疔瘡
疔瘡者,言其瘡形如丁蓋之狀也。古方論疔有十種,華元化論,疔有五色,《千金方》說疔。初起或如小瘡,或如水泡,紫黃青黑無定色,癢、痛、麻木亦無定候。多生于頭面肩臂手足等處,令人煩躁悶亂,或憎寒頭痛,或嘔吐惡心,或肢體拘急。治宜針刺,擠出惡血,見好血而止。取拔疔散 入,以膏掩之。其有瘡頭陷凹而針刺不痛無血者,則針瘡四旁必令血出,藥從針孔 入,內服奪命丹或奪命湯汗之。夫疔毒險癥也,其害最速。生頭面耳鼻之間,顯而易見;生臂足衣遮之處,隱而難明。知覺早者,朝醫夕愈,遲者枉死甚多。每每婦女而患暗疔者,初時誤作傷寒,至毒陷發腫,神昏牙緊,遂成走黃,多致不救。黃即毒也。疔毒內走攻心,如在將昏之際,急用回疔散二錢,白湯送服。或以奪命丹五丸為末,蔥汁調灌之,少傾大痛,痛則毒化黃水,痛止病愈。
一、手、小臂,足、小腿生有紅線,如絲一條延走者名紅線疔。走至心腹或至喉內者難救治,氣血逆行所致。急刺出血后,用浮萍草根敷之立愈。謹按∶醫宗金鑒作紅絲疔,不作紅線一、疔瘡用針刺出毒血后,服拔疔散,(治紅絲疔尤效。)紫花地丁、甘菊花各(一兩),水煎服二劑而疔毒散,三劑全愈。若已潰爛,亦用此方,但加當歸二兩,服之立愈。
一、刀鐮疔∶形闊如韭葉,長有寸余,肉色紫黑,忌行針刺,用生礬三錢、蔥白七根,共搗愈。遲治,走黃致命。
一、人患疔,須臾半面腫,不知疔患何處。用蔥白七根、蜜一兩,同搗敷之神效。
奪命丹干蟾酥(酒化) 輕粉 麝香(各五分) 枯礬 寒水石( ) 銅綠 制乳香 制沒藥(各一錢) 朱砂(三錢,飛) 蝸牛(二十一個,連殼研為膏,如無即不用)上各研為細末,取蝸牛、蟾酥研勻,入諸藥,杵丸綠豆大,每服三丸。用蔥白五寸搗爛,安催之,汗出為度。
奪命湯銀花 草河車 赤芍(各二錢) 蟬蛻 僵蠶 防風 羌活 獨活 青皮 澤蘭(各一錢五分) 黃連 甘草(各一錢)上水煎熱服,暖臥取汗。
回疔散土蜂窩(有子者一兩) 蛇蛻(一條)上用泥裹,火 存性,為末研和聽用。
拔疔散硫黃 蟾酥(等分)上為細末,蔥汁和蜜搗丸小米大,宜帶長,以便插入疔瘡內。
楊梅瘡
一名廣瘡,因其毒出嶺南;一名時瘡,以時氣乖變,邪氣湊襲之故;一名翻花瘡,因其纏綿夾濕而生白泡。有形如赤豆,嵌于肉內,堅硬如鐵,名楊梅痘。有形如風豆作癢,名楊梅疹。有先起紅暈后發斑點,名楊梅斑。有色紅作癢,其圈大小不一,二、三相套,名楊梅圈。
名形雖異,要不出氣化、精化二因。氣化傳染者輕,精化欲染者重。氣化者,或遇生此瘡之人,鼻聞其臭,或誤食其物,或登圊受其不潔之氣,脾肺受毒,故先從上部見之。皮膚作癢,筋骨或疼或不疼,瘡形小而且干,此不過在皮毛肌肉之間,每日用換肌消毒散去木瓜加荊芥、防風、蟬衣汗之,或更以龍膽瀉肝湯接服,清去濕熱,自當痊愈。精化者,由交媾不潔,精泄時毒從精道乘虛直透命門以灌沖脈,所以內入骨髓,外達皮毛,凡沖脈所到之處,無所不有。多有先患下疳,次便毒,漸至筋骨疼痛,下部生瘡,或小水澀淋,其瘡形大而堅硬,為害最惡。治之以化毒為貴,熏為忌,熏罨瘥者復發難治。醫方有升藥為丸,雄黃為衣,包裹吞服,數日即好。或燃藥條一根,口含冷水諸法,皆收毒入內,掩飾瞞人,害人性命,羞畏人知者多受其害。復發則爛毒、瞎眼。初起宜用三黃丸,每日五鼓取四錢熱陳酒送服,醉蓋取汗,或兼以龍膽瀉肝湯,每日早晚輪服,外用忍冬藤煎湯日洗、血余散日敷,漸漸取效。其有瘡生頭面或遍身不便處,欲其速愈,但用金霜散敷之,則二、三日可以脫落,亦神妙者也。然此惟治標之法耳,還須服藥消其內毒,稍有遺毒未消,難逃后患。如換肌消毒散、槐花蕊方皆消余毒妙藥。
一、有楊梅癬,用水浮萍煎汁浸洗,間日一次,數次即愈。
換肌消毒散木瓜(不犯鐵器) 甘草(各八分) 土茯苓(一兩) 忍冬花(三錢) 當歸 白蘚皮(各二錢) 薏苡仁(四錢) 皂針(二錢) 木通(一錢五分) 白芷(一錢五分)上水煎服,毒甚者加土茯苓至四、五兩。
血余散人指甲(炙研不拘多少) 真血余灰(各等分)上二味共研,每兩加麝香一錢再研和,密貯瓷罐內,臨用白蜜調敷。
附方 愈后退斑餅用黑母牛糞捻作小餅,炭火煨半熟,乘熱貼患處,一時取去斑痕自退轉白。
龍膽瀉肝湯(通用九。)槐花蕊(通用四十二。)三黃丸(通用四十九。)金霜散(通用七十一。)附方一、方用大蝦蟆一個,肚上剖開,將雄黃一兩填入用黃泥包好,放炭火內鍛煉以泥紅為度,散一、二劑,則終身不發矣。
一、患楊梅瘡,服輕粉一時收斂,以圖目前遮飾。豈知毒藏于內,必致外潰,未幾而毒發于救。急治亦須用大劑藥,些小之劑無效,方用護鼻散。
護鼻散元參(三兩) 麥冬(二兩) 生草(一兩) 生丹砂(末三錢) 桔梗(五錢) 花粉(三錢)銀花(三兩)水煎調丹砂末,一劑鼻知香臭,連服四劑,鼻上黑色散去,可免鼻梁爛落矣。更用全鼻散。
全鼻散元參(一兩) 生甘草(三錢) 銀花(一兩) 當歸(一兩) 麥冬(五錢) 人參(三錢)水煎調入丹砂末(一錢),服十劑而一身之毒盡出,方保無虞。前方勇猛所以救其急,后方平乃水銀之母,子見母相逢不相離,丹砂出而輕粉亦出。倘鼻柱已傾,肉腐不堪,將前護鼻散救之,雖鼻不重長,而性命可援,不致于死也。
一、楊梅瘡黃濃泛濫,腐臭不堪,世人皆以為毒盛,多用敗毒之藥。孰知曰敗毒而毒愈盛、瘡愈乎,方用二生湯。
二生湯生黃 (一兩) 土茯苓(二兩) 甘草(三錢,生)水煎服,連服四劑,瘡色紅活;再服四劑,瘡盡干燥;又服四劑痊愈。此方如毒重疼痛非常,則加當歸一兩、銀花二兩、倍土茯苓;便結燥者加紫草三錢。
楊梅結毒
(一名瘋毒、一名楊梅癰漏。)結毒者,因患瘡時毒瓦斯方熾,誤用藥水熏蒸或輕粉內伏或點藥收斂。以致毒沉骨髓關竅之中唇缺、目蝕、喉穿、手足攣拘等證。治法∶初起者,日服三黃丸,再服取忍冬藤、牛蒡草、甘毒盡,色轉紅活,以洞天膏貼收功。蓋圣靈丹治結毒,萬全之功,無有出其右者。但方內有犀黃、珍珠,價皆貴重,又不可減去分厘,需數十金方能合就,貧者奈何。又結毒紫金丹、楊梅癰漏湯二方用之甚效,即年深者亦效,藥資無多,又能取效。如患久虛弱者,更宜補助為妙。忌食火酒、豬頭、糟物、海味、茶、醋、椒、姜、大蒜、牛、羊、雞、鵝、豆腐、面筋、鮮魚等。豬肉不忌。
一、結毒在咽喉者,可用七神散吹之。服藥如前。
圣靈丹珍珠 犀黃 冰片(各一錢) 琥珀(四錢,紅色者佳) 劈砂 滴乳石(各三錢,明者佳,即石鐘乳)上各制研粉,入飛羅面四兩,研和密貯。每服取五分,煎土茯苓湯調下,再以湯送服。
一方加肥皂子一個,同土茯苓煎。如結毒在鼻、額者加辛夷三錢,同土茯苓煎。
結毒紫金丹龜版(放炭火上炙燥,用新酒漿,筆蘸漿涂上,反復炙涂三次,以焦黃為度,研細末二兩) 石決明(用九孔者, 紅,童便內浸一夜,為末) 朱砂(六錢,明亮者,飛末)上共研極細末,爛飯或米飲為丸麻子大。每服一錢,量病上下,食前后下。筋骨疼痛用酒下喉唇鼻破壞,諸藥不效者并妙,功可代圣靈丹。
楊梅癰漏方黑鉛(三兩,溶化入水銀五錢,乘熱擂為粉,分作五分聽用,后另入煎藥用) 土茯苓(五兩) 忍冬(一兩) 皂刺(一錢) 郁金(五分)上 咀,入蔥一莖各煎去渣再入鉛粉一分煎,食遠服。(鉛粉煎后仍可取起。蓋楊梅癰漏,,每料初一劑要取微汗。取汗法∶以金銀花用藤葉一兩,防風、荊芥、花椒各五錢煎湯二斗,于不透風處先熏后洗,自然汗出即愈。二、三十年者,只用四料作四次汗之無不痊愈。
忌牛肉、燒酒、發物。徐春甫專用此方以治病者,一一獲效,故詳載之。
七神散黃柏(蜜涂炙九次,研末,一錢) 僵蠶(新瓦焙燥,為末,一錢) 兒茶(五分,研末)制乳香(五分) 制沒藥(五分) 冰片(五分) 人中白( 末,一錢)上共研極細末吹之。
三黃丸(通用四十九。)洞天膏(通用七十六。)
小兒遺毒
遺毒者,乃兒在胞胎稟受父母精血遺毒,故既生之后熱湯洗浴,或著烘熏衣服,外熱觸動內肉破爛,啼叫不安,治之宜早。內用土茯苓湯,調人中黃細末四、五分服之,日進數次。外破爛處,以蜜炙黃柏細末干摻之,或以滑石、綠豆粉鋪席上令臥,可救十之三、四。嬰兒若毒延遍身,日夜啼哭,不吃乳飲者,此毒盛正氣衰弱,無法援之。
癘風
(一名癩大風、俗名大麻風。)癘風者有毒之風也。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肉受濕熱,氣濁血虛,外感酷烈暴悍之風寒,久致四肢拳攣,肌肉腐敗。熱毒盛則面上起油光,熱久生蟲。蟲蝕五臟則形有五損∶蝕肝則眉落,蝕肺則鼻崩,蝕心則聲啞,蝕脾則足底穿、膝虛腫,蝕腎則耳鳴啾啾,或癢痛如針刺,蝕身則皮癢如蟲行。治者,急令戒酒色,耐氣寬心,一切發風動氣,醬、鹽、椒、醋、葷腥、炙爆及大寒大熱之物,皆宜禁忌,只食淡飯白粥、白煮時菜而已。方用如酒杯之蛇一條,竹刀剖腹去雜,切寸段取瓦仰放炭火上,以蛇段豎放瓦上,蛇段跌倒者系無毒之段,棄之,不倒者有毒,用炙存性為末,(按∶蛇,靈物也,不可妄殺。當用白花蛇條,酒浸炙末代之。雖不及生蛇之力猛,而走竄搜風亦非遜品,一次不愈,何妨再用一次。據云白花蛇是草。
及潰久腐爛不堪者并效。后接用易老驅風丸、東坡四神丹常服不可間斷。然斯證必戒色欲,禁口服辛辣、發物,愈后亦須守戒年余,否則復發無救矣。
一、麻風病面生紫塊疙瘩,治法在面部 瘡內。
易老驅風丸黃 枳殼 防風 芍藥 枸杞子 甘草 大生地 大熟地 地骨皮(等分)上為末,蜜丸。
東坡四神丹羌活 元參 當歸(各二錢) 大生地(四錢)上水煎服換肌散(存驗。)治癘風久不愈或眉毛脫落,鼻梁崩壞,其效如神。
白花蛇 黑花蛇(各三兩,酒浸) 地龍(去土) 當歸 川芎 赤芍 天門冬(去心) 甘草威靈仙 荊芥穗 菊花 木賊草 不灰木 石菖蒲 定風草(即草烏根) 制木鱉 蒼術(各一兩)上各另為末,過戥和勻。每服四、五錢,食后溫酒調服,加飲數杯尤妙。
浴癘方(存驗。)草烏 麻黃根 艾葉 地骨皮 樸硝(各一兩)上為末極細,用水一桶、椒一合、蔥一斤同煎湯,入醋一鐘。于密室中自用手巾圍搭四肢,候日再浴。如此三、五次,內服換肌散等藥。
石疽
石疽初起如惡核,堅硬不痛,漸大如拳。急以陽和湯、犀黃丸每日輪服,紫元丹間服可消。
現紅筋者其內已通血海,不治;現斑黑者乃自潰之證,潰則流血,三日內死;現小塊高低如石巖者,主三百日后必發大痛,不潰而死。惟現青筋者其內已成黃漿尚可治,令日服陽和湯,外用活商陸根搗爛,加食鹽少許敷之,數日作癢,半月皺皮,日敷日軟而有膿袋掛下,以銀針穿之,用千金內托散加熟地,倍生 ,各一兩同陽和湯煎服,大劑補托。十劑后以陽和解凝膏隨其根盤貼滿,獨留患孔。再加繃縛法,使其皮膜相連,易于膿盡生肌。接用十全大補、加味保元等湯(參 忌炙。)服至收功。
陽和湯(通用五。)犀黃丸(通用四十八。)紫元丹(通用五十一。)千金內托散(通用三十八。)十全大補湯(通用二十六。)加味保元湯(通用二十九。)陽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繃縛法(通用法。)
流注
凡人之血氣,晝夜流行,周而復始,自無停息。或因寒痰或因風濕,稽留于肌肉之中,致令痛,或兼身體發熱。當未作膿時用加味二陳湯,入陽和丸同煎,數服全消。消后接服小金丹七丸杜其續發。如皮色稍變,疼痛難忍者,須用陽和湯以止其痛,消其未成膿之余地,使已成膿者不痛而潰,此乃大疽變小之法也。如患頂軟已有膿,即為針之。膿多白色,貼陽和解凝膏。但此證潰后,定增毒痰流走,患生不一,故初潰五日內,仍服小金丹十丸以杜后患,接用犀黃丸,陽和湯,每日早晚輪服,使毒痰消盡收功。
孩子不能服煎劑者,初起用小金丹化服,至消乃止;既潰亦以小金丹日服,消其余硬之地,至患不疼時針之,俟其毒盡用保元湯( 、草生用。)加肉桂五分,日服收功。
孕婦患之,當問懷胎月數,如未滿六個月,犀黃丸內有麝香不可服,只宜陽和湯愈之。
愈后再服三、四劑以代小金丹,杜其流走。
潰延日久,病患脾虛氣滯者,先服六君子湯加芎、歸數劑,(參、術生用。)待其飲食復常,再按前治。
陽和丸(通用六。)陽和湯(通用五。)加味二陳湯(通用十八。)犀黃丸(通用四十八。)小金丹(通用五十二。)六君子湯(通用二十一。)保元湯(通用二十八。)陽和解凝膏(通用七十七。)
痼發
此證多生于手足掌心,或腰腿臂下伸縮動處,疼如痛風,漫腫無頭,其色淡紅,憎寒發熱,汗之,敷赤豆散。如表解,則用加味解酲湯少加乳香、沒藥消之,潰后亦然。貼洞天膏。
一由感受天地不正之厲氣,壅遏肌表,宜用不換金正氣散煎送五通丸,發汗解表,外敷沖和散。表退而作膿,潰者,內托散、醒消丸主之。貼洞天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