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2章

婦人陷經漏下。黑不解。膠姜湯主。((原注)臣億等校諸本。無膠姜湯方。想是妊娠中膠艾湯。樓氏綱目云。即芎歸膠艾湯。一云。加干姜一兩。)(鑒)李 曰。陷經漏下。謂經脈下陷。而血漏下不止。乃氣不攝血也。黑不解者。瘀血不去。則新血不生。榮氣腐敗也。然氣血喜溫惡寒。用膠姜湯。養氣血則氣盛血充。推陳致新。而經自調矣。按此條文義。必有缺誤。膠姜湯。方亦缺。姑采此注。以見大意。

(尤)陷經。下而不止之謂。黑則因寒而色瘀也。

膠姜湯。方未見。然補虛溫里止漏。阿膠干姜二物已足。林億云。恐是膠艾湯。按千金膠艾湯。有干姜。似可取用。

巢源。載五色漏下。其五曰。腎臟之色黑。漏下黑者。是腎臟之虛損。故漏下而挾黑色也。

婦人少腹滿。如敦狀。小便微難。而不渴。生后者。此為水與血俱結在血室也。大黃甘遂湯主之。(如敦狀。脈經作敦敦狀更四字。注。要略云。滿而熱。案徐沈。生。改經。誤。)(尤)敦音對。按周禮注。盤以盛血。敦以盛食。蓋古器也。少腹滿。如敦狀者。言少腹有形高起。如敦之狀。與內經脅下大如覆杯之文略同。小便難。病不獨在血矣。不渴。知非上焦氣熱不化。生后。即產后。產后得此。乃是水血并結。而病屬下焦也。故以大黃下血。

甘遂逐水。加阿膠者。所以去瘀濁。而兼安養也。

案周禮。天官玉府。若合諸侯。則共珠盤玉敦。鄭注。敦。盤類。古者以盤盛血。以敦盛食。尤注本于此。又廣雅。釋器。 。盂也。爾雅釋丘。郭注。敦。盂也。知本條如敦狀。謂如盤盂之形也。脈經如敦敦狀。而千金云。陰交石門。主水脹水氣。行皮中。小腹皮敦敦然。小便黃。則脈經似是。然如字。竟無著落。沈云。人敦而不能起。言其下重之情也。金鑒云。敦。大也。皆于文義。不相葉。今從尤注。

大黃甘遂湯方大黃(四兩) 甘遂(二兩) 阿膠(二兩)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其血當下。

婦人經水不利下。抵當湯主之。((原注)亦治男子膀胱滿急。有瘀血者。)(尤)經水不利下者。經脈閉塞而不下。比前條下而不利者。有別矣。故彼兼和利。而此專攻逐也。然必審其脈證并實。而后用之。不然。婦人經閉。多有血枯脈絕者矣。雖養沖任。猶恐不至。而可強責之哉。

(鑒)婦人經水不利下。言經行不通利快暢下也。乃婦人恒有之病。不過活瘀導氣。調和沖任。足以愈之。今曰抵當湯主之。夫抵當重劑。文內無少腹結痛。大便黑。小便利。發狂善忘。寒熱等證。恐藥重病輕。必有殘缺錯簡。讀者審之。

抵當湯方水蛭(三十個熬) 虻蟲(三十枚熬去翅足) 桃仁(二十個去皮尖) 大黃(三兩酒浸)上四味。為末。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千金桃仁煎。治帶下月經閉不通。

本方。去蛭。加樸硝五兩。

千金翼。抵當湯。治婦人月水不利。腹中滿。時自減。并男子膀胱滿急方。

本方。去虻蟲。加虎杖二兩。一云虎掌。

又杏仁湯。治月水不調。或一月再來。或兩月三月不來。或月前。或月后。閉塞不通。

于本方。加杏仁三十枚。(千金同。)李氏必讀。代抵當湯。行瘀血。(如血老而甚者。去歸地。加蓬術。)生地黃 當歸尾 穿山甲(各三錢) 降香(一錢五分) 肉桂(去皮一錢)桃仁(去皮尖炒二錢) 大黃(去皮三錢) 芒硝(八分)水二鐘。煎一鐘。血在上食后服。血在下食前服。

張氏醫通云。水蛭如無。以陵鯉甲。生漆涂炙。代之。

又代抵當丸。治虛人蓄血。宜此緩攻。

于前方。去降香。加蓬術為末。蜜丸。蓄血而上部者。丸如芥子。黃昏去枕仰臥。以津咽之。令停喉。

以搜逐瘀積。在中部食遠。下部空心。俱丸如梧子。百勞水煎湯下之。汪氏醫方集解同。但去降香莪術芒硝。用玄明粉。

婦人經水閉不利。臟堅癖不止。中有干血。下白物。礬石丸主之。

(沈)臟。即子宮也。堅癖不止。止當作散字。堅癖不散。子宮有干血也。白物者。世謂之白帶也。

(魏)藏堅之臟。指子宮也。臟中之臟。指陰中也。

(尤)臟堅癖不止者。

子臟干血。堅凝成癖。而不去也。干血不去。則新血不榮。而經閉不利矣。由是蓄泄不時。胞宮生濕。濕復生熱。所積之血。轉為濕熱所腐。而成白物。時時自下。是宜先去其臟之濕熱。礬石卻水除熱。合杏仁破結潤干血也。

礬石丸方礬石(三分燒) 杏仁(一分)上二味。末之。煉蜜和丸。棗核大。五內中。劇者再內之。

(程)礬石酸澀。燒則質枯。枯澀之品。故神農經以能止白沃。亦澀以固脫之意也。杏仁者。非以止帶。

以礬石質枯。佐杏仁一分。以潤之。使其同蜜。易以為丸。滑潤易以內陰中也。此方專治下白物而設。未能攻堅癖下干血也。

婦人六十二種風。及腹中血氣刺痛。紅藍花酒主之。

(尤)婦人經盡產后。風邪最易襲入腹中。與血氣相搏。而作刺痛。刺痛。痛如刺也。六十二種未詳。

紅藍花。苦辛溫。活血止痛。得酒尤良。不更用風藥者。血行而風自去耳。

紅藍花酒方((原注)疑非仲景方。)紅藍花(一兩)上一味。以酒一大升。煎減半。頓服一半。未止再服。

外臺。近效。療血暈絕不識人煩悶方。

紅藍花三兩。新者佳。以無灰清酒半升。童子小便半大升。煮取一大盞。去滓候稍冷服之。

婦人良方。紅藍花酒。療血暈絕不識人。煩悶言語錯亂。惡血不盡。腹中絞痛。胎死腹中。

紅藍花一兩。上為末。分二服。每服酒二盞。童子小便二盞。煮取盞半。候冷分為二服。留滓再并煎。

一方無童便。(本出肘后。徐氏胎產方。治產后血暈。昏迷心氣絕。)婦人腹中諸疾痛。當歸芍藥散主之。

(徐)此言婦人之病。大概由血。故言諸疾痛。皆以術苓澤歸芍芎主之。謂即有因寒者。亦不過稍為加減。非真以此方概腹中諸痛也。

(鑒)諸疾腹痛。謂婦人腹中諸種疾痛也。既曰諸疾痛。則寒熱虛實。氣食等邪。皆令腹痛。豈能以此一方。概治諸疾痛耶。當歸芍藥散主之。必是錯簡。

當歸芍藥散方(見前妊娠中。)婦人腹中痛。小建中湯主之。

(徐)此言婦人之病。既已由血。則虛者多。從何補起。唯有建中之法為妙。謂后天以脾胃為本。胃和而飲食如常。則自能生血而痛止也。小建中。即桂枝湯加飴糖也。言外見當扶脾之統血。不當令借四物之類耳。前產后附千金內補當歸建中湯。正此意也。

小建中湯方(見前虛勞中。)朱氏集驗方。加味建中湯。治女人虛敗腹痛。

本方中。加當歸琥珀木香。

施丸端效方。大加減建中湯。治婦人胎前產后。一切產損。月事不調。臍腹 痛。往來寒熱。自汗口干煩渴。于黃 建中湯。去膠飴。加當歸川芎白術。

問曰。婦人病飲食如故。煩熱不能臥。而反倚息者何也。師曰此名轉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腎氣丸主之。(以胞以下。脈經。作此人故肌盛。頭舉身滿。今反羸瘦。頭舉中空。感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則愈。宜服腎氣丸。以中有茯苓故也。方在虛勞中。)(尤)飲食如故。病不由中焦也。了戾與繚戾同。胞系繚戾。而不順。則胞為之轉。胞轉則不得溺也。

由是下氣上逆。而倚息。上氣不能下通。而煩熱不得臥。治以腎氣者。下焦之氣腎主之。腎氣得理。庶繚者順。戾者平。而閉乃通耳。

巢源云。胞轉之病。由胞為熱所迫。或忍小便。俱令水氣還迫于胞。屈辟不得充張。外水應入。不得入內。溲應出不得出。內外壅脹不通。故為胞轉。其狀小腹急痛。不得小便。甚者至死。張仲景云。婦人本肥盛。且舉自滿。全羸瘦。且舉空減。胞系了戾。亦致胞轉。(朱氏格致論。引婦人本肥盛云云。而曰。其義未詳。)案了。繚并音聊。繚。纏也。繞也。千金有四肢痿 繚戾等文。舒氏女科要訣云。了戾者。

絞紐也。

腎氣丸方干地黃(八兩) 薯蕷(四兩) 山茱萸(四兩) 澤瀉(三兩) 茯苓(三兩)牡丹皮(三兩) 桂枝 附子(炮各一兩千金翼用桂附各二兩)上八味。末之。煉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詳于虛勞。及消渴中。當參考。)(鑒)趙良曰。此方在虛勞中。治腰痛小便不利。小腹拘急。此亦用之何也。蓋因腎虛用之也。用此補腎則氣化。氣化則水行而愈矣。然轉胞之病。豈盡由下焦腎虛。氣不化出致耶。或中焦脾虛。不能散精歸于胞。及上焦肺虛。不能下輸布于胞。或胎重壓其胞。或忍溺入房。皆足成此病。必求其所因。以治之也。

李曰。方名腎氣丸者。氣屬陽。補腎中真陽之氣也。內具六味丸。壯腎水。以滋小便之源。附桂益命門火。以化膀胱之氣。則熏蒸津液。水道以通。而小便自利。此所以不用五苓散。而用腎氣丸也。

蛇床子散方。溫陰中坐藥。(脈經。作婦人陰寒。溫陰中作藥。蛇床子散主之。徐程魏尤金鑒并同。)蛇床子仁上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許。和合相得。如棗大。綿裹內之。自然溫。(合。趙作令。是。)(徐)坐。謂內入陰中。如生產謂坐草之坐也。

(程)白粉。即米粉。借之以和合也。

(尤)陰寒陰中寒也。寒則生濕。蛇床子溫以去寒。合白粉燥以除濕也。此病在陰中。而不關臟腑。故但內藥陰中自愈。

案千金注云。坐藥。即下著坐導藥。

少陰脈滑而數者。陰中即生瘡。陰中蝕瘡爛者。野狼牙湯洗之。

(尤)脈滑者濕也。脈數者熱也。濕熱相合。而系在少陰。

故陰中即生瘡。甚則蝕爛不已。野狼牙味酸苦。除邪熱氣疥瘡惡瘡。去白蟲。故取治是病。

案龔氏外科百效云。如因婦人子宮。有敗精帶濁。或月水未凈。與之交合。后又未洗。男子腎虛。邪穢滯氣。遂令陰莖連睪丸腫瘡。小便如淋。名陰蝕瘡。然婦人亦有之。據此則陰蝕。乃霉瘡之屬已。

野狼牙湯方(外臺引千金云。療人陰蟲瘡方。案千金云。治陰中癢入骨困方。與外臺所引異。)野狼牙(三兩千金作兩把)上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以綿纏箸。如繭浸湯瀝陰中。日四遍。

外臺古今錄驗。婦人陰蝕。苦中爛傷。野狼牙湯。

野狼牙三兩。 咀以水四升。煮取半升。去滓內苦酒。如雞子中黃一杯煎沸。適寒溫。以綿濡湯。以瀝瘡中。日四五度即愈。

胃氣下泄。陰吹而正喧。此谷氣之實也。膏發煎導之。

(尤)陰吹。陰中出聲。如大便失氣之狀。連續不絕。故曰正喧。谷氣實者。大便結而不通。是以陽明下行之氣。不得從其故道。而乃別走旁竅也。豬膏發煎。潤導大便。便通氣自歸矣。

案金鑒云。膏發煎導之五字。當是衍文。此谷氣之實也之下。當有長服訶黎勒丸之六字。后陰下氣。謂之氣利。用訶黎勒散。前陰下氣。謂之陰吹。用訶黎勒丸。文義始屬。藥病相對。蓋訶黎勒丸。以訶黎勒固下氣之虛。以濃樸陳皮平谷氣之實。亦相允合。方錯簡在雜療篇內。此說未知是否。姑附之。

蕭氏女科經論云。按婦人陰吹證。仲景以為谷氣實。胃氣下泄所致。此之病機。有不可解。云來注云。

胃實腸虛。氣走胞門。亦是隨仲景之文。而詮之也。夫人谷氣胃中。何嘗一日不實。而見陰吹之證者。未之嘗聞。千百年之書。其缺疑可也。予甲寅歲。游峽右。有友吳禹仲來詢云。此鎮有一富室女。陰戶中時簌簌有聲。如后陰之轉失氣狀。遍訪醫者。不曉此何病也。予曰。陰吹證也。仲景之書有之。禹仲因嘆予之讀書之博。案陰吹非罕見之病。簡前年療一諸侯夫人患此證。尋為瘵。藥罔效而沒。

膏發煎方(見黃膽中。)小兒疳蟲蝕齒方((原注)疑非仲景方。)雄黃 葶藶上二味。末之。取臘日豬脂。熔以槐枝。綿裹頭四五枚。點藥烙之。(案本草綱目。二味等分。日。作月。)(程)小兒胃中有疳熱。則蟲生。而牙斷蝕爛。雄黃味辛。葶藶味苦。辛苦能殺蟲故也。按張仲景有口齒論一卷。(案見宋藝文志。)今未之見。豈被處簡脫于此耶。而婦人方后。不應有小兒方也。

案玉函經第八卷末。亦載治小兒藥三方。蓋另有幼科書。而亡佚者。此類豈其遣方耶。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和县| 清丰县| 台山市| 方城县| 太谷县| 乳源| 章丘市| 绵阳市| 博湖县| 扬州市| 长葛市| 渑池县| 赤壁市| 肇庆市| 湘潭市| 连平县| 新宁县| 黎川县| 绍兴市| 杭锦后旗| 甘南县| 滨州市| 依兰县| 伊吾县| 永泰县| 彩票| 新丰县| 招远市| 长宁区| 镶黄旗| 聂荣县| 盖州市| 丹棱县| 如皋市| 三原县| 九江县| 福泉市| 商城县| 高碑店市| 鄂托克前旗|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