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 清季申報臺灣紀事輯錄
- 佚名
- 4913字
- 2015-12-29 09:28:31
三月二十九日(公歷五月十六日——即禮拜二)
本館電音
三月二十五日,奉上諭:『吏部奏「遵該調補知府與例未符、聲明請旨」一折,福建臺灣府知府員缺,著準其以周懋琦調補;嗣后不得援以為例。余依該。欽此』。
四月初六日(公歷五月二十二日——即禮拜一)
風狂舟覆
閩省候補某縣丞欲渡臺覓差事,掣眷偕行;于三月二十日由福州南臺雇小船駛往馬江,待有官輪船搭赴東渡。詎是晚風狂浪涌,舟至鼓山腳,不能前行;入夜,風愈緊、浪愈大,竟致小船翻側,行李覆沈。其仆力救得衣箱三只,不至漂失。然眷屬皆已落水,幸船旁有杉木二根,各抱其一,得以不死;逾時登岸。是時,沿江小艇皆聞有哭聲;祗緣夜靜天黑,疑系盜劫,不敢往救耳。
四月初十日(公歷五月二十六日——即禮拜五)
琉事該妥
日本西字報言:日本與中國較論琉球一事,現已由該國駐華之領事官與李傅相定該,得臻妥洽,未傷睦誼。至其如何該妥及章程奚似?刻尚未知。此信如確,不惟琉球之幸,亦中國與日本生靈之福也。
五月初一日(公歷六月十六日——即禮拜五)
臺澎近事
閩省「超武」輪船,前由大憲派赴寧波守口;近奉浙江陳中丞委令該船載米赴閩,接賑澎湖饑民。故上月十二日到閩后,十七日即開赴澎湖也。又聞臺灣道劉蘭洲觀察于上月十二日坐「永?!馆喆瑑榷?,晉省商辦臺防事務。旋于二十三日下午,復乘「永?!馆喆瑬|渡。并聞「永?!勾脚_灣后,即駛往臺北載岑宮保遣散之勇內渡;俟全太守發清口糧,再行載赴粵東云。
五月初七日(公歷六月二十二日——即禮拜四)
臺灣地動
四月十一日上午,臺灣南境地動,計半日之間,地動七次;亦云異矣。其撼動之勢,由南迤囗〈辶里〉至北。隨后,傾盆雨下。蓋天地之氣,郁結而交發也。
五月十二日(公歷六月二十七日——即禮拜二)
賞假調理
福州船政大臣黎星使,于三月間曾奏請開缺治病。茲聞折差于四月二十二日遞到批回,奉上諭:『黎兆棠,著賞假一個月調理,毋庸開缺。欽此』。但聞星使病勢實在有增無減,故一概工程俱交許總監工辦理云。
五月二十一日(公歷七月初六日——即禮拜四)
諭旨恭錄
五月十四日,奉上諭:『前據翰林院侍講學士陳寶琛奏:福建候補知府蔣鳳藻,有鉆營躐保、狎娼聚賭等情;澎湖廳通判鮑復康,改名朦捐辦賑,恐有侵蝕。當諭令何璟等分別查辦。茲據何璟等查明蔣鳳藻等被參各款,據實覆奏;并聲明興化府員缺應否扣歸部選?蔣鳳藻另行補用,請旨遵行等語。此案蔣鳳藻、鮑復康被參各節,既據查明均無確據,即著毋庸置該;仍著何璟等隨時查看該員等有無劣跡,即行從嚴參辦。其福建興化府一缺,即扣歸部選。蔣鳳藻,著留省另補。前經吏部該準:以蔣鳳藻補授興化府知府之處,著毋庸該。余著照所該辦理。該部知道。欽此』。
臺事匯錄
有友自臺灣寄到郵筒,言基隆新建之石碉樓為雨所塌,已倒去十余座。是處之炮臺、兵房,亦多傾坍。所開煤井,現由道憲添派委員幫辦收支事務,并派有雜務差役十余人;將前時所雇用之西人,悉辭其職。經淡水關稅務司于道憲前代為轉圜,亦不允準。所有在事官役,月中薪水等項均裁減一半。道憲之意,蓋在節虛糜也。
臺北府城,前經岑宮保親臨履勘,劃定基址;周徑一千八百余丈,環城以濠:均已興工從事于畚捐。劉道憲昨復到勘,又為更改規模;全城舊定基址均棄不用,故前功頓棄。估其經費,應多需銀二萬余圓。在工人役擬稟撫轅,求為定奪。此事究不知若何辦理也。
大甲溪橋梁,聞已沖塌十余丈;后壟之堤,亦沖塌五十余丈:皆新建之工程也。
臺灣府治內外街道,商民向用木板支搭囗前,以蔽風雨而便行走。經道憲出示:著通行拆去,改搭竹篷,復又令蓋以瓦。因此,遵者半而該者亦半;蓋謂其朝令夕改,莫可適從也。
地方官紳現由安平改筑道路直至府城外,一望平坦,其直如矢;以視前之屈曲崎嶇,頓覺相反。往來行人,無不稱便。聞紳民又擬自臺南以至臺北,皆效此法修筑;闊一丈、高一尺,總期潦水不能浸溢而車馬便于行走。其經費由紳民捐助,每工日中酌給工值銀一錢六分。
臺南由三重埔開往后山大坡之路,系前任巴里坤總鎮鄒軍門督辦。聞工役有被是處之高山生番截殺者,道憲已詳請停工矣。
駐扎臺北蘇澳之黔軍,因開路事,亦被生番截殺二十余人;然不敢據實稟報也。淡水縣屬之囗〈鹵見〉尾地方,其深山之內本有居民在此耕種,相安無異;現不知何故與生番爭執,被生番擄殺二十余人:此三月時事也。居民因赴縣府稟訴,曾經縣尊會同營弁馳往查辦;而纔到即返,并不敢停留?,F尚未悉若何辦理也。此皆臺北近日之情形也。
又聞分駐鵝鑾鼻之鎮海前營——其統帶官則王福祿也——有營勇包娼,以致鬧事,將建造燈塔之汕頭工人毆傷多名。事聞于劉道憲,行文查辦;營官知不能掩飾,乃據事稟復。道憲大怒,批飭將包娼之勇按軍法立決,梟首示眾;并詳請將營官記大過三次:此二月九日事也。
臺南洋藥厘務,經去年十一月王姓董事等投充承辦,每年認繳「六八平」洋銀二十四萬圓,兼至鹿港為止;領有道憲札諭,準其開辦。今歲四月間,忽有臺北董事薛姓者又具稟道憲,擬有新章,請承辦臺北洋藥厘金,亦以鹿港為止;每年認繳「七二」洋銀十四萬圓,并聲明準其于鹿港地方南北通銷,不得掯阻。臺南承辦者以其攙奪利權,控于道轅;聞劉觀察有意與薛姓充辦,而酌減臺南王姓所認厘金一萬圓?,F尚互控不休,未悉若何批示也。臺北茶葉、樟腦、船貨等項厘金,均已有臺人承辦;聞擬每年繳銀十二萬一千圓。其為說合者,則某委員也。
劉道憲于五月初三日由省回臺,聞患腳痛,不能穿靴;接見屬員,亦祗著鞋云。想邀天佑,當即喜占勿藥也。
以上說見「循環報」。
五月二十五日(公歷七月初十日——即禮拜一)
閩事瑣聞
臺、澎等處連年籌賑,而采辦賑米者往往名利兼收,復得優差優缺。若認真報效,能將米石指出斤數短少及米質朽壞者,轉遭不白之冤;故告病者有人,撤差者亦有人。現經新藩沈方伯查出,擬澈底持平辦理,不使從公者抱向隅之憾。即此一端,足見沈方伯整飭吏治、體恤屬員矣。
臺灣道劉蘭洲觀察于四月十二日由「永?!勾瑑榷?,因與大憲商辦臺北煤務及臺防事宜。二十七日,復乘「琛航」輪船渡臺。聞臺北煤務自去年歸福州船局承辦后,至今毫無起色,委員鄭玉山司馬尚須籌墊各款;而許小亭承辦之碾煤粉機器系外洋廢件,雖能轉動而不能轉制煤磚,只可作玩器而已。查此煤磚機器價約三千金,現在劉觀察已稟知各大憲矣。
六月初九日(公歷七月二十三日——即禮拜日)
東報雜錄
日本報言:高麗或有人信從日本,或有人信從中國。而近來則信從日本之員頗為得勢,以為日本前攻臺灣,中國償以兵費,日本富強較前益盛,故琉球亦為所滅;與其從中國,不若從日本為得計云云。此等該論,乃日人夸大之詞,不足與之較論也。
福州近事
福州西字報云:福州第十三號兵船由臺旋省途中,忽有數人至該船索取錢物;經該船擒獲三名解至馬尾,經官訊明,即以軍法從事,三人悉予駢誅云。
六月十二日(公歷七月二十六日——即禮拜三)
閩省官報
福建鹽道翁觀察,聞于五月二十九日丑刻仙逝。而岑宮保于二十六日已接奉部文,即于本月初一日交卸撫篆;擬日內乘「揚武」或「琛航」輪船赴粵,以趕抵云貴新任。是以臬篆現委候補道潘觀察接署。謹將牌示,附抄于下:『五月二十九日,督、撫兩院憲牌示:為檄委暫行代理事。茲據福州府、縣稟,知署臬司翁道于本年五月二十八夜間病故。查臬司為刑名總匯,張臬司雖不日回省,應先委員暫行代理。茲查二品銜候補道潘道駿章,堪以給委。除具奏外,為此仰該道即便遵照,暫行代理臬司篆務,以專責成。特示』。
六月十六日(公歷七月三十日——即禮拜日)
琉球近聞
日本夷琉球為沖繩縣,今已五年矣。日人在該處設官置戍,數年來經費不貲;近聞該處官吏稟請日廷,欲撥給經費銀一萬五千元,以備設立施醫院及育嬰院用度也。又聞該處地方近來頗不安靜,因中山士族論立國王之事,各有意見;遂致互相爭論,分為白、黑兩黨。白黨欲向日京迎回國王尚泰,仍尊其為主;并欲為自主之國,不愿附于中國、亦不愿屬于日本。黑黨以尚泰無能,不喜其復國,欲立尚泰之叔伊江王子為主;并遣人往中國密訴,此事如果中國準行,日后愿永為屬國,不受日本轄治。故刻下兩黨以此不合,各糾約黨羽,視同仇讎。聞白黨致信尚泰,告知此事;尚泰即傳諭黑黨,責其不忠,日后若得復國,定誅滅其黨。伊江王子聞知此信,當日即下船向中國逃遁。白黨探知,率黨往追;無如海天茫茫,蹤跡已杳,因而中止。然此皆琉人傳說,其確否究未得而知也。
又,五月中,有英國兵船一艘駛入那霸港停泊。該港人及首里士族疑是中國發兵船來代其復國,莫不色喜;一時歡聲載道,皆稱從此可以遂其宿愿,齊集岸沿觀眺。嗣見上岸之人乃是英國人,遂大失所望;將思慕之心變作恐怖,紛紛避散。日人觀之,莫不掩口胡盧云。
六月二十四日(公歷八月初七日——即禮拜一)
本館電音
六月二十一日,奉上諭:『前因福建職婦林戴氏以伊子林文明被殺冤抑,屢次京控;并該氏之侄林文鸞以伊父林奠國等均被羅織等詞,赴都察院呈訴。迭經降旨,令該省督、撫研訊確情,迅速奏結。茲據何璟等查訊取結,分別該擬具奏。此案林文明以在籍副將,恃勢橫行;其勒霸田產、強占婦女各節,均已查有確據。此外,被控殺死人命之案,不一而足。被拿時,并敢率黨拒捕,傷斃勇?。悍N種兇惡,罪不容誅!業經正法,實屬毫無冤抑。據奏:現據林朝棟呈遞親供,聲稱林戴氏情愿遵斷息訟;其林文鸞京控一案,系因痛親情切所致,現已訊明林文鸞亦愿息訟等語。即著照該督等所擬完結。余依該。該部知道。欽此』。
六月二十八日(公歷八月十一日——即禮拜五)
創立學堂
臺灣地方自分設臺北府以來,西法亦漸通行。近有美國牧師麥格先生在臺北創立學堂,以教該處華童。其經費,皆系美國捐辦。鳩工庀材,度地建屋,頃已落成,于本月十二日開學;華童之赴堂讀書者,頗不乏人。是晚自道憲以下各官員及領事官暨西商等,濟濟咸集,共賀開學。禮成之后,道憲深謝麥君嘉惠華童之意;然后各散。聞該學堂所教,不僅為教中事;凡西文、西語及各西法無不畢具,彷佛與林樂知先生在上海開設之大學堂相似。從此為中國培養有用之材,所當為該處華童稱慶也。
臺事雜錄
臺灣傳來信息,言臺地近來久無雨澤,三農頓切甘霖之望也。又云:雞籠山之煤礦,現在已將前此所用西人給發辛資、一律謝去,改用華人。其所用礦師,乃福州船政局出身,前曾在法國學習礦務,年力正在富強云。
又于昨日辰、午兩時,迭接該處電報,云是日忽有颶風甚厲,其風勢漸由廈門而南云。
七月初二日(公歷八月十五日——即禮拜二)
帆船遭風
有帆船名「林持」者行近臺灣海面,突遇颶風;及將近上海,又遇風暴。接連兩次,幾瀕于危。船中之舵已壞,故用兩小火輪拖至吳淞云。行海之險,有如此者!
七月初四日(公歷八月十七日——即禮拜四)
風災續述
前報載臺灣風災一節,茲悉此次暴風頗極狂猛,該處甘蔗全行摧壞;恐今歲糖業,必然減色矣。淡水地方,亦遭風吹坍房屋不少,人民之死傷綦多。惟雞籠地方,則風勢少殺,惟大雨如注而已。
七月初七日(公歷八月二十日——即禮拜日)
福州近聞
福州西字報稱:上月二十六日,福州風伯為災,但尚未大受其害;大約此風即由臺灣而來。當十九日臺灣臺颶大作之際,適有第六號兵船行至將近臺灣地方遇風,不敢遄行;急拋兩錨寄椗中流。詎風急浪高,錨不能鎮,一時兩鐵鏈齊齊迸斷。所幸未遭傾覆,不過小有損傷;亦如天之福也。至福州之風,則有一載鐵之船遭覆。該船向裝鐵件由省至船局,是日風緊而櫓忽中斷,遂致傾覆;水手六人,僅有兩人獲救,余四人則俱葬魚腹矣。
七月十四日(公歷八月二十七日——即禮拜日)
赴粵修船
福州船局之「揚武」輪船,去年屢次碰壞;已列前報。茲聞已請修理,而局內之鐵船槽將近囗囗,囗能將船上槽;故「揚武」赴粵,擬入黃埔船澳修理;于六月十二日展輪先往臺北載兵,順便往粵。適因連日颶風大囗,囗囗停輪至月底始行抵粵也。
七月十八日(公歷八月三十一日——即禮拜四)
閩省瑣聞
新閩撫張又山中丞自京至閩,約計行期七月;望后,可抵瓜洲。是以閩省大憲,請船局派「伏波」輪船于初十日展輪趕往瓜洲迎接。至接差之委員陳子鶚別駕,已于前月二十六日由「康濟」先赴上海搭輪前往恭迓矣。
八月初二日(公歷九月十三日——即禮拜三)
閩撫過淮
上月十九日,福建巡撫張中丞由京抵浦;二十四日,即登舟南行。中丞曾任漕河總督,故浦上舊屬僚多遠接道周,以申契闊也。
八月十二日(公歷九月二十三日——即禮拜六)
譯錄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