時,實欲并外蒙、北滿及東海濱省,悉據為己有也。

然東方之捷克軍,卒不可輔。白黨之舊勢力,亦決非各國所能維持。1919年歲杪,高爾察克之兵,既已全為蘇俄所掃蕩;而捷克軍亦已出險,各國乃議決撤兵。九年(1920)一月,美兵首先撤退。英、法、意諸國繼之。日人獨留。四月,尼科來伊佛斯克有戕殺日人之舉。日人乘機,發兵占據其地。并占哈巴羅甫喀、海參崴及庫頁島北半。俄人謀立遠東政府,日人則盡力阻礙之。劫制其所占領之地,不許加入組織。然遠東政府卒成立,敗謝苗諾夫之兵,恢復赤塔。日人乃復召謝苗諾夫至大連,資以軍械。謝苗諾夫遂遣其將恩琴陷庫倫。以外蒙為根據地,反對俄國。于是外蒙問題,在中俄間復行引起。先是俄國政變后,外蒙失所憑依,業于1919年11月,取消獨立。及是,蘇俄屢以外蒙之事,抗議于我。我不能辦。蘇俄乃復誘外蒙,以1921年3月23日獨立。與之共平庫倫。1924年5月4日,活佛死,外蒙遂全變為蘇俄式之政治。蘇俄既與立約,承認其獨立于前(1921年11月5日)。其后與我訂立協定,又云認外蒙古為我國領土之一部,且尊重我之主權。其誰欺?欺天乎?(俄外交總長翟趣林在執行委員會宣言:“認蒙古為中國之一部,其自治權則決不認中國侵犯之。”此等宗旨,與舊俄時代,初無以異,不知協定之言,竟作何解也。)此則因日人圖略外蒙以害蘇俄,而使我國受池魚之殃者也。

其后蘇俄之基礎日益鞏固,遠東共和國,亦與之合并。日人知無復侵略之余地,乃于1925年2月,與俄訂約而撤兵。協定第六條:許日本在西伯利亞,有關采礦產,采伐森林,及其他資源之租借權。議定書二:許其租借北庫頁之石油田,其面積為5090,期限40至50年。并得采伐企業所用之樹木,興辦各項便于運輸材料及產品之交通事業。而其尤要者,則承認樸茨茅斯之條約,仍為有效。此約為日本取得南滿權利之根據也。以上為俄國政變,受日人侵略之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伊川县| 商南县| 清水县| 永吉县| 新乡县| 桑日县| 娄底市| 兴海县| 炉霍县| 锡林郭勒盟| 印江| 余庆县| 太原市| 五大连池市| 青神县| 绥芬河市| 博客| 营口市| 体育| 岐山县| 达州市| 奉化市| 安吉县| 内乡县| 赤峰市| 屯门区| 自治县| 德安县| 睢宁县| 景洪市| 武清区| 宾阳县| 东丰县| 葵青区| 西和县| 治多县| 景东| 阜平县| 湾仔区| 大连市| 来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