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4章 鱗部(2)

膽味苦有甘。氣寒。有小毒。氣薄味濃。陰也。降也。入手少陰足厥陰太陰陽明經。明目去翳膜。療目腫痛。涼血。止血痢蟲蠱。下血。殺蟲。主心腹 痛。下部 瘡。除疳。治五一煮仁四 諸蛇類稟風火之氣。獨蚺蛇稟于巳土。諸膽皆苦。而蚺蛇膽苦中有甜。夫肝膽風木患。

則疳肉味甘。氣溫。有小毒。主辟瘴氣。除手足風痛。殺三蟲。去死肌。皮膚風毒。癘風疥惡瘡。療小兒疳瘡。度嶺南。食蚺蛇。瘴毒不侵。(權)附案 盧元欽患癘風。惟鼻未倒。五月五日取蚺蛇進貢。或言肉可治風。遂取食之。三五日蚺蛇酒。治癰瘓筋攣骨痛。痹木瘙癢。殺蟲辟瘴。及癘風疥癬惡瘡。蚺蛇肉一斤。羌活一研。

鯉魚

是魚脅鱗一道。從頭至尾無大小。皆三十六數。故為至陰之物。陰極則陽復。

氣味甘平。煮食治水腫腳滿。下水氣。利小便。

附方 水腫脹滿。赤尾鯉魚一斤。破開。不見水及鹽。以生礬五錢。研末。入腹內。火紙包驗。

膽氣味苦寒。蜀漆為之使。主目熱赤痛。赤絲亂脈。并外障及目昏雀目燥痛。合青魚治內障。

腦治耳聾。

氣味咸平。 耳有蟲。膿血不止。用鯉魚 三斤。腦一枚。腸一具。洗切。烏麻子一炒砂。同搗入器中。微火炙暖。布裹貼耳。兩食頃。有白蟲出。盡則愈。慎風寒。

丹溪言諸魚在水。無一息之停。皆能動風。以其屬陰中之陽也。故素問謂魚熱中。

青魚膽

亦作鯖。其膽臘月采取。陰干待用。

氣味苦寒。點目治目暗。消赤目腫痛。以汁灌鼻。吐喉痹痰涎。

附方 赤目障翳。黃連切片。井水熬濃。去渣。煎成膏。入青魚膽汁和就。加片腦少許。

瓶人。不〔合論鯖鯉〕 鯉以陰極陽復而能神其變化。合于人身足厥陰之臟。是以鯉膽治目之用為多和。以故真水。

鱖魚膽

即 魚。音薊。

氣味苦寒。治骨鯁。或竹木刺入咽喉。不拘大人小兒。時日久近。或入臟腑痛刺。黃瘦甚者出。

鯽魚

又名鮒魚。

氣味甘溫。主胃弱不下食。溫中下氣。止下痢腸痔腸癰。生搗。涂惡核腫毒不散。諸魚屬火羹。治腸風下此方去斗入入入砒一分。生地一兩。紙包。燒存性。加枯礬麝香少許。為末摻之。

鯽稟土氣以生。性喜偎泥。不食雜物。于水族中稟陰獨濃。故能補胃弱而調中。

方同夏諸魚之中。惟此可常食。然多食亦能動火。(仲淳)同沙糖食。生疳蟲。同芥菜食。成腫疾。

鱧魚

一名蠡魚。體首有七星。夜朝北斗。色黑。故有元鱧烏鱧黑鱧等名。

氣味甘寒。主濕痹面目浮腫。下大水。療五痔。除大小便壅塞氣。作膾。與香港腳風氣人食。

同白術斤重者膽氣味甘平。專治喉痹。諸魚膽苦。惟此膽甘而可食。為異。臘月收取陰干。喉痹將以鱧魚膽點入少許。即瘥。病深者。水調灌之。

水以土為主。土以水為用。鱧魚色黑而朝北斗。固稟北方水氣。然其味甘。即其膽清。凡以導去浮繆氏。多食能發痼疾。不可不知。

石首魚

干者名白鲞。出東南海中。形如白魚。細鱗。黃色如金。扁身弱骨。首有白石潔如玉。至秋化為冠鳧。(即野鴨有冠者)氣味甘平。合 菜作羹。開胃益氣。

白鲞主治炙食消宿食。治暴下痢。及猝腹脹不消。痢疾最忌油膩生冷。惟白鲞宜食。蓋咸水。而性不熱。且無脂不膩。故無熱中之患。而消食理腸胃也。(瀕湖)干鲞其性疏利能入腸胃。寬中消食。止痢。(仲淳)頭中石 主下石淋。

附方 石淋諸淋。石首魚頭石十四個。當歸等分。為末。水二升。煮一升。頓服立愈。

魚鰾膠 鰾即江魚之白脬。中空如泡。可治為膠。亦名 膠。諸鰾皆可為膠。而海魚多以石首鰾作之。名江鰾。謂江魚之鰾也。粘物甚固。

味咸甘。氣平。燒存性。治婦人難產。赤白崩中。產后風搐。破傷風痙。止嘔血。散瘀血。

浸兩忌食產后末。

毒腫魚鰾膠同沙苑蒺藜。服之種子。蓋取其精血粘聚。不致疏泄也。其能治難產及散瘀消

鱔魚

生水岸泥窟中。黃質黑章。體多涎沫。大者長二三尺。夏出冬蟄。一種蛇變者。

有白點。置水缸群鱔中。通身浮水上。有毒害人。必去之。黑者有毒。(孫真人)味甘。氣大溫。補中益血。療虛損。婦人產后惡露淋瀝。血氣不調羸瘦。能止血。善補氣。

血療口眼 斜。同麝香少許。左 涂右。右 涂左。正即洗去。治耳痛。滴數點入耳。

鼻衄。滴數點入鼻。疹后生翳。點少許入目。赤疵。同蒜汁墨汁頻涂之。又涂赤游風。與黃同食。能益氣力。久痢氣弱腸滑。鱔魚不拘多少。于端午日取去腸雜。洗凈曬干。聽用。

用時切細。瓦鍋焙焦四兩。真神曲微炒四兩。共為末。以米醋打丸。每用老酒服六七十丸。

是物得土中之陽氣以生。甘溫具足。故能補氣。(仲淳)其無足而竄與蛇同性。故能走經脈。

療十二風邪。及口 耳目諸竅之病。(瀕湖)風中血脈。則口眼 斜。用血主之。從其類也。

(又) 鱔魚去腸雜既盡。即暑月累日。不作臭氣。亦不生蛆蟲。真得土氣之專且濃者。

故不頭百蟲入耳。燒研。綿裹塞之。立出。

繆氏云。鱔魚性熱而補。凡病屬虛熱者。不宜食。時行病后食之多復。過食動風氣。

鰻鱺魚

即白鱔也。似鱔而腹大。背有肉鬣連尾。無鱗有舌。腹白。脂膏最多。背有黃金絲鰻鱺。

味甘。氣平寒。有小毒。(常與水蛇同穴)治傳尸疰氣勞損。暖腰膝起陽。療濕香港腳腰腎間濕及蟲心近之。

漁舍。每置骨于衣箱 白鱔善穿深穴以藏。稟土中之陰氣。味甘氣寒。故能益陰以治勞損。就孟詵所主人遂聚其邪氣以生化。總因水土病于濕化。而風化變眚耳。先哲論蟲曰木從土化。所列九蟲中。有五臟勞熱。及病后余毒。氣血郁積而生。以此推白鱔之所治。是本土中之陰氣以散熱。

而不令濕化為之郁。不使濕化之郁邪蟠以變風眚。故別錄于茲物。專以殺蟲為言。(宜以合地龍療腎藏風注之義參看)要其由益陰而即療濕氣。由療濕而即起陽氣。乃所云補勞損益五臟之實功也。

頭及骨炙研入藥。治疳痢腸風崩帶。燒灰。敷惡瘡。燒。熏痔 。殺諸蟲。有癆蟲者。常食鰻鱺。并嚼其骨。蓋此魚之肉最補陰補神。其骨髓最能殺蟲。且其骨髓流入齒牙間。兼殺牙蟲。

能止牙痛。如無鮮鰻。即食腌鰻嚼骨亦可。腹下有黑斑。背上有白點者。毒甚不可食。重三四斤及水行昂頭者。不可食。脾胃薄弱易泄者。勿食。妊娠食之。令胎有疾。

烏賊魚骨

魚性嗜烏。每自浮水上。飛烏啄之。乃卷取入水而食之。故名。其骨即海螵蛸。

出近海州郡。形若革囊。口在腹下。八足聚生。口旁無鱗。有長須。血色及膽。正黑如墨。

書字逾年則減。外皮亦黑。內肉則白。只背上有骨。形如樗蒲子而稍長。兩頭尖。色白輕脆。重重有紋。指甲刮之。可為末也。

味咸。氣微溫。入足厥陰少陰經。為血證要藥。主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及血枯傷肝。

吐血下血。并療血閉血瘕。治驚氣入腹。腹痛環臍。丈夫陰中腫痛。女子小戶嫁痛。其味咸而走血。為厥陰血分藥。故血枯血瘕經閉崩帶下痢疳疾。厥陰本病也。寒熱瘧疾聾癭少腹痛陰痛。厥陰經病也。目翳流淚。厥陰竅病也。毒問有病胸脅支滿者。妨于食。病至則先聞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肢清。目眩。時時前后血。病名血枯。得之年少時有所大脫血。

或醉入房中。氣竭肝傷。故月事衰少不來。治之以四烏賊骨一茹 為末。丸以雀卵。大如小豆。每服五丸。飲以鮑魚汁。所以利腸中及傷肝也。觀此則其入厥陰血分無疑。(瀕湖)眼中熱淚。及一切浮翳。研末和蜜點之。同蒲黃末。敷舌腫出血如泉。同槐花末吹鼻。止衄血。

治諸目翳。烏賊骨五靈脂等分。為細末。熟豬肝切片蘸食。日二。鼻瘡疳 。烏賊骨白芨各一錢。輕粉二字。為臟毒腸風。及內痔下血。日久一錢。木賊湯下。三日后。服 烏賊骨既治女子赤白漏下經汁。及血崩唾血下血矣。而又主血閉月事衰少不來。

癥所用沖任足。

之益書概本病化血。

寒烏入方書多而實。

臟。血豈獨耳聾亦能療之。即如驚氣痛腹。繆氏謂肝主驚。驚入肝膽。則營氣不和。

繆氏云。血病多熱者。勿用。

勿用沙魚骨。其形極似。但以上文順者是真。橫者為假。水煮一時。炙令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平县| 桐庐县| 湘潭市| 嘉兴市| 宜兰县| 偏关县| 日土县| 枣强县| 信阳市| 红安县| 桦甸市| 门源| 饶平县| 孝昌县| 靖边县| 增城市| 寻乌县| 唐海县| 同仁县| 汤原县| 丰台区| 星子县| 华安县| 五河县| 改则县| 繁峙县| 会同县| 呼图壁县| 东源县| 普兰县| 松桃| 汾西县| 清流县| 新河县| 壶关县| 确山县| 郧西县| 谷城县| 新乐市| 临沂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