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量學文。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量作童。楊注:「按童學極是,量其形誤也。」王校據(jù)體性養(yǎng)志二篇中有童子句,與楊說同。
立齋按:量字不誤、字沿上句裁衣、與下句裁厥中而來、童量形近而訛、楊王二氏皆非。
事義為骨髓。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髓作鯁。
立齋按:文心屢用骨鯁,義含梗介。此用骨髓者,骨外指事,髓內(nèi)指義,精義內(nèi)含,均可曰髓,與他文所指有殊。楊校取例失旨,非是,從髓是。
然后品藻玄黃。
梅本凌本并同。黃本玄作元,御覽作玄。楊校云:「原道篇銓賦篇,皆以玄黃連文,此固不應作元也。
立齋按:黃本玄字皆作元,避清諱也。楊云不應作元殊非。說見前。
斯綴思之常數(shù)也。
梅本凌本并同。黃本常作恒,御覽同。
立齋按:恒字漢文避諱改為常,后人遂沿用恒常互通。說見前。
銳精細乃。
梅本乃作巧,凌本黃本并同。
立齋按:梅本從巧是。
夫文變無方。
梅本凌本黃本無并作多。注云:「汪作無。」御覽引亦作無。
立齋按:無方與多方旨同,從多從無皆通,無煩改從,楊校王校皆非。
率故多尤。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率作變。
立齋按:從變?yōu)殚L,變字承上文無方來。
需為事賦。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需作而,賦作賤。
立齋按:句本左哀十二年:「需事之賊也。」御覽誤。
或片接以寸附。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片作尺。
立齋按:從尺是;上言首尾;此言尺寸正合。
夫能懸識湊理。
梅本凌本黃本御覽并同。王校從兩京本湊作腠。
立齋按:說文無腠字。儀禮鄉(xiāng)飲酒:「禮進腠。」注:「膚理也。」又湊說文水上人所會也。又聚也。此言湊理,據(jù)下文節(jié)文二字,是聚會眾理之意;宜從湊是。別如湊、腠、揍、輳、皆為后起通假,釋文作進奏。注云:「又作腠同。」王校改誤,不可從。
文節(jié)自會。
梅本凌本黃本文節(jié)并作節(jié)文。注云:「一作文節(jié)。」御覽作節(jié)文。
立齋按:從節(jié)文為長。
豆之合黃。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作「石之合玉。」
立齋按:豆之合黃,未詳,石之全玉,似后人改作。黃侃據(jù)呂氏春秋「白之所以為堅,黃之所以為初也,黃白雜則堅且牣」,豆疑當作白。似可從。
是以駟壯異力,而六轡如琴。
梅本凌本黃本并同。御覽駟作四。
立齋按:從四是,詩小雅、四牡騑騑、四牡癸骙。
馭文之法。
梅本馭上有「并駕齊驅(qū)而一軗統(tǒng)輻」九字,凌本黃本并同。王校云:「舊本俱無。」御覽亦無,今據(jù)刪。
立齋按:下二句宜存,蓋四句統(tǒng)演馭文之馭字義,王校刪非。
若夫絕筆斷章,譬乘舟之振楫,克終底績,寄在寫以遠送。
梅本楫下有「會詞切理,如引轡以揮鞭。」「克終底績」下作「
寄深寓遠,」凌本黃本并同。
立齋按:嘉靖本四句本協(xié),梅本因所據(jù)原本底績以上均缺,故為校補,當有所本,如補作必有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