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40章 附錄三(1)

  • 吳梅村集
  • 吳偉業(yè)
  • 4675字
  • 2015-12-27 01:20:24

序跋

【原序】

王式通

《梅村家藏稿》,吾友授經(jīng)得諸都門廠肆,斠刊既竟,識其鈔刻源流,增并卷數(shù)。復以式通髫齔之歲,便誦《吳都》;文獻之征,恒殷江左。屬為偶語,概厥平生。

先生以曠世逸才,遭明末造。著西銘之籍,夙冠清流;彈烏程之黨,聿彰風節(jié)。留都移宦,養(yǎng)望人師;太學上書,訟冤朝士。時則四兇柄國,疊壞家居;群寇滔天,延及京邑。薄日墮景,莫挽虞淵之沉;幽蘭坐燎,遂入鼎湖之夢。宗社既覆,圖飐有歸。而稽《小腆》之紀年,非無烈士;證《南疆》之逸史,亦有頑民。龍漢浩劫之經(jīng),朱噣焉食;螢火秋光之記,碧血猶凝。即至閩、粵流離,人懷毅魄;匪獨江東余閏,身殉孱王。類奮螳臂于生前,或潔蟬蛻于物外。靡不食甘薇蕨,心苦卷施,炳正氣而特書,表骨香而署集。芝焚蕙嘆,羽換宮移,大患有身,為親而屈。母氏欷歔之語,兒死誰依;故人慷慨之吟,詞凄絕命。悔一錢之不值,入九地而余悲。余情信芳,人間何世。蓋自呵壁問天以后,見諸文字,郁為聲音者,索偶搜逑,無此奇痛。而香草之拾,始老宿以逮童蒙;藻采所敷,起宮閨以訖異域。亦自有著作者無此風行焉。

嗟乎!生也有涯,情難遣此。過殷墟而欲泣,恐近婦人;涉洞庭而無言,獨思公子。義熙已易,遐想羲皇;淮南既仙,猶存賓客。望水天之杳渺,閑話滄桑;睹冊府之飄零,抱殘灰燼。山中終隱,書傳入洛之交期;海上乞師,色動登臺之慟哭。素心泉路,死負侯嬴;晞發(fā)陽阿,生慚皋羽。河山有異,曾無風景之殊;陵谷已遷,試續(xù)《夢華》之錄。初征博士,始改元和;閑坐宮人,重談天寶。下銅仙之鉛淚,親見駝街;眺玉女之清臚,寓言驍箭。倡家質(zhì)子,坐傷年鬢之秋;窮巷空廬,追憶宴游之好。固宜執(zhí)圭憔悴,病尚越吟;援筆纏綿,怨同蜀魄。桑乾蓬轉,擬嗣宗之《詠懷》;《麥秀》《黍離》,賦子期之《思舊》。河梁五字,降將發(fā)之而慘顏;雍門一彈,孟嘗聽之而雪涕。可謂掬傷心之抱,奏亡國之音,不無危苦之辭,惟以悲哀為主者也。

若夫朱顏獨秀,何殊鄴下之聲華;白發(fā)填詞,亦類江關之蕭瑟。論其身世,則似蘭成。事寫天家,恍見草堂之忠愛;箋成后學,儼奉詩圣之馨香。論其歌詠,則似少陵。莘莊結構,應標野史之名;法曲凄涼,無異蔡州之望。論其心跡,則似遺山。寶繢品題,雅合鷗波之論畫;浮屠贈答,差同天竺之求書。論其文采,則似松雪。儗人必倫,望古遙集。詞客有哀時之作,拾遺本良史之才。《中州》深故國之思,王孫稱遺臣之雋,兼茲數(shù)者,伊其戚矣。雖梨洲舊說,糾及無韻之文;而長慶嗣音,麗軼前人之制。是以聲傳《河滿》,播于禁中;艷溢錙豪,寵以宸翰。以視漢帝讀《子虛》之賦,恨不同時;宋主興奇才之嘆,聞諸他日。情事不侔,契合則一。《鹿樵》紀在,知身后大獄之誣;西齋書存,儷蘇氏《斜川》之集。斯則吊鄧尉詩人之墓,足語吟魂;披《婁東耆舊》之編,無慚作者云爾。宣統(tǒng)辛亥二月汾陽王式通序。

【原跋】

董康

世行梅村先生集四十卷,詩詞顧湄編,盧纮序,文集周瓚編,陳瑚序,即《四庫》箸錄本也。據(jù)陳《序》云刻始康熙戊申,而盧《序》作于己酉,先生尚及見之。后來靳、程、吳諸家詩注與顧師軾所輯年譜,皆據(jù)此集,未睹他本。庚戌歲,康于都門得吳氏家藏稿十二冊,都六十卷:一至八為詩前集,九至二十二為詩后集,仍各自分體,詩馀附焉;二十三至五十九為文集,而終以《詩話》。一手移錄,甚清整,中有朱筆校注,稱先大夫云云,蓋先生卒后,公子暻等所附記也。以刻本核之,此本多詩七十三首,詩馀五首,文六十一首,及末卷詩話;其刻本有而稿本無者,詩文各八首,或后來所刪。(案刻本文與目多不相應,亦有稿本中文已見目錄而改刻他文者,如四十卷《復社紀事》易以《祭仲》《伍胥》《尹氏》諸論是也。)稿中溢出諸篇,率皆世所未見,其他標題字句,亦視刻本為詳,因通校一過,以付槧工。五十六卷以下,篇葉寥寥,并作二卷;舊刻所增詩文,錄補于后,而以《年譜》附焉。(顧氏撰年譜時,儻見此稿,尚可加詳,今先附刊,以俟后人重輯。)康維國初名集,多出手訂,獨漁洋有別本之編,竹垞有外集之刻。先生遺箸,早登冊府,弁冕本朝,向謂已無闕遺。乃載三百,故帙尚完,家世舊藏,源流可溯。所以亟亟斠刊者,冀永先哲未傳之緒,用慰來學快睹之心。斯固江左文獻所留貽,有不容泯滅者也。宣統(tǒng)辛亥正月,武進董康謹識。

梅村詩文溢出于刻本外者,附錄于后:

五言古詩(前集):

詠史三至六、九、十二。

七言古詩:

《贈范司馬質(zhì)公偕錢職方大鶴》《襄陽樂》《高麗行》《三松老人歌》《百花驄歌》《勾章井》。

五言律詩:

《讀史雜感》十一至十六、《再簡子俶》《素馨》《感舊》《贈歌者》《莧》。

七言律詩:

《懷楊機部軍前》《送黃石齋謫官》《送左子直子忠兄弟還桐城》《圣駕閱城恭遇口占》《登梁王吹臺》《過朱仙鎮(zhèn)謁武穆廟》《送楊鳧岫》《白門遇北來友人》《甲申十月南中作》《有感》《感楊梅作》《見人作布帽》《見伐木者》《庚寅元旦試筆》《雜感》三、四、六至十五、十七、十九、二十。

七言絕句:

《項王廟》。

五言古詩(后集):

《題江右非非子訪逍遙子圖》。

七言古詩:

《木棉吟》。

五言律詩:

《茸城客樓大風曉寒吟眺以示友圣九日玉符諸子》。

七言律詩:

《海警》《遣嫁》《江城遠眺》《贈遼左故人》三、五。

七言絕句:

《讀史偶述》七、十二、十四、十五、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臨終詩》四首。

詩馀:

《如夢令》《減字木蘭花·詠足》《西江月·春思》《永遇樂·壽江林有郡丞》《沁園春·贈柳敬亭》。

雜文:

《王室卿士論》《宋魏兩彭城王論》《郊廟考》《復社紀事》《清河家法述》《遺安堂答客問》《梁宮保壯猷紀》《為柳敬亭陳乞引》《為周弘叔勸引序》。

序:

《宋子建詩序》《彭燕又偶存草序》《宋直方林屋詩草序》《宋轅生詩序》《白林九古柏堂詩序》《田旐淵夢歸草堂詩序》《吳六益詩序》《徐季重詩序》《周子俶東岡稿序》《徐澹生海月集序》《許堯文詩小引》《趙孟遷詩序》《黃媛介詩序》《陸子詠月詩題詞》《梁水部玉劍尊聞序》《楊氏遺宗錄序》《編年考序》《秣陵春序》《兩郡名文序》《二宋稿序》《孫孝若稿序》《德藻稿序》《王茂京稿序》《孫孝維贈言序》《題龔芝麓壽序》《趙母張?zhí)蛉肆颉贰?

記:

《海市記》《崇明平洋沙筑海堤記》。

墓志銘:

《葉公瞻山偕配嚴孺人合葬墓志銘》《衡齋劉公墓志銘》《處士近陽張公墓志銘》《宋幼清墓志銘》《許節(jié)母翁太孺人墓志銘》。

傳:

《吳淑人傳》。

祭文:

《祭李幼基文》《祭錢大鶴文》。

書:

《上馬制府書》《答黃總戎書》《南中與志衍書》。

制科:

《崇禎四年廷試策》《崇禎九年湖廣鄉(xiāng)程錄》。

奏疏:

《劾元臣疏》《辭職疏》《請假省親疏》《升任請養(yǎng)疏》《自陳不職疏》。

揭:

《辭薦揭》。

疏:

《與子暻等疏》。

詩話:

《梅村詩話》。

【梅村詩集序】

錢謙益

余老歸空門,不復染指聲律,而頗悟詩理。以為詩之道,有不學而能者,有學而不能者;有可學而能者,有可學而不可能者;有學而愈能者,有愈學而愈不能者;有天工焉,有人事焉:知其所以然,而詩可以幾而學也。間嘗趣舉其說,而聞者莫吾信。頃讀梅村先生詩集,喟然嘆曰:嗟乎,此可以證明吾說矣!夫所謂不學而能者,三侯垓下,滄浪山木,如天鼓谷音,稱心而沖口者是也;所謂學而不能者,賦名六合,句取切偶,如鳥空鼠唧,循聲而屈步者是也。此非所以論梅村之詩,梅村之詩,其殆可學而不可能者乎!

夫詩有聲焉,宮商可葉也;有律焉,聲病可案也;有體焉,正變可稽也;有材焉,良楛可攻也:斯所謂可學而能者也。若其調(diào)之鏗然,金舂而石戛也;氣之熊然,劍花而星芒也;光之耿然,春浮花而霞侵月也;情之盎然,草碧色而水綠波也。戴容州有言:藍田日暖,良玉生煙,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間。以此論梅村之詩,可能乎?不可能乎?文繁勢變,事近景遙,或移形于跬步,或縮地于千里。泗水秋風,則往歌而來哭;寒燈擁髻,則生死而死生。可能乎?不可能乎?所謂可學而不可能者,信矣,而又非可以不學而能也。以其識趣正定,才力宏肆,心地虛明,天地之物象,陰符之生殺,古今之文心名理,陶冶籠挫,歸乎一氣,而咸資以為詩。善畫馬者曰:天閑萬廄,皆吾師也。安有撐腸雷腹,蟬吟蚓竅,而謂之能詩者哉?玄黃金碧,入其鹴,皆成神丹,而他人則為掇拾之長物;么弦孤韻,經(jīng)其杼軸,皆為活句,而他人則為偷句之鈍賊。參苓不能生死人,朱鉛不能飾丑女。故曰有學而愈能,有愈學而愈不能。讀梅村詩者,亦可以霍然而悟矣。

竊嘗謂詩人才子,皆生自間氣,天之所使以潤色斯世,而本朝則多出詞林。然自高青丘以降,若李賓之、楊用修者,未易一二數(shù)也。豐水有芑,生材不盡,而產(chǎn)梅村于隆平之后,以錦繡為肝腸,以珠玉為咳唾,置諸西清東序之間,俾其鯨鏗春麗,眉目一世。輇材小生,不自量度,猥欲以煩聲促節(jié),流漂嘈昽,爭馳尺幅之上,豈不悖哉!余故略舉學詩之說以引其端。世之踸踔短垣,呼囂相命者,聞余言,固將交綏引去;而余以老耄才盡,目瞪吻燥,自詭于舞書焚筆者,亦可以有辭也。順治庚子十月朔,虞山蒙叟錢謙益再拜謹序。

【附錄:致梅村書】

謙益白:荒村草具,樵蘇不爨。昔賢峴山夜宿,以乳羊博市沽,比之吾輩,豈非華筵高會乎!別后捧持大集,坐臥吟嘯,如渡大海,久而得其津涉。詞麗句清,層見疊出;鴻章縟繡,富有日新。有事采剟者,或能望洋而嘆。若其攢簇化工,陶冶今古,陽施陰設,移步換形,或歌或哭,欲死欲生,或半夜而啼,或當餐而嘆,則非精求于韓、杜二家,吸取其神髓,而佽助之以眉山、劍南,斷斷乎不能窺其籬落、識其阡陌也。諷誦久之,不禁技癢,遂放筆為敘引。非謂樸學謏聞,足以遂盡來美;亦聊于唱嘆之余,少抒其領略。使人知天人之際,可學不可學之介,出自心神,本乎習氣。真如內(nèi)典所謂多生異熟,不思議熏習者。庶幾無幾幸其不能,而鏃礪其可學,為斯人少分箴砭、提醒眼目耳。信心沖口,便多與時人水火。豫章徐巨源規(guī)切不肖為文,晚年好罵。此序一出,恐世之詞人樹壇立坫者,又將鉗我于市矣。不敢自秘,輒繕寫求政。唯篋而藏之,不惟為魏公藏拙,亦可謂免我于死也。老人放言,未知執(zhí)事何以命之?大集謹封題,奉歸記室。禪誦之暇,未能釋然,或鏤版,或副墨,早得賜教,以慰渴饑,是所飆望也。煙老有嗜痂之癖,或可傳示,以博一笑。太虛小阮,褰帷虞山,想當枉駕,可圖接席。江右艷曲,盈緗溢縹,《西昆》《香奩》,塞破此世界矣,老先生何以應之?附及一笑,不盡。

【梅村集序】

盧綋

域中之言高者必推尊乎岳,言深者必溯源于河,能兼是兩者而有之,惟師道則然耳。今世凡號為弟子,執(zhí)一經(jīng)游于先生之門,偶得其心之所服,即謂高與深已在是矣,然虛歸以名,而實或不至,及睹夫所謂巍巍之高與洋洋之深,乃惝乎自失,始信古今惟一岳斯真高,惟一河斯真深,固非寸壤之所能衡、尺澤之所能量也。自山海之喻創(chuàng)自子輿,千古而下,信為篤論,知夫師道之尊,能兼是高與深而有之者,亦唯道誼耳,文章耳。凡天生大賢以為世用,所鐘者必積數(shù)百年山川秀美,方得尤異之品,挺出其間。在朝則有嶷然以端者著為典型,在野則有侃乎其正者表為矜式,措一履如金玉之重,吐一辭如云日之華。無論為進為退,其道誼必為有用之道誼,文章必為有用之文章,斯高深之名所由允當而無愧也。

大司成梅村吳夫子以弱冠受特達知,選南宮第一,居石渠、天祿間者復十余年,凡典冊制誥之文,多所裁定,黜浮崇雅,一時推為鴻文大章,雖宿居盛名者,亦交遜以為弗及。主楚闈,稱最得士,綋雖谫劣,亦忝收入藥籠者也。圣朝龍興,天子雅尚文學,求山澤遺逸,虛左席以待之。居成均者歷年,聚海內(nèi)英譽,辨論異同,環(huán)橋門而觀聽者數(shù)千計,雨化所被,號曰彬彬。天子不時臨雍垂問,每有獻納,輒當上旨,改容而禮,不覺席之前也。亡何以省養(yǎng)歸里,雖四方問字者接踵至,然閉門好修,吟詠自若,其道誼日隆,文章日富,殆高者益莫測其高,深者益莫測其深矣。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延寿县| 芜湖县| 六枝特区| 康乐县| 固安县| 延津县| 长垣县| 常熟市| 龙岩市| 威宁| 凤庆县| 曲靖市| 灵武市| 冕宁县| 新郑市| 吉安县| 鄂州市| 唐山市| 永胜县| 靖宇县| 合作市| 客服| 章丘市| 紫阳县| 榆社县| 上犹县| 贵德县| 佳木斯市| 东源县| 永清县| 高平市| 新建县| 仪征市| 巴东县| 九江县| 福建省| 滁州市| 崇仁县| 柳河县| 五家渠市|