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2.0:供給側改革與企業轉型升級路線圖
- 楊健
- 10字
- 2019-01-02 03:59:12
第2章 企業互聯網轉型
第1節 企業互聯網轉型是什么
互聯網已經不僅僅是一種技術工具,“互聯網+”是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進經濟領域的各種行業。在傳統經濟領域存在農林牧副漁、采礦、制造、建筑、餐飲、衛生文娛、科研金融、信息傳輸與計算機服務等各種不同行業。中國國家統計局2011版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將經濟行業細分為20個門類、95個大類、396個中類、913個小類。包括信息傳輸與計算服務在內,處于這些行業的企業均稱為傳統企業。“傳統企業”是與互聯網化企業相對的叫法。如果說傳統企業對應后工業化時代的企業,那么互聯網化企業對應的就是互聯網時代的企業。傳統企業要適應時代變化,必須進行轉型升級。
農業時代往工業時代過渡時,除了大量人口從農民轉為工人外,即使依舊做農民,他們的生產工具也從簡單的人力或畜力農具升級為機械化農耕設備。這個時候的農業生產或工業生產,都涉及管理方式、人的訴求、交易方式的變革。現在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化的企業,也會面對類似的事情。除了一部分傳統企業要完全放棄生產制造類業務,轉型為互聯網內容和服務而生產。即使依舊做生產制造的企業,也不是再采用純工業化的低效方式,而是將再造物聯網化的生產線、將大數據應用到服務運營,大量的云計算技術像水電一樣成為企業依賴的基礎生產元素。
企業互聯網轉型就是企業從后工業化時代進入互聯網時代的一系列變革行動,包括從戰略到執行的系統化轉變。
1.戰略層面
戰略要解決的問題是,企業當前的現狀是什么?企業要變成什么樣子?企業要做哪些事情?為達到目標企業的路線圖是怎樣的?戰略層面解決的是方向問題。戰略和方向可以慢一些,可以逐步清晰,但一定要正確。不正確就會南轅北轍,進而離轉型的目標越來越遠。在不正確的戰略指導下,所有的工作都將是白費力氣。各種空耗不但帶不來好處反而會引起更嚴重的并發癥,甚至會使舊有的業務和模式全線崩潰。常見于各種媒體的轉型失敗企業,都是戰略上出了問題,幾乎全部的問題又都是錯在對自己不了解,對企業的現狀沒有真正客觀的評估。
2.策略層面
策略層面是確定企業轉型過程的導航儀。要知道,所有企業的轉型都不是一條直線,都不是確定步驟、完成就達到目標,所有企業的轉型都是一條曲線。甚至在往轉型戰略方向邁進的過程中,還要往相反的方向走幾步,這就是要做到靈活。要做到靈活也有不少困難,有的時候會直接挑戰企業核心領導人的自我言行。例如,我們經常聽到有的互聯網企業講永遠不做網絡游戲,但到了特定發展時期又做了網絡游戲;有的互聯網公司講收購競爭對手沒意義,但一年后就把競爭對手并購了;有的地產公司講只做住宅,但后來還是滲透進商業地產。這些都是策略層面的靈活做法。這些靈活做法實施時會有不少質疑聲音,有的也會有不少內外部壓力,但人們最終記住的是戰略層面達到的結果,無關商業道德的策略及做法,靈活把握就是了。
3.執行層面
企業大的戰略目標會拆分成一個一個小目標,這些小目標都要通過執行才能達到。每一個小目標,應可衡量而不是只能定性判斷,也應明確而不是模糊,還應可執行而不是需要各種討論規劃。然后,投入盡可能恰當的人力資源和時間資源,穩準狠地達到這些小目標。
總結來講,企業互聯網轉型要解決3個層面的問題。戰略要正確,策略要靈活,執行要穩準狠。這也是我總結的商業管理七字訣:正確、靈活、穩準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