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 大唐御史臺精舍題名考
- 趙鉞
- 3166字
- 2016-02-29 11:19:10
平冽《舊楊慎矜傳》:天寶六載十一月,監察御史平冽赍敕至大理寺,賜楊慎余死。《安祿山傳》:平冽等在幕下,慶緒以平冽為宰相。(鉞案:《杜詩石研詩》原注,平侍御者,即此人。) 《石刻》顏真卿《東方先生畫贊碑陰記》:真卿去歲拜此郡,屬殿中侍御史平公冽以河北采訪使、東平王判官巡按押至。(天寶十三載。山東陵縣。)
鄭欽說(見左棱。)
蘇震(重見。)
獨孤問俗《舊安祿山傳》:天寶中,祿山兼領三道節度,引獨孤問俗在幕下。《嘉話錄》:趙是姚曠女婿,姚與獨孤問俗善,因托之,得湖南判官,累奏官至監察。
蕭相復代問俗為潭州,又留為判官,至侍御史。(《廣記》一百五十二。)
劉匯《舊肅宗紀》:至德二載正月甲寅,以永王傳劉匯為丹陽太守兼防御使。
《舊子玄傳》:子給事中、尚書右丞、左散騎常侍、荊南長沙節度,有集三卷。
《劉滋傳》:大歷中,官左散騎常侍。 《舊盛王琦傳》:天寶十五載六月,玄宗幸蜀,路除盛王廣陵大都督,仍領江南東路及淮南、河南等路,以前江陵大都督府長史劉匯為副。
員錫《元和姓纂》(二十文):員太乙生錫,越州刺史,臨汾人。 《舊書韋元甫傳》:采訪使韋陟奏韋元輔充支使,與判官員錫齊名。錫詳于訊覆,陟推誠待之,時謂之員推。 《舊吉溫傳》:天寶十三載冬,溫判官員錫貶新興尉。
《羅希傳》:天寶十四載,以員錫等流貶,皆于始安,太守羅希或令假攝。
詔決杖,遣司直宇文審往監之。 《新韋陟傳》:陟為河南采訪使,以判官員錫善訊覆,時號員推,陟倚任之。 《廣異記》:開元中,開十八里河,有五色蟄龍,御史員錫拔其一須。 《唐會稽太守題名記》:員錫自職方郎中授充觀察團練使,不之任。(《會稽掇英總集》十八。)
王端(又見下。)
權德輿《唐故尚書工部員外郎贈禮部尚書王公神道碑銘》:公諱端,字某,太原人。舉進士,宏詞連中甲科,授崇文館校書郎,累遷監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工部員外郎。(《權載之文集》十七。) 又《唐故尚書工部員外郎贈禮部尚書王公改葬墓志銘》:天寶十年,拜監察御史。十三年,轉殿中侍御史。俄以本官內供奉贊東京畿采訪之重。十四年,遷工部員外郎。(又二十四。) 《石刻大唐易州鐵像碑頌》:崇文館校書郎王端撰。(開元二十七年。直隸易州。)
《新王紹傳》:父端,第進士,有名天寶間,與柳芳、陸據、殷寅友善,終工部員外郎。 李絳《兵部尚書王紹神道碑》:父端,工部員外郎。及公貴,累贈禮部尚書。(《文苑英華》八百九十七。)
趙克忠(見佐側。)
李彥
沈震(見左棱。)
源洧(見郎官吏中,又見下。)
楊(見左側,又見下。)
李曄(見左側。)
李舒(見左側。)
張
馮損(見左側。)
蔡希周(見左棱。)
韋李抗(又見下。)
司馬垂(重見。)
侍御史 楊慎矜(見左棱,陰右棱,左側侍御兼殿中,又陰額知雜。)
穆庭斐
王光大(重見。)
李彥允(重見。)
張萱(重見。)
趙良器(重見。)
王钅共(見左側,又見上,又陰額知雜。)
郎元昌(重見。)
黃麟(見左側。)
劉芬(重見。)
崔浩(見郎官封中。)
王佶(重見。)
許遠(見左棱,又見下。)
李遇(見左側。)
許遠(重見。)
宋
楊(重見。)
源洧(重見。)
李彥允(重見。)
裴周南《新表》:中眷裴氏皎然子周南,監察御史。 《舊高仙芝傳》:天寶九載,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被代,諷群胡割耳面請留,監察御史裴周南奏之。 范傳正《唐左拾遺翰林學士李公新墓碑》:時人又以公及賀監、汝陽王、崔宗之、裴周南等八人,為酒中八仙。(《李太白文集》一。)
王端(重見。)
張(見左側,又陰額知雜。)
李抗(三見。)
元恕
韋黃裳《舊肅宗紀》:乾元元年十二月甲辰,以升州刺史韋黃裳為蘇州刺史、浙西節度使?!缎卤怼罚喉f氏逍遙公房河南府參軍ぷ金子黃裳,升州刺史。 《王钅共傳》:天寶中,萬年尉韋黃裳等常于廳事貯錢數百繩,名倡珍饌,常有備擬,以侯王钅共子準所適。 《新韋博傳》:祖黃裳,浙西節度觀察使。 《廣異記》:上元中,衢州刺史韋黃裳與韋廣濟為從兄弟,黃裳暴卒,其年呂延之焉浙東節度。
(《太平廣記》三百七十七。) 李白有《贈韋侍御黃裳詩》。(《英華》二百五十一。)
劉芬(重見。)
阮從《新表》:給事中通理子從,右司員外郎。(《姓纂》:從備,右司員外郎、壽州刺史?!畟洹盅堋#?李翱《故歙州長史隴西李府君(則)墓志銘》:夫人河南元氏,壽州刺史從之女。(《李文公集》十五。)
王元
皇甫先(見右棱,陰左棱有皇甫亻先。)
李之芳(見右棱,陰左棱。)
監察御史房休《文苑英華》(百五十三)向適有《苦雨寄房休(集‘休’作‘四’)昆季詩》。
崔倫(重見。)
鄭日進
李
盧楊式南
郭順碑額題名(德宗至憲宗)
監察御史
鄭權(見郎官倉中。)
《舊傳》:德宗時自試衛佐擢授行軍司馬、御中史丞,入朝為倉部郎中,累遷至河南尹。
李師素《新宗室表》:畢王房有殿中侍御史師素。失世系。(《相表》又有趙郡李氏東祖房德璉子,非。) 令狐楚有《省中直夜對雪寄李師素侍郎詩》。(鉞案:‘侍郎’疑‘侍御’之訛。其詩有云:‘素花凝粉署,清氣繞霜臺?!恢干袝?,一指御史臺也。)
蕭佐
常署(疑‘著’。)
崔宣(見侍御。)
李扌永(見郎官考中補。案:時代不合。)
皇甫衡(見郎官倉外。)
李樞《新宗室表》:大鄭王房泗州刺史孟子、檢校虞部員外郎兼侍御史樞。
(《文范英華》九百二十三李軫《泗州刺史李君神道碑》同。) 《石刻》上元元年十二月,華陰縣令王客同謁岳祠書記、京兆府法曹參軍李樞書。(陜西華陰。)
竇《述書賦》注:皇室李權金州刺史弟樞,侍御史,工小篆。
楊(見郎官倉外。)
羅讓(見郎官吏外,又陰額監察。)
《舊孝友傳》:自淮南節度使李從事,除監察御史,轉殿中。
賈全(見郎官戶外。)
德宗《賈全等不必避嫌詔》:賈全等十人,昨緣畿內凋殘,親自選擇,事非常例,不令避嫌。(《大詔令》。) 陸贄《除畿內十縣令制》稱,賈全可咸陽令并監察御史。(《陸宣公集》。)
薛貢(見郎官左外。)
盧深咸
崔鄲(見郎官勛外。)
《舊傳》:累遷監察御史,三遷考功郎中。
鄭袞《新表》:鄭氏北祖房成武尉昂子袞,金鄉丞。
韋璋《新表》:韋氏逍遙公房洋州刺史寡尤子璋,湖州刺史。 《吳興志》:韋璋,顯慶五年自少府監授,卒官。(《統記》云:《神龍》三年自博州刺史授。)
鄭膺甫(見郎官度中。)
段平仲(見郎官金中。)
《舊傳》:德宗時自滑州從事入朝,為監察御史。貞元十四年坐廢。
陳歸(見郎官考外補。)
韋顥(見郎官金中,又陰額知雜。)
獨孤朗(見郎官左中。)
《舊傳》:自興元戶曹入為監察御史,轉殿中。元和十五年,兼充史館修撰、都官員外郎。(《新傳》略同。) 元稹《獨孤朗授尚書都官員外郎制》:殿中侍御史充史館修撰獨孤朗,可尚書都官員外郎,依前史館修撰,余如故。(《元微之文集》四十七。) 李翱《獨弧常侍墓志》,自興元府倉曹參軍,三年復徵入為監察御史,改京兆府司錄參軍,遷殿中,尋加史館修撰,入省為都官員外郎。
(《李文公集》十四。)
崔鄯(見郎官倉外。)
《舊傳》:元和中,歷監察御史。
道
劉元質《元和姓纂》(十八尤):劉庭孫元質,殿中御史,沛國相縣人。
馬暢《舊傳》:以父蔭累遷至鴻臚少卿,終少府監。(《新傳》同。) 《新表》:馬氏德宗相燧子暢,少府監。 《元和姓纂》(三十五馬):司徒兼侍中、北平郡王燧生暢,少府監。
章貞伯《新表》:韋氏小逍遙公房虞部員外郎逢子貞伯,給事中。 《新袁滋傳》:部官以盜金下獄,袁滋直其冤,御史中丞韋貞伯聞之,表為侍御史。 《新劉滋傳》:貞元中,御史中丞韋貞伯劾奏吏選不實,吏部尚書劉滋覆疏舛,吏因得為奸,詔與侍郎杜黃裳奪階。(《會要》七十四在真元九年正月。) 陸贄《優恤畿內百姓并除十縣令詔》:韋貞伯可藍田縣令兼監察御史。(《陸宣公集》四今本脫此句,依周必大《承明集》四《經筵故事》二,詳勛外竇申注。) 李翱《獨孤常侍墓志》:夫人京兆韋氏給事中貞伯之女。(《李文公集》十四。)
《唐書》曰:貞元初,以藍田縣令韋貞伯為舒州刺史,錄善政也,賜馬一疋,并采物衣服以遣之。(《太平御覽》二百五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