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9章

軍器制解 (2)

其放法先將子銃刷盡,用藥線一條锃入,外以布裹之,恐擊下馬子摧動也。次下藥三升不等。以紙一層蓋之,亦防藥被打馬子擊泛耳。藥不過二箍下口,次用木馬厚三寸,馬初試不用力,自與上口平下至二箍平止。子銃口小腹大者不可用。其馬子上以少土塞之,所以防木馬與銃腹有隙處。次下鐵子一層,又下土一層,俾子銃皆以土實之,再用木送筑之口如此五次,如尚不滿,土子一層,鐵子不拘六七層,以平于上第五層箍下口而止。此層不用生土,就于子藥上加微濕泥粘,高過銃口,筑實,毋使子覆出,乃將母銃口酌量遠近,以木枕之高下所至為準,下子銃入腹閂定舉放,又每位用載行大車一輛,內(nèi)用活軸十?dāng)?shù)道,即三四人可以上下,車制另開。

每無敵大將軍一位,子銃三門,備征火藥一百二十斤,生鐵子一萬九百二十個,木榔頭一個,木馬子三十個,木枕二個,木送一根,鐵閂一根,鐵錘一把。

佛狼機解

此器最利,且便速無比,但其體重,不宜行軍,北無車營,只可邊墻守城用之。今有車營,非有重器,難以退敵沖突之勢。其造法銅鐵不拘,惟以堅厚為主。每銃貴長七尺更妙,則子藥皆不必筑矣。五尺為中,三尺則近可耳,再短則不堪也。腹洞與子口同,乃出子有力,若子銃口大母銃口小,必致?lián)p傷。子銃口小母銃腹小,出則無力。子銃后尾須抵閂,前后緊遍無縫,乃不傷閂及他虞。

其放法:先以子銃酌大小用藥,舊用木馬,又用鉛子,以輕馬摧重子,每致銃損,又多遲滯。今用入藥,不必筑,不用木馬,惟須鉛子合口之半。舊以平頂送桿,將子打平出,則不利。今制鐵凹心送一根,送子入口,內(nèi)陷八分,子體仍圓,而出必利,可打一里有余,人馬洞過。

每佛狼機一架;子銃九門,鐵閂二根,鐵凹心送一根,鐵錘一把,鐵剪一把,鐵錐一件,鐵藥匙一把,備征火藥三十斤,合口鉛子一百個,火繩五根。

虎蹲炮解

此器因其形得名也。國初分在邊方,有所謂三將軍櫻子炮者,近時有所謂毒虎炮者。固亦利器,但體輕易躍,每放在二三十步外,我軍當(dāng)放此炮時,必出營壁前至炮所,則營墻大小炮火皆不敢發(fā),發(fā)之適足以中放炮之人耳。炮大不可多得,數(shù)炮不能退敵,而群炮在后,不得齊放,適敗我事,將欲置前炮于臂間,則火發(fā)易躍,必傷營內(nèi)之人,故用之適以害之。今乃特造熟鐵炮,長二尺,腹內(nèi)粗二寸余,外用五箍,光磨如鏡棱而可愛。

用法:先入藥線,縛之以布,次用藥六七兩,上用木馬以合口者為準,送至二箍,平上用土少許,入鉛鐵子一層,又用土少筑,再下子,子小以百數(shù),子大以五十?dāng)?shù),口用石子一枚,下口一半,慢慢筑實,口平而止,后尾稍用钁,去土三四寸不等,相地方高低前下二爪釘,后用雙爪尖絆下,在四箍后,將前后箍俱前抵炮身大箍之眉,庶不退走。此炮只去人五寸無慮矣,庶放大小炮之人無避也。此炮可退敵則已,倘此炮用盡,則諸槍炮可以并發(fā),而此炮又可取取裝如前。

每虎蹲炮一位:鐵镢一把,鐵錘一把,鐵剪一把,鐵錘一件,藥線盒一個,藥升一個,木送一根,木榔頭一個,皮簍二個,木馬子三十個,石子三十個,火藥一十五斤,鉛子九百個,藥線一十五根,火繩二根,馱架一副半。

鳥銃解

此器中國原無傳,自倭寇始得之,此與各色火器不同,利能洞甲,射能命中,弓矢弗及也。猶可中金錢眼,不獨穿楊而已,夫透重鎧之利在腹長,造時腹無孔,用鉆鉆虛,欲光直無礙,出口直,其射能命中,在于火藥之發(fā),不能奪手。其不奪手者,緣以一手拿在腹前,其手所以拿在腹前者,以有木為托。即有腹炸,不能傷手,方敢加手于木。例如人焉,以手挽其發(fā),雖有力者,莫能與之爭。后手不用棄把點火,則不搖動,后手執(zhí)定一目照,直以指勾軌,則火自然入藥而銃發(fā)矣。目照之法,銃上后有一星,目上有一星,以目對后星,以后星對前星,以前星對所擊之物,故十發(fā)有八九中。即飛鳥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火藥用水春如造墨法,春多為上,藥如粒不坐,可以掌上燃之,皮不熟,言其急也,精者可于單紙上燃去而紙不燃。

每鳥銃一門: 杖一根,錫鱉一個,藥管三十個,鉛子袋一個,銃套一個,細火藥六斤,鉛子三百個,火繩五根。

杖解

杖頭大有檐,每遇銃放完過夜,恐其中藥滓化濕,夜歸以湯蘸布如錢,纏在杖頂有檐處,帶入腹內(nèi)洗銃,筑藥子須用杖。

快槍解

北方遇敵,惟有快槍一種,人執(zhí)一件,但成造本拙,工尤粗惡,身短體薄,腹中斜曲,口面大小全無定制,不堪擊敵。而鉛子又不知合口之度,什物不具,裝放無法,徒為虛器。故雖敵畏火,而火具又不足以下敵,惟有支吾不見敵面而已。且柄短贅重,將欲兼持戰(zhàn)器,則不能兩負,將只持此器,則近身無可恃者。今制必以腹長二尺為準。腹用鉆洞光圓如口,每口可吞鉛子三、四錢藥,有竹木筒量就,封貯候用。俾臨時不至增減,藥線舊時隨用隨撚,或長線見截,誤事更甚。

今教裝放之法:先將藥線寸半長剪斷,每數(shù)十為一束,以硫黃蘸兩頭,不惟平時不致藥撒,臨時點燃亦易也。入藥線之后,用竹木筒內(nèi)藥,每次一筒,用 杖筑實,下鉛子一枚,不宜用二、三枚,二、三枚者舊弊。彼時不知一錢藥一錢子,則去直,中途不落地,可以計步命中。藥多子輕,則未出腹而化于水;藥少子重則出腹至半途必墜地,激之再發(fā),不惟不可中,且中不殺人。下子后,人須屈前膝架銃,以后手點之,乃不高下?lián)u易。但用后手燃線,須棄銃柄而燃之,線燃,用手回執(zhí)銃柄,則已遲矣,況銃低在腋下,而目視在上,終不若鳥銃之準,畢近不能命中。然人情見常,未可輕議棄置,即盡棄之,以精鳥銃可也。什物俱同鳥銃,惟不用錫鱉,而用藥線筒耳。

飛山神炮解(缺)

石炮解

此炮乃是前巡撫今戎政劉公始。石有大小不等,粗可徑尺,細可徑六七寸,鑿以孔,內(nèi)入以炸藥,筑之以土。須安纏線葦筒,置于邊墻垛口,遇敵至墻下,則燃線入筒,以手推下,敵人所見不過一石,以為我拋擊不中,不再提防。藥燃石碎,有相近而不傷者,有數(shù)十丈而被擊者,敵人莫測所向,故人人自危。此為第一利器,且不費官幣,一時數(shù)萬可備,節(jié)財威敵,誠為妙策。仍有大至千斤者,又有走兔引線之法,地雷縱發(fā)之制,故為千變?nèi)f化而不窮,然皆有滯,未可期必,不若墻上推下之為妙也。夫敵至墻下,勢不可阻,如出頭視敵,而外方叢矢如蝟,即拋一石,不過擊一人,況仰視石下,每可回避,十未得中其一。此炮一落,即有百人莫知中誰,莫不畏懼,人人奔遁,此所以為利也。

飛槍、飛刀、飛劍解

三種飛器,不過一法,即一大火箭也。惟其兩制不同,所有得名各異。造用徑六、七分荊木為柄,長可五尺,后杪三棱,大翎如箭,矢頭用紙筒實以火藥,如火箭頭,長可七寸,粗可二寸。他人制之悉墮地不起,惟近日所造之法,其鏃長五寸,橫闊八分,或如劍形,或如刀形,或三棱如火箭頭,光瑩芒利可玩,通計連身重二斤有余,北方所未見,燃火發(fā)之,可去三百步,中者人馬皆倒,不獨穿而已。但命中則不能擊大隊齊沖之?dāng)场橙宋反耍跞缟駱屻U子,若神槍鉛子所擊中只一人,不見其至,則不知其畏。惟前行受之,后行無處也。此器其聲如雷,則馬驚跳躍不敢前,又高飛深入,則后行皆不可避,使敵未測所向也。凡有枝枒之物,皆可架放。

火箭解

此箭即三飛中之小者。但桿用箭竹,以二枝相接,即堪火藥,頭粗不及寸,鏃鋒長可四寸,三棱頭,柄粗二分,飛入后隊,人人自危,莫測所向。

制法:卷褙紙作筒,以藥筑之,務(wù)要實如鐵,以鉆鉆孔,務(wù)要直,孔斜則放去亦斜,頭用繩牽,鉆頭常用水沃,鉆不過五個輒換,鉆多則鉆頭熱,熱則藥燃,每每傷人。每頭長以五寸計,所鉆藥線孔必三分之二,太淺則出不急或墜,太深則火突箭頭之前,遂不復(fù)行,鉆孔須大,可容三線,則出急面平,否則線少火微,出則不利。

以上之外,有火磚,一窩鋒,地雷,千里炮,神槍等,百十名色,皆不切于守戰(zhàn),故不備,今皆一切禁之。以節(jié)靡費,惟有子母炮,尚屬可用,未當(dāng)終棄,亦一奇品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彰武县| 卢龙县| 田阳县| 乐昌市| 平凉市| 繁峙县| 藁城市| 太仆寺旗| 济宁市| 星子县| 张家界市| 武汉市| 锦屏县| 曲水县| 雅江县| 招远市| 瑞昌市| 新乐市| 封开县| 余江县| 和林格尔县| 绍兴县| 阿瓦提县| 彭山县| 昭平县| 涿州市| 霞浦县| 桓仁| 萍乡市| 蒲城县| 溧水县| 金秀| 平塘县| 威信县| 绍兴县| 商南县| 湘西| 牙克石市| 神农架林区| 天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