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大多精通口才,對戰爭科學、銀行業務、政治學、時事政治以及人文科學都有所了解。然而,最主要的共同點是他們都能閃耀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歷史上這樣的人數不勝數,我隨便就能舉出很多例子:德摩斯梯尼(Desmosthenes),羅馬皇帝尼祿(Nero),尤利烏斯·愷撒大帝(Julius Caesar),克里斯托帶·哥倫布(Christopher Coumbus),伽利略(Galileo),埃及女王克利奧佩托拉(Ceopatra),巴爾扎克(Balzac),莫泊桑(de Maupassant),艾薩克·牛頓爵士(Sir Isaac Newton),圣女貞德(Joan of Arc),克倫威爾(Cromwell),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en Poe),本杰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亞歷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俾斯麥(Bismark),亞歷山大·格拉漢姆·貝爾(Alexzendar Graham Bell),格蘭特將軍(Genral Grant),亞伯拉罕·林肯(Abraham Lincoln),西塞爾·羅茲(Cecil Rhodes),P·T·巴洛姆(P.T.Barnum),克里蒙梭(Clemenceau),基奇納勛爵(Lord Kitchener),伍德羅·威爾遜(Woodraw Wilson),托馬斯·利普頓(Thomas Lipton),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富蘭克林·D·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查爾斯·E·休斯(Charles E.Hughes),勞埃德·喬治(Lloyd George),圣雄甘地(Mahatma GandhI),威爾·洛杰斯(Will Rogers),道格拉斯·菲爾班克斯(Douglas Fairbanks),亨利·福特(Henry Ford),托馬斯·愛迪生(Thomas Edison),約翰·博格斯(John Buroughs),查爾斯·林德伯格(Charels Lindbergh),阿爾弗雷德·E·史密斯(Alfred E.Smith),簡·亞當斯(Jane Adames),黑人植物學家喬治·華盛頓·卡沃爾(George Washington Carver),阿爾·喬爾森(Al Jolson),埃莉諾·富蘭克林(ELeanor RooseveLt),馬里恩·安德森(Marion Anderson),拉爾夫·本奇(Ralph Bunche),哈里·杜魯門(Harry Truman),賈瓦哈拉爾·尼赫魯(Jawaharlal Nehru),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Dwight D.Eisenhower),以里奧·平扎(Ezio Pinzza),伯納德·巴魯克(Bernard Baruch),吉米·斯圖爾特(Jimmy Stewart),簡·弗羅曼(Jane Froman),塞西爾·B·德米爾(Cecil B.DeMille),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和阿爾伯特·施威策爾(Albert Schweitzer)等。
這個名單還有很長很長,每個名字都能讓人想起一種人。無論他們依舊活著還是已經去世,這些人都曾有過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人曾經存在于社會的各行各業,現在依舊有很多人不斷地涌現出來。不難發現,正是因為他們對自身精神力量的運用,才使得他們能夠攀登到職業或者事業的巔峰。
我非常確定甘地曾經發揮了這種能力,我也覺得他是當今世界上最偉大的人。現在,你可以看到甘地穿著現代服裝的照片,可是最近幾年他已經把頭發剪掉,穿著最傳統的服裝,還戴著一副大大的眼鏡。我沒有權利說甘地穿著這樣的衣服是為了某種特別的目的,但是我相信他如此做的用意是為了讓全世界的人們更加關注他所從事的印度民族解放事業。
我不想去解釋為什么運用這種力量的人都能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但是,你會注意到,如果將這種力量運用在生活中,這種力量能使你在親朋好友中顯得超凡脫俗。他們會敏銳地看到你的獨特之處。這并不需要你刻意炫耀自己,或者刻意吸引別人的目光,讓他們對你另眼相看。這只能表示你要開始展現你自己,這也許是你自己第一次這么做,利用你所有的機會,表明你開始突破自己,開始尊重自己,開始珍視本該屬于自己的一切——只要學會怎樣釋放內心中的TNT的力量,你將很快就會擁有這一切。
你一定要記住:生活在這個世界上,你絕不能甘心成為一枝枯萎的紫羅蘭,而是要竭盡全力為自己贏得他人對自己的尊敬和認可。
“建在山頂上的城市,沒有人會看不見。點燃蠟燭卻一無所獲的人,遲早會有成功的一天。”
還有另外一句箴言寫道:
“成功的真諦只為那些已經準備好接受它們的人獲得。”
很多將TNT的力量用于做壞事的人,都為自己帶來了厄運,吞下了自己種下的苦果。在歷史的長河中,你也可以很容易找到很多類似這樣的人。
付出了多少就會收獲多少,你不會多得,也不會少得。這是一句經過時間檢驗的古訓,然而,它闡釋得還不夠透徹。當我們懷揣著善良的想法勇敢前進的時候,我們總是可以得到同樣的回報。這是因為:
種下什么,就會收獲什么。
到底我們體內的神奇力量——可以改變世界的TNT是什么東西?它是隱藏在每個人內心中的力量,每個想要成功的人都必須要運用的力量。
現在,你明白了嗎?你、你的“本我”、你自己內心深處的潛在力量,能夠在意識的引導下釋放出來,幫助你面對眼前的一切,沖破所有的束縛,幫助你在任何條件下戰勝經濟、身體、精神和靈魂等所有方面的困難。
視覺化你的力量
為你想實現的目標描繪出一幅精神圖景吧。這個圖景源于你對自己的潛意識,由你對自己的信心、對上帝的虔誠來點燃,從而釋放出一種持續不斷的力量。
假如你能夠相信這種力量,那么無論描繪出的精神圖景是什么樣子,只要你有充足的理由,你描繪的一切就都能在生活中變成現實!這就是你的TNT———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描繪的精神圖景,以及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實現它的強大信心!
這個道理似乎過于簡單,以至無數人不敢相信它,也不想花時間去掌握這種力量,而寧愿通過謬誤的思想,用自己的頭腦撞擊蒙昧、無知、頑固的石墻,并為此制造了生活中的許多場悲劇,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身體的傷害。
請你謹記,30多年來,我的口袋里一直裝著一小塊TNT,在人生道路上緩慢地向前移動。我所做的事就是伸手去抓住它,獲得這種能夠將我從如此悲慘境地中解救出來的力量。不過,那些幸福的、成功的人卻并不知道他們自己也在運用這種力量,還懇求我分給他們一些。我認為,任何人只要依靠自己就可以獲得它,成功地獲得它需要擁有極好的運氣,不能光靠信念或者所謂的上帝賜予的力量。我接連不斷地與這個真理擦肩而過,曾經對它產生過懷疑,曾經冷冷地對待它,但是這種消極的態度是我最終無法獲得它的原因。
希望你不會像曾經的我那樣討厭生活,失去對明天的希望。好好整理一下你的心靈,努力去尋找自己的TNT。它一直都在那里等待著你去發現。
什么?你說你已經找到了一根極度烈性的雷管?好的,現在就開始!向他人發出警告的信號,小心翼翼地繼續進行下去,為你生命中的第一次大爆炸做好準備。這次爆炸將摧毀你所有的錯誤想法,讓你踏上一條改變自己的道路,讓處于漫漫長夜的人生迎來新的曙光!
【延伸閱讀】
TNT存在于每個人心中
美國學者詹姆斯曾經說過:“普通人只開發了他蘊藏能力的1/10。與應當取得的成就相比較,我們不過是在沉睡。我們只利用了我們身心資源的很小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說一直在荒廢。”像布里斯托一樣,我們每個人都能夠發現隱藏在內心的TNT。這是一座潛能的寶藏,只要我們能夠引爆它,我們就能夠超越自己,獲得難以想象的成功。
彼得是一名音樂系的學生,他每天都會到練琴房練習鋼琴,忽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要練習的是一首超高難度的歌曲。他翻著樂譜,感覺自己對彈奏鋼琴的信心跌到了谷底。這種情況已經持續3個月了!自從跟了這位新的指導教授之后,彼得不知道教授為什么要以這種方式訓練自己。他勉強打起精神,開始用自己的十指奮戰、奮戰、奮戰……琴音蓋住了教室外面教授走來的腳步聲。
指導教授是位極其有名的音樂大師。授課的第一天,他遞給彼得一份樂譜。“試試看吧!”他說。樂譜的難度頗高,彼得彈得生澀僵滯、錯誤百出。“還不成熟,回去好好練習!”教授在下課時,叮囑彼得。
彼得練習了一個星期,第二周上課時正準備讓教授驗收,沒想到教授又給他一份難度更高的樂譜。“試試看吧!”上星期的課教授也沒提。彼得再次掙扎于更高難度的技巧挑戰。第三周,更難的樂譜又出現了。
這樣的情況在不斷發生,彼得每次在課堂上都會被一份新的樂譜所困擾,然后把它帶回去練習,接著再回到課堂上,重新面對更高難度的樂譜,卻怎么都趕不上進度,一點也沒有因為上周的練習而有駕輕就熟的感覺,彼得感到越來越不安、沮喪和氣餒。
像往常一樣,教授走進了練習室。彼得再也忍不住了,他必須問一下教授,為什么讓自己如此練習。教授并沒有直接回答彼得的質疑,而是抽出最早的那份樂譜,交給了彼得:“你來彈彈這份樂譜吧!”
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連彼得自己都驚訝萬分,他居然可以將這首曲子彈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教授又讓彼得試了第二堂課的樂譜,彼得依然有超高水準的表現……演奏結束后,彼得怔怔地望著老師,說不出話來。
“如果我不這樣訓練你,可能你現在還在練習最早的那份樂譜,也就不會有現在這樣的程度……”音樂大師緩緩地說。
我們每個人都像彼得一樣,面對困難時就會質疑自己的能力,而持續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就能駕馭曾經困難的事情。這種習慣于退縮的行為讓我們很難發現內心中的TNT,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都沒有引爆它的能量的必要。
只有當我們相信自己還有潛能可以挖掘,相信自己能夠找到內心的TNT,我們才能夠有機會真正找到它,發現它,使用它。所以,勇敢地面對眼前的困難,用盡全力去尋找隱藏在自己心中的TNT,然后引爆它,炸毀一切阻礙在前面的障礙,走上通向成功和幸福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