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不要讓借口追著你跑:沒有如果,只有如何

要結果不要借口,工作就是解決問題

工作不僅占據(jù)了我們?nèi)松话脒€多的時間,也承載了我們一生的理想、目標、榮譽、成就、價值,關系到我們的收入、名聲、社會地位。然而,現(xiàn)實工作中,有的人對工作充滿熱情和信心,喜歡迎接挑戰(zhàn);而另一些人卻更喜歡敷衍了事,碰到問題就尋找借口,把責任推給別人?造成這種差距的根源到底是什么?

所有這一切的迷茫與困惑,都指向了同一個問題:到底什么是工作呢?

工作的實質(zhì)是解決問題。工作的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我們必須明白,問題不可能因為我們的回避而自動消失,找借口推卸責任也只能使問題更嚴重。最好的辦法,就是做個勇敢人,積極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努力尋找有效的解決途徑,將結果帶給公司。

要結果不是借口,這是一個公司的生存發(fā)展的要求。結果是一個公司的生命之源泉,成長之基石。公司作為一個經(jīng)營實體,必須靠利潤維持發(fā)展,沒有結果,不能帶來利潤,公司就不能發(fā)展。

解決問題帶來結果,是公司衡量一個員工優(yōu)秀與否的重要標志。聯(lián)想集團有個很有名的理念:“不重過程重結果,不重苦勞重功勞。”這是寫在《聯(lián)想文化手冊》中的核心理念之一。不僅是聯(lián)想企業(yè),微軟公司、百事可樂等國際著名的企業(yè)都將“結果”視為企業(yè)發(fā)展的重中之重,而將能帶來結果的員工視為企業(yè)的關鍵員工。

一個員工是否優(yōu)秀,關鍵要看他所創(chuàng)造的結果,而不是借口。一個企業(yè)要贏得核心競爭力,要的也是結果,而結果的實現(xiàn)要靠員工的努力尋找方法、解決問題來實現(xiàn)。在這種結果思維的指引下,一流的員工不畏艱險,時刻準備為了解決問題付出努力和汗水。

姚金是東北石油管道公司長吉輸油管理處維修隊副隊長,在他從事修輸油設備的30多年里,經(jīng)他手調(diào)試、維修過的機泵不計其數(shù)。

2006年6月,長春輸油站1號泵機械密封突然漏油。沒有備用設備,不馬上搶修就得停泵,這會帶來巨大的損失。面對效益向技能的挑戰(zhàn),姚金沒有借口,立即他和3名檢修人員爭分奪秒、晝夜搶修,干了40多個小時,依然沒有修完。看到大家疲憊的樣子,他把這3個人攆回家,自己一個人趕工。高強度的勞動累得姚金腰椎間盤突出癥犯了,后腰疼得鉆心。時間緊迫,姚金只好又調(diào)來兩個人,自己咬緊牙關不下火線,又奮戰(zhàn)了整整一天,終于讓設備正常運行。

2006年下半年,跨越新疆、甘肅兩省、區(qū)1858公里的西部成品油原油管線,因設備故障遲遲不能投產(chǎn)。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領導臨陣點將,讓有一身維修絕技的姚金急赴援戰(zhàn)。姚金和同事們加班加點,僅用了30天就完成了60多臺設備的調(diào)試!工作告一段落,姚金買了機票準備返回。就在拿到機票的時候,德國進口的過濾器又打不開了,德國廠家的技術員急得團團轉。姚金二話沒說,當即退了機票,折回工地,用最短的時間排除了過濾器故障。

30多年來,憑著這種“唯結果至上”的使命感,姚金用自己的行動獲得了技術革新能手、勞動模范、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以及關鍵技能帶頭人等多項榮譽稱號。

姚金能夠盡自己的努力去追求結果時,他不愧為企業(yè)的好員工,社會的優(yōu)秀人才。他的經(jīng)歷也告訴我們,唯結果至上,拋棄借口,解決問題,才能在工作中取得好的業(yè)績。這就是優(yōu)秀員工的特征,他們?yōu)楣局耄瑥牟粫驗楣ぷ饔须y度,就滿腹牢騷,輕易放棄,而是努力尋求方法,去創(chuàng)造最佳結果。

優(yōu)秀員工唯結果至上,任何時候都以追求結果為本,因此他們的思想中不存在“借口”二字;而不求上進者結果意識淡薄,忽視對工作結果的把握。兩種不同的做法,決定了員工卓越還是平庸。優(yōu)秀的員工,在結果心態(tài)的驅動下,會竭盡全力,利用方法取得結果,在贏取結果的過程中,他們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和回報。相反,不求上進的員工,不思進取,能糊弄就糊弄,沒有解決問題的意識,面對問題首選借口,長此以往必將陷入一種消極而被動的狀態(tài),最終導致職業(yè)生涯的黯然收場。

解決問題是一個員工的責任,帶來結果是一種方向,是一種價值的印證,是不斷走向卓越的新起點。任何一個有執(zhí)行力的員工,或者任何一個有志于成功的員工,都不會忘記一點,企業(yè)中存在各種問題,無論是老板不懂管理,還是同事不配合,無論是產(chǎn)品質(zhì)量有問題,還是市場不景氣,都不是不提供結果,不創(chuàng)造價值的理由。你提供結果,只與你做一個職業(yè)化員工,與你做一個優(yōu)秀員工有關。

工作的實質(zhì)是解決問題,員工的基本責任是解決自己工作中的問題。認清這個現(xiàn)實,我們就不再對問題抱害怕、回避的態(tài)度,不會在遇到很小的一點問題時就指望別人幫忙解決。而是正視它,設法解決它。要成為優(yōu)秀的員工,此時此刻就要行動起來,用結果演繹職場生涯的精彩!

問題留給自己,結果留給公司

工作中遇到問題是不可避免的,遇到問題該怎么辦呢?很多員工的對策是把問題推給別人,他們有時會向同事請教,但更多時候是推給上司,他們做出一副苦惱的樣子,把問題帶進上司的辦公室,然后低著頭等待上司提出解決辦法,等他們離開時,并沒有帶走問題,而是把問題留在上司那里。

工作中,公司看的是業(yè)績,要的是結果。在工作的過程中,不論級別、不分工種,所有人都免不了會遇上許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化解這些麻煩就是落實的一個外在表現(xiàn),同時也正是公司聘用員工的目的所在。所以,每一個企業(yè)都把注重結果,而且把“不上交問題”當做員工的重要素質(zhì)標準之一。

在GE,業(yè)績在其核心價值觀中就占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GE特別重視對員工業(yè)績觀的培訓。新員工進入GE,公司會在員工的入廠教育中,告訴他們:業(yè)績在GE的文化中非常重要。在GE,所有員工無論是來自哈佛大學,還是來自一所不知名的學校,也無論以往在其他公司有著多么出色的工作經(jīng)歷,一旦進入GE,都在同一起跑線上。每個員工必須重新開始,從進入GE開始,衡量員工的標準是他在GE的業(yè)績,是他為GE所作的貢獻,員工現(xiàn)在及今后的表現(xiàn)比他過去的經(jīng)歷更重要。

在這個以結果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解決公司問題,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yè)給予回饋的。

因此,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員工,應當認清自己的工作使命,把問題留給自己,把結果留給公司,幫助公司解決問題,為公司打拼出好的業(yè)績。然而,工作中只有極少數(shù)人能夠做到這一點。這也是為什么那些身上具備很多優(yōu)秀的潛質(zhì),也充滿激情和夢想的人,卻總是做得不盡如人意,得不到賞識的原因所在。

勇于面對問題既是員工一種品質(zhì),又是一種責任。注重結果的員工在問題出現(xiàn)時會勇于面對,主動承擔,而不是期望通過借口將問題背后的責任推給他人。他們不會為自己的失職找任何借口,而是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問題止于自己。

全國勞動模范竇鐵成只有初中文憑,但他以一顆對企業(yè)感恩的心,憑借自己的努力,最終成長為新時期中國的“金牌員工”,被認為是現(xiàn)代產(chǎn)業(yè)工人的楷模。

在鐵路電氣和變配電施工的技術方面,竇鐵成是“問題終端解決機”。有技術難題,大家只要撥打老竇的手機號碼,難題往往迎刃而解。許多問題,他不需要去現(xiàn)場,只要聽人講解大概情況,就能很快找出“癥結”所在。

竇鐵成能練成這樣“出神入化”的技術本領,與他的努力與刻苦是分不開的。他僅有初中學歷,文化基礎很薄,卻自學掌握了大量電力學知識。60余本、百余萬字的工作學習日記,是他孜孜不倦學習的見證。而從一個普通的電工成長為知識性高級技師,其間付出多少努力也許只有竇鐵成個人才能清楚。

2006年7月,竇鐵成參加浙贛鐵路板杉鋪牽引變電所施工工程。這個變電所是浙贛鐵路規(guī)模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變電所。施工過程中,變電所的變壓器引入導線設計要求為銅板雙導線,但國內(nèi)沒有這種產(chǎn)品,交工日期已經(jīng)逼近。大家把目光投向了老竇。

在巨大的壓力下,連續(xù)5個晚上,他在宿舍光著膀子寫寫算算,反復推敲。5天后,“簡化結構,保證功能”的產(chǎn)品加工方案“出爐”:利用現(xiàn)場既有的銅排、銅螺栓等材料,加工制作出符合技術和功能要求的全銅間隔棒,完全達到技術指標。后來,該技術在900多公里的浙贛線電氣化改造工程迅速推廣,節(jié)約成本4倍多。

竇鐵成具有結果思維,并且能用這種思維指導自己的行動,才有了由他的種種成就。正是憑著不斷解決難題的一股韌勁,竇鐵成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業(yè)績。

在競爭激烈的職場上,有人靠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率先獲得了成功;也有人因種種失誤經(jīng)受著失敗的痛苦。但成功和失敗對于一個人來說總是在變化著的,你面對的究竟是失敗還是成功,就看你是否擁有把結果帶給公司的態(tài)度。把結果帶給公司的人,也把結果帶給了自己。能夠理解這一點的員工,才能全力以赴,遇到問題,不是把它交給老板,而是自己盡全力解決問題。

一個追求結果,把問題留給自己的員工不會為自己的執(zhí)行尋找借口。在工作中,他們會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費時間尋找借口。

老托瑪斯·沃森在看到一些做事拖拉的年輕員工時惋惜地說:“人們?nèi)绱松朴谡医杩冢瑓s無法將工作做好,的確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如果那些一天到晚想著如何欺瞞的人,能將這些精力及創(chuàng)意的一半用到正途上,他們就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就。”

其實,許多問題根本不是我們解決不了,而是我們不想解決。只要我們下定決心去面對,沒有借口和推托之辭,我們就能輕而易舉地把它解決掉。

現(xiàn)在,不妨試著反省一下自己的工作:

你能否在規(guī)定期限的前一天完成任務?

你能否把每一件普通的小事處理得漂亮至極?

你能否把上司交代的事情做得既周到又完美?

你能否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再替上司處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你能否把一件意料之外的任務做得恰到好處,而不是向老板提出問題,請求支援?

如果在以上內(nèi)容中,你能做到不止一項“能”,那么恭喜你,你有最大可能成為老板眼中為數(shù)不多的好員工。如果一項都不能給出“能”的答案,你要小心了!也許明天你的桌上就放著老板給你的解雇信。

在老板眼中,沒有任何事情能夠比一個員工處理和解決問題,更能表現(xiàn)出他的責任感、主動性和獨當一面的能力。因此,作為優(yōu)秀員工,當公司或老板賦予你一項重任時,一定要作出超越公司期待的結果,千萬不要把問題留給老板,要交給老板最好的結果——只有如此,才能確保自己能夠高標準地完成公司交代的任務,讓公司器重。

一流員工找方法,末流員工找借口

漢朝時期,有一天,漢武帝外出察訪民情,路過宮門口時看到一位頭發(fā)全白的衛(wèi)兵,穿著很舊的衣服,站在門口十分認真地檢查出入宮門之人。于是,漢武帝就走上前詢問起來。

老人答:“我姓顏名駟,江都人。從文帝起,經(jīng)歷三朝一直擔任此職。”

漢武帝問:“你為什么沒有升官機會?”

顏駟答:“漢文帝喜好文學,而我喜好武功;后來,漢景帝喜好老成持重的人,而我喜歡活動;如今您做了皇帝,喜歡年輕、有為之人,而我又年邁無為了。因此,我雖然經(jīng)過三朝皇帝,卻一直沒有升官,慚愧啊!慚愧啊!”

顏駟幾十年沒有升職,固然與環(huán)境(皇帝的喜好)有關,但真的就沒有自己的原因嗎?從這個角度看,顏駟總是在別人身上找問題,一味地強調(diào)外部原因,為自己的平庸找借口。一個人面對困難時所做出來的態(tài)度是他走向卓越或平庸的分水嶺,同樣,也是企業(yè)區(qū)分一流員工和末流員工的重要標準。一流員工的核心素質(zhì)是:當遇到問題和困難的時候,他們總是能夠主動想辦法去解決,而末流員工遇到困難只會找借口推卸自己的責任。

在美國卡托爾公司的新員工錄用通知單上印有這樣一句話:“最優(yōu)秀的員工是像愷撒一樣拒絕任何借口的英雄!”企業(yè)將那些不找借口找方法的員工認定為一流員工。

“千金易尋,一將難求”。企業(yè)的競爭歸根到底還是人才的競爭。每一個企業(yè)始終在尋找那些能夠推動企業(yè)發(fā)展,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最佳業(yè)績的員工。對于這類員工,企業(yè)也會給他們豐厚的待遇和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因此,我們看到那些在企業(yè)中如魚得水的人總是積極找方法解決問題和困難。只有積極找方法的員工才能夠為企業(yè)更好地創(chuàng)造出效益,才能夠更好地彌補領導的不是,成為推動公司發(fā)展的關鍵力量。沈陽鴻達電信公事的業(yè)務經(jīng)理劉杰就是這樣一位杰出的代表。

蘇波清是海南金鹿農(nóng)機公司電焊班班長,剛進廠時,蘇波清看著師傅手持焊槍像揮舞著的畫筆一樣,將一根直徑不到三毫米,硬度很低的鐵條焊在一根硬度很高的鐵條上,覺得很神奇,蘇波清主動要求學習焊工技術,他白天跟著老焊工學手藝,晚上回到家拼命鉆研焊工技術書籍,在同組的5名學徒工里,他進步是最快的。

后來,金鹿公司承領了茅陽水電發(fā)電廠大型水管制造任務。如果采用手工焊接,那就既無法按時交貨,也達不到技術要求。關鍵時刻,蘇波清接過了重擔。

蘇波清憑自己的經(jīng)驗判斷,當時用手工的方法肯定是來不及了,他琢磨了一下,發(fā)現(xiàn)原先在書上看過的埋弧自動焊機電焊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于是,他馬上帶著電焊班的工人找出廠里多年不用的一臺舊的埋弧自動焊機,重新安裝調(diào)試,他還自己制造了這種焊接方法必要的設備平轉臺。經(jīng)過不懈地努力和創(chuàng)新,蘇波清終于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并且蘇波清提議使用的新焊法,使焊接效率提高了7倍,技術指標達到了超聲波檢驗的一級標準。

電焊作業(yè)是一項又苦又累又危險的工作,一些特殊位置的高空作業(yè)、壓力容器和狹小場地內(nèi)的作業(yè),都會出現(xiàn)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夏天焊工厚厚的工作服會全部濕透,身上還會被飛濺的火花燙出一個個難以愈合的傷疤。在三四十米、四五十米的高空,有時要仰著頭,有時要倒掛身子,像倒掛金鐘一樣地焊。27年來,蘇波清就是在這樣的工作環(huán)境里奉獻著自己的青春,追求卓越的人生。

蘇波清無疑是一流員工的代表。對職場人士來說,當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能否主動去找方法解決,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責任,這一點,對他在職場中能否成功和發(fā)展具有決定性作用。我們說: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只有找不到方法的人。只要擁有方法這把寶劍,工作中再大的障礙也會被夷為平地。

一流的員工找方法,未流的員工找借口。一流并非是那些具有高智商的人,可以肯定地說,工作中,上司并不會安排給你客觀上絕對無法完成的任務,所謂的“不可能”往往只是我們個人的主觀認識,更多的時候不過是我們推托的一個借口。末流的員工也并不只是平凡崗位的工作者。往往正是那些在平凡崗位的員工,能夠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能夠在企業(yè)發(fā)展的決勝關頭沒有借口,擔當重任。

想要成為一流的員工,無論你身處什么崗位,遇到什么困難,都千萬別找借口。美國成功學家格蘭特納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你有自己系鞋帶的能力,你就有上天摘星的機會!”讓我們記住這句話,改變對借口的態(tài)度,把尋找借口的時間和精力用到努力工作中來。因為工作中沒有借口,人生中沒有借口,失敗沒有借口,成功也不屬于那些尋找借口的人。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困難多

面對困難和失敗出現(xiàn)的理由和借口往往來自我們對困難和失敗的恐懼。一位哲學家曾經(jīng)說過:“恐懼是意志的地牢。它囚禁著你的思想和靈魂,讓你身手自由卻無法行動。”

因為恐懼,當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不是積極地去想辦法克服,而是去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其潛臺詞就是“我不行”、“我不可能”,這種消極心態(tài)套上了執(zhí)行的枷鎖,剝奪了個人成功的機會,最終讓人一事無成。

一位在國內(nèi)知名企業(yè)曾任職多年的人力資源主管曾這樣說過:“每一件工作都有難度,特別是重要的工作,難度更大,正因為如此,才需要人們?nèi)ネ瓿伞T囅耄绻粋€人,連接受工作的勇氣都沒有,他又怎能產(chǎn)生解決困難的信心呢?怎么能夠圓滿地完成它呢?而這樣的人又怎么能夠贏得上司的信任呢?”

只有滿懷對困難的挑戰(zhàn)之心,并抱著必勝的信念尋找方法,才能戰(zhàn)勝困難,獲得成功。

張小姐從旅游學院畢業(yè)不久,就到一家著名飯店當接待員。參加工作不久,她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

那天,一位來自美國的客人焦急地向值班經(jīng)理反映:來中國前,他就預訂了法國——日本——香港——北京——西安——深圳——新加坡的聯(lián)票。但是,由于疏忽,一張去西安的機票沒有及時確認,預定的航班被香港航空公司取消了。這一下他急了,他到西安是去簽訂合同。如不能及時趕到,將造成很大的損失。

酒店的老總當即安排張小姐和另外一位老接待員解決這一問題。她們一起到民航售票處,向民航的售票員介紹了有關情況,希望她能夠幫忙解決這一問題。

但售票員的回答是:“是香港航空公司取消的航班,和我們沒有關系。”

還有其他什么辦法嗎?再重新買票已經(jīng)來不及了,因為票已經(jīng)全部售完了。

于是她們再一次向售票員重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外國客人,如不能及時趕到會造成很大的損失。但售票員的回答仍然是:“對不起,我也無能為力。”

張小姐問:“難道就再沒有別的辦法嗎?”

售票員說:“如果是重要客人,你們可以去貴賓室試試。”

她們立即趕到了貴賓室。但在門口就被攔住了,工作人員要求她們出示貴賓證。這一下她們又傻眼了。此時此刻,到哪里去辦貴賓證啊?

張小姐不甘心,又向工作人員重申了一遍情況,但工作人員還是不同意讓她們進去。她突然動了一個念頭,于是問了一句:“假如要買機動票,應該找誰?”

回答是:“只有總經(jīng)理。不過我勸你們還是別去找了,現(xiàn)在票緊張得很呢!”

碰了這么多次壁,同去的接待員已經(jīng)灰心喪氣了。她想:要找總經(jīng)理,那恐怕更是沒有希望。于是,她拉著張小姐的手說:“算了吧,肯定沒希望了,還是回去吧,反正我們已經(jīng)盡力了。”

那一瞬間,張小姐也有點動搖了,但很快她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還是毫不猶豫地向總經(jīng)理辦公室走去。見到總經(jīng)理后,她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又講述了一遍。總經(jīng)理聽完之后,看著她滿是汗水的臉,微微一笑,問:“你從事這項工作多長時間了?”

得知她剛剛參加工作,總經(jīng)理被她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感動了,說:“我們只有一張機動票了,本來是準備留下來給其他重要客人的。但是,你的敬業(yè)精神和對客人負責的態(tài)度讓我非常感動。這樣吧,票就給你了。”

當她把機票送到望眼欲穿的客人手上時,客人簡直是喜出望外,酒店的總經(jīng)理知道這件事后,當著所有員工的面對她進行了表揚。不久,她被破格提拔為主管。

一次,她對一個朋友講述了這個故事。朋友問地:“你為何能做到這點?“

她問答說;“其實,當我的同事說—點希望也沒有的時候,我也很想放棄,我已經(jīng)被拒絕多次了,我也怕見到總經(jīng)理后,仍然會遭到拒絕。但是,我不想放棄最后的一點希望。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只要你肯努力,不輕易放棄總會找到解決的辦法的。

我們經(jīng)常說“困難像彈簧,你弱它就強”,只要敢迎難而上,就沒有過不了的火焰山。一個人必須要經(jīng)過磨礪,才能成長為堅強的堡壘。

但光有克服困難的勇氣是不夠的,不怕困難的基礎上還要找到辦法迎戰(zhàn)困難。

作為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名字可謂家喻戶曉。他之所以能成為首富,也并非沒有規(guī)律可循:從打工的時候起,他就是一個不懼怕困難,找方法迎戰(zhàn)困難的高手。

有一次,李嘉誠去推銷一種塑料灑水器,連走了好幾家都無人問津。一上午過去了,一點兒收獲都沒有,如果下午還是毫無進展,回去將無法向老板交代。

盡管剛開始進行得不太順利,但是他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不斷地鼓勵自己,精神抖擻地走進了另一棟辦公樓。當時,清潔工正在打掃衛(wèi)生,李嘉誠靈機一動,自告奮勇拿灑水器幫清潔工灑水。十分神奇,經(jīng)他這么一灑,原來很臟的樓道,一下變得干凈起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當前來上班的職員,親眼目睹了灑水器的方便與實用,他們自然地接受了李嘉誠的推銷,一下午,李嘉誠就賣掉了十多臺灑水器。

在做推銷員的整個過程中,李嘉誠都十分注重分析和總結。他將香港分成幾片兒,對各片兒的人員結構進行分析,了解哪片兒的潛在客戶最多,便抽出大部分的時間專攻這些地區(qū)。短短的一年下來,李嘉誠一個人的業(yè)務量比公司所有的推銷員業(yè)務量的總和還多。李嘉誠成功的事例印證了這樣一句話,“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

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不怕困難的人得以成功,都離不開善于思考的大腦,并能給自己贏得讓人們發(fā)現(xiàn)自己才華的機遇,在成功無望的時候創(chuàng)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跡。

三菱經(jīng)濟研究所的所長町田一郎氏曾說:“現(xiàn)在是用頭腦思考,而不是用身體決勝負的時代。”無論是誰,工作中,每個人都會遇到一些被人視為畏途的困難和障礙。雖然說不是所有的問題都能夠輕易地解決,可是如果不去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問題是不會自己主動消失的,它將一直困擾著你。此時,如果我們能夠堅強面對,努力去開辟,就能在人生的戰(zhàn)場上獲得決定性的勝利。

“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總比問題多。”這是一種無所畏懼的信念,也是工作的一種指導方針。外界的挫折和困難無處不在,成功的機會與這些挫折和困難相隨,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既不是困難過于強大,也不是機會之神不眷顧,而是自己的怯懦和退縮。認清這一點,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在問題面前,拋棄借口,主動去找方法解決問題,一切難題都不再是我們成功的阻礙。

不講條件講貢獻,不尋借口尋出路

賓夕法尼亞大學校門上銘刻著這樣一句話:“我們會找到辦法,否則就創(chuàng)造一個。”賓夕法尼亞大學是美國常青藤大學之一,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雜志的年度“全美最佳大學”排行榜上,賓大一直排在前10名,它的很多舉措都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美國高等教育制度的先河。

從賓大校門上的那句話,我們就可以看出,賓大對貢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追求。

的確,我們手中的資源不可能是無限的,它似乎永遠都比我們要求的要少一些。可難道因為資源有限,我們就不去做事了嗎?

當然不是!一流的人才是永遠不受資源制約的,因為他們懂得從內(nèi)在找辦法進行創(chuàng)造,就算沒有辦法,也會創(chuàng)造出一個辦法。

2009年,祁宏應聘進入了一家公司擔任營銷部的經(jīng)理,剛入職,公司就要舉行年度營銷大會。而這一次的營銷大會遇到了一個難題。

原來,公司每年的營銷大會都搞得很宏大,先是在五星級飯店訂場地,然后會采用一些高檔的商務服務。但新上任的總裁在看過往年的情況后,決定將今年的會費從往年的十幾萬縮減到五萬。

如何在資源不夠的情況下讓大會保持原有的規(guī)格,讓大家都滿意呢?負責人祁宏很煩惱。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考慮,祁宏突然想到今年剛好是建國六十周年,很多媒體都在宣傳紅軍長征,艱苦奮斗的作風,于是,一個極妙的點子出爐了。

營銷大會召開的那天,所有參會的人員被邀請到一所技校的禮堂。禮堂正門上方懸掛著“重溫紅軍長征,發(fā)揚艱苦樸素精神,再展營銷新雄風”的營銷會主題橫幅。會場里貼完了經(jīng)典的毛主席語錄。等參會人員都到達之后,先觀看了電影《長征》。電影看完之后,每個人都要過刀陣,就像電視里看到的那樣:兩排穿著軍裝手持長刀的人筆直地站在那里,有人都來,白花花的刀對著,只等走過,刀陣再合上。經(jīng)理入場,會場播放著氣勢磅礴的古琴曲《將軍令》。經(jīng)理就座后,幾個穿著軍裝的士兵在身后站崗。老板穿著黃袍坐在臺上的太師椅上……

這場會開下來,從老板到經(jīng)理,再到員工,個個滿意。而所有的花費就來自租禮堂、服裝、道具的錢,總共不到三萬塊。

雖然資源有限,挖掘有限資源的優(yōu)勢,運用得當,腐朽也能化為神奇。祁宏開辦的營銷大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利用有限的資金,打造了別具新意的會議,達到了最終的目的,這才算是真正地講貢獻。

很多時候,位置的大小并不是最關鍵的,檢驗一個人的能力就是能否利用當前有限的資源,變拙為巧,把短處整合為長處,把劣勢整合為優(yōu)勢。一流的執(zhí)行者根本不看資源條件的多少,而是凡事都講貢獻。只要有了這種思維,即使條件少,也能有效利用現(xiàn)有資源、整合資源,在困難中找到出路。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給總理李光耀打了一份報告:

“新加坡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中國有長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夏威夷有十幾米高的海浪。我們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什么名勝古跡都沒有。要發(fā)展旅游事業(yè),實在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李光耀看過報告后,在報告上批下這么一行文字:“你還想讓上帝給我們多少東西?上帝給了我們最好的陽光,只要有陽光就夠了!”

后來,新加坡利用一年四季直射的陽光,大量種植奇花異草,名樹修竹,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發(fā)展成為世界上著名的“花園城市”,連續(xù)多年旅游業(yè)收入位列亞洲第二。

在沒有借口的高手眼中,解決問題永遠不缺乏資源,只有能否創(chuàng)造資源和讓資源發(fā)揮出最大價值。他們也因為具備了這種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整合資源的能力,能用有限的條件做出無限的成績。

我們的工作中也會遇到資源、條件匱乏的問題,但只要我們肯動腦、善創(chuàng)新,激發(fā)腦中的無限創(chuàng)意,充分地利用“有限”的資源條件,賦予其“無限”的創(chuàng)意,也是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的。

即使是資源少、條件少,但只要下定決心,思路再靈活一些、方法再得當一些,每一個人都有可能尋找到方法,但有時就差這么一點點火候,把握好時機,你便走到別人的前面了。

在遇到失敗和挫折的時候,“條件再多一些”的設想和借口沒有用,“多努力一些,多貢獻一些”的回答才能解決問題。只要多想想具體行動,而不是糾纏于“條件少”等借口中,克服困難,走出失敗,就大有希望。

世界上只缺方法,永遠也不缺借口

很多企業(yè)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員工缺乏創(chuàng)新意識,不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員工只知道一味地尋找借口,而不知道負起責任;員工只知道被動完成任務,不懂得尋找最佳的實現(xiàn)途徑……造成這些問題的根源就在于借口的泛濫和方法的缺失。

當一個人不愿意、不想做一些事情的時候,就會找出無數(shù)個理由。推卸責任、轉嫁過失、拖延、自欺欺人隨時隨地都在發(fā)生,圍繞這些行為,也衍生出很多看似堂皇的借口在辦公室當中流行著。

1.“我現(xiàn)在很忙,等下周吧”

這是典型的拖延型借口。如果一個人的工作進度是按時間表規(guī)劃好的,那么他會在接受任務時告訴你這項工作為什么目前不能做,手邊有什么事情,大概會在什么時間段來操作這個項目。現(xiàn)在有很多這樣的員工,他們信誓旦旦,言之鑿鑿,把本來可以在短時間內(nèi)完成的工作拖到以后。

2.“我很難和他合作”

當一名員工總是把自己工作中的不順利歸結在別人身上的時候,也許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能力不夠,尤其是當另外一個人提出了比較尖銳或敏感的問題,憑自己的經(jīng)驗已經(jīng)解決不了,又很難回避的時候,往往就會很無奈地溜出這個借口。

3.“不是我不努力,是對手太強”

這句話一般出自某場戰(zhàn)斗的敗北者口中。遭遇困難時,積極地克服與應對會更加激發(fā)出一個人的潛能,不然就不會發(fā)生后來者超越前者的故事了。而不思進取最終是意志品質(zhì)上的認輸,對手太強的意思就是:我比人家差太多。

4.“這件事跟我沒關系”

如果用“嫁禍他人以減輕自己責任”來詮釋它的含義,也并不顯得過分。無論在哪一間公司,驕人的業(yè)績都來自團隊每一個部門、每一個人的緊密協(xié)作,而問題出現(xiàn)在某一個結點上也會影響全局。

5.“事先沒人告訴我”

比起事不關己的徹底逃避型,喜歡用“事先沒人告訴我”來推脫責任的人更容易一臉無辜地來為自己解脫。這個借口的前戲是敷衍行事,而后戲就是出現(xiàn)問題把矛盾指向那個事先應該告訴你的人。

6.“我們一直就是這樣的”

當工作沒有突破,或有人提出墨守成規(guī)的不足時,委屈的人會采用這個借口。一個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的員工總是喜歡沿用傳統(tǒng)而固定的模式,按部就班地工作。

7.“拿多少錢,干多少事”

這個借口不是按勞取酬的概念。通常在某些人因為缺乏責任心而遭到批評時,這句話就會脫口而出。“我不是沒有能力,是因為酬勞太少我不愿意發(fā)揮全部而已。”但與之矛盾的是,估量能力與酬勞不成正比的人就是說這句話的人,也許在上司眼里,你所付出的努力還遠遠不值支付給你的薪水呢!

諸如此類的借口還有很多。世界上永遠也不缺借口,缺的是方法。方法是提升工作效能的關鍵,很多人工作業(yè)績不理想并不是因為他們不優(yōu)秀,而是因為沒有掌握正確的方法。

聽著身邊同事這樣那樣的借口,你是否有些反感呢。這時候,你就應該知道:一個人如果發(fā)現(xiàn)環(huán)境的種種不如意后,不應該找借口敷衍自己了事,而應該靜心思考對策與方法,這樣才能解決問題。

越來越多的老師抱怨如今的學生不好管理,教師的工作不好開展,我們不妨認識一下這幾位老師:

包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課外活動時間十分活躍,但是經(jīng)常在做不安全、不健康的游戲。他不是嚴令禁止,而是從挑戰(zhàn)擂臺的電視娛樂節(jié)目受到啟發(fā),在班級全面推行擂臺賽。擂臺賽的項目由教師建議和學生自由提出相結合,如跳繩、下棋等。每個項目面向全體學生,每天舉行一個項目的擂臺賽,學生挑戰(zhàn)自我的熱情被激發(fā),課外活動變得豐富而有活力。

年輕的秦老師,發(fā)現(xiàn)許多學生玩耍之后,經(jīng)常用臟手拿水喝、做眼保健操,很不衛(wèi)生。她沒有抱怨學生不講衛(wèi)生,而是拿來塑料桶放在教室里,安排學生輪流換水,號召大家勤洗手。有了講衛(wèi)生的便利條件,學生懶于洗手的習慣很快得以改變。

馬老師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愛挑他人的錯,找到他人的錯誤之后就邀功請賞似地報告老師。這種以“責人小過”為樂的行為不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zhì),也確實讓人反感。馬老師用累積加分的方法激勵學生找自己和他人行為的閃光點,挖掘自身行為中的不當之處。要求學生把這三方面的發(fā)現(xiàn)寫在專用本子上給老師批閱。經(jīng)過三個月的督導,學生“責人為樂”的行為大大減少。

我們?nèi)绻莒o心思考解決的對策與方法并加以實施,不滿就會轉化為前進的動力。其實,工作中很多的接種中恰恰含有工作的轉機,如果只是尋找借口抱怨就太可惜了。

問題是我們成長的導師,正是因為我們不得不想方法解決問題,才促成我們自身不斷上進。工作中,每時每刻都可能遇到棘手的問題,但也正是因為這些問題不斷出現(xiàn),所以才逼著我們不得不去解決,不得不去改進,否則就會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出局。因此,面對問題,不妨放下借口和抱怨,動動腦筋,活躍思維,努力尋找出路,給自己一個擺脫借口的機會。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平县| 南岸区| 临桂县| 三河市| 渭南市| 阿图什市| 重庆市| 闸北区| 多伦县| 湖州市| 青田县| 明水县| 祁门县| 衢州市| 乌拉特中旗| 湖口县| 鹤岗市| 吕梁市| 丘北县| 莲花县| 北川| 香格里拉县| 赤水市| 河间市| 广东省| 江阴市| 肃南| 镇雄县| 永新县| 乌恰县| 上蔡县| 多伦县| 巨野县| 永胜县| 大庆市| 于都县| 惠来县| 台湾省| 台湾省| 阳高县| 湘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