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折服的大度。你位高權重,按常理,你會嫉賢妒能,阻止有才之人越居于你之上,但你沒有,你勇于提拔,推薦有才之人。你提拔王安石,使他成為中國11世紀最偉大的改革家;你欣賞“三蘇”,使他們聲名遠播,終成大家。這一切,讓人不得不佩服你的大度。
品讀你,品出你讓人欽佩的豁達。你政治上不得意時,被貶為滁州太守,按常理,你一定是抑郁不得志,難以排遣心中的郁結,而你卻不計較得失,修“醉翁亭”,作《醉翁亭記》,怡然自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好一種豁達。你號“六一居士”,人問,何為“六一居士”?你說:“家有藏書一萬卷,集錄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人言此“五一”也,你卻爽朗一笑說:“一老翁置于其間,豈非‘六一’也。”
……
(選自《品讀歐陽修》)
選材點評:
本文選材貴在一個字:“豐”。作者品讀歐陽修,因此選取了大量與他有關的素材來闡釋文章主旨,令人不得不贊嘆他的文學功底。
素材4:
……
俗世喧囂,紅塵滾滾,當我們不知不覺被挾裹入行色匆匆的人流,我們是否只看得見焦灼的步伐?命運的多舛,生活的艱辛中,我們是否忘記了從生命中汲取本真的力量,拼命地從大地中吸取著生命的汁液?
身患尿毒癥的史鐵生每天只有半個小時的清醒時間,他用這段時間思索人生,思索死是一件不可急于求成的事。即便他險些被疾病拉進墳墓,他依然可以在病痛中看到生的希望與生的意義,完美地演繹著自己的生命之歌。于是,史鐵生的“地壇”沒有退淡朱紅,因為他從痛苦中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力量,看到了機遇。
當一道圣諭敲響了蘇家大門,蘇軾帶著道道淤青的傷痕,帶著絲絲滲出的血跡,在黃州這犄角之地,咽了苦膽。困頓的生活恰恰使他譜成了一曲曲曲高無人和的絕唱,逆境中的他將壯志譜成行云之上的天籟。他在艱辛中完成的絕美詞話,伴著赤壁下一江春水流淌至今。
從逆境中看出希望,從艱苦中攫取機遇,于是斯嘉麗堅定地說“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于是福貴抱定“存在就是幸福”的信念,憧憬地望向明天,唯美地詮釋了生命的韌度;于是奧巴馬在冷嘲熱諷中堅定地望向未來,相信轉機馬上便會到來。
……
(選自《就著夫奈,重啟蒼穹》)
選材點評:
本文選材廣泛。作者運用了從古到今、從中到外的諸多材料,足見其知識之廣博。
構思獨特——文似看山不喜平
一、構思布局技巧點撥
根據命題的要求,對文章作組織、安排的思維過程叫構思。構思是最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如同建筑師對一座樓房進行整體設計那樣,是文章能否成功的關鍵環節。成功的構思建立在廣博的知識和充分的素材積累的基礎之上,它是一個反復思考和不斷錘煉的過程。
構思的核心是思路問題。思路是指寫作過程中對主題的認識和表達的基本路子。在掌握了各種文體特征和寫作規范以后,就要積極打開思路,敢于運用新的思維方式和寫作技巧,創造出新穎、獨特的構思來,開創寫作的新局面。
寫出富有創意的作文,不僅是學生作文水平的展示,更是學生對生活的一種獨特的感悟體驗,是學生創新能力的體現。創新構思是創新作文的基礎,那么,如何進行創新構思,寫出新意、生動、與眾不同的作文呢?下面介紹幾種技法:
技法1:制造懸念
所謂“懸念”,就是設置疑團,不加解答,借以激發讀者強烈的閱讀興趣。造成懸念的方法,大致是把正在發展的主要情節(或尖銳的矛盾沖突)擱置起來,使讀者產生急切的期待心理,然后在適當的時候再交“底”。
怎樣設置懸念呢?可在篇首設置懸念。這種設置懸念的形式運用很廣泛,它有助于創設氛圍、環境,展開矛盾,引出下文。可在篇中設置懸念。這種設置形式有助于承上啟下,推動情節的發展。也可在篇末設置懸念,給人余音繞梁、回味無窮的效果,或引起人們深深的思索,或暢想未來等。
設置懸念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幾種:以人物某一時刻的神態描寫為懸念;以人物某一時刻的言行心理描寫為懸念;以環境描寫為懸念;以記敘場面或一段情節為懸念;以貫穿全文的一個事物為懸念等。另外,還有運用倒敘構成懸念,逐步展示懸而未決的沖突、運用設問構成懸念。
設置懸念一般有三個環節:第一是設置懸念,即提出懸而未決的問題,吸引讀者。第二是發展懸念,即逐步激起讀者求解心理。第三是解決懸念,即解決矛盾,揭示謎底。
技法2:抑揚生變
一篇文章,初看開頭,便知結尾,一般不會引人入勝。如能做到千折萬轉,抑揚有致,曲徑通幽,就能避免平鋪直敘,使文章產生誘人的藝術魅力。所謂的“抑揚生變”,就是指在文章中對所寫之物,或欲揚先抑,或欲抑先揚,陡然一轉,或褒揚抬高,或貶低否定的一種藝術手法。運用這種方法來構思寫作,往往可以使文章波瀾陡起,搖曳多姿,從而達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佳境。
在具體寫作中,正確運用這種技法應該注意以下兩點:
1要從整體上著眼,安排好輕重、主次、詳略。不論欲揚先抑,還是欲抑先揚,所“欲”都是目的,所“先”都是手段。前者抑是為了揚,重點在揚;后者揚是為了抑,重點在抑。切不可詳略不分,平均用墨,更不能輕重例置,喧賓奪主。
2要掌握好“度”和轉換的自然。過了一定的“度”,就可能失實或有悖于事理而影響表達效果。轉換不自然,就可能虛假而不能令人信服。所以萬萬不可掉以輕心,草率從事。
技法3:奇思妙想
內容概說:想象是人類思維的一項基本能力,人類正是具有這一能力才使人類的生活豐富多彩,富有生機。想象既可以對已逝去的歷史矛以再現,也可以把未發生的情景給予描繪;既可以描繪那美麗的夢境,也可以創造那神話;既可以由一草一木浮想連翩,創造一個美麗的童話世界,也可以從一思一念發散而去,創建一個神奇的科幻世界。
豐富的想象是使文章閃現異彩的重要手段。豐富的想象使人物顯得更為豐滿逼真,豐富的想象使景色更為真實宜人,豐富的想象使意境更為意蘊深遠。總的來說,豐富的想象是開拓寫作視野的重要手段,是創意寫作的重要技法。
技法4:夢里乾坤
夢里乾坤其大無邊,夢是最自由、最神秘的世界。以夢境來表現心靈與生活,則是解放思想,實現作文創新的極好構思方法。如一位學生寫《夜夢楓橋》這篇文章,所采用的手法就是寫一段夢境,作文中主人公穿過時間的隧道,來到1200年前的姑蘇寒山寺前,與唐代詩人張繼對話,并再現了張繼創作《楓橋夜泊》時的現場情境,體味到一個知識分子的苦悶。“夢”是可以自由想象的,作文中的這段想象逼真、優美,而且詩意盎然,因此就很具創意了。
技法5:名句點綴
中國文化深厚而博大,歷代的經典散文或詩詞歌賦,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和思想,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而其中的名句更是寶庫中燦爛的珍珠,它們閃爍著耀眼的光輝,照亮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靈魂。廣為傳誦的經典名句,集中了傳統文化的真善美,其以深遠的意蘊、雋永的辭采,深受人們的喜愛。
一篇作文中如能點綴這些名句,那么它們美麗的身姿能使文章顯得搖曳多姿,魅力四射。將名句點綴其中,已成為實現創意寫作的一種比較流行的技法,它可快速提升文章的文采,使文章意蘊深厚、耐人尋味。
在引用的名句中,有千古傳誦的名文精華,有記錄歷史的史作箴言,有耐人咀嚼的詩詞警句,還有現在流行的名言名句,亦有外國文學中的經典名句。但主要是我國古典的文史詩詞中的名句,因為這些傳承千百年,負載著厚重的中國傳統文化,更有利于表達作者的創作意愿,更有利于提升作品的內涵。
二、經典范文展示
1、創造懸念
你還會沉默嗎?
佚名
不在沉默中滅亡,便在沉默中爆發!每當我重溫魯迅的話時,心中不免有一種別樣的感受。目光悄然在祖國母親的身上定格,五千年的歷史,五千年的文明,五千年的生生不息!咦,怎么美麗的身軀上,有不少的瘡疤,怎么耳邊又多了一些遙遠的吶喊?
——題記當鴉片毒害著國人的精神時,你還會沉默嗎?炎黃子孫!
不,你不會。林則徐便是最好的證明。當英國人把大麻運到華夏的這片土地上時,他們已等待著我們精神委靡的那一天。鴉片蠶食了我們的軀體,蠶食了我們的精神,卻蠶食不了我們的心。面對著一派蕭條的情景,你還會沉默嗎?不!林則徐怒吼著跳了起來。于是,那一袋袋罪惡的根源被銷入池中。于是,風把你的浩然正氣吹入每個角落。那一刻,林則徐的身后刻了四個字——炎黃子孫。于是,面對鴉片,面對黑暗,你沒有沉默——炎黃子孫!
當三十多萬南京同胞被日軍瘋狂屠殺時,你還會沉默嗎?中華兒女!
不,你不會。當日軍放肆地橫掃村莊時,當日軍在笑聲中“殺光,燒光,搶光”時,當日軍的刺刀快意地滑過一個個頭顱時,當三十萬中華兒女的鮮血染紅我的雙眼時,我依舊在等待。是的,因為我們是中華兒女,不會在沉默中死亡,只為在沉默中爆發!果然,你醒了,正如一頭亞洲雄獅,把侵入者驅逐。你們,中華兒女的怒吼,令整個世界為之顫抖!于是,面對屠殺,面對侵華,你沒有沉默——中華兒女!
當陳水扁叫囂著“終統”時,你還會沉默嗎?中國!
不,你不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臺灣民眾強烈地反對,“萬人倒扁”的行動,國人對海峽兩岸的焦點關注,便能證明這一切。臺灣永遠是中國不容分割的一部分,我們與臺胞骨肉相連,決不允許任何人把臺灣分裂出去!是的,這就是你,中國!永遠有著堅定的立場。于是,面對叫囂,面對分裂,你不會沉默——中國!
縱觀中華歷史,在任何的挫折面前,中華民族都不曾沉默過。面對未來新的挑戰、新的世界,你還會沉默嗎?不,我們不會!
名師點評:
文章開篇的題記用一個疑問句設置懸念,引起了全文。在正文中,三個分論點分別再用設問開始,以論疑的形式點名文章主題。創造懸念首先要簡潔明了,吸引讀者的好奇心,其次選材要準確,發展懸念,呼應懸念問題,體現文章主旨。結局以肯定形式表明觀點呼應開頭。一次形成一篇成功的佳作,需要仔細揣摩運用。
2、抑揚生變
一杯茶的世界
佚名
我發現:一杯茶的世界很大,大得足以裝下我一生。
——題記
漫漫長夜,伴隨著我的只有無邊的孤獨和寂寞。月亮隱了,星星累了,夜蟬也睡了,唯有我仍在橘燈下孤軍奮戰。
傾聽李清照“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聆聽李煜“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細聽杜甫“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可是,他們還能比我愁嗎?
我發現在母親眼里,我就像一臺提取分數的提款機,開口是多少分,閉口也是多少分。
埋頭苦干。我依舊倘佯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書山中,游走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距海中,滑翔在“病樹前頭萬木春”的頓悟中……
不知何時,才發現身旁有微弱的呼吸聲,撐起疲憊的腦袋,看到微笑的母親雙手端著一杯茶。
“喝了它吧,提提神!”母親小心翼翼地將茶放在書桌上,轉身輕聲走開。
來得無影,去得無痕。
放下手中忙碌的筆,雙手端起茶杯,溫暖陣陣襲來。揭開茶盞,湊近鼻前,沁人心脾的茶香蕩漾開來。看著沉淀在杯底的茶葉一瓣一瓣,它們都安詳地躺在里面,這是我愛喝的龍井啊!
輕輕地抿了一口,有點苦澀,繼而又有一種清香纏綿在心扉,愛意濃濃。
我知道在我喝茶的時候,我的心已經被震動了,我發現了一個偉大的真理。
一朵花的世界里裝著生命美麗的世界。
一滴水的世界里透射著純潔明徹的世界。
一杯茶的世界里滿載著綿綿無期的愛的世界。
我發現一杯茶的世界真的很大,大得足以感動我一生。
名師點評:
本文題記點出文章中心,同時作者巧妙地運用先抑后揚的表現手法,透過一杯清茶表現偉大的母愛。文章沒有贊賞母愛的文字,通過情景的設置,母親簡單動作以及神態的描寫將母愛的主題奢華到極至,“微弱的”、“微笑的”、“小心翼翼地”、“輕聲”等詞寫出了一個細心媽媽的形象。在具體寫作中,首先要從整體上著眼,安排好輕重、主次、詳略。其次要掌握好“度”和轉換的自然。轉換不自然,就可能虛假而不能令人信服。仔細揣摩運用。
3、奇思妙想
都是月光寶盒惹的“禍”
梁思慶
序幕
背景說明:據說當年孫悟空發現月光寶盒十分有用,于是用當時的克隆技術——七十二變“復制”了一個月光寶盒。可是這個寶盒在跟隨唐三藏去西天取經的路途中遺失了,不知為何人所獲。
第一幕
時間——春秋
地點——孔子的書齋
事件——
孔子(口中喃道):“茶可以清心,好茶,好茶。”
徒弟:“不得了啦!”
孔子:“靜以修身,不可整天慌慌張張的。”
弟子:“師傅教訓得是。”
孔子:“有何事?”
弟子:“大帥兄昨日得一寶盒,打開一看,在一陣刺眼的亮光后,大師兄就消失。”
孔子(捏了捏胡須):“有這等怪事,走,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