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國煕寧五年十月十一日 乙酉 天晴。卯一點,從東京陳留縣拽船。申一點,過三十八里,到著鏁頭,去洛陽城七里停船,使臣崇斑前立使者,奏曰日本僧參著由幷安下處,待宣旨間宿此所。七時行法了。內殿崇斑來,入船內,數克殷勤,取遣茶共吃,仰惟觀、梢工、水手、兵士等二十人,令吃飯了。陳都衙、通事、梢工事梢工屑福、兵士長一人令吃酒了。兵士十人聯署借錢三百文返,文書志與就了。各來感謝。見數百大小船,幷著河左右邊。梢工、兵士等各來悅,到著京助,出國清寺,六十五日至洛城,諸僧喜悅何事如之。進奉皇帝念珠五串、銀香爐等,內殿崇斑見沙汰了。臺州奏狀在色日,不可奉別解文者。進上念珠、香爐,有不得意思輩歟。因之進上顯密法門六百余卷目録表,在狀中,昔天臺智者,以蓮花、香爐、水精念珠獻隋煬帝,今日域愚僧,以純銀香爐、五種念珠進今上圣主,共表祝延志,奉祈萬歳旨奏之也。
十二日 丙戌 天晴。雖宣旨未下,旦辰時拽船,過二里,至開封縣水門問官前止船。巳時,內殿崇斑具甥來向,點茶。午時,官人來。梢工屑福賣物取上堤上如山,但豆蔻等貴物隱船內,依日本僧船不入見過了。午時,出船。未克,至同縣下土橋停船,見從橋上牛懸車過行,雖似日本車屋形,前后左右有四柱,憲蓋桎也。申時,拽船,過三里,見麗景門,七間高樓有三戸。過一里,至相國寺前,退安橋下停船,侍中一人來船,崇斑來會,拜禮點茶,宿船,七時行法了。汴河左右前著船,不可稱計,一萬斛,七八千斛,多々莊嚴,大船不知其數,兩日見過三四重著船平萬也。侍中用金帶,最甚妙也。黃門女聲。
十三日 丁亥 天晴。早旦,從大平興國寺傳法院告送:八月四日,安下處宣旨下了,早可來入者。巳時,向傳法院,余幷頼緣、快宗兩供奉乘馬,殘五人歩行,以船兵士十四人合運法門、雜物、錢等,所殘一百中十六貫運置既了。依殘可多,不請取越州、杭州、楊州各二百貫,如案多有殘,被下八百貫宣旨,最可云殊恩。崇斑為送乘馬同來,小使、通事同來。院少卿 副寺主,名少卿 來迎,諸僧有其數,入講堂點茶,四重閣也。中門西僧房為安下所,三間大房也。老僧幷小師五人同宿,中門東一間小房,安下頼、快兩供奉。少卿雖備儲齋,依于船吃了,不吃。午時,勅使侍中御藥 官名也。來坐,以通事種々事問答,公家被下寺家,日本僧八人、通事日飡,文書三枚送客省,即捺印,儀式優義也。依黃門女聲召勾當僧,數克沙汰,最丁寧也。崇斑告錢殘員,以通事示云:「公家不可被知品,任意可用者。」不宛安下盤纏,希有事也。是見阇梨官符,即令出見,以出見以寺賜紫僧,為天覧書寫印了。為進奏法門目録付侍中了。數克之間,點茶三度,及申克,還參內了。五部道具、皇太后宮御經見了。計也。委奏歟。進奉 皇帝香爐、念珠等見了。院大卿乘馬還房,即崇斑相共參向。中天竺人也。年五十六云々。出西天三個年,來當朝,已經二十五年,名日稱三藏,色黒如墨。依有徳行,公家為國師幷院司云々。點茶。還安下所,有非時食,飯汁鹽醋也。崇斑為宿直來宿,別求一房宿。小使還船,通事同留宿。七時行法了。酉時,從御藥許送羊毛疊十枚,染青色,長尺,廣三尺五寸,厚一寸。依宣旨也。八人、通事各一枚,殘一枚典座取了。一、二、三。
十四日 戊子 天晴。辰一點,勅使御藥來,以筆言示曰:「銅壇具、畫功徳、皇后經、長髪等,祠部入內進呈。」要將來者:畫功徳幷銅壇被物色、太后寫者經幷髪、阇梨牒,祠部入內進呈者。即依員八供養,具兩壇、鈴杵、五胡鈴四口、塔寶、三獨鈷鈴各一口、五胡五枚、三胡五枚、獨胡五枚、羯磨四枚、輪一枚、撅八枚、寶杵二枚、縛日羅一枚、閼伽器八具、五色纟二結、法花曼陀羅一鋪、八字文殊曼陀羅一鋪、佛眼曼陀羅一鋪、梵字不動尊,三井寺慶耀供奉所與也。衣座室天臺大師像一體,百光房律師希有智惠也。文殊三種眞言大梵字一卷、尊勝等諸眞言梵字一卷,慶耀供奉送五臺山幷與成尋也。西天三藏見梵字等,感歡無極。少卿幷慧詢三藏、定勝筆受等,見漢字幷草蠻字,感嘆無極。皆以進覽,阇梨官符依召進呈,其案文云:太政官牒延暦寺,應補阿阇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事,右得阿阇梨大僧正法印大和尚位明尊,今年三月十八日奏狀稱:「成尋者,故法印大和尚位文慶入室弟子也。即從師受學胎藏金剛兩部大法幷護摩秘法、諸尊別行儀軌等。重從入道兵部卿親王,稟學胎藏金剛蘇悉地參部大法、護摩秘法,依為其器,賜印信既畢。又重從阿阇梨法橋上人位行圓,研究參部大法、護摩秘法、諸尊別行儀軌等,盡其深理,如寫瓶水。更從小僧稟受兩部大法、護摩秘法等,修學功積,顯密業成,薫修練行,星霜稍尚,佛法棟梁,最上法器,久習一乘之奧義,頻飛詞華,于清涼殿之春風,深通參部之大法。即懸觀月,于畢竟空之晴天,加之門徒赴詣云,經壹門碩學豎義者,必可與阿阇梨位解文者。薦舉之處,成尋旁當撰矣。望請天恩,延暦寺分阿阇梨釋照之闕,賜官符將授傳法灌頂,不勝鎭國弘宗誠者。」正二位行權中納言兼中宮權大夫藤原朝臣經輔宣,奉勅,依請者。寺宜承和,依宣行之。牒到。準狀。故牒。天喜二年十二月廿六日正五位下行大炊頭兼左大辨筭博士小槻宿稱孝信牒 左少辨正五位下藤原朝臣定成。正文進上了。
皇太后宮法花經依宣旨進上,六尺髪同依宣旨進上,奝然日記四卷、慈覚大師巡禮記三卷依 宣旨進上,至巡禮記第四卷隱藏,不進上,依思會昌天子惡事也。又被問云:「日本自來為甚不通中國,入唐進奉?」答云:「滄波萬里,人皆固辭,因之久絶也。」又被問:「即今國主姓甚?」答:「日本無姓,雖聞有名由庶人不知之。」又問云:「日本進士官人員呼甚者有多少來?」答:「太政大臣兼關白從一位藤原某。」乃至參議位階姓名依員事進了。御藥子一點參內畢,還房齋,種々菓菜過差也。未時,見大宗皇帝御筆碑石,高二丈,立三階大閣內,無他佛等。次見眞宗皇帝御筆碑文,立三間大殿之內,額名干明之殿,無佗佛。次見筆受定照大師書「道徳」二大字,各三尺字也。各書絹,一鋪一字。同三點,定照大師來請,即鄰房也。行向吃茶,見王羲之蘭亭書幷摸本、影像等了。即問當院人々名,照大師書與,幷近來譯經三藏大師等名。照大師大文字上手,泗州普光王寺額依勅書,去年高麗國使與「大羅漢」三字,書滿三副絹了者。大卿者,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鴻臚卿宣大師賜紫日稱,中天竺人也。小卿者,朝散大夫試鴻臚少卿同譯經宜秘大師賜紫慧賢。三藏者,詔同譯經梵才大師賜紫惠詢。譯經證義文章文惠大師賜紫智普、譯經證義西天廣梵大師賜紫天吉祥,中天竺人也。譯經正梵字梵惠大師賜紫師遠、譯經正梵字廣智大師賜紫惠琢、譯經筆受崇梵大師賜紫明遠、定照,以上當院。左街副僧録同知教門公事譯經證義兼綴文々鑒大師賜紫用寧 開寶寺、右街副僧録同知教門公事譯經證義兼寺綴文澄鑒大師賜紫文素 報恩寺、左街講論首座譯經證義宣密大師賜紫顯靜 開寶寺、左街鑒義譯經證義慈云大師賜紫清振 壽圣院、譯經證義講經論寶惠大師賜紫可煕 景徳寺、譯經證義講經論明義大師賜紫清衍 景徳寺、譯經證義講經論賜紫大正 報恩寺、譯經筆受清梵大師賜紫智寶 慈教寺、譯經正梵學字梵大師賜紫惠海 太相國寺。已上普見在譯席。近年故人:西天譯經三藏銀青光祿大夫試光祿卿普明慈覺傳梵大師賜紫法護,謚演教三藏。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卿光梵大師賜紫惟凈,是人江南李王孫,大聰明解五天梵語,兼會經論文章,謚明教三藏。雖故人,近年三藏也。仍注歟。當寺三藏見譯文子合集經一部二十五卷,未徹。天吉祥三藏來當寺二十二年者。二人典座:道日光可道,此中可道承行見了。日本僧會。申時,從內返給佛像、道具、梵字等,有感由告送,留了法華特驗日記七卷者。七時行法了。戌時,寶大師銀器盛粟一杯、松子一杯自將來,余人料皆有,停止非時食了。經四、五、六。
十五日 己丑 天晴。辰時點茶,兩堂燒香,即三藏將向房點茶,次宗大卿房,具拜處,執手固辭,將入房中點茶湯。囗囗少卿房三拜,少卿倶時三拜,點茶,七人皆參,至十五日朔日定禮法者,大少卿共還時,遠出送。巳時,少卿、三藏二人來坐,點茶了。午時,三藏來請,即向房,合見皇帝問:「日本風俗」答:「學文武之道,以唐朝為基。」一問:「京內里數多少」答:「九條三十八里也。以四里為一條,三十六里,一條北邊二里。」一問:「京內人屋數多少」答:「二十萬家,西京、南京不知定數,多々也。」一問:「人戸多少」答:「不知幾億萬。」一問:「本國四至北界」答:「東西七千七百里,南北五千里。」一問:「國郡邑多少」答:「州六十八,郡有九百八十。」一問:「本國王甚呼」答:「或稱皇帝,或號圣主。」一問:「有百姓號」答:「有百姓號,以藤原、源、平、橘等為高姓,其余百姓,不遑委記。」一問:「本國相去明州至近,因何不通中國」答:「本國相去明州海沿之間,不知幾里數,或曰七千余里,或曰五千里,波高無治,難通中國。」一問:「本國貴官有是何名目」答:「太政大臣一人、左大臣一人、右大臣一人、內大臣一人、大納言四人、中納言六人、參議八人,是名上卿。」一問:「本國世系」 三藏云:神代、人代,名世系。 答:「本國世系,神代七代:第一國常立尊,第二伊弉諾伊弉冊尊,第三大日靈貴,亦名天照大神,日天子始生為帝王,后登高天照天下,故名大日本國。第四正勝尊,第五彥尊,治三十萬八千五百四十二年,前王太子也。第六彥火出見尊,前王第二子也。治六十三萬七千八百九十二年。第七彥尊,治八十三萬六千四十二年。次人代:第一神武天皇,治八十七年,前王第四子也。第七十一代今上國主,皆承神氏。」一問:「本國四時寒暑與中國同不同」答:「本國四時寒暑與中國同。」一問:「自明州至日本國,先到何國郡去國王所都近遠」答:「自明州至日本國大宰府筑前國博德津,從津去國王所都二千七百里。」一問:「本國要用漢地是何物貨」答:「本國要用漢地香藥、茶碗、錦、蘇芳等也。」一問:「本國有是何禽獸」答:「本國無師子、象、虎、羊、孔雀、鸚鵡等,余類皆有。」一問:「本國王姓氏」答:「本國王無姓。」一問:「本國去毛國近遠」答:「去毛國近遠不知。」未時,御藥來,預院書生,令清書來,曰可進奉由示了。唐朝郡即州名,邑即縣名,村即郷名也。答郡有九百八十,以為小州名,是為本國最善。日本郡唐朝名縣也。申時,院書生來,清書文奧取愚名,即加了。其清書文云:「日本國大云寺主阿阇梨傳燈大法師位成尋,今供本國事件如后。問答如前注畢。右謹具如前。謹録狀上。牒件狀如前。謹牒。年 月 日本國大云寺主阿阇梨傳燈」云。同二點,從梵才三藏房有請,即行向,點茶,果廿種以銀器備之,吃了。七時法了。一、二。
十六日 庚寅 巳時,齋間,定照大師手自捧珍菜一杯來,次自諸人料,次飲一杯、汁一杯手持來,最可云殷勤之人。午時,時向將來目録令看,點茶。未時,御藥來坐,沙汰問答文字持參既了。崇斑來坐,點茶了。院書生與三百文了。感喜不少。通事與九文了。戌時,文殊供,小卿幷三藏來坐,聞之壇可送由約了。七時法了。參向文慧大師房,點茶了。三、四。
十七日 辛卯 辰時,小卿幷三藏,及照大師令持法花法壇來,于房井邊洗沙汰,即運入立之莊嚴畢,三藏來燒香禮拜,以薫陸香數日料志與了。三藏歸房后,送書狀曰:「御藥指揮,令問阿阇梨,或恐弟子等寒冷,各要置買衣被及諸般物色等,但請道令支彼中見在錢,攸買錦絹等用,請知之。」已上消息也。大略依圣旨示及耳。巳時,以官人令時絹十五匹、綢十匹送,出錢三十九貫八百五十文置了。三藏送練物家了。午時,客省官人承圣旨來,問:「何日欲朝見者」答:「不日朝見,欲參五臺山者。」官人云:「然者,其申文可進上者。」即造奏狀案,預書且了。當寺文慧大師譯經證義議者來向,通內外學人由,三藏以筆言示之。戌時,文殊供時,院人々多以來策聞。七時行法了。五、六、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