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 詩話總龜后集
  • 阮閱
  • 2434字
  • 2015-12-30 09:34:03

諷諭門

唐文宗夏日聯句,東坡謂宋玉對楚王雄風,譏其知己不知人也。公權小子,有美而無規,為續之云:“一為居所移,苦樂永相忘。愿言均此施,清陰分(及)四方。”或謂五弦之薰(風)解慍阜財,已有陳善責難(之)意。余謂不然。凡規諫之辭,須切直分明,乃可以感悟人主。故盜言孔甘,良藥苦口。若以“薰風自南來”為陳善閉邪,但恐后世導諛側媚,(說)持兩可者,皆得以冒敢諫之名也。(《溪》卷一)

陽城德行道義為士林之所敬服。德宗以銀印赤紱起于隱所,驟拜諫官,可謂賢且遇矣。故學生聞道州之貶,投業而叫閽;賢士愴驛名之同,ゼ辭而頌德:可以知其賢不誣也。然退之《諍臣論》乃極口貶之,何哉?其言曰:“今陽子實一匹夫,在諫位不為不久,而未嘗一旨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之視秦人之肥瘠。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

“考之本傳,以謂他諫官論事苛細,帝厭苦。城漫(浸)聞得失且熟,猶未肯言。”

客屢諫之,第醉以酒而不答。蓋其意有所待矣(也)。至德宗逐陸贄,欲相裴延齡,而城伏蒲之說(疏)始上,廷爭懇至,累日不解。故元微之詩云:“貞元歲云暮,朝有曲如鉤。”“飛章八九上,皆若珠暗投。”“且曰事不止,臣諫誓不休。”而白樂天亦云:“陽城為諫議,以正事其君。其手如屈軼,舉必指佞臣。卒使不仁者,不得秉國鈞。”柳子厚亦云:“抗志厲義,直道是陳。”蓋退之《諫(臣)論》乃在止裴延齡為相之前,而三子頌美之言,乃在陽城極諫之后也(爾)。(《丹陽集》、《韻語陽秋》卷七)

(《漁樵閑話》載)唐末有宜春人王轂,以歌詩擅名,嘗作《玉樹曲》,略云:“璧月夜,瓊樓春。匣(蓮)舌泠泠詞調新。當時狎客盡封(豐)祿,直諫犯顏無一人。歌未闋,晉王劍上粘腥血。君臣猶在醉鄉中,一面已無陳日月。”

此調大播人口。轂未第時,嘗于市廛中見有同人被無賴輩歐擊,轂前救之,(揚聲)曰:“莫無禮,便是解道‘君臣猶在醉鄉中,一面已無陳日月’者。”無賴聞之,慚謝而退,蓋譏當時士大夫掩蔽人善,殆此小人不若。愚謂(《漁樵》)

特假以自渝爾。無賴所以悔過從善,頓革兇暴之氣者,非重其才也,非重其名也,蓋重其言有補于治亂安危者也。(《溪詩話》卷二)

蔡寬夫云:“江湖多白鳥,天地有青蠅。”人遂以白鳥為鷺。(而)《禮記月令》:群鳥養羞。鄭氏乃引《夏小正》丹鳥白鳥之說,謂白鳥為蚊蚋。則知以對青蠅,意亦深矣。不然,江湖多白鷺,有何說耶?(《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一三)

子美詩:“草有害于人,曾何生阻修。芒刺在我眼,焉能待時(高)秋。”

其憤邪嫉惡,欲芟夷蘊崇之以肅清王室者,抱懷(懷抱)可見。臨川有:“勿去草,草無惡,如比世俗俗浮薄。”此方外之語,異乎農夫之務(去)者也。

(黃常明《溪詩話》卷三)

子美(觀打魚)云:“設網萬魚急。”蓋指聚斂之臣,苛法侵漁,使民不聊生,乃萬魚急也。又云:“能者操舟疾若風,撐突波濤挺叉入。”小人舞智趨時巧宦數遷,所謂疾若風也。殘民以逞不顧傾覆,所謂挺叉入也。”日暮蛟龍改窟穴,山根鱸(鯉)隨云雷。”魚不得其所,龍豈能安居!君與民猶是也。此與六義比興何異?“吾徒何為縱此樂,暴戾天物圣所哀。”此樂而能戒,又有仁厚意,亦如“前王作網罟,設法害生成”,不專為取魚也。退之《叉魚》曰:“觀樂憶吾僚。”異此意矣。亦如蘄簟云:“卻(但)愿天日常炎曦。”故后人改之云:“豈比法曹空自私,卻愿天日長炎赫。”(黃常明,同上)

唐子西《上張天覺內前行》云:“內前車馬撥不開,文德殿下宣麻回。紫薇侍郎拜右相,中使押赴文昌臺。”此語善于敘事,質而不俚。又云:“周公禮樂未要作,致身姚、宋亦不惡。向來兩翁當國年,民間斗米才四錢。”此語善于諷諭,當而有理,皆可法也。《湖上》云:“佳月明作哲,好風圣之清。”《棲禪(暮)歸》云:“草青仍過雨,山紫更斜陽。”語意俱新(矣)。(《漁隱叢話》后集卷三四)

李陽冰云:“太白不讀非圣(人)之書,恥為鄭、衛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凡所著述,言多諷興。自三代以來,《風騷》之后,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趨風,列岳(侯)結軌,群賢翕習,如鳥歸鳳。盧黃門云: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并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同上卷四)

達理門

苕溪漁隱曰:裴說云:“讀書貧里樂,搜句靜中忙。”此二事乃余日用者。

“甘貧守靜,自少至老,飽諳此味矣。”(《漁隱叢話》后集卷一七)

《許彥周詩話》云:羅隱詩云:“只知事逐眼前過,不覺老從頭上來。”此殊有味。(同上卷一八)

朱氏《復齋偶題》詩曰:“出入無時是此心,豈知雞犬易追尋。請看屏上初爻旨,便識名齋用意深。”(《朱文公集》卷二)

東坡云:“‘秋菊有佳色,挹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笑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靖節以無事為得此生,則見役于物者,非失此生耶!”(《漁隱從話》前集)

東坡《送山(小)本》《禪師赴法云》云:“是身如浮云,安得限南北。”

此二句乃老杜《別贊上人》詩中全語,豈偶然用之耶?《題碧落洞》詩云:“小語輒響答,空山白云驚。”此語全類李太白。今印本誤作“自雷驚”,不惟無意味,兼與上句重疊也。后自嶺外歸,《次韻江晦叔》詩云:“浮云時事改,孤月此心明”語意高妙,如參禪悟道之人,吐露胸襟,無一毫窒礙也。”(《漁隱從話》后集卷二六)

康節《天津感事吟》:“水流任急境常靜,花落雖頻意自閑。不似世人忙里老,生來(平)未始得開顏。”(《擊壤集》卷四)

《先天吟》:“先天天弗為(違),后天奉天時。弗違無時虧,奉時有時疲。”(同上,卷一六)

《身心(自余)吟》:“身生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天地自我出,自余何足言!”(同上(卷一九)

康節《無憂吟》:“人生長有兩般愁,愁死愁生未易休。或向利中窮力取,或于名上盡心求。多思惟恐晚得手,未老已聞先白頭。我有何功居彼上,其間攘(掉)臂獨無憂。”(《擊壤集》卷一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若尔盖县| 信丰县| 格尔木市| 渭南市| 海城市| 松滋市| 桃江县| 达孜县| 都兰县| 克东县| 松溪县| 潞城市| 开化县| 筠连县| 英山县| 阿克| 贡嘎县| 神池县| 江陵县| 阿克| 齐河县| 盐山县| 万安县| 陇西县| 固安县| 贵港市| 玛沁县| 新蔡县| 瓦房店市| 延吉市| 突泉县| 天镇县| 五原县| 寻甸| 全椒县| 竹溪县| 延长县| 阳春市| 泾川县| 郴州市|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