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釋道考下(4)
- 延佑四明志
- 馬澤
- 2860字
- 2015-12-30 09:33:11
昌國州道觀
道隆觀
在州之南本東岳祠宋宣和二年守臣樓巳?廾請今額建炎閑金人闖境以斧斫殿楹為流血金人畏去境賴以安殿曰金闕寥陽門白蓬萊福地皇朝至元二十六年其徒爭主道士陳可與祝發為僧遂改為寺至大四年道士蔣明善求直于有司延佑二年復
越王題臨江仙詞云
試憑闌干春欲莫桃花點點燕脂故山凝望水云迷數堆蒼玉髻千頃碧琉璃 我本清都閑散客蓬萊未是幽奇明朝歸去鶴齊飛三山乘縹緲海運到天池
貫云石作道隆觀記
圣朝元仁大德撫四方興三教各有恒政以不失所為上至元閑河西祝發氏楊永福總攝江南僧政而其玩服子女飲食起居悉蠶諸僧之(上□下木)而越取凡唐宋所額宮觀稍似豐厚者以已力經為佛寺梵其士金其像火其額不下千百所又嘗羅織入罪僇道士凡三四人由是此流背元門趨金教者甚眾永福坐法后前所額宮觀歸其教者纔一二耳余嘗觀諸所在既歸而復爭者蓋不得其官既安而不葺者蓋不得其人所不葺者乃人鄙所復爭者乃官貪之故也延佑第四祀春三月余游海上艤舟昌國之頃搜奇訪古惟以進士倅是郡干文傳偕余游此環觀所謂圣母池者再復登后之翁山周而視之云水互碧明晦交錯惟意在而身亡也壯哉觀余又不舍而勤顧似非老氏室亦非浮屠嘗試問之有道士蔣君明善起而應曰始自汴朱哲宗元符三年前祠東岳圣帝后以道院奉朝昏徽宗宣和初是邦守樓巳?廾請額于朝賜道隆觀皇朝至元二十六年有道士陳可尚附楊炎斷發緇衣亦歸佛氏遂以觀為寺至大四年春明善愬之有司天道好還復仍其舊扶顛補弊規制粗立今先生之來可謂大遭也愿為文記之余求郡志按之然就官僚詢之然即耆宿審之然嗚呼變其人而道存取其物而理在昔也彼以人勝吾以物奪非奪吾之吾也今也吾以人還彼以物棄亦非棄彼之彼也老子貴無為尚清凈吾與彼其有辨邪其無辨邪且吾聞是州浮屠之居溢三十老氏僅一區使胥而為浮屠則老氏之教不幾息明善清修強敏能事其事其不葺固非吾憂后之官守能不貪則能使無煩其不爭審矣自今焚修不懈祝圣壽之無強明善勉之哉
文昌宮
在州東學之側宋咸淳閑州人創建以祠梓潼帝君皇朝至元二十六年因道隆觀廢為寺遂以三清像寓焉
真武宮
在州治之南
岱山東岳行宮
宋宣和閑道者徐凈超募緣以建田數畝而已
祠山行宮
附祖印寺之右
蓬萊集仙道院
在蓬萊鄉之胊山皇朝至元十四年鄉人李心道刱立以為祈祝之地
慈溪縣道觀
清道觀
縣東南三里唐天寶八年建后廢宋紹興三十年道士葉景虛重建又于其右建東岳祠尚書樓鑰扁其關曰列仙游館皇朝至元十七年火重建
崇壽宮
縣西北五十里屬鳴鶴鄉定海縣東海王廟道士嘗請崇壽為其觀額此宮遂改天寧觀又改天寧萬壽觀后東海王廟改為淵德觀紹興元年復其舊額
大隱山至道宮
縣西南四十里下有龍潭唐天寶二年遣使投金龍禱雨泛出黑漆木板有金書大寶永昌四字雨隨應乃賜潭名永昌建觀潭上名大寶地卑濕宋祥符閑一夕疾風大雨拔木發屋觀宇忽運于溪南高爽之地人號神運殿治平二年賜今額世傳葛仙翁謝康樂修煉之所宮側有藥臼石臺存焉寶慶元年道士董成真聞于朝聿新之
定海縣道觀
淵德觀
縣東北五里宋元豐元年建淵圣廣德王廟命道士主之崇寧三年詔天下建天寧萬壽觀以本州島崇壽宮改置四年請其額寘本廟宣和五年改今額建炎四年火紹興二年重建寶慶二年徙于茲
旌信朝元宮
縣東北五里即招寶山下東岳行宮宋紹興八年道士季知孟建皇朝大德六年教所請今額
陳山行宮
縣南五里宋道士高囗?水明所建奉東岳香火
東岳行宮
縣南七十五里海晏鄉之穿山皇朝至大三年道士劉尚賢建
澥浦行宮
縣西北六十里宋干道六年道士錢時晦建祠東岳
蓬山道院
縣西北七十五里據山瞰海地處大蓬山之麓皇朝至元二十一年淵德觀道士裘應聲刱建
象山縣道觀
棲霞觀
在縣西南二百五十步蓬萊山之下舊名蓬萊觀秦徐福梁陶宏景皆隱跡于此隋大業元年廢唐天寶十三年臺州剌史袁仲宣復置大中元年令楊宏正告于明州剌史李敬方重修宋治平二年改今額淳熙末遷于山之西嘉定十三年道士張大原于舊址重建
吳澄大瀛海道院記
外際乎天內包乎地三傍無垠而下無底者大瀛海也非神融混冥智周寥廊能納六合于方寸未易與語此而有客授予大瀛海之圖為之瞿然以驚謂客曰此惡可圖也而孰為為之哉展而視之則荒涯斥澤之閑浮沙淺土之上一勺之沮洳一撮之埆瘠夫豈沖和清淑明秀靈異之所鍾乃或堂而構焉以為棲霞餐露之館而冒之以是名也又為之喟然以吁授圖者曰達人奚索之之深耶鄞之東南百里達于海舟行八十里曰象山有縣縣之東二十里曰爵溪潮汐嚙沖賈舶絡繹東望日本南走天臺世傳神仙安期生之屬所往來也故其民至于今好仙道而其鄉曰游仙至元庚寅鄉之人王翁棄妻子改名一真結屋其隈延接方外之友前代善書之人嘗有大瀛海三字購而得之因以為扁大德丁未天臺崇道觀道士呂虛夷為縣令禱雨有應王翁一見而莫逆也遂與共處王逝而呂嗣主教者命之世守方將資眾力大其居又欲資一言久其名也為是手圖以來蟻之于蛭也蝸之于殼也涔蹄之如廣宮大囿也亦各適其適也而達人何索之之深耶予于是進道士與語曰子生長海濱請為子竟瀛海之說禹貢敘事至訖于四海而止訖者地之盡處也海之環旋東西南北相通也而西海北海人所不見何也西北地高或踞高窺下則見極深之壑如井沉沉然者蓋海云東南地卑海水旁溢不啻萬有余里中國之地廣輪方三千里耳而東連海岸以句股稽之水之所浸倍于中國之地者二十而羨其閑洲島國土不可勝窮若三神山者蓋不知其幾也奚獨蓬萊方丈瀛洲也哉載籍之所不記人跡之所不及而惟長年度世之流形質銷鑠神氣澄凝逍遙飛步乎太空之中者得而至焉之人也雖非彝教庸行而胚閑氣秉絕識超越凡庶萬萬也企而慕之者人人而然能幾其彷佛者誰與名不混世實不離世稯稯營營卒與(蟲端)耎肖翹之類俱為塵泥其亦可哀也夫今子同乎四民之外不與游方之內者為徒詎可但以大其居久其名之為務哉必有事焉可也他日朝燕暮越瞬息八極泠然御風過三神山之頂臨睨舊鄉而一笑下戲人閑自稱回道人非子也耶道士改容曰敬聞命敬聞命于是乎書以遺之日余十有二杓貞于天田延佑第六春也集賢直學士奉議大夫吳澄記 【[按曰]志不書道院之建置而獨登文正此記殊不可解考之至正志原本固如此非有所脫錯也】
刊誤
【[慈溪縣寺院]】 [蓮華教寺] 改今額 【盧作賜額按上不言舊名此作賜額是也】
[永明寺] 宋高宗賜名大寶大中祥符初賜今額 【各本并同今按宋字當移于大中祥符上 據寶慶志賜名大寶實唐高宗事且唐李華碑文已稱明州大□寶寺即使傳聞異詞亦豈有先書宋高宗賜名而后記大中祥符改額之理遂初老人分領諸寺不應荒忽如此必系傳寫之偽】
[華嚴律院] 【陳記】 庚戌 【庚上盧有建炎二字】 求予文章 【原本予字在文章下因以意改今盧本作求文章于予】
[正念庵] 十五里 【十上盧有一字】
【[定海縣寺院]】 [妙勝禪寺] 【鄭記】 而又為言說 【為下盧有之字】 所自立 【所下盧有以字】 獨得 【盧作自得】 曰妙勝 【曰盧作名】 漂注之慮 【慮盧作患】 庳窄 【盧作庳隘】 而亦非 【亦字盧無 羅記】 就之以避炎熇 【盧無以字】 由不二門 【門上盧有法字 二記藏本沿抄干道圖經】
[正覺教寺] 六十里 【盧作六十四里寶慶志同】
[伏龍廣福律寺] 游山詩云 【詩上盧有題字】
【[象山縣寺院]】 [太平廣福寺] 【盧本目作太平禪寺 俞記】 空虛 【二字盧倒】 智悲自在 【盧本作慧智自在按當作智慧自在】 俞觀能記 【四字盧無】
[蓬萊山廣福寺] 【劉記】 敕德以 【敕上盧有準字】 而視之為瓜分 【之為二字盧倒】 若有鬼神 【若有二字盧倒】 事以速不達 【速下盧有而字】 三月一日 【日下盧有記字】 新授荊門軍 【此下十九字盧無 以上二篇藏本并未沿干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