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春之歌——春季健康總動員(8)
- 人生不可不知的365個健康常識
- 王鵬
- 4989字
- 2016-03-01 09:39:40
危險的廢棄物具有毒害性、爆炸性、易燃性、腐蝕性、化學反應性、傳染性、放射性等一種或幾種危害特性,對環境產生污染。危險廢物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質對人體和環境構成很大威脅,一旦其危害性質爆發出來,不僅可以使人畜中毒,還可以引起燃燒和爆炸事故,也可因焚燒、風揚、升華、風化而污染大氣。此外,還可通過雨雪滲透污染土壤、地下水,由地表徑流沖刷污染江河湖海,從而造成長久的、難以恢復的隱患及后果。
從工業生態學的視角看,垃圾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是終將有一天可以使用的原料礦藏。只是如果回收資源中的有用物質含量太低,收集的成本就會太高,如果每一個家庭都能進行垃圾分類——在日常生活中直接對垃圾進行分類,可以大大提高資源回收的價值。垃圾分類不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且勢在必行。
細節提醒:
日常垃圾處理要注意的細節
采用有蓋子的容器;
要經常掩蓋垃圾桶,避免兒童或家畜的接觸;
用合適的袋先包好垃圾,然后放進容器,而且容器必須保持清潔和干凈;
將玻璃和其他能引致意外的東西放入透明袋內,同時要與其他垃圾分開;
將垃圾投入放置于屋外的垃圾收集箱之前,要很好地把垃圾袋封口;
再用一個堅固的袋來盛含有液體成分的垃圾;
垃圾放置屋內時間盡量縮短,每日應將垃圾投入適當的收集處;
應時常采用紙袋或收集垃圾的容器,而不要隨地亂拋垃圾。
小心處理垃圾,能保障你的健康和城市的衛生!
二月 運動健身,強壯生命之本
懶洋洋地蟄伏了大半個冬季,隨著春天的來臨,要加強鍛煉了。春季不鍛煉,一年四季都打不起精神,春天的健身計劃勢在必行。
春季的體育鍛煉一定要講究科學性,時間以黃昏為宜,運動地點選擇在室外,科學的運動健身能改善呼吸、新陳代謝及血液循環的狀態,越練越精神。
春季鍛煉不宜出汗過多,剛出汗就差不多了。鍛煉結束時還要立即擦干汗液,換上干凈衣物,以防著涼。步行、爬山、跳繩、慢跑、室外體操等,在春季都是很好的運動。
科學鍛煉預防春寒
一年之計在于春,早春寒冷,但是也要科學地鍛煉身體。鍛煉身體是為了增進健康,全面發展身體,以求增強體質,科學地鍛煉身體才能有效地去發展身體、增強人的體質。科學鍛煉身體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1.漸進性原則
進就是前進、發展、提高,而不是停留在一個水平上;是逐步地、依次地、循序地變化,而不是突然或急劇的變化。科學鍛煉身體過程中,最本質的是運動負荷的問題,要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根據超量負荷的要求,有計劃地增大運動負荷。一定的運動負荷量,對身體作用一定次數和時間之后,才能引起身體的適應,然后再逐步增大運動負荷,使身體產生新水平的適應,最終達到增強體質的目標。
2.反復性原則
反復是一次次重復的意思。在鍛煉身體中,只練習幾次對人的作用不大,只有多次練習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對身體產生良好的作用,而反復次數過多,也會給人體帶來副作用。因此,反復是有規律、有限制的重復,是鍛煉身體的又一個規矩。
3.全面性原則
人的身體是一個整體,要想增強體質,就必須使構成人體的各局部都得到鍛煉和發展。具體說就是要使身體各部分、各器官系統功能、身體各種素質以及人體各種基本活動能力都得到發展。
4.意識性原則
意識性原則是指要有意識地從增強體質出發去進行鍛煉,而不是盲目地或無目的地亂練一氣。人的活動除了有機體的自律活動和反射活動之外,所有的隨意活動都伴隨著一定的意識。盲目性不是無意識,而是意識不清、意識程度浮淺、意識的指向性錯誤。在參加體育鍛煉過程中,每一個人都要增強和樹立起正確地意識性。
5.個別性原則
個別性原則是指在鍛煉過程中,要根據個人的特點去安排鍛煉的方法、內容和運動負荷。每個人的體質都有各自的特點,只有針對這個特點去鍛煉才能有收效,所以,這個原則就是要求按個人特點選擇手段和運用方法的一條規矩。當前國內外提倡在鍛煉中實行“運動處方”的方法,這正是這一原則的重要性為人們所重視的反映。
細節提醒:
春天鍛煉身體注意事項
1.注意氣候變化
春天的氣候變化比較反復。進行體育鍛煉時,要提前收看天氣預報上邊的鍛煉指數。
2.注意準備活動
春天的氣候特點決定了在鍛煉之前要熱身。這對于減少運動時的突發事件有很好的作用。
3.注意鍛煉時間
早晨鍛煉不是越早越好。最好等到太陽出來以后再去。
此外,大風、沙塵天氣或者霧天最好不要外出鍛煉。
常游泳也能保健康
游泳是一項人體在一定深度的水的特定環境中,憑借肢體運動,利用水的浮力而進行的技能活動。它是古代人類在同大自然的斗爭中,為生存而產生的,并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而發展,逐漸成為一項現代競技體育運動的重要競賽項目。
游泳對身心健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1.可使心臟得到很好的鍛煉,使心肌逐漸發達,收縮能力增強,更好地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所以,游泳運動員的心臟跳動,在平時比一般人慢而有力。一般人的脈搏,安靜時為每分鐘70~80次,而游泳運動員卻為42~60次,個別甚至減少到36次,這正是其心臟功能良好的具體體現。有的游泳運動員平時心跳只有40~50次,而跳動時排出的血量就等于一般人70~80次心跳排出的血量。
2.游泳運動是所有運動項目中對呼吸系統影響最大的一個項目。一般人的呼吸力為60~100毫米汞柱(8~13.3千帕),而經過系統游泳鍛煉的運動員可達200毫米汞柱(26.7千帕)以上。游泳運動員的肺活量也比一般人大得多,據檢查統計,一般人的肺活量只有3000毫升左右,而游泳運動員能達5000~7000毫升。這樣就可使每次呼吸能攝取更多的氧氣和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肺活量大,其耐受缺氧的能力也就強。
3.堅持游泳鍛煉,還能使神經系統功能增強,可使動作敏捷,反應靈活,并使關節得到鍛煉,動作協調、敏捷。
4.可以有效地鍛煉全身的肌肉和關節,使肌肉發達,可以減肥,保持體型健美,并在力量、速度、柔韌、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有明顯提高。
5.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游泳本身就是一種體育療法。由于經常在水中鍛煉,體溫調節機能改善,機體對外界的適應力會明顯增強,且有舒筋活血、松弛肌肉的作用,對腰背痛、扭傷有治療作用。如方法得當,對冠心病、高血壓、胃腸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可以延緩衰老,使人青春常駐。它可以改善皮膚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推遲皮膚老化和預防皮膚病的發生。
游泳的姿勢,蛙泳、自由泳、仰泳和蝶泳均可,但速度不宜過快,時間也不宜過長。每周鍛煉2~3次,每次最好不超過500米。運動量要適當,因人而異。
細節提醒:
游泳健身中應注意的問題
其一,鍛煉前應檢查身體。有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皮膚病和傳染病者不宜參加游泳鍛煉。
其二,下水前做好準備活動。應做3~4分鐘臂、腿、腰部彎曲伸展運動。
其三,水溫不宜過低。初練者最好從夏天開始,這樣容易適應。
其四,運動量要適宜。初練者游程不要太長,每50米應停下來休息片刻,速度不宜過快。
其五,注意自我監督。如游泳后頭暈、惡心、疲勞不適,應減少活動量或暫停鍛煉。
其六,注意安全。要結伴而行,互相照料保護。不要到有急流、漩渦的地方游泳,也不要到水草密集區去游,以免發生意外。
其七,游泳動作宜慢,不要猛然跳下水。要先用水澆沖一下肩部、胸部,徐步走向游泳區域。初學者不要急于求成,應先熟悉水性,再循序漸進學習技術動作;先將整套動作分解,分開來練;在此基礎上,再做整套動作的協調配合練習。老年體弱者更要注意量力而行,動作穩妥,不宜過于劇烈運動。
外出晨練不宜太早
專家提醒體育愛好者,春季太早進行晨練,效果并不一定好。
在春天,早上的氣溫一般很低,并不適宜進行鍛煉。太陽升起一段時間后,氣溫開始回升,才是鍛煉的最佳時機。這時候,太陽驅散了晨霧,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氣,空氣的透明度有所增加,合適的氣溫也使人的手腳更容易伸展。
一些地區早晨的霧氣較重,堅持早起鍛煉并不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在大霧條件下,空氣中的雜質不容易消散,各種病原微生物也比較多,而鍛煉時肺活量加大,會吸入大量的有害物質和病原微生物,影響身體健康。因此,應該在太陽出來、霧氣消散之后再進行鍛煉。
已經習慣早起的人,可以先在戶內做一些不太消耗腦力和體力的活動。經過一夜的休息,人體各臟器的功能尚處在較低水平,需要一段時間去恢復正常。
專家建議,在太陽出來之后進行晨練,應盡量選擇太陽可以直射和有草有水的地方。春天的太陽并不灼人,反而會使人體有溫暖的感覺。晨練過后,特別是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在心跳等恢復正常之后再洗澡。如果過早洗熱水澡,會造成體表毛細血管擴張,用血量增大,而影響到心、腦以及其他重要臟器的正常血液供應,容易發生危險。
有些中老年人已經養成了天天晨練的習慣,其實這并不科學。
專家提醒說,并非任何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要鍛煉,晨練也要視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千萬不要為了鍛煉而去鍛煉。如果感到身體不適,例如有感冒、發燒等癥狀,或者一些疾病正處于急性期或者發病期,就應該避免進行晨練,前一天睡眠狀況不好的人,也不適合進行晨練。
一些心律不齊、心慌意亂、腎功能不好、貧血和肝臟有問題的人都要注意最好不要進行晨練,或者進行一些小運動量的活動。
一周中4~5天的時間進行鍛煉最為科學,然后休息一兩天,使身體得到恢復和緩沖。
細節提醒:
1.晨練前吃點東西
一段時間以來,老人們對于晨練時該不該吃飯的問題,意見不一,各有說法。許多人認為空腹進行晨練對減少脂肪、降低體重有更好的效果。專家認為,在空腹狀態下進行晨練,無異于開著“沒油的汽車”,隨時都會使你感到乏力、惡心、頭暈。心臟原本有毛病的老年人還有可能突然摔倒,甚至猝死。
因為,頭一天晚飯距離第二天清晨,間隔十二三小時,腹中空空,而儲存的糖也早已消耗殆盡。因此,晨練前應吃些含糖量多的食品和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熱牛奶、點心、藕粉、發糕、粥、雞蛋餅、燕麥片等。能有一兩碟可口小菜如素炒胡蘿卜絲、白菜絲等青菜更好,但吃的量不必太多,要有營養。
2.晨練不應風雨無阻
晨練,一是鍛煉身體,二是磨煉意志,即使條件艱苦、氣候惡劣,有的老年人也不愿中斷。在下列幾種環境下最好不要晨練。一是霧天。由于氣壓較低,風速較小,空氣中的廢氣廢物不易消散,空氣被嚴重污染。當晨練時,呼吸加快,容易吸入較多的有害物質,易誘發氣管炎、咽喉炎、眼結膜炎、鼻炎、鼻竇炎以及變態反應性疾病等。二是大風天,老年人也應盡量減少晨練。人在強烈的逆風條件下鍛煉能量消耗大,會引起心臟病或呼吸系統疾病。另外,在陰天不要到樹林中鍛煉,以免二氧化碳中毒;雨天也不宜晨練,降水后路滑,易摔跤。
春天出外放放風箏
春天放風箏是我國傳統的民間娛樂活動,同時也是一項很好的健身運動。人們趁鶯飛草長的大好時節,如果能忙里偷閑,到空氣新鮮、負離子含量高于城市數十倍的郊外放放風箏,沐浴在融融的春光中,呼吸著郊野的新鮮空氣,對身心健康和慢性疾病的康復,都是十分有益的。
在放飛風箏時,由于要不停地跑動,在急緩相間、有張有弛中,手、眼、身、法、步要緊密配合。古人在《續博物志》中說:“春日放鳶,引線而上,令小兒張口而視,清眼明目,可泄內熱。”這是由于在放風箏時,眼睛要一直盯著高空的風箏,遠眺作用可以調節眼肌功能,消除眼部疲勞,從而達到保護視力的目的。
一只大風箏升入云霄后的拉力相當大,需要拿出全身的力量才能駕馭。由此可增進臂力,強健腰背肌群和足部關節,對提高反應能力大有益處。
春天放風箏也是一項有益人體健康的體育活動。寒冬,人們久居室內,氣血郁積,春季到室外放風箏,可以呼吸到負離子含量高的新鮮空氣,清醒頭腦,促進新陳代謝。在放風箏時,或緩步,或迅跑,緩急相間,張弛有變,活動周身關節,促進血液循環,是一項很好的全身運動。放風箏時昂首翹望,極目遠視,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消除眼的疲勞,防治近視眼,達到保護視力的目的,對防治頸椎病也十分有利。不過,在這里提醒你的是,放風箏時一定要注意安全,應選擇沒有車輛、高壓線和平坦的地區,以防外傷和交通事故。
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春日里,讓我們與風箏結伴而行,投身大自然懷抱,盡情享受春日樂趣。
細節提醒:
放風箏的“四項注意”
陽春三月是放風箏的好時光。放風箏者有“四項注意”不容忽視。
一是要選擇好場地。因為在放風箏的過程中,人經常要倒行,所以需要特別注意防止摔傷。要選擇寬敞的非交通道路或空曠之處;路面要平坦,沒有溝溝坎坎,并要注意運動范圍內的建筑物情況。
二是要看清空中。放風箏時要注意觀察上空是否有電線,防止因風箏與電線接觸而發生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