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附錄(6)
- 湛然居士文集
- 耶律楚材
- 3622字
- 2015-12-31 11:04:35
此外不知何時作者如左:和百拙禪師從圣安澄老借書題西庵所藏佛牙二首和移剌繼先韻二首寄云中臥佛寺照老寄平陽凈名院潤老贈云川張道人贊李俊英所藏觀音像 【案至元辨?zhèn)武浫L春問湛然中書觀音贊意,中書輕而不答。有識聞之,莫不絕倒。觀音贊殆謂此詩,則此詩亦壬午以前在西域所作歟?】 題西庵歸一室 【以上文集二。】 西庵上人住夏禁足以詩戲之 【文集四。】 用劉正叔韻 【文集五。】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見寄二詩用李德恒韻松月老人寄詩因用元韻和薛正之韻 【以上文集六。】 用李邦瑞韻寄平陽凈名潤老和鄭景賢韻和李茂才寄景賢韻和李漢臣韻四首和北京張?zhí)熳粢娂倪^天山和上人韻二絕題張道人扇二首題志公圖題黃山墨竹便面請住東堂請倪公請巖公禪師詣天德作水陸大會和賈摶霄韻二絕和高麗使三首夢中偶得和武善夫韻二首題寒江接舫圖題黃梅出山圖夢中贈圣安澄老跋定僧巖詠探春花用高沖霄韻寄休林老人再和西庵上人韻和薛伯通韻四絕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見寄三詩洞山五位頌大陽十六題 天德海上人寄詩用元韻寄白云上人用舊韻和房長老二絕 【以上文集七。】
丁酉, 【九年。】 四十八歲。(公元一二三七年)
公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業(yè),非積數(shù)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爾可官其人。」公曰:「請校試之。」乃命宣德州宣課使劉中隨郡考試,以經義、詞賦、論分為三科。儒人被俘為奴者亦聽就試,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為奴者四之一。 【本傳。】 始諸王貴戚皆得自起驛馬,而使臣猥多。馬悉倒乏,則豪奪民馬以乘之。城郭道路所至騷動。及其到館,則要索百端,供饋稍緩,輒被棰撻,館人不能堪。公奏給牌札,仍定飲食分例,其弊始革。公陳時務十策:一曰信賞罰,二曰正名分,三曰給俸祿,四曰封功臣,五曰考殿最,六曰定物力,七曰汰工匠,八曰務農桑,九曰定土貢,十曰置水運。上雖不能盡行,亦時擇用焉。回鶻阿散迷阿失告公私用官銀一千錠。上召問公。公曰:「陛下試詳思之,曾有旨用銀否?」上曰:「朕亦憶得嘗令修蓋宮殿用銀一千錠。」公曰:「是也。」后數(shù)日,上坐萬安殿,召阿散迷阿失詰之,遂服其誣。太原路課稅使副以贓罪聞。上讓公曰:「卿言孔子之教可行,儒者皆善人,何故亦有此輩?」公曰:「君父之教臣子,豈欲陷之于不義,而不義者亦時有之。三綱五常之教,有國有家者莫不由之,如天之有日月星辰也。豈可因一人之有過,使萬世常行之道獨見廢于我朝乎?」上意乃解。 【神道碑。】 是歲十一月十一日,長兄辨才卒于真定,年六十有七。 【遺山集二十七奉國上將軍武廟署令耶律公墓志銘。】
戊戌, 【十年。】 四十九歲。(公元一二三八年)
秋,天下大旱蝗。上問公以御之之術。公曰:「今年租賦乞權行倚閣。」上曰:「恐國用不足。」公曰:「倉庫現(xiàn)在可支十年。」許之。初籍天下戶,得一百四萬,至是逃亡者十四五,而賦仍舊,天下病之。公奏除逃戶三十五萬,民賴以安。燕京劉忽篤馬者,陰結權貴,以銀五十萬兩撲買天下差發(fā);涉獵發(fā)丁者,以銀二十五萬兩撲買天下系官廊房地基水利豬雞;劉庭玉者,以銀五萬兩撲買燕京酒課;又有回鶻以銀一百萬兩撲買天下鹽課,至有撲買天下河泊橋梁渡口者。公曰:「此皆奸人欺下罔上,為害甚大。」咸奏罷之。嘗曰:「興一利不若除一害,生一事不若減一事,人必以班超之言蓋平平耳,千古之下自有定論。」 【神道碑。】
己亥, 【十一年。】 五十歲。(公元一二三九年)
上素嗜酒,晚年尤甚,日與諸大臣酣飲。公數(shù)諫不聽,乃持酒槽之金口曰:「此鐵為酒所蝕,尚致如此,況人之五臟有不損耶?」上悅,賜以金帛,仍敕左右日進酒三鍾而止。時四方無虞,上頗怠于政事,奸邪得以乘間而入。初公自庚寅年定課稅所額,每歲銀一萬錠。及河南既下,戶口滋息,增至二萬二千錠。而回鶻譯史安天合至自汴梁,倒身事公,以求進用。公雖加獎借,終不能滿望,即奔詣鎮(zhèn)海,百計行間, 【案雙溪醉隱集六甕山塋域詩序尊大夫居臺省,竟為伴食所沮,曾不得行其道之萬一。伴食亦謂鎮(zhèn)海也。】 首引回鶻奧都剌合蠻撲買課稅增至四萬四千錠。公曰:「雖取四十四萬亦可得,不過嚴設法禁,陰奪民利耳。民窮為盜,非國之福。」而近侍左右皆為所〈口舀〉,上亦頗惑眾議,欲令試行之。公反復爭論,聲色俱厲。上曰:「汝欲鬬搏耶?」公力不能奪,乃太息曰:「撲買之利既興,必有躡跡而篡其后者,民之窮困將自此始。于是政出多門矣。」公正色立朝,不為少屈,欲以身殉天下,每陳國家利病生民休戚,辭氣懇切,孜孜不已。上曰:「汝又欲為百姓哭耶?」然待公加重。 【神道碑。】
庚子, 【十二年。】 五十一歲。(公元一二四年)
國初盜賊充斥,商賈不能行,則下令凡有失盜去處,周歲不獲正賊,令本路民戶代償其物,前后積累動以萬計。又所在官吏取借回鶻債銀,其年則倍之,次年則并息又倍之,謂之羊羔利。積而不已,往往破家散族,至以妻子為質,然終不能償。公為請于上,悉以官銀代還,凡七萬六千錠。仍奏定今后不以歲月遠近,子本相侔,更不生息,遂為定制。 【神道碑。案碑系于丙申,據(jù)元史太宗紀當在此年。】
系年詩:贈劉陽門 【跋云:「庚子之冬,陽門劉滿將行索詩,以此贈之,賞其能治也。暴官猾吏豈不媿哉。」下署玉泉。此詩真跡今藏武進袁氏。】
辛丑, 【十三年。】 五十二歲。(公元一二四一年)
春二月,上疾篤脈絕。皇后不知所以,召公問之。公曰:「今朝廷用非其人,天下罪囚必多冤枉,故天變屢見,宜大赦天下。」因引宋景公熒惑退舍之事以為證。后亟欲行之。公曰:「非君命不可。」頃之,上少蘇,后以為奏。上不能言,頷之而已。赦發(fā),脈復生。冬十一月,上勿藥已久,公以太一數(shù)推之,奏不宜畋獵。左右皆曰:「若不騎射,何以為樂!」獵五日而崩。 【神道碑。】
壬寅, 【皇后乃馬真氏稱制元年。】 五十三歲。(公元一二四二年)
癸卯, 【二年。】 五十四歲。(公元一二四三年)
后以儲嗣問公。公曰:「此非外姓臣所得議,自有先帝遺詔在,遵之則社稷幸甚。」 【神道碑。】 夏五月,熒惑犯房。公奏曰:「當有驚擾,然訖無事。」居無何,朝廷用兵,事起倉卒,后遂令授甲選腹心,至欲西遷以避之。公曰:「朝廷天下根本,根本一搖,天下將亂。臣觀天道必無患也。」后數(shù)日乃定。 【本傳。案:時皇叔斡赤斤引兵趨和林。】 奧都剌合蠻方以貨取朝政,執(zhí)政者亦皆阿附,惟憚公沮其事,則以銀五萬兩賂公。公不受,事有不便于民者,輒中止之。時后已稱制,則以御寶空紙付奧都剌合蠻,令從意書填。公奏曰:「天下先帝之天下,典章號令自先帝出。必欲如此,臣不敢奉詔。」尋復有旨奧都剌合蠻奏準事理,令史若不書填則斷其手。公曰:「軍國之事,先帝悉委老臣,令史何與焉!事若合理,自是遵行;若不合理,死且不避,況斷手乎!」因厲聲曰:「老臣事太祖、太宗三十余年,固不負于國家,皇后亦不能以無罪殺臣。」后雖怨其忤己,亦以先朝勛舊,曲加敬憚焉。 【神道碑。】 是歲,夫人蘇氏卒。
甲辰, 【三年。】 五十五歲。(公元一二四四年)
夏五月十有四日,公薨。 【案:太宗紀及本傳皆云甲辰夏五月薨。神道碑上敘癸卯年事。下即云公以其年五月十四日薨,似以公卒年在癸卯,與元史不合。然遺山撰文獻神道碑曰「癸卯秋八月,中令君使謂好問」云云,則癸卯八月公尚無恙。河汾諸老詩集一,麻革中書大丞相挽詞下注甲辰五月十四日,并與公享年五十五歲合,則元史是而神道碑誤也。】 蒙古諸人哭之如喪其親戚,絕音樂者數(shù)日。天下士大夫莫不涕泣相吊。以中統(tǒng)二年十月二十日葬于玉泉東甕山之陽,從遺命也。 【案雙溪醉隱集六甕山塋域詩序尊大人領省塋域在燕都,面北一舍,西至玉泉五里,實曰甕山,寢園居在,昊天罔極。禪寺之右正寢,去隧東北百余步。】 以漆水國夫人蘇氏祔。先娶梁氏,以兵亂隔絕,歿于河南之方城。生子鉉,監(jiān)開平倉卒。 【案鉉卒年無考,當遠在公卒后。雙溪醉隱集三有壬子秋日客舍紀事因寄家兄詩。考壬子為憲宗二年,在公卒后八年,而開平府之名命于中統(tǒng)元年,則鉉之卒當在中統(tǒng)元年之后,至元五年以前。公卒后以鑄襲公位,領中書省,亦用蒙古重少子之俗,非其時鉉已前卒也。】 蘇氏,東坡先生四世孫威州刺史公弼之女,生子鑄,為中書左丞相。 【案元史附公傳。】 孫男十一人:曰希征,曰希勃,曰希亮, 【元史有傳。】 曰希寬,曰希素,曰希周,曰希光,曰希逸, 【案元史云淮東宣慰使。】 曰希囗,曰希囗,曰希囗。 【案元史以為皆鑄子。程雪樓文集九秦國文靖公神道碑,女一,適荊湖北道宣慰副使耶律希圖,中書左丞相鑄之子也,是失名三人中其一名希圖。】 女孫五人。 【神道碑。】
癸卯春,蘇夫人卒,公使子鑄奉其喪歸燕京,殯于玉泉山東五里之甕山。 【案雙溪醉隱集六,有護先妣國夫人喪南行奉別尊大人領省詩云:「重重門戶無人到,深閉桃花一院春。」則以春杪南行也。遺山集四十有中令耶律公祭先妣國夫人文云:「維大朝癸卯歲八月乙巳朔五日己酉,哀子某謹以家奠,敢昭告于先妣國夫人蘇氏之靈」云云,此代文實雙溪作而題中令耶律公,蓋后來追記。因雙溪嗣公領中書省,故題云中令也。又案公墓本在頤和園內,修園時徙于園門之西。】 并葬伯兄辨才、仲兄善才于義州弘政縣先塋。命鑄招元好問至燕京屬撰文獻神道碑并兩兄墓志銘。
(王忠愨公遺書內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