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馱獻杵第一勢。
韋馱獻杵第一勢立身期正直,環拱手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韋馱獻杵第二勢。
韋馱獻杵第二勢足指掛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韋馱獻杵第三勢。
韋馱獻杵第三勢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
舌可生津將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摘星換斗勢。
摘星換斗勢只手擎天掌覆頭,更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侔。
倒拽九牛尾勢。
倒拽九牛尾勢兩后伸前屈,小腹運氣空松;用力在于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出爪亮翅勢。
出爪亮翅勢挺身兼怒目,推手向當前;用力收回處,功須七次全。
七鬼拔馬刀勢。
七鬼拔馬刀勢側首彎肱,抱頂及頸;自頭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輪,身直氣靜。
三盤落地勢。
三盤落地勢上堅撐舌,張眸意注牙;足開蹲似踞,手按猛如;兩掌翻齊起,千斤重有加;瞪睛兼閉口,起立足無斜。
青龍探爪勢。
青龍探爪勢青龍探爪,左從右出;修士效之;掌平氣實;力周肩背,圍收過膝;兩目注平,息調心謐。
臥虎撲食勢。
臥虎撲食勢兩足分蹲身似傾,屈伸左右相更。
昂頭胸作探前勢,偃背腰還似砥平。鼻息調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賴支撐。降龍伏虎神仙事,學得真形也衛生。
打躬勢。
打躬勢兩手齊持腦,垂腰至膝間;頭惟探胯下,口更嚙牙關;掩耳聰教塞,調元氣自閑;舌尖還抵,力在肘雙彎。
掉尾勢。
掉尾勢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頭,凝神一志;起而頓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為志;更作坐功,盤膝垂;口注于心,息調于鼻;定靜乃起,厥功維備;總考其法,圖成十二;誰實貽諸,王代之季;達摩西來,傳少林寺,有宋岳候,更為鑒識;卻病延年,功無與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