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1章 粵道貢國說(7)

  • 海國四說
  • 梁廷楠
  • 4787字
  • 2015-12-29 09:31:07

又,西洋國貢使嗎諾吻薩咧噠惹到京具表進貢。賞賜筵宴畢,差司賓序班一員,伴送至廣東,交該督差官護送出境。賜國王大蟒緞、妝緞、倭緞各三,閃緞五,片金緞一,花緞十,帽緞、藍緞、青緞各五,綾、紡絲各十有四,羅十,絹二,銀三百兩;使臣大蟒緞一,妝緞一、倭緞二,帽緞一、花緞六、藍緞二,綾、紡絲各四,絹二,銀百兩;護貢官、從人緞、綢、綾、絹、銀各有差。

又,貢使嗎諾吻薩喇噠惹行至江南山陽地方病故。禮部題準:“內院撰祭文,所在布政司備祭品,遣本司堂官致祭一次。仍置地塋葬,立石封識。若同來使臣愿帶回骸骨,聽從其便。”

十七年八月,西洋國王阿豐肅遣陪臣本多白壘拉,奉表貢獅子,并奏言:“凡在所屬,瞻仰巍巍。大清國咸懷尊敬,愿率諸國永遠沾恩,等日月之無窮”云云。圣祖仁皇帝召見于太和殿,宴賚遣歸。

御前貢物:國王像一幅,金剛石飾金劍一柄,金珀書箱一座,珊瑚樹一枝,琥珀珠六串,伽楠香二段、哆絨三疋,象牙一枝,犀角四只,乳香六桶,蘇合油一桶,丁香一籠,金銀乳香二籠,花露一箱,花幔四端,花氈一鋪。皇后前貢物:大玻璃鏡一面,珊瑚珠一串,琥珀珠十串,花露一籠,丁香一籠,金銀乳香一籠,花幔四端,花氈一鋪。

又,西洋國入貢,賞例照九年,外加賜國王大蟒緞、妝緞、倭緞、片金緞、閃緞、帽緞、藍緞、青緞各一,花緞二,綾、紡絲各四,綢二,共百;加賞貢使綾、紡絲、羅各二,絹一,共三十;護送官、從人各加賞有差。

又,西洋國貢使回國,兵部給口糧、驛遞夫船,部仍差官伴送至廣東,交該督、撫差官護送出境。

二十四年,監督宜爾格圖奏言:“粵東向有東、西二洋諸國來往交易,系市舶提舉司征收貨稅。明隆慶五年,以夷人報貨奸欺,難于查驗,改定丈抽之例,按船大小以為額稅,西洋船定為九等。后因夷人屢請,量減抽三分,東洋船定為四等。國朝未禁海以前,洋船詣澳,照例丈抽。但往日多載珍奇,今系雜貨,今昔殊異,十船不及一船。請于議減之外,再減二分。東洋亦照例行。”奉旨俞允。

謹案:海禁之開,在是年之前一年。沿海民人,得以五百石以下船出洋貿易。其海口內橋津舟車等物,停止征收。據此,則是舊例丈抽已行議減,是年,因再酌減也。

五十九年,西洋國王遣陪臣斐拉里奉表來貢。是日,設表案于暢春園九經三事殿皆下正中,圣祖仁皇帝御殿升座,禮部、鴻臚寺官,引貢使奉表陳案上,退行三跪九叩禮。仍詣案前奉表進殿左門,升左陛,膝行至寶座旁恭進。圣祖仁皇帝受表,轉授接表大臣。貢使興,仍由左陛降,出左門,于階下復行三跪九叩禮。入殿,賜坐、賜茶畢,謝恩退。

乾隆十八年,西洋國王遣陪臣巴哲格等,奉表來京。令來使候于后左門,恭候高宗純皇帝御乾清宮,升寶座,禮部堂官一人,率領在京居住西洋人一人,引來使進見。進表儀同雍正五年。是日,會集之大臣咸補服,議政大臣入內大臣班,不賜茶,豹尾班侍衛照常隨進,扈衛如儀。

謹案:雍正五年,西洋意達里亞、博爾都噶爾雅兩國并入貢,分載于后。

賜國王及正使,均照雍正五年例。其副使總理官,每人蟒緞、帽緞各一,妝緞、采緞、藍花緞、青花緞、藍緞各二,綾、紡絲各四,絹二;護送官,每人潞綢、紡絲各四,絹二,銀五十兩;從人每名潞綢、紡絲、絹各二,銀五十兩。又,加賜國王龍緞四,妝緞十二,妝花緞、線緞各八,綾、紡絲各二十二,羅十三,絹七,冊頁一,瑪瑙玉器六件,琺瑯器二種十二件,漆器十九種四十八件,瓷器三十三種共一百八十八件,及紫檀木器、畫絹、香袋、香餅、紙墨扇、茶等物;正使妝緞二、花緞、線緞四,玉器二,琺瑯器二,漆器三種五件,瓷器八種共三十三件,及畫絹、紙墨扇、茶等物。又,隨敕書賜國王龍緞、片金緞各二,蟒緞、倭緞各三,妝緞七,花緞六,閃緞、花緞、藍花緞、青花緞、藍緞、青緞、帽緞、線緞各四,綾、紡絲各二十二,羅十有三,絹七。又五月初一日,于圓明園,賜國王紗四十、葛百,及香囊、香串、宮扇、藥錠等物;正使紗三十、葛四十;副使、總理官紗十有二、葛十,及香囊、香串、宮扇、藥錠等物各有差;從人紗五十、葛百。

三十一年,覆準:“嗣后西洋人來廣,遇有原進土物及習天文、醫科、丹青、鐘表等技,情愿赴京效力者,在澳門令告知夷目,呈明海防同知,在省令告知行商,呈明南海縣,隨時詳報總督具奏請旨,護送進京。僅帶書信物件,由海防同知、南海縣交提塘轉遞。”

意大里亞國(即意達里亞)

謹案:即《會典》所稱之意達里亞。東與哪嗎接壤,地在博爾都噶爾雅之南稍西,佛蘭西之東,荷蘭之東南,并居大西洋中。《明史》云:“自古不通中國。萬歷時,其國人利瑪竇言:歐羅巴諸國,歷奉天主耶穌教。而耶穌生于如德亞,其國在亞細亞洲之中,西行教于歐羅巴。其始生在漢哀帝元壽二年庚申,閱一千五百八十一年,始泛海抵廣州之香山澳。至二十九年入京師,中官馬堂以其方物進獻,自稱大西洋人。禮部言:“《會典》止有西洋瑣里國,無大西洋,其真偽不可知。又寄居二十年,方行進貢,則與遠方慕義特來獻琛者不同。且其所貢《天主》及《天主母圖》,既屬不經,而所攜又有神仙骨諸物。夫既稱神仙,自能飛升,安得有骨。況此等方物,未經臣部譯驗,徑行進獻,則內臣混進之非,與臣等溺職之罪,俱有不容辭者。及奉旨送部,乃不赴部審譯,而私寓僧舍,臣等不知其何意。但諸番朝貢,例有回賜,其使臣必有宴賞,乞給賜冠帶還國,勿令潛居兩京,與中人交往,別生事端。”不報。帝嘉其遠來,假館授粲,給賜優厚。公卿以下重其人,咸與晉接。瑪竇安之,遂留不去,以三十八年四月卒于京。賜葬西郭外。其年十一月朔,日食。歷官推算多謬,朝議將修改。明年,五官正周子愚言:“大西洋歸化人龐迪我、熊三拔等,深明歷法。其所攜歷書,有中國載籍所未及者。當令譯上,以資采擇。”禮部侍郎翁正春等,因請仿洪武初設回回歷科之例,令迪莪等同測驗。從之。

自瑪竇入中國后,其徒有王豐肅者,來居南京,專以天主惑眾,士大夫暨里巷小民,間為所誘。禮部郎中徐如珂惡之。其徒又自夸風土人物遠勝中華,如珂乃召兩人,授以筆,令各書所記憶。悉舛謬不相合,乃倡議驅斥。四十四年,與侍郎沈淮、給事中晏文輝等合疏,斥其邪說惑眾,且疑其為佛郎機假托,乞急行驅逐。禮科給事余懋孳亦言:“自利瑪竇東來,而中國復有天主之教。乃留都王豐肅、陽瑪諾等,煽惑群眾,不下萬人,朔望朝拜,動以千計。夫通番、左道并有禁。今公然夜聚曉散,一如白蓮、無為諸教。且往來壕鏡,與澳中諸番通謀,而所司不為遣斥,國家禁令安在。”帝納其言,至十二月,令豐肅及迪我等俱遣赴廣東,聽還本國。命下久之,乃遷延不行,所司亦不為督發。四十六年四月,迪我等奏:“臣先與利瑪竇十余人,涉海九萬里,觀光上國,叨食大官十有七年。近南北參劾,議行屏斥。竊念臣等焚修學道,尊奉天主,豈有邪謀。惟圣明垂憐,候風便還國。若寄居海嶼,益滋猜疑,乞并南都諸處陪臣,一體寬假。”不報。乃怏怏而去。豐肅等尋變姓名,復入南京,行教如故。其國善制炮,視西洋更巨。既傳入內地,華人多效之,而不能用。天啟、崇禎間用兵,數召澳中人入都,令將士學習,其人亦為盡力。崇禎時,歷法益疏舛,禮部尚書徐光啟,請令其徒羅雅谷、湯若望等,以其國新法相參較,開局纂修。報可。久之書成,即以崇禎元年戊辰為歷元,名之曰《崇禎歷書》。其法視《大統歷》為密。其國人東來者,大都聰明之士,意專行教,不求祿利。其所著書,多華人所未道,故一時好異者咸尚之。而士大夫如徐光啟、李之藻輩,首好其說,且為潤色其文詞,故其教驟興。時著聲中土者,更有龍華民、畢方濟、艾如略、鄧玉函諸人。華民、方濟、如略及熊三拔,皆意大理亞國人。玉函,熱而瑪尼國(即荷蘭國。)人。龐迪我,依西把尼亞國(即以西把尼亞國。)人。陽瑪諾,波而都瓦爾國(即博爾都噶爾雅國。)人。皆歐羅巴洲之國也。”

雍正三年,西洋意達里亞國教化王伯納第多,遣陪臣噶噠都易德豐奉表,謝圣祖仁皇帝撫恤恩,并賀世宗憲皇帝登基,貢方物。使臣至京,貢厚福水五十瓶、綠玻璃鳳壺一、哩阿期波羅杯一、蜜蠟杯一、小蜜蠟杯一對,蜜蠟小瓶三、琺瑯小員牌三、蜜蠟小刀柄二、銀累絲四、輪船一、小銅日規一、連銀累絲瓶二、累絲花二、水晶滿堂紅燈一架、各寶玩器共十八件、咖石侖鼻煙罐一對、各色玻璃鼻煙壺十二、各寶員球八十二、各寶鼻煙壺十六、銀累絲大小花盤四、寶地銀花盤一、連座銀累絲船二、銀花匣一、連銀累絲小花瓶一對、鑲寶石花二枝、銀絲小漏盤一、線花畫五張、皮書九張、皮扇面畫十二張、繡花紙盤四面、小銀罐二十九、花石片大小十八塊、鐵花盆二,巴爾薩嗎油二盒、咖石侖蓋杯一對、鍍金皮規矩一對、鑲牙片鼻煙盒十一、銀花素鼻煙盒一對、鑲銀花砂漏一對、咖石侖、綠石鼻煙盒各一、阿噶達片四塊、番銀筆一對、咖石侖帶頭片大小二十四塊、瑪瑙刀柄一、瑪瑙鼻煙壺一、各色石鞭頭六、小石盒一對、珊瑚珠二串、瑪瑙珠四串、各寶素珠十四串、花紙盤七面、香枕囊六、顯微鏡一套、石頭火漆印把一對、火字鏡一、玻璃棋盤、棋子共二盒、火漆八包、大紅羽緞四、周天球一、鼻煙五十罐、照字鏡二架。

使臣歸國,令赍敕諭其王曰:“覽王奏并進方物,具見悃誠。我圣祖仁皇帝,冒萬方,無遠弗屆。龍馭升遐,中外臣民悲思永慕。朕纘承大統,勉思紹述。前徽教化王遠行陳奏,感先帝之垂恩,祝朕躬之衍慶,周詳懇至,詞意虔恭。披閱之下,朕心嘉慰。使臣遠來,朕已加禮優待。至于西洋寓居中國之人,朕以萬物一體為懷,時教其謹飭安靜。果能慎守法度,行止無愆,朕自推恩撫恤。茲因使臣歸,特頒斯敕。并賜妝緞、錦緞、大緞六十疋,次緞四十疋。王其領受,悉朕之意。”

賜國王大蟒緞、妝緞、倭緞各四,片金緞二,閃緞、藍花緞、青花緞、帽緞、藍緞、青緞各六,綾、紡絲各十有八,羅十,絹四,銀三百兩;使臣大蟒緞、妝緞、倭緞、帽緞、藍花緞、青花緞、藍緞各二,綾、紡絲各六,絹四,銀二百兩。又,特賜國王貂皮、人參、各色妝緞、錦緞、大緞、次緞、洋漆器、瓷器、芽茶、紙、墨、絹扇等物。

又,奉旨:“其來使賜燕畢,差司賓序班一人,伴送至廣東,該督撫差官護送出境。欽此。”

四年六月初五日,論意達里亞國教化王:“覽王奏請援釋放德里格之例,將廣東監禁之畢天祥、計有綱一體施恩釋放等語。查德里格于康熙五十九年,因傳信不實,又妄行陳奏,圣祖仁皇帝念系海外之人,從寬禁錮。及朕即位后,頒降恩詔:凡情罪可原者,悉與赦免,開以自新。德里格所犯與赦款相符,故得省釋。彼時廣東大吏未曾以畢天祥、計有綱之案入大赦冊內具題上聞。今據王奏請,朕查二人所犯,非在不宥之條,即王不行陳奏,朕亦必察出施恩。今特降旨與廣東大吏,將畢天祥、計有綱釋放,以示朕中外一體,寬大矜全之至意。茲因使臣回國,再賜人參、貂皮等項,用展朕懷,王其收受,故茲敕諭。”

五年,其國又遣使貢方物:大珊瑚珠、寶石素珠、金鑲咖石侖瓶、金琺瑯盒、金鑲蜜蠟盒、銀鑲咖石侖盒、金鑲瑪瑙盒、銀鑲藍石盒、銀鍍金鑲云母盒、銀鍍金鑲玳瑁盒、玻璃瓶貯各品藥露、金絲緞、金銀絲緞、金花緞、洋緞、大紅羽毛緞、大紅哆呢、洋制銀柄武器、洋刀、長劍、短劍、針銀花火器、自來火長槍、手槍、上品鼻煙、石巴依瓦油、圣多默巴爾撒木油、璧露巴爾撒木油、伯肋西理巴爾撒木油、各品衣香、巴斯第理葡萄紅露酒、葡萄黃露酒、白葡萄酒、紅葡萄酒、咖石侖各色琺瑯料、烏木鑲青石桌面、烏木鑲黃石桌面、烏木鑲各色石花條桌、織成各種遠視畫。

博爾都噶爾雅國

謹案:地居英吉利之東南,佛蘭西之東北,意大里亞之南稍東。曰雅者,即譯音之亞也。在歐邏巴極西境,周七百里。西濱大洋。地分五道。四方商船皆聚國城。有大河曰德若,經由城西入海。通海大市凡六,水泉二萬五千。國有二學:曰厄物束,曰哥應拔。歐羅巴高士多出此學。土產果實、絲棉,多水族,善釀葡萄酒,即過海至中國不壞。園囿有周數十里者,禽獸充刃,異國名王過其地往射獵焉。俗有仁會,恤孤寡煢獨。商船至,或有死而無主者,收其行李,訪其戚屬還之。國王隨處遣官為孤子治家,長則還所有,且加益焉。明以前未通中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孟津县| 泰兴市| 青冈县| 德昌县| 马尔康县| 九龙县| 金堂县| 阳新县| 界首市| 积石山| 马尔康县| 龙川县| 固阳县| 大港区| 罗源县| 丘北县| 涟源市| 建昌县| 元谋县| 亚东县| 兴文县| 宁强县| 诸暨市| 武汉市| 奉贤区| 靖西县| 民勤县| 汽车| 日照市| 犍为县| 旅游| 桐乡市| 鹤壁市| 县级市| 瑞丽市| 富宁县| 石河子市| 镇宁| 体育| 苍山县| 文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