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2章

  • 外臺(tái)秘要
  • 佚名
  • 4969字
  • 2015-12-29 09:34:19

款冬花 紫菀(各一兩半) 伏龍肝(一分) 桂心(二分)上藥搗篩,蜜和如泥,取如棗核大,涂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千金同)又療少小十日以上至五十日,卒得暴咳,吐乳嘔逆,晝夜不得息,四物湯方。

桔梗 紫菀(各三分) 甘草(一分炙) 麥門冬(七分去心)上藥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去滓,分五服,以瘥為度。(千金有桂心無桔梗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以綿著湯中捉綿滴兒口中晝夜四五過節(jié)哺乳)又療小兒中冷及傷寒,暴咳嗽或上氣,咽喉鳴,氣逆者,或惡寒鼻塞,清水出,紫菀湯方。

紫菀 杏仁(去皮尖) 甘草(炙) 黃芩 麻黃(去節(jié)) 橘皮 桂心 青木香 當(dāng)歸(各一兩) 大黃(三分)上十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九合,去滓,一歲以上至五歲兒,以意量之分服。(千金云兒六十余日至百日一服二合半百余日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余同)千金療少小咳嗽,八物生姜煎方。

生姜(七兩) 干姜(四兩) 桂心(二兩) 甘草(三兩) 杏仁(一升去尖皮) 款冬花 紫菀(各三兩) 蜜(一升)上藥末之,以蜜合諸藥,微火煎之使如飴 ,量其大小多少,與兒含咽之,百日小兒含如棗核許,日四五甚良。(出第五卷中)備急療少小咳嗽上氣,杏仁湯方。

麻黃(八分去節(jié)) 杏仁(四十枚去尖)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七合,去滓,分服,百日小兒患熱氣急不得服,小便赤黃,服之甚良,大人孩童以意量之,忌如常法。

又療少小咳嗽方。

紫菀(六分) 貝母(三分) 款冬花(一分)上三味搗為散,取豆許著乳頭令兒飲之,日三,奶母忌如常法。

劉氏療小兒咳嗽不得臥方。

甘草(六分炙) 桔梗(四分) 桑白皮 貝母 茯苓(各三分) 大青 吳藍(lán) 五味子人參(各二分)上九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去滓,量多少大小與服,忌如常法。

十六

小兒咳逆上氣方七首

千金杏仁丸,主大人小兒咳逆上氣方。

杏仁(三升)上一味熟搗如膏,蜜一升分為三分,以一分內(nèi)杏仁搗合強(qiáng),更內(nèi)一分搗之如膏,又內(nèi)一分搗熟止,先食含之咽汁,量其多少,日三,每可半方寸,不得過也。

又射干湯,主小兒咳逆喘息如水雞聲方。

射干(二兩) 麻黃(去節(jié)) 紫菀 甘草(炙) 生姜(各一兩) 桂心(五寸) 半夏(五枚洗) 大棗(二十枚去核)上八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一升半,內(nèi)蜜五合,去滓分溫服二合,忌餳羊肉,生蔥。

又方半夏(四兩洗) 生姜(三兩) 桂心 紫菀 細(xì)辛 阿膠(各二兩) 甘草(二兩炙)款冬花(二合) 蜜(一合)上九味切,以水一斗先煮半夏,取六升去滓,內(nèi)諸藥煮。取二升五合,去滓,兩歲見飲六合,五歲兒飲一升,量大小多少加減之。

又五味湯,主小兒風(fēng)冷入肺,上氣氣逆,面青喘迫,晝夜不息,食則吐,不下方。

五味子(二分) 麻黃(去節(jié)一分) 當(dāng)歸(二分) 人參(一分) 細(xì)辛(半分) 干姜(一分) 桂心(一分) 紫菀(一分) 款冬花(半分) 甘草(炙一分) 大黃(六分)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九合,去滓,兒六十日至百日,服二合半,百日余至二百日,一服三合。(一方無款冬大黃有大棗三枚出第五卷中通按食則吐乃吐食也不下不大便也故用大黃以下之氣降而吐自止喘自定)千金翼療小兒寒熱咳逆,膈中有 ,乳吐不欲食。

干地黃(四兩) 麥門冬(半升去心) 五味子(五合) 大黃 硝石(各一兩) 蜜(半升)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內(nèi)消石蜜,煮令沸服二合,日三,胸中當(dāng)有宿乳一升許出,兒大者服五合。又療小兒大人咳逆短氣,胸中吸吸,呵出涕唾,嗽出臭膿方。

燒淡竹瀝,煮二十沸,一服一合,日五服,大人服一升。

不妨食息乳哺。(并出第十一卷中)劉氏療小兒上氣急滿,坐臥不得方。

鱉甲(一兩炙令極熟搗為末) 燈心(一握)上二味,以水二升,煎取八合,以意量之與服。

十六

小兒傷寒方三首

千金論曰,夫小兒未能冒涉霜雪,乃不病傷寒也。大人解脫之久,傷于寒冷,則不論耳,然天行非節(jié)之氣,其亦得之,有時(shí)行疾疫之年,小兒出腹便患斑者也,治其時(shí)行節(jié)度,故如大人法,但用藥分劑少異,藥小冷耳。

又療小兒傷寒方。

生葛汁 淡竹瀝(各六分)上二味相和,二三歲兒分三服,不宜煮,生服佳。

又療少小未滿百日,傷寒鼻衄,身熱嘔逆麥門冬湯方。

麥門冬(三分) 桂心(八銖) 寒水石 石膏(碎) 甘草(炙各二分)上五味切,以水二升半,煮取一升,分服一合,日三。

又療少小傷寒,芍藥四物解肌湯方。

芍藥 黃芩 升麻 葛根(各二分)上藥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四服,期歲以上分三服。(并出第五卷中)

十六

小兒天行方八首

廣濟(jì)療小兒天行壯熱咳嗽,心腹脹妨方。

人參 甘草(炙各一分) 生地黃 麥門冬(去心) 茅根(各六分)上五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以意量之,分溫與服,忌如常法。

又方麥門冬(去心) 茅根(各六分) 甘草(炙) 人參(各二分) 紫菀 升麻 貝母 竹瀝(各二分)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八合,分服,忌如常法。

千金療少小有熱不汗,二味通汗散方。

雷丸(四兩) 粉(半斤)上藥搗篩,以粉兒身,以瘥為度。

又療小兒生一月至五月乍寒乍熱方。

細(xì)銼柳枝,煮取汁,以洗兒立效,若渴,絞冬瓜汁服之。

又療小兒寒熱,及赤氣中人,豬蹄散方。

取豬后腳懸蹄燒灰末,以乳汁飲一撮立效。(并出第五卷中)劉氏療小兒天行頭痛壯熱方。

青木香(六分) 白檀香(三分)上二味搗散,以清水和服之,以水調(diào)涂頂,頭痛立瘥。

又方吳藍(lán) 大青(各十分) 甘草(炙) 生麥門冬(去心) 生姜(各六分) 茵陳(三分) 梔子仁(十枚) 蘆根(一握洗)上八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分溫服之,忌如常法。

又療小兒天行五日以后,熱不歇方。

棗葉(一握) 麻黃(一兩去節(jié)) 蔥白(切一合) 豉(一合)上四味切,以童子小便二升煎,取九合去滓,分服之。

十六

小兒諸黃方四首

千金療小兒黃方。

搗上瓜根汁,澄清滴兒鼻中如大豆許,日服三合。

又方搗麥青汁服之。

又方搗韭根汁,以滴兒鼻中少許,即出黃水瘥。

又療諸黃方。

小豆(二十一枚) 瓜蒂(十四枚) 糯米(四十粒)上三味搗散,吹鼻中瘥。(并出第五卷中)

十六

小兒諸瘧方九首

廣濟(jì)療小兒瘧方。

取蛇皮燒灰,一錢匕和冷水服之。

又方取驢軸下垢膩,刮取和面作燒餅與吃,以瘥止。

刪,繁療小兒瘧,或自能飲,或不能飲母含藥與飲之,常山酒煎方。

常山(二兩) 桂心(一兩) 甘草(半兩)上三味切,以酒一升煎,取七合去滓,分服,取吐瘥止。

千金常山湯,主小兒溫瘧方。

常山(四分切) 淡竹葉(切一握) 小麥(三合)上三味,以水一升半,煮取五合,一日至七日兒,一合為三服,八日至十五日兒,一合半為三服,十六日至二十日兒,二合為三服,四十日至六十日兒,六合為三服,六十日至百日兒,一服二合半,百日至二百日兒,一服三合,其一歲至七八歲兒,增藥水,并以此為率又方灸兩乳下一指各三壯。

又方燒雞 黃皮末,和乳與服,男雄女雌。

又方生鹿角末,發(fā)時(shí)與一錢匕服之。

又方燒鱉甲灰,以酒服一錢匕,至發(fā)時(shí)服三匕。(出第五卷中)劉氏療小兒瘧方。

黃丹半錢匕,以蜜水和與服,若冷,以酒和與服之良。

十六

小兒眼赤痛方八首

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眼痛方。

取淡竹瀝拭之。

又方取鯉魚膽點(diǎn)之。

又方取車前草汁,和竹瀝點(diǎn)之。

又方以人乳浸黃連點(diǎn)之。

劉氏療小兒赤眼方。

黃連(二分) 樸硝(一分令干)上二味,以婦人奶汁浸之,點(diǎn)眼良。

短劇療小兒蓐內(nèi)赤眼方。

生地黃薄切,冷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取羊子肝薄切,以井花水浸,以貼之妙。

又方取黃柏以乳浸,點(diǎn)之。

十六

小兒諸淋方六首

千金療小兒淋方。

車前子一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之。(一方用車前草)又方以冬葵子煮汁服之。

又方取蜂房亂發(fā)燒灰,以水服一錢匕,日再服。

文仲療小兒淋,兼石淋方。

取特牛陰毛燒灰,以漿水服一刀圭,日再服。

又方榆皮 瞿麥(各六分)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分溫服之。

又方小麥(一合) 蔥白(一握)上二味,以水一升,煮去滓取一半,分服之。

十六

小兒小便不通方五首

廣濟(jì)療小兒熱極病,小便赤澀,或不通,尿輒大啼呼,滑石湯方。

滑石(十六分) 子芩(十四分) 冬葵子(八分) 車前草(切一升)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一歲至四五歲服一合,日再服甚良。

短劇療小兒小便不通,地膚子湯方。

地膚子(一分) 瞿麥 冬葵子(各三分) 知母 黃芩 豬苓 海藻 橘皮 升麻 通草(各一分半) 大黃(八分)上十一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大小多少量與服,忌如常法。(千金有枳實(shí)無橘皮)千金療小兒小便不通方。

車前草(一升切) 小麥(一升)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以煮粥服,日三四,量與服。

又方冬葵子(一升)上一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入滑石末一分,溫分服。

劉氏療小兒忽不得小便,急悶方。

蔥白(一握) 通草(一兩) 冬葵子(一合)上三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量服。

十六

小兒遺尿失禁方五首

千金療小兒遺尿方。

瞿麥 龍膽 石葦(去毛) 桂心 皂莢(炙去皮子各二分) 雞腸草(四分) 車前子(五分) 人參(二兩)上八味搗篩,蜜丸如小豆,每服五丸,加至六七丸又方灸臍下一寸半,隨年壯。

又方灸大敦三壯。

又方小豆葉搗汁服佳。

又療失禁,不覺尿出方。

以豆醬和灶突黑如大豆許,內(nèi)尿孔中佳。

十六

小兒大便有血方三首

救急療小兒大便訖,血出方。

鱉甲(一枚炙末五分)上一味以水和,量多少大小服,日三,忌如常法。(千金云鱉頭一枚)又方以車 一枚,燒令赤,內(nèi)水中與服瘥。(千金同)又方燒甑帶灰,涂乳上與飲之瘥。(千金同)

十六

小兒大便不通方四首

千金紫雙丸,主小兒身熱頭痛,食飲不消,腹脹滿,或小腹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數(shù)起,小兒無異疾,唯飲食過度,不知自止,哺乳失節(jié),或驚悸寒熱,唯此丸治之,不瘥復(fù)可再服。小兒欲下,是其蒸候,哺食減少,氣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內(nèi)不調(diào),悉宜用此丸,不巴豆(去心皮熬) 蕤核仁(各十八銖別搗) 麥門冬(十銖去心) 甘草(五銖炙) 甘遂(二銖)上八味,以湯熟洗巴豆,研,以新布絞去油,別搗甘遂,甘草,牡蠣,麥門冬,細(xì)篩畢,搗巴豆蕤仁令極熟,乃內(nèi)諸藥散,更搗三千杵,如藥燥,入少蜜足之。半歲兒可服如荏子一雙,一二歲兒服如半麻子。作一雙,三歲兒服如麻子一枚,作一雙四歲兒服如麻子二丸,五六歲兒服如大麻子二丸,七八歲兒服如小豆二丸,九歲十歲兒微大于小豆二丸,常以雞鳴時(shí)服,必效療小兒大便不通方。

灸口兩吻各一壯。

又方豬苓(一兩)上一味,以水少許煮雞矢白一錢匕,與服立瘥。

又主小兒大小便不通妨悶方。

白蜜(一合)上一味,煎為丸內(nèi)下部中,即通,小便不通嚼生蔥以綿裹少許內(nèi)小便道中即通。

十六

小兒赤白痢方七首

廣濟(jì)療小兒赤白痢腹痛方。

赤石脂 龍骨 地榆 黃連(各四分) 濃樸(炙) 人參(各三分) 當(dāng)歸 干姜(各三分)上八味搗散,以飲汁服半錢匕,日再服之,蜜丸以乳汁下三丸至七丸,亦佳,此方甚妙,以意量之。

又療小兒客冷白痢方。

人參(六分) 濃樸(炙) 甘草(炙各四分) 茯苓 桔梗(各五分) 櫸皮(八分炙)上六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其大小可一合為度。以瘥止,忌如常法。

救急療二百日小兒赤白痢,日夜五十行方白術(shù) 干姜(各四分) 茯苓 甘草(炙各四分) 附子(二分炮)上五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溫服之。

必效療小兒一歲以上,二歲以下赤白痢久不瘥,雞子餅方。

雞子(二枚取白) 胡粉(兩錢) 蠟(一兩)上三味,熬蠟消,下雞子胡粉,候成餅,平明空腹與吃,可三頓,痢止。

劉氏療小兒赤白痢方。

油麻子(一撮許炒令香)上一味搗末,以蜜作漿調(diào)與服,大人亦療之。

又療小兒赤白痢,咽脹不出方。

黃柏(半兩炙) 當(dāng)歸(六分)上二味切,以水一升,煮取六合,分溫服之佳。

又方莨菪子 羊肉(薄切布上)上二味,以綿裹內(nèi)下部中,不過再瘥。

十六

小兒蠱毒血痢方九首

廣濟(jì)療小兒熱毒膿血痢方。

羚羊角 地榆 阿膠 赤石脂 黃連 當(dāng)歸(各八分) 吳藍(lán) 茜根 甘草(炙各六分)黃芩(五分)上十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半,量大小服之甚妙。

又療小兒熱毒血痢方。

犀角(十分) 地榆(六分) 蜜(三分) 地麥草(五合)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去滓,量大小服之。

又方蔥白(三兩) 香豉(三合) 梔子(綿裹七枚) 黃連(一兩)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分服。

又療下鮮血方。

取梔子仁燒灰末,水和一錢匕服之,量其大小,加減服之。

短劇療少小熱痢不止,梔子丸方。

梔子仁(七枚) 黃連(五分) 黃柏(三分炙) 礬石(四分燒) 大棗(四枚炙令黑)上五味末之,以蜜丸,空腹服小豆許七丸,瘥,如未除,更服,忌如常法。

古今錄驗(yàn)療小兒熱痢,子芩湯方。

子芩(十二分) 知母 女萎(各六分) 竹葉(切八分) 黃柏 甘草(炙各四分)上六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服甚妙。

又療小兒痢血,犀角櫸皮煎方。

犀角(十二分屑) 梁州櫸皮(二十分炙切)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量大小服之,神良。(崔氏同)又療小兒蠱毒痢血, 荷湯方。

荷根 犀角(屑) 地榆 桔梗(各二分)上四味切,以水二升,煮取九合去滓,服一合,至再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阳县| 亳州市| 犍为县| 宜州市| 邳州市| 佳木斯市| 岫岩| 甘谷县| 九江市| 承德县| 邯郸县| 大关县| 左权县| 北安市| 中江县| 嘉禾县| 道真| 香格里拉县| 安顺市| 镇沅| 靖边县| 唐海县| 扬州市| 密山市| 靖西县| 东平县| 绍兴市| 铜山县| 沧源| 扶余县| 方城县| 紫云| 湖南省| 宁乡县| 广宗县| 大埔区| 咸丰县| 台江县| 蚌埠市| 宁明县|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