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2章

王掄《紀(jì)聞》:監(jiān)察御史王掄為朔方節(jié)度判官,乘驛,在途暴卒,十五日復(fù)生,云至冥司,見楊慎矜兄弟訟李林甫、王钅共等。月余,乃有邢纟宰之事,王钅共死之。(《廣記》一百二十一。) 《通幽記》:天寶十一年,朔方節(jié)度判官、大理司直王掄巡至中城病死,凡十六日而蘇。(又三百七十八。)杜甫有《王十七侍御掄許攜酒至草堂奉寄此詩便請邀高三十五使君同到詩》(《杜工部集》十一。) 又(十六)有《哭王彭州掄詩》略云‘北部初高選,東堂早見招。蛟龍纏倚劍,鸞鳳夾吹簫,歷職漢庭久,中年胡馬驕。兵戈ウ兩觀,寵辱事三朝。蜀路江干窄,彭門地里遙。解龜生碧草,諫獵阻清霄。頃壯戎麾出,叨陪幕府要’云云。趙云王初官京畿尉,當(dāng)為宗室女夫為侍徒。值祿山之亂,事玄肅代三相,出守彭州,替罷有封事于朝,上不報。嚴(yán)武節(jié)度東西川,提兵而出,辟王君為幕客。

崔翰(見郎官吏中。)

張重光(見郎官吏中。)

李鼎《舊崔光遠(yuǎn)傳》:上元元年冬,以李鼎代為鳳翔尹,充本府及秦隴觀察使。

《舊肅宗紀(jì)》:上元元年十二月庚辰,以右羽林大將軍李鼎為鳳翔尹、興鳳隴等州節(jié)度使。 二年二月己未,黨項寇寶雞,入散關(guān),陷鳳州,殺刺史蕭愧,鳳翔尹李鼎邀擊之。(《新西域黨項傳》同。) 六月己卯,以鳳翔尹李鼎為鄯州刺史、隴右節(jié)度營田等使。

薛兢《新表》:薛氏西祖房華州刺史子(見金中。)兢,殿中侍御史。(鉞案:《安祿山事跡》載三司讞刑奏有薛曉一作兢。未知郎是人否?)

呂指南(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文苑英華》(七十二)有呂指南《太常觀樂器賦》。

黃麟(見郎官金外補,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廣異記》:鄧成暴死,至地獄,判官乃刺史黃轔。

曾崇潁(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元和姓纂》(十七登):庫部郎中、晉州刺史曾崇潁,河?xùn)|人。

李遇(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新宗室表》:大鄭王房太仆卿暈子、御史中丞東畿采訪使遇。又蔡王房復(fù)州刺史惻子遇。不詳歷官。 《舊李說傳》:父遇,天寶為御史中丞。(《新傳》同。)

邢巨(重見。)

竇顥《新表》:竇氏三祖房右武衛(wèi)將軍鎮(zhèn)子顥。不詳歷官。

崔伯陽賈至《授竇紹山南東道防御使等制》:侍御史崔伯陽可襄陽防御使,余如故。

(《文苑英華》四百九。) 權(quán)德輿《唐故朝議郎行尚書倉部員外郎集賢院待制權(quán)府君(自挹)墓志銘》:二京克復(fù)之歲,制授醴泉尉,尋擢監(jiān)察御史,充河西、隴右宣慰使、崔中丞伯陽判官。歲中崔復(fù)命,遷左馮翊,表為祠曹,且佐州帥。

(《權(quán)載之文集》二十五。) 《舊李峴傳》:乾元二年,鳳翔七馬坊押官,先頗為盜,劫掠平人,州縣不能制,天興縣令知捕賊謝夷甫擒獲決殺之。其妻進(jìn)狀訴夫冤。李輔國先為飛龍使,黨其人,為之上訴,詔監(jiān)察御史孫鎣推之。初直其事。其妻又訴,詔令御史中丞崔伯陽、刑部侍郎李曄、大理卿權(quán)獻(xiàn)三司訊之,(四字《冊府地龜》有。)三司與鎣同。妻論訴不已,詔令侍御史毛若虛覆之,若虛歸罪于夷甫,又言伯陽等有情,不能質(zhì)定刑獄。伯陽怒,使人召若虛,詞氣不順。伯陽欲上言之,若虛先馳謁,告急于肅宗。肅宗(二字《冊府》有。)云:‘已知,卿出去。’若虛奏曰:‘臣出即死。’上因留在簾內(nèi)。有頃,伯陽至,上問之,伯陽頗言若虛順旨,附會中人。上怒,叱出之。伯陽貶端州高要尉,權(quán)獻(xiàn)柳州桂陽尉,鳳翔尹嚴(yán)向及李曄皆貶嶺下一尉,鎣除名長流播州。李峴以數(shù)人咸非其罪,所責(zé)太重,欲理之,遂奏:‘若虛希旨用刑,不守國法,陛下若信之重輕,是無御史臺。’上怒,出為蜀州刺史。(《新傳》同。)《新表》:崔文緒孫伯陽,御史中丞。

陽陟《文苑英華》(二百十八)有于鵠《途中逢陽陟詩》。(又見二百五十六,作《途中寄楊陟。)

馬貺

李華(見郎官吏外補。)

《新文藝傳》(下):天寶十一載,遷監(jiān)察御史。宰相楊國忠支婭所在橫猾,華出使,劾按不撓,州縣肅然。為權(quán)幸見疾,徙右補闕。

趙悅《金石錄》(目綠七)第一千三百三十四《唐淮陰太守趙悅遺愛碑》。(張楚金撰,行書。) 第一千三百三十五《唐趙悅碑陰》。(王昕撰,天寶十四載。)

李白《趙公西侯新亭頌》:惟十有四載,皇帝以歲之驕陽,秋五不稔,乃慎擇明牧,恤南方凋枯。伊四月孟夏,自淮陰遷我天水趙公作藩于宛陵,只明命也。

惟公代秉天憲,作保南臺,洪柯大本,聿生懿德。初以鐵冠白筆,佐我燕京,威雄振肅,虜不敢視。而后鳴琴二邦,天下取則,起草三省,朝端有聲。天子識面,宰衡動聽,殷南山之雷,剖赤縣之劇。悅強項不屈,(下有脫字。)三州所居大化,咸列碑頌。(《李太白文集》二十九。) 《榮陽縣紀(jì)信碑》陰有趙悅字子豫題名,時長安二年,官榮陽主簿。又天寶四年,《趙思廉墓志》:子悅,易攵歷監(jiān)察御史、江陵安邑二縣令。(《全唐文》九百九十五。)

楊(見郎官戶中,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二見。)

康羽

李彥允(見郎官金中,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二見。)

李曄《新宗室表》:大鄭王房淮安郡公子(見戶中。)曄,刑部侍郎。 《舊李峴傳》:乾元二年,詔刑部侍郎李曄等三司訊,天興繇令知捕賊謝夷甫決殺,鳳翔七馬坊押官為監(jiān)獄,直其事,上怒,貶嶺下一尉。(《新傳》略同。)

《會要》(六十八):至德二載十二月十五日,改鳳翔郡為鳳翔府,稱西京,以李煜為尹。 賈至《授李曄宗正卿制》稱,前弘農(nóng)太守。(《文苑英華》三百九十六。)

張省躬《酉陽雜俎》:枝江縣令張汀子省躬。汀亡,因住枝江,太和八年感夢而卒。

《文苑英華》(五百十六)有張省躬《對祭星判》。

沈庠《元和姓纂》(四十七寢):武功尉浩源生庠,監(jiān)察御史,吳興武康縣人。

《定命錄》:杜華嘗見陳留僧法晃,云:‘開封縣令沈庠合改畿令,十五月作御史中丞。’馮七云:‘沈君不窬十日。’經(jīng)數(shù)日,沈公以病告:‘苦頭痛,忍不堪。’數(shù)日而卒。(《太平廣記》一百四十七。)

馮損(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趙克忠(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韋儇(見郎官封中補。)

《新書外戚傳》:楊國忠當(dāng)國,常領(lǐng)劍南召募使,造戍瀘南。歲遣宋昱、鄭昂、韋儇以御史迫促,郡縣召募。

韋之

李舒(見郎官祠中,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

祁順之(見郎官左外。)

杜敏《金石錄》(目錄七)第一千三百六十八《唐蘄州刺史杜敏生祠頌》。(淚粲撰,史惟則八分書,乾元三年五月。《寶刻類編》三同。) 隴州開元寺有開元二十七年杜敏《經(jīng)幢序》稱國子進(jìn)士。

張(見郎官倉外,又右側(cè)侍御兼殿中,又陰額知雜。)

《會要》(五十九):天寶二年六月,殿中侍御史張充太府出納使。

《舊酷吏吉溫傳》:御史盧弦先與張同臺,情旨素厚。

碑右側(cè)題名

侍御史兼殿中

鄭(見郎官金中。)

崔芄(庚午歲。 見郎官吏中。)

唐技(見郎官左中補。)

陳會《云溪友議》(七):少師李固言相公在成都賓館,則陳會端公皆遠(yuǎn)從,可謂蓮幕之盛。平曾每與諸公評論,則言笑彌日。 《北夢瑣言》(三):蜀之士子,莫不酤酒,慕相如滌器之風(fēng)也。陳會郎中家以當(dāng)墟為業(yè),為不掃街,官吏毆之。其母甚賢,勉以修進(jìn),不許歸鄉(xiāng),以成名為期。每歲饣侯糧、紙筆、衣服、仆馬,皆自成都赍至。郎中業(yè)八韻,唯《螳螂賦》大行。太和元年及第,李相固言覽報狀,處分廂界,收下酒旆,闔其戶,家人猶拒之。逡巡賀登第,乃圣善獎訓(xùn)之力也。后為白中令子胥,西川副使,連典彭漢兩郡而終。《文苑英華》(八百六十八)陳會《彭州九隴縣再建龍興寺碑》:予剖符是郡,星欲二周。當(dāng)在大中復(fù)寺之時。

李玄(見郎官戶外。)

崔嘏《授蕭鄴李玄監(jiān)察御史制》:敕。御史府居朝廷之中,杰出他署,蓋以圭表百吏,糾繩四方。故選其屬者,必在堅明勁峭,臨事而不撓,不獨取謹(jǐn)厚溫文修整之度而已。爾等皆以詞華升于俊秀,從事賢侯之府,馳聲館閣之中,籌畫居多,操持甚固,是宜持此霜筒,峻其風(fēng)標(biāo)。使避馬之謠,不獨美于桓典;埋輪之志,無所愧于張綱。勉服寵榮,無忘職業(yè)。可依前件。(《文苑英華》三百九十五。)

張萱(見郎官金中,又見下。)

劉芬(見陰左棱,又見下。)

楊釗(見陰下層,又見下,又陰額知雜。)

《舊食貨志》:開元二十五年,以殿中侍御史為水陸運使。《國忠傳》:天寶初,擢授監(jiān)察御史,驟遷檢校度支員外郎,兼侍御史。 《楊慎矜?zhèn)鳌罚禾鞂毩d十一月,詔侍御史楊釗等同鞫慎矜獄。 《會要》(八十七):天寶四載八月,楊釗除殿中侍御史,充水陸轉(zhuǎn)運使。

胡曼倩(見右棱。)

李彥允(見左側(cè),又見下。)

李彥超(見右棱。)

王維(見陰下層,又右棱,又陰左棱。)

柳奕《舊禮儀志》(四):天寶十載正月,遣太子中允柳奕祭西海廣潤王。(《大唐郊祀錄》同。)

李抗(見左側(cè),又見下。)

崔倫(見郎官吏外,又見下。)

賀遂回

李宓《舊玄宗紀(jì)》:天寶十三載六月,侍御史、劍南留后李宓率兵擊云南蠻于西洱河,糧盡軍旋,馬足陷橋,為合羅鳳所擒,舉軍皆沒。 《南詔蠻傳》:天寶十二載,劍南節(jié)度使楊國忠奏徵天下兵,俾留后、侍御史李宓將十余萬,輦餉者在外,涉海瘴死者相屬于路,天下苦之。宓復(fù)敗于太和城北,死者十八九。

《舊楊國忠傳》:天寶十載,楊國忠又使司馬李宓率師七萬,再討南蠻。渡瀘水,為蠻所誘,至和城,不戰(zhàn)而敗,宓死于陣。國忠又隱其敗,以捷書上聞。自鮮于仲通、李宓再舉討蠻,徵發(fā)皆中國利兵,然土風(fēng)不便,沮洳之所陷,瘴疫之所傷,饋餉之所乏,物故者十八九。凡舉二十萬眾,棄之死地,只輪不還,人銜冤毒,無敢言者。

盧霸(見郎官封中補。)

崔審文

趙蕃《舊李德裕傳》:會昌三年二月,上令德裕草制處分回紇事,趙蕃奏黠戛斯攻安西北庭都護(hù)府。不言何官。 《唐摭言》:為等第,后久方及第,十三年有趙蕃。 李德裕有《與回紇扼斯可汗書》,稱令太仆卿兼御史中丞趙蕃持節(jié)充使。

崔沖(見陰右棱,又左側(cè)。)

吳之(見郎官主外,疑是豸之。)

《舊韋陟傳》:天寶十二載,楊國忠引河?xùn)|人吳豸之謂曰:‘子能使人告韋陟,吾以子為御史。’豸之曰:‘能。’乃告陟與御史中丞吉溫結(jié)托,欲謀陷朝廷。 《舊吉溫傳》:天寶十三載冬,楊國忠諷評事吳豸之,使鄉(xiāng)人告韋陟饋吉溫及權(quán)貴。

姚閑

賈彥璋(見陰下層。)

穆庭斐

盧鉉(見祠中補。)

《舊楊慎矜?zhèn)鳌罚禾鞂毩d十一月,詔殿中侍御史盧鉉等鞫慎矜獄。 《新王钅共傳》:盧鉉者,本以御史事韋堅為判官。又為王钅共閑判官,后眾疾其反覆,貶廬江長史,卒。 《舊吉溫傳》:吉溫按楊慎矜,侍御史盧鉉同其事。鉉初為御史,作韋堅判官。又為王钅共閑判官,貶廬江長史,卒。

羅文信(見陰右棱。)

李喬年(見侍御。)

王

張曉(見監(jiān)察。)

崔倫(重見。)

李抗(重見。)

蔡九皋(見陰下層,無考。)

蔣冽(見陰右棱。)

張光奇(見侍御。)

趙輝庭(見監(jiān)察,無考。)

賀遂回

趙良器(見郎官倉外,又見下。)

源少良(見陰下層。)

王钅共(見左側(cè),又見下,又陰額知雜。)

《新楊慎矜?zhèn)鳌罚侯墓矠槭逃罚缮黢嫠?《舊傳》:王钅共入臺時,慎矜為臺端,亦有推引。

盧執(zhí)顏(見陰下層,又陰額知雜。)

鄭審(見陰右棱。)

《會要》(八十六):開元二十八年正月十三日,令兩京道路并種果樹,令殿中侍御史鄭審充使。 《大唐傳載》:鄭公審開元中為殿中侍御史、充館驛使,令每傳舍立辰堠,自公始也。

楊恂(見郎官左中。)

陽潤(見殿中。)

姚子彥(見殿中。)

鄔元昌(見監(jiān)察,又見下。鉞案:《全文》有部《鄔府君墓志銘》,文稱唐故侍御史某之次孫,文雖不名,當(dāng)是元昌也。文又稱,長子頌,遠(yuǎn)北自維揚旋于海昌,則元昌當(dāng)是海昌里人也。)

李光輔

王佶(見陰右棱,又見下。)

蘇震(又見下。)

《元和姓纂》(十一模):虞部郎中、國子司業(yè)蘇冰生震,吏部侍郎、河南尹。 《新蘇詵傳》:詵子震,以蔭補千牛,累遷殿中侍御史、長安令。

王(見殿中,又陰下層。)

《新傳》:開元末,擢太常博士、侍御史,為祠祭使。(《英華》賈至有《授王祠部郎中并侍御史制》。)

任淳

王光大(見郎官勛中補,又見下。)

司馬垂(見郎官戶外,又見下。)

羅希(見陰下層。)

姜超

蔣演(見陰右棱。)

呂指南(見左側(cè)。)

鄭章(見左側(cè)。)

鄭炅之(見郎官吏外。)

邵瓊之(見監(jiān)察。)

吳(見郎官金外。)

杜孝友《新表》:濮陽杜氏玄宗相暹子孝友,殿中監(jiān)。 《舊杜暹傳》:開元二十八年,杜暹卒,尚書省及故吏賻贈者,子孝友遵素約,皆拒而不受。又博士裴執(zhí)議暹謚,請依舊為貞肅。孝友又詣闕陳訴上聞,更令所司詳定,竟謚曰貞孝。

(《新傳》略同。)

曾崇穎(見左側(cè)。)

王興

楊日休(見陰下層。)

黃韓賞(見陰下層,又右棱。)

楊釗(重見,又陰額知雜。)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铁力市| 沽源县| 汽车| 崇左市| 大理市| 宝坻区| 武汉市| 蓬安县| 开原市| 武平县| 江山市| 廉江市| 武隆县| 志丹县| 井陉县| 松原市| 宁远县| 武鸣县| 巨鹿县| 娄烦县| 乌苏市| 双峰县| 方山县| 海伦市| 泽州县| 拉孜县| 双桥区| 新宁县| 庐江县| 昌图县| 西充县| 平邑县| 原平市| 巴青县| 奉贤区| 库尔勒市| 余干县| 安仁县| 乐亭县| 上杭县| 神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