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枯草(六兩)水二鐘,煎七分,去 。食遠服。此生血治瘰 之圣藥,虛甚者,當煎濃膏服,并涂患處,多服益善,兼十全大補湯加香附、貝母、遠志尤善。
必效膏(一七二) 治瘰 氣血尚無虧損, 核不愈,內服此藥,外以針頭散腐之。
若氣血虛者,先服益氣養營湯數劑,后服此藥。服后 毒盡下,再服煎湯數劑。
南硼砂(二錢半) 輕粉(一錢) 麝香(五分) 巴豆(五個,去膜) 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翅,同糯米炒)上同為極細末,取雞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仍入殼內,以濕紙數重糊口,入飯甑蒸熟,取出曝干研末。虛者每服半錢,實者一錢,用炒生姜酒、或滾湯于五更調服。如覺小腹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俱從小便出。胎婦勿餌。瘡毒去后,多服益氣養營湯,瘡口自合。
此藥斑蝥、巴豆似為峻利,然巴豆能解斑蝥之毒,用者勿畏。予于京師遇一富商,項有 痕一片頗大,詢其由,彼云因怒而致,困苦二年,百法不應,忽有方士與藥一服即退,二三再服頓退,四服而平,旬日而痊,以重禮求之,乃是必效散,因修合濟入,無有不效。丹溪亦云,必效與神效栝蔞散相兼服之,自有神效,常以二劑兼補劑用之,甚效,故錄之。但此藥雖云峻利,然 毒之深者,非此不能解,故宜用之。
惟血氣虛者不可用,恐其有誤也。又一道人治此證,用雞子七個,每個入斑蝥一枚,飯上蒸熟,每日空心食一個,求者甚多。考之各書瘰 門及《本草》亦有之,然氣血虛者恐不能治也。
射干連翹散(一七三) 治寒熱瘰 。
射干 連翹 玄參 赤芍藥 木香 升麻 前胡 梔子仁 當歸 甘草(各一錢) 大黃(二錢)水煎。食后服。
如神散(一七四)治瘰 已潰,瘀肉不去,瘡口不合。
松香末(一兩) 白礬(三錢)為末。麻油調搽,干摻亦可。
遇仙無比丸(一七五) 治瘰 未成膿,其人氣體如常,宜服此丸。形氣覺虛者,宜先服益氣養營湯,待血氣少充,方服此丸,核消后,仍服前湯。如潰后有瘀肉者,宜用針頭散,更不斂,亦宜服此丸,斂后再服前湯。
白術(炒) 檳榔 防風 黑丑(半生半炒取頭末) 密陀僧 郁李仁(炮,去皮)斑蝥(去足翅,用糯米同炒,去米不用) 甘草(各五錢)為細末,水糊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早晚煎甘草檳榔湯下。服至月許,覺腹中微痛,自小便中取下 毒如魚目狀,已破者自合,未膿者自消。
(《肘后》)治癭方(一七六)凡項下卒結囊欲成癭者,用海藻一斤,洗去咸,浸酒飲之,不可間斷,須要時時飲二三杯,有酒氣方妙。
神效開結散(一七七) 消癭塊甚效。
橘紅(四兩) 沉香 木香(各二錢) 珍珠(四十九粒,入砂罐內,以鹽泥封因, 赤取出,去火毒用) 豬靨肉子(四十九枚,用豚豬生項間如棗子者)上為末。每服一錢,臨臥酒調徐徐咽下。患小者三五服,大者一劑可愈。切忌酸咸油膩滯氣之物。須用除日于靜室修合。
生地黃丸(一七八) 治師足、寡婦、室女,乍寒乍熱而患瘡瘍,及頸間結核,肝脈弦長而出魚際,外無寒邪,內多郁火者,宜此治之。
生地(一兩,酒拌杵膏) 秦艽 黃芩 硬柴胡(各半兩) 赤芍藥(一兩)上為末,入地黃膏加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烏梅湯日進二服。
(《外臺》)昆布丸(一七九) 治項下結囊欲成癭者。
昆布(酒洗) 海藻(酒洗,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含化咽之。
(《濟生》)玉壺散(百八十)治三種毒癭。
海藻 海帶 昆布 雷丸(各一兩) 廣術 青鹽(各半兩)上為細末,老米飲為丸,桐子大。不拘時噙化四五丸。
神效栝蔞散(一八一)治乳癰及一切癰疽,初起腫痛即消,膿成即潰,膿出即愈。治癰之方甚多,獨此方神效,瘰 瘡毒尤效。凡一切癰疽余毒皆宜用之。
栝蔞(一個,爛研) 當歸(酒洗) 生粉草(各半兩) 乳香 沒藥(各一錢)上用酒煎服,良久再服,如不能飲,以酒水各半煎之。如數劑不效,宜以補氣血之藥兼服之。若肝經血虛,結核不消,佐以四物、柴胡、升麻、白術、茯苓。若肝脾氣血虛弱,佐以四君、芎、歸、柴胡、升麻。若憂郁傷脾,氣血虧損,佐以歸脾湯。
海藻散堅丸(一八二)治肝經癭瘤。
海藻 昆布 龍膽草(酒拌炒焦。各二兩) 小麥(醋煮炒干,四兩)上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臨臥白湯送下,或噙化咽之尤好。凡患瘰 ,服調治之藥未應,宜佐以此上二方。一方有柴胡二兩。
連翹飲子(一八三) 治乳內結核。服數劑如不消宜兼服八珍湯。初起有表證者,宜先解散。
連翹 川芎 栝蔞仁(研) 皂刺(炒) 橘葉 青皮 甘草節 桃仁(各一錢半)上水煎。食遠服。
清肝解郁湯(一八四)治肝經血虛風熱,或郁火傷血,乳內結核,或為腫潰不愈,凡肝膽經血氣不和之病,皆宜用此藥。
人參 熟地黃 芍藥(炒) 茯苓 山梔(炒) 貝母(各一錢) 柴胡 牡丹皮 川芎陳皮(各五分) 當歸 白術(各一錢半) 甘草(五分)上水煎服。
羌活白芷散(一八五)治風熱血燥,手掌皺裂,或頭面生瘡,或遍身腫塊,或膿水淋漓。
羌活 白芷 荊芥 軟柴胡 蔓荊子 防風 甘草 牙皂 黃芩(酒炒) 黃連(酒炒,各一錢)上水煎服。
胡麻散(一八六) 治風熱癮疹瘙癢。
胡麻子(一兩二錢) 苦參 荊芥穗 何首烏(各八錢) 威靈仙 防風 石菖蒲 牛蒡子(炒)甘菊花 蔓荊子 白蒺藜(炒) 炙甘草(各六錢)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薄荷湯調服,茶清亦可。
四生散(一八七) 治 腿瘡淫不愈,或眼目昏花,名腎臟風,并治風癬疥癩,血風瘡證。
黃 獨活 白附子(真者) 白蒺藜(等分)上為末。每服二錢,用豬腰子一枚,批開入藥,濕紙包裹煨熟,空心連腰子細嚼,鹽湯送下。
檳蘇散(一八八) 治風濕流注,腳脛酸痛,或嘔吐不食。
檳榔 木瓜 陳皮 炙甘草(各一錢) 香附 紫蘇(各五分)水一鐘半,生姜三片,蔥白三莖,煎一鐘。空心服。
升麻和氣飲(一八九) 治風癬瘡疥熱結,大便不通。
當歸 陳皮(各一錢半) 枳殼(麩炒) 芍藥(酒炒) 半夏(制) 桔梗(炒) 白芷蒼術(米泔浸,炒) 干葛 白茯苓 甘草(炙,各一錢) 干姜(炒) 大黃(各五分) 升麻(三分)上水煎服。
當歸飲(百九十) 治風濕血熱,癮疹癢痛,膿水淋漓,瘡疥發熱等證。
當歸 川芎 生地黃 白芍藥 白蒺藜(炒) 黃 何首烏(不見鐵。各錢半) 防風荊芥 甘草(各一錢)上水煎服。
羌活當歸散(一九一) 治風毒血熱,頭面生瘡,或赤腫,或成塊,或癮疹瘙癢,膿水淋漓。
羌活 當歸 川芎 升麻 防風 白芷 荊芥 鼠粘子(蒸) 黃連(酒炒) 黃芩(酒炒)連翹 甘草上用酒拌曬干。酒煎服。
一掃散(一九二) 治癬疥。
防風 荊芥 苦參 地骨皮 薄荷(等分) 甘草(減半)上為末。蜜水調服三錢,不過三五服可凈。或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遠茶清送下。
烏金散(一九三) 敷腎囊破爛、下疳等證。
麩炭 紫蘇葉上等分為末。香油調搽,用紫蘇葉包裹之。
蛇床子散(一九四) 治一切風癬疥癩瘙癢,膿水淋漓。
蛇床子 獨活 苦參 防風 荊芥(各三錢) 枯礬 銅綠(各一兩,二味另為末)上為末。麻油調搽。
金黃散(一九五) 敷天泡濕熱等瘡。
滑石 粉甘草(此當半用為是)上等分為末。搽敷。此方或加綠豆末,以治濕熱肥瘡更妙。當以此方加枯礬少半,用治肥瘡大效。
白粉散(一九六)治諸疳瘡。
海螵蛸(三分) 白芨(一分) 輕粉(一分)上為末。先用漿水洗拭,干敷。
滑石散(一九七)治小兒天泡瘡。
好滑石 黃柏上共為末敷之。仍內服荊防敗毒散,或金銀花散。熱甚者,宜服大連翹飲。一方名碧玉散,以青靛調前二味如泥,用皂刺挑破泡水,次敷藥,神效。
(《秘方》)仙遺糧湯(一九八)治一切楊梅瘡,不拘始終虛實,皆可取效。
土茯苓 即名仙遺根。用鮮者二兩,洗凈,以木石臼捶碎。
用水三碗,煎兩碗,去 ,入后藥煎服。
當歸 生地 防風 木通 薏仁(各八分) 金銀花 黃連 連翹(各一錢) 白術 白鮮皮(各七分) 皂刺(六分) 甘草(四分)加燈心二十根,用遺糧湯二碗,煎一碗。食遠服。
土萆 湯(一九九)治楊梅瘡及瘰 、咽喉惡瘡,癰漏潰爛,筋骨拘攣疼痛皆妙。
用土萆 即土茯苓二三兩,以水三鐘,煎二鐘,不拘時徐徐服之。若患久,或服攻擊之劑,致傷脾胃氣血等證,以此一味為主,外加對證之藥,無不神效。
五加皮飲(二百) 治楊梅綿花瘡百發百中,亦可煮酒以治結毒。
當歸 木瓜 生地黃 熟地黃 羌活 薏仁(各一錢) 防風 荊芥 赤芍 苦參大楓藤(各七分) 五加皮(二錢) 甘草 僵蠶(各五分)上每服入土茯苓四兩,豬肉四兩,用水二大碗,煎一碗。食前溫服,渣再煎,連肉食之。
忌生冷、魚腥沙氣牛肉茶酒醋。所用土茯苓忌鐵器。若治風毒,口服此藥外,以此藥煎膏,或丹收,或粉收貼之。
換肌消毒散(二百一) 一名萆 湯。治時瘡不拘初起潰爛。
土茯苓(五錢或一二兩) 當歸 白芷 皂刺 薏仁(各一錢半) 木瓜(不犯鐵器)白鮮皮 木通 金銀花(各一錢) 甘草(五分)上水煎服。甚者,土茯苓用至四五兩更妙。
蠲痹消毒散(二百二)治時瘡肢節筋攣。
姜黃 土茯苓 獨活(各五錢) 白術 當歸(各錢半) 芍藥(一錢) 白芷(五分)上水煎服。
七貼方(二百三) 治楊梅綿花瘡。
防風 忍冬 皂刺 蟬蛻(去頭足) 連翹 白鮮皮 五加皮 荊芥 穿山甲(炒,各一錢)生地 木瓜(去心,忌鐵) 僵蠶(炒,各一錢半) 皂子(七個) 薏仁(三錢) 土茯苓(四兩)上用水四碗,煎二碗。食遠分二次服之。忌牛羊茶酒醋房事。
茯苓膏(二百四)治楊梅瘡,并治風毒。
當歸 白蒺藜 羌活 生地 熟地 甘草(去皮) 連翹 木通(各三錢) 土茯苓(半斤)上為粗末,用水五六碗,熬將半,用絹濾去滓,再熬成膏,晾冷。每服一大酒鐘,日三服。輕者五六料,重者十料,全愈。熬藥須用砂鍋。忌房事雞魚牛肉椒醋等發物。
五寶丹(二百五)治九種楊梅結毒,并及兒女者。
琥珀(透明血色者,用甘草水煮過,三分半) 珍珠(炒過,三分半。一方用豆腐包蒸。)朱砂(透明者,三分半) 鐘乳石(用木香、甘草各一錢同煮干,用三分半) 飛羅面(炒過,三分半) 冰片(半分,臨時加)上俱為極細末,瓷罐收貯聽用。服法:每日用土茯苓成塊者一斤,洗凈,用石敲碎,先入水二升,煮取汁四碗,收瓷器內,將前 再入水四五碗,煮汁二碗,并入前汁內為一日之用。若病在上者,加木香二錢;病在下者,加牛膝一兩,與土茯苓同煎。病者不得另飲茶湯,但將土茯苓湯時時飲之。若飲湯半鐘,加五寶丹二厘,飲一鐘,加四厘,體濃者,加六七厘,一日內服盡此湯為度。在上飽服,在下饑服。忌茶酒并一切發風動氣之物。其毒貼清涼膏,或加摻藥收口。若舊有輕粉等毒,服藥后當盡發出,無則不發也。大忌房事。
輕者十服,重者二七服全愈。
(《醫統》)楊梅癰湯方(二百六)不問年深者并效。
土茯苓(五兩) 金銀花(一兩) 皂刺 花椒 牛蒡 郁金 當歸(各五分) 黑鉛(三兩熔化,入水銀五錢,乘熱擂為粉,分五分,聽臨后另入煎藥用)上咀,分作五帖。用水二鐘,入蔥一根,煎至一鐘,去 ,再入鉛粉一分,煎至八分。
食遠服。
上鉛粉煎后,仍可取起,蓋楊梅癰漏多因服輕粉積毒而成,此以水銀、花椒、黑鉛,仍收引輕粉之毒從類而出也。此藥每以五帖為一料,初服一帖,要取微汁。取汗法先以金銀花一兩,或忍冬藤葉尤妙,防風、荊芥、花椒各半兩,煎湯二斗,于不透風處先熏后洗,自然汗出。即患二三十年者,只用此四料,四汗之,無不全愈,忌牛肉燒酒,真妙方也。世人珍秘不傳,徐春甫得之,用以治人,一一獲效,故詳載之以濟人也。
會膿散(二百七) 治惡毒便毒初起之妙方也。
白芷 僵蠶(炒) 穿山甲(煨,各二錢) 大黃(四錢) 乳香 沒藥(各一錢)上為末,以當歸四錢,用酒、水各一鐘,煎一鐘,去 ,量人強弱,或全用,或一半調服之。此藥若嫌太多,則 咀為飲,大黃生加,煎服之尤妙。
牡蠣散(二百八) 治便毒,亦名血疝。
當歸(酒拌) 甘草節 滑石( ,各一錢半) 牡蠣(二錢) 大黃(三錢)木鱉子(五個,杵。非有大熱者此味不可用,當去之,亦不必用)水二鐘,煎一鐘,露一宿。五更頓服,冬月火溫服。無論已未潰,膿血俱從大便出。
此方乃咸寒導滯之劑,若久曠房室,大小便秘,發熱 痛,或交感時強固精氣,以致交錯壅滯,而結為腫痛便秘者,最宜用之。若勞倦虛弱之人,不甚 痛,大小便無熱秘者,不宜輕用。
牛黃雙解散(二百九)治便癰內蘊熱毒,外挾風邪,或交感強忍精氣,以致淫精交錯,壅結腫痛或大小便秘,先用此藥通解,更用調補之劑。
肉桂 大黃(炒) 芍藥 牽牛(杵炒) 澤瀉 桃仁(去皮尖,炒、各二錢半)炙甘草 干姜(各一錢)上分二劑,水煎。空心食前服。
內托羌活湯(二百十)治臀癰腫痛,兩尺脈緊,按之無力者羌活 黃柏(各二錢) 黃 (鹽水炒) 防風 當歸尾 本 肉桂 連翹(各一錢) 炙甘草蒼術 陳皮(各半錢)上水、酒煎服。
加味瀉肝湯(二一一)治肝經濕熱不利,陰囊腫痛,或潰爛皮脫,睪丸懸掛,或便毒及下疳腫痛,或潰爛,皆治之。
龍瞻草(酒炒) 當歸梢 車前子(炒) 生地黃 芍藥(炒) 澤瀉 黃連(炒) 黃柏(酒炒)知母(酒炒) 防風(各一錢) 甘草梢(五分)水二鐘,煎八分。食前服。外敷烏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