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魚:全世界300種魚的彩色圖鑒(彩圖精裝)
- 朱立春主編
- 1372字
- 2019-01-02 16:59:24
扳機魚及其同類

公元1世紀的羅馬作者普林尼在他37卷的自然歷史百科全書中介紹了雞泡魚(即河豚)和海洋太陽魚等魚,并為它們奇異的形狀和特性而著迷。目前,鲀形目魚約占世界上熱帶海洋魚類的5%,其中還包括一類最特殊的硬骨魚。
鲀形目魚多數生活在海洋中,其牙齒變形為喙,在它們之中包括一些具有毒性的魚、氣囊魚和最大的海洋硬骨魚之一。鲀形目的魚都沒有魚鱗,但是它們的身體被刺覆蓋,或皮膚非常厚以至于很難刺穿。
扳機魚(鱗鲀科)得名于它們第1條和第2條背鰭鰭刺具有內鎖型的類似于扳機一樣的內鎖型機制,在相對較大的第一條背鰭刺被壓下之前,較小的第2條背鰭刺必須松開。扳機魚具有多刺鱗,非常容易辨認,它們對立且幾乎對稱的背鰭和臀鰭呈靈活的波浪形運動,這是它們主要的游泳推動機制。許多種類具有驚人的色彩圖案,生活在珊瑚礁中。單角鲀(單角鲀科)比扳機魚體型更小,但是具有非常細小的粗糙魚鱗,并且背鰭刺比扳機魚更向前突伸。單角鲀的嘴巴極其微小,僅依靠捕食微小的無脊椎動物生存。許多在下顎和臀鰭之間具有可以膨脹的喉囊。
箱鲀和角鲀屬于箱鲀科,它們可以被描述成一個多刺的立方體箱子,箱子上有嘴巴、眼睛等孔和魚鰭以及排泄口。有些種類在眼睛上方還有2個微小的角狀物,所以被稱為角鲀。堅硬的外骨骼由接合在一起的多刺鱗甲構成。箱鲀是游泳速度緩慢、色彩鮮艷的淺海熱帶魚。在遭追捕時,如果它們的鱗甲不能完全抵御捕食者,箱鲀還具有一個秘密武器,即劇毒毒素。大約有33種箱鲀,有些可以長到60厘米,多數體長小于30厘米。

⊙ 長角牛魚(角箱鲀)具有奇怪的外表,沒有已知的性別二態性,它們在海底的沙灘上通過吹噴水流以深海無脊椎動物為食。成年長角牛魚是獨自生活的,但是幼年長角牛魚通常以小群體生活在一起。
雞泡魚或河豚(鲀形科)得名于它們可以用水(如果離開水后則用空氣)使身體膨脹的能力,以此作為一種防衛策略。在身體膨脹狀態下,它們不可思議地變成一個球,對于獵食者來說這看起來既不可思議又無從下口。這一科的特征并不典型,事實上有些雞泡魚是生活在淡水中的。
淡水雞泡魚(淡水河豚)體色為鮮艷的黑黃兩色,廣泛分布在整個扎伊爾河流域和其他的一些西非河流中。這種魚以及其他一些非洲淡水魚偶爾會被養殖在水族缸中,但是它們具有很強的攻擊性。所有的河豚都有毒,但有的味道極其鮮美。尤其在日本,有些種類的河豚常被食用。這種魚只有經專門經過訓練的廚師烹調后,才可以避免任何有毒的部分被食用或污染其他肉類。這些致命毒素即四齒鲀毒存在于河豚的腸子、肝臟、卵巢和皮膚中。誤食沒有處理干凈的河豚會發生嚴重的中毒反應。
海洋太陽魚(翻車鲀科)是鲀形目中的龐然大物。海洋太陽魚是最大的物種,體重可以達到2 300千克。從側面看來,這種棕藍色的魚幾乎是圓柱體狀的,尾鰭退化成一個純粹的皮膚質邊緣,但是背鰭和臀鰭發育成用來游動的“槳”。它們被看到時通常都是單側躺在地面上,看上去像在曬太陽,但可能已經死去。一段關于一條年輕海洋太陽魚的錄像顯示它們可以通過張開的鰭用力劃動而快速上潛。這種魚通常以水母、甲殼類動物、軟體動物和浮游動物為食。它們無鱗的皮膚下面是一層很厚的堅硬軟骨。海洋太陽魚生活在全世界范圍內的熱帶和亞熱帶海洋中,但平時并不常見。

⊙ 這種小丑扳機魚棲息于印度洋-太平洋水域中,是最有價值的水族觀賞魚之一。其嘴呈明亮鮮艷的黃色,往往能使掠食者望而卻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